关于问题二战后期,苏军凭什么进攻节奏比美、英军队犀利?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梨城雅士】的最佳回答:
苏军为保家卫国必然会坚决反击德国法西斯!
而英美的盟军既要收复德占区的英国殖民地,
也为本国及其盟友的利益而打击德国法西斯!
还希望苏德两国的军队在东线战场两败俱伤!
以便于实现战后英美主导全世界的战略目的!
这种差异反映苏美英利益和战略意图的分歧!
【2】、来自网友【战略论】的最佳回答:
这就是苏联军队和英美军队在战役法上所存在的根本区别了,苏军实施每一场战役的目的都非常明确,即必须彻底包围并歼灭敌人,并不仅仅是追求战术上的突破,苏军最终的目的是在纵深的战斗中歼灭敌主要集团。为了追求战役级的胜利,苏军必须组建强大的突击部队,这样就只能无情的削弱次要方向上的力量,也就是说苏军的部署强调主次,在进攻方向上力求最大的兵力兵器优势。相反,英美军队中几乎没有任何战役级的进攻计划,他们的进攻理论顶多算得上是“大战术”,和战术进攻相比只不过规模更大了一点,兵力的部署仍旧比较平均,属于静态的线式消耗战,大部分野战指挥官都非常忌惮侧翼的暴露,这种齐头并进的推进是不可能歼灭德军主力的,最多只能是击退德军,德军的防线虽然破碎,却始终不会崩溃。当然,尽管英美军队出现了一些像巴顿这样的崇尚机动作战的将领,但是级别较低(巴顿只是集团军司令),不足以改变整个西线盟军的作战模式。
事实上,英美军队在机动作战方面的条件要比苏军优厚许多,拿 1944 年的西线诺曼底战役(盟军称为眼镜蛇行动)和东线的白俄罗斯战役(巴格拉季昂行动)相比,英美军队相比西线德军的优势是兵力 3.8 倍、坦克 4.7 倍、火炮 3 倍、空中力量 6.5 倍,而苏军相对东线德军的优势则是兵力 1.7 倍、坦克 2.5 倍、火炮 3 倍、空中力量 6.3 倍,也就是说在实力方面英美军队的优势更大,理论上来说英美军队应该取得比苏军更大的战果才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美军队是当时唯一一支全面实现了摩托化的军队,机动作战能力远远超过了苏军。另外英美军队还有一支战役级的王牌部队:第 1 空降集团军,具备强大的纵深突击能力。英美军队在机动兵力和空中力量方面的显著优势并没能给他们带来辉煌的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该如何使用这些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战役法,这方面英美军队几乎是空白。
说完了进攻者的不同点后,我们再来谈下东西两线的防御者,两天防线都是由德军据守的,西线德军超过三分之一是战斗力较差的静态师,步兵大都缺乏实战经验,东线德军存在严重的问题,大部分野战师师都不满编,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同样很差。总得来说,西线德军和东线德军一样都兵力严重不足,防线上存在明显的薄弱点,更加致命的问题是两个战区都缺乏足够的战役预备队,这让德军无法应付严重的局势。一旦德军防线被突破后,西线和东线德军都没有能力恢复原来的态势,唯一的区别就是德军主力能否在这场撤退生存下来。
英美军队并没有苏军那样的大纵深战役的作战理论,他们也没有为这种大规模的进攻行动做任何的准备,简单的说就是西线盟军最高司令部从没有试图实施一场战役级的机动作战或纵深推进以围歼德军主要集团,从而彻底击败西线德军。当盟军在诺曼底战役中击垮德军 B 集团军群后,盟军并没有实施强大而迅速的纵深突击,而是在宽大正面上实施一场全面的推进,军队的部署始终采取单梯队布势,这势必使有限的资源被分散浪费掉,而单梯队的部署也缺乏持续进攻能力,溃退中的德军得以再度集结起来,重新武装起来建立新的防线。如果这场战役由苏军来实施的话,苏军在从诺曼底取得突破后,必然会组建两支强大的机动兵力(坦克集团军),向德军纵深实施迅速的推进,所有的资源都优先供给这些突击部队,直到达到后勤极限后才会停下来。在苏军中一名指挥员如果停下来等待侧翼掩护部队赶上或后续部队跟进,会被视为渎职罪,受到严厉的军纪惩罚,而这一情况在英美军队中则是非常正常的选择,这就是两支军队对战机的把握能力。
【3】、来自网友【微写】的最佳回答:
1929 年,资本主义国家世界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日本,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内工业遭到前所未有的的重创,大批工厂倒闭,工人纷纷失业。整个世界死气沉沉,忧云笼罩。与此同时,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一枝独秀,高歌猛进。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国,一跃进入工业大国行列。
蓄谋已久的德国,悍然闪击毫无抵抗力的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让胜冲昏头脑,一意孤行,不听劝阻,不顾东西两线作战危险。两线作战历来是兵家之大忌。此时,大不列颠英国在邱吉尔首相带领下,奋力抵抗,发明并在实在中应用雷达。德国大规模空袭收效甚微。
希特勒狂妄的说出,苏联就是个破房子,只要踢开它的门,这间房子迅速倒下,于是,信心满满的全面出击苏联。首战告捷,希特勒喜形于色。开始进展顺利,苏联大片国土丧失,损兵折将严重。但是幅员辽阔的苏联有广阔的余回缓冲空间。大量的工厂企业纷纷东迁,远离战火的干扰破坏。工业重心,特别完整的军事工业得到轻微创伤,不久加速马力,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源源不断生产坦克,飞机,大炮等等军需物资支援前线。。
苏德战场时刻牵动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也是苏联和德国的世纪豪赌。国家命运在此一举。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一系列名垂千古的经典战役后。劳师袭远的德国逐渐走下风,与此同时,身经百战的苏联红军,在军事统帅朱可夫的带领下。发扬战斗一贯敢干硬拼的优良传统。此时,卡秋莎火箭炮应用前线,大面积,密集倾泻火力,德军闻风丧胆,倾刻溃不成军。极大的杀伤和破坏德军人员和战略物资。德军瞬间像掉进万丈深渊,惨不忍睹。为苏军大纵深於回包抄创造条件。立求围歼,全歼整个德军军团。苏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在广袤的国土上生动上演横扫千军如卷席,波澜壮阔,威武雄壮的画卷。
宜将勇浪追穷寇,以朱可夫为首的统帅部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以凌云之势,有条不紊的指挥千军万马。在广阔的东欧平原上,大规模集团军群快速推进,此时,苏联新生产先进坦克快速灵活机动性能,钢铁鸿流潮水般碾压过来。天空中一批批的飞机满带弹药呼啸而过。三军将士群情激昂,士气大振,势如破竹。德军节节败退,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疲于奔命,一溃千里。一日千里的大围追堵截,战斗民族特有战争史诗般的大手笔。令全世界瞠目结舌,赞叹不已!(原创)
【4】、来自网友【丛中笑 6603】的最佳回答:
凭斯大林的眼光和野心:
斯大林是一个很有心机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二战中,苏军大踏步地向前推进,不顾伤亡惨重,不顾英美阻拦,抢先进柏林,斯大林是有眼光的。
斯大林知道,同苏联爭夺欧洲势力范围的是英美两家,谁抢的地盘多,谁抢的人才东西多,谁在今后就能赢,就能在战后取得更大主动权和利益。
斯大林同时通过苏军解放东欧国家,从而在东欧建立起苏联的一套体制,控制了这些东欧国家,这样,就能在战后对抗英美建立的势力范围。
战后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的对峙,阻断了对苏联领土的威胁,制止了在苏联边境出现北约基地和北约军队的局面。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二战后期,苏军凭什么进攻节奏比美、英军队犀利?】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