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当年盛行的连环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什么不再大量重印?现在为什么很少有新作?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三琴石楼】的最佳回答:
费时费力,成本高,尤其是新创作更没人干!现在中国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
【2】、来自网友【比卡咖啡】的最佳回答:
我觉得发行量的多少是出版社根据客户量的需求而定。过去创作一本连环画,首先要确定一本有故事内容的书籍,根据书里的内容改编成连环画脚本,然后在设定出主要人物形象、环境、道具、和一些与脚本有关的东西,一名绘画创作者要具备高超的绘画能力,同时还是一个导演,每幅画就是一个创作,人物形态特征、环境的处理、道具的放置等等的细节都要安排妥当,所以说不容易。现在具备老一代绘画能力和刻苦耐劳精神的人少见了,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的影响使新作少了。
【3】、来自网友【米奇的视觉】的最佳回答:
其实,我们仔细看一下发现,各大网络平台的再版连环画,比我们想象的发行量多的多。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连环画标明发行 7000 本,十年之后还会有很多商家在热卖。我曾在北京西四营图书批发市场里买连环画,在一家小批发商的店里看到数千册的连环画,小批发书商拍着胸脯说:想批发多少?仓库里有。
出版社和书商的经营模式是按需供给,市场经济发展决定利益最大化。那一本书有市场,那一本书就会大量再版。那一本连环画赚钱就会再版那一本,况且,一版可以多次印刷。
这早已不是什么行业秘密了。
有人说,为什么再版连环画很多,新创作的作品少之又少?这个问题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说起,当时的连环画产业受外来动漫和绘本的冲击,再加上电视传媒的迅速发展和大量粗制滥造的“跑马书”的泛滥,连环画己经穷途末路,走向衰落。大批的画家纷纷转行,寻找新的画种创作。
连环画的艺术创作与单幅画的创作相比,劳动强度大,收益却很可怜。八十年代初,一些老画家改行去搞单幅画的创作,包括声名赫赫的刘继卣、顾炳鑫、林锴、刘旦宅等著名画家。年轻的画家对连环画创作不屑一顾,这和连环画的衰落及利益有极大关系,连环画的创作费时费力,收益较差,人才的迅速流失让连环画的创新处在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
【4】、来自网友【沙漠一舟 2000】的最佳回答:
连环画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一个鼎盛辉煌的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连环画大家,这些名字早已被人们熟悉,刘继卣,贺友直,戴敦帮,施大畏,雷德祖,沈尧伊,还有许多许多,他们推出了自己的优秀作品,以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独步天下,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时代变了,网络兴起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部手机可以尽览天下,纸质书籍处境也十分艰难了,但对连环画的钟爱已是曾经走过这个时代的人的一种美好的回望,仍旧喜爱,虽然现在重新印刷和再版的连环画,也没有原来的味道了,而且价格偏高,也无收藏的价值了,但仍然对题材和画风好的买一些,权当延续这挥之不去的记忆了……
【5】、来自网友【画画的峰哥】的最佳回答:
我 70 年代生人,谈这一话题可以说是有些说服力的。时代造就这一连环画风行!那个年代文化生活除了看戏,看电影就是听广播!这种小人书通过简单的文字道白,生动的图画就能让人读懂四大名著,外国名著,侦破,战争等等的文章成为小孩和文化程度不高的成年人喜欢的文化载体!伟人毛主席曾大力提倡这一事情,把这当做文化工程在搞!到八十年代后期各种文化娱乐出现,特别是日夲的动漫作品,什么“阿童木”“聪明一休”“奥特曼”等等受到了九十年代,零零后等后来小辈的青睐,手机,电子游戏,智能手机!再加之老画家的去世,改行!显然池水己枯,何来鱼也!连环画现在就成了六,七十年代人怀旧的产物!值得一提的是收藏连环画,再版的连环画还有些市场,有些新的画家象隗刚等的作品画的也不错!这些收藏版的连环画虽然价格也不菲,但对于我们这些大叔还是有吸引力的,实话说再版的我也买了大好几千!作为回忆吧!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当年盛行的连环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什么不再大量重印?现在为什么很少有新作?】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