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关于问题西汉丞相陈平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尚思修善】的最佳回答:
作为刘邦的主要谋士之一,陈平以“六出奇计”为刘邦的汉室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勋。
可谁能想到,刘邦刚刚去世,他就面临杀身之祸,面对即将到来的横祸,陈平是怎样化解的呢?
这种智慧是我们现在也需要了解的,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我们要勇敢面对,与其逃避不如置身其中,去融化、解决它,才是最好的选择!
话说汉朝老大刘邦,因为多年征战,身体严重透支,到了最后,已经是疲惫不堪,各种器官出现衰竭,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候淮南王黥布造反了!
黥布本名英布,因为秦末受以黥刑(脸上刺字的刑罚)又称黥布。
他见刘邦多病,而此时朝中比较能打仗的韩信已被杀,他自以为是武将中的第二,既然第一没了,当然自己就是第一了。
再说韩信的死对他刺激很大,说不定哪天就会重蹈覆辙,不如反了吧!
英布知道刘皇帝多病,必不能来,其他众将不是自己的对手,这样自己造反的成功概率会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对于黥布的造反,刘邦的确有点无能为力了,大将韩信被老婆吕雉设计杀死,谁能出任平叛的大将呢?
没法的刘邦想用太子去督帅大军前往。
但此时,太子才收到门下的商山四皓却认为太子去前线,对自己不利,就鼓动太子的舅舅去找皇后吕雉陈说利害。
吕雉又找刘邦说情,无奈,刘邦只好以多病之身,乘软床车亲临前线。
不过还算不错,在刘邦的影响下总算是平定了黥布之乱。
但刘邦回到京城,已经如风中残烛,没有多少时日了。
可偏偏这时候,燕王卢绾又反叛了。
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这一次,刘邦是真的不能再去了,刘邦便派自己的“一担挑”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兵去攻打叛军。
大军出发后不久,有人谗言诋毁樊哙。
刘邦怒了,现在连最亲近的亲戚都要反叛自己,这怎么不令人气愤。
当年的狗肉将军樊哙,也是勇猛的很
其实,刘邦也已经年老昏聩了,对于谗言怎么能轻易相信呢?
刘邦召来陈平问计。
陈平建议用周勃代替樊哙。
刘邦听从了陈平的建议,把绛侯周勃召到床前接受诏令:“陈平速乘传车载上周勃取代樊哙统率军队。陈平到达军中就立即将樊哙斩首!”
此时,刘邦确实糊涂了,一个为他立下汗马功劳,又曾经在“鸿门宴”上救下他的哥们,你凭他人的谗言说杀就杀,这也太不靠谱了吧!
不过,此时最难的要数陈平了,陈平见刘邦已经苟延残喘,无多少时日了,如果杀了樊哙,刘邦死了,自己以后怎么在朝廷混?要知道樊哙的老婆是吕雉的妹妹吕媭,那个女人比吕雉还强势,把自己的丈夫“狗肉将军”樊哙都训得服服帖帖,要是自己杀了他的丈夫,这后果……
不可想象。
这事成了陈平的心病。
不过陈平就是陈平,他既然能把天下事安排的平平稳稳,何况是对付一个人呢!
陈平、周勃接受诏令出发以后,他们就在路上商量计策。
陈平忽悠周勃说:“樊哙是皇帝共同起事的哥们,功劳很大,且又是皇后妹妹吕媭的丈夫,和皇帝有亲戚关系并且地位显贵。
现在皇帝因为一时的愤怒想杀了他,恐怕将来会后悔。
我们可不能杀了他,应该把他囚禁起来交给皇帝,由皇帝亲自诛杀他,这样将来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能摆脱责任了。”
周勃也深有同感,同意了陈平的想法。
为了囚禁樊哙,两个人又密谋了一个方法,如果樊哙造反是真的,两个人去军中擒拿樊哙,无疑是羊入虎口,不但完不成皇帝的诏命,就是自己的小命也保不住。
于是,他们没有到军中,在外设立盟坛,用天子的符节召见樊哙。
樊哙来到接受诏令时,被擒获装上囚车,传递押送到长安。
周勃则去军中代替樊哙统率军队,平定了燕王卢绾的叛乱。
陈平保身之计
陈平在路上,就听说了刘邦驾崩的消息。
他不由得大吃一惊,好险呢!如果他按照刘邦的诏令杀了樊哙,那后果不可想象啊!
于是,他命令押送樊哙的车先行。
他要看看朝廷的风声。
果然,在路上,等来了传旨的使者,诏令(此时汉惠帝即位)陈平和灌婴驻守荥阳。
陈平接受了诏令。
但陈平没有按照诏令执行。
因为如果按照诏令去做,那么用不了多久陈平就会身首异处了。
此时,命悬一线的陈平要与时间赛跑,他没有躲避即将到来的杀身之祸,反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因为他知道只有置身其中,才能度身事外,不被危险加害。
这也是我们所缺少的智慧。
面对困难挫折不能逃避,要勇敢面对,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他快马加鞭赶到宫中,面对自己金主的去世,陈平哭得很悲痛!
这份感情是真挚的,几十年并肩作战、相濡以沫的“老战友”,再也见不到了!
陈平在刘邦灵前向皇后吕雉奏报了出使的前因后果。
飞扬跋扈的吕雉,害了自己的吕氏家族
吕雉很哀怜他,对他说:“你很辛苦,可以回家休息了!”
此时,如果陈平去休息,会出现什么结果?
大家想一想。
关键时候,陈平可不想去休息,一方面他要紧抱、抱紧吕雉的大腿,另一方面他要临机应变。
因此,陈平坚决请求在宫中宿卫。
有知识的陈平知道,此时一着不慎,就会有矫诏要了自己甚至这些老臣的命!
陈平是害怕谗言加身。
吕雉于是任命陈平为郎中令,说道:“你以后就辅佐教导新皇帝刘盈。”
至此陈平心中一块石头才算是落了地。
后来,吕媭果然因为陈平对待自己老公的事,对陈平耿耿于怀。
她一个劲地要治陈平于死地,经常在姐姐吕雉面前谗言陈平。
但陈平因为提前防范而避免了杀身之祸。
如果不是面对横祸迎难而上,那么就没有后来的陈平与周勃在吕雉死后立下灭除诸吕的奇功了。
那样,陈平会在历史名人录中减分不少。
跟着古人学智慧,学习他们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转变思路的方法,这样不但保住了性命,还能使自己名扬千古。
【2】、来自网友【正史漫谈】的最佳回答:
由于欺兄盗嫂的传言,以及经常提出诸如行贿之类的计谋,文学作品中的陈平或多或少被人往“小人”的方向描绘。但历史上的陈平获得的评价其实是极高的,看看这些关键字:“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定宗庙,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与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不同,陈平像是个“应急型”的人才:建章立制、运筹帷幄、决胜疆场也许他并不擅长,但若是遇上那些让人深感头疼的问题,小如保命、大到安邦,对于陈平而言却是举重若轻、迎刃而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陈平也许就是这样的智者。
陈平的人生轨迹极具传奇色彩:这个出身贫寒、身材魁梧的帅哥,没有像同阶层的大部分一样投身农、战,反而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他自小家境贫寒,由于父母早亡,由哥嫂抚养长大。虽然长得高大魁梧、仪表堂堂,一幅种地的好身板,陈平却不跟着哥哥打理家里的那 30 亩地,而是天天想着外出求学。放在现今这也许是可贵的志向,但在“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的秦朝,陈平这纯粹属于“不务正业”。因此,当时的邻居们少不了对他大加嘲讽,场面可以参考韩信的遭遇。
但与韩信不同,陈平有个任劳任怨的哥哥,为了维护弟弟,这位兄长甚至休了风言风语的第一任妻子。就这样,陈平的求学之路才得以实现。学成回家后,他并没能改善家境;甚至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人家愿意把闺女嫁给到了适婚年龄的他。后来,陈平就看上了一个曾经克死五任丈夫的女子,而这位女子的爷爷一眼认定陈平未来可期,拍板促成了这桩婚事。
经过这次外人都不看好的结合,陈平并没有迎来霉运,反而得益于妻子家的雄厚经济实力,逐渐改变了处境,不仅生活条件逐渐宽裕,人脉关系也逐渐拓宽(这跟刘邦有些许相像)。
不久后秦末大乱到来,这一寻常老百姓的炼狱,却恰恰是陈平这种“非主流人士”的天堂。但这无异于是个“把脑袋瓜子别在裤腰带上”的冒险,最终活下来的成功者寥寥可数。出身贫寒、没有靠山的陈平,依靠自己的务实、机变,以及对形势和人物的准确判断,牢牢把命运把控在自己手中。
在魏咎被陈胜立为魏王后, 陈平辞别兄长,跟着一群年轻气盛的同乡前来寻找机会,并被任命为太仆,这是个长官马政的岗位,在战争年代也算是个要职。但一来魏王听不进自己的意见,二来有人在背后搬弄自己的是非,陈平眼见形势不妙、果断开溜,不久后投奔了最具王者气质的项羽。
跟随项羽灭秦后,陈平被赐以卿爵。楚汉之争爆发后,陈平曾被封信武君、率领魏咎旧部击败殷王司马卬,并因此战功再次获得项羽嘉奖。但不久后殷地被刘邦攻下,暴怒的项羽要追究相关部下的责任,陈平再次提前“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原封不动地留下当初项羽送给自己的官印和奖赏,带着宝剑只身出逃。
有这两段不成功的仕途经历来看,陈平仿佛没什么职场忠诚度,但分析具体原因我们会发现,他这实属乱世之中的无奈之举。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陈平虽然追求扬名立万、建功立业,但还没有到由于愚忠而不顾性命的地步。相对于富贵险中求,安身立命为先才是他的作风。但他两次抛弃旧主时都来去两清,倒也光明磊落、作风敞亮。
随后陈平在渡河时发生了一起趣事:船夫看他仪表堂堂、穿着不凡,怀疑其身上藏有钱财,于是动了杀心;陈平察觉气氛不对,果断解开衣服、挽起袖子帮船夫撑船,以此证明自己身上并没藏着什么好东西,船夫果然因此作罢。
陈平对人心的洞察、危险时刻的“急智”,由此可见一斑。随后他通过魏无知的引荐见到了刘邦。对手阵营的都尉前来投奔,刘邦乐见其成,当天就让陈平在汉营同样担任都尉职务,并且做自己的参乘,主管护军、监督诸将。
初投汉营就获得重任,我们不要被刘邦的知人善任所迷惑,运用项羽的降将来牵制手下的沛县元老、以巩固自身地位,这一招刘邦屡试爽不爽(参照韩信)。
因此,作为外来户,陈平面对来自新同僚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不满这位“空降兵”,周勃、灌婴等老将纷纷找刘邦挑刺,他们给陈平扣上了“私通嫂子、反复无常、收受贿赂”等似是而非的帽子。
面对刘邦的责备,陈平不急不躁、徐徐道来:
第一,自己之所以连续离开魏王、项羽,并非只是自己的责任,而是因为对方任人唯亲,自己难展所长;
第二,自己空身而来,想要办事、处理关系就得花钱。
最后他对刘邦摊牌:我的情况就是这个情况,收的钱还没用过、原封不动放在这;你觉得我这人能用那就用,如果想学魏、项两人只信任自己的亲朋,那我就走人。
(至于私通嫂子这种违背人伦的八卦信息,则毫无根据;在我们的文化中,私生活的瑕疵是抹黑一个人的最粗暴方式,陈平对此毫不理会。)
从陈平这番话来看,如果非要说他是小人,那也是个坦荡、真实的小人。水至清则无鱼,况且那时正处乱世,成大事更得不拘小节。周勃、灌婴等人难道就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吗?刘邦何其智慧,自此之后,他彻底把陈平当成了心腹。
接下来,楚汉相争如火如荼,陈平发挥自己的计谋和手段,成了刘邦身边不可或缺的骨干。
他不吝重金,收买、离间项羽阵营,钟离昧、范增因此被逐出了楚军的决策圈子,楚军实力大大削弱;
他协助刘邦应对韩信。垓下之战前,他踩脚阻止情绪失控的刘邦,以真齐王爵位稳住韩信;天下平定后,他又献上出游云梦之际,兵不血刃把韩信绑到长安;
白登之围,面对匈奴人的 40 万骑兵围困,陈平略施巧计,帮助刘邦突出重围……
在为刘邦服务期间,陈平以善于提出“奇计”而闻名,《史记》称他“凡六出奇计”,其中不乏一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隐秘之事,史书中无法记载。
陈平为刘邦效力的经历可谓如鱼得水,为我们展示了何谓“千里马遇伯乐”。但封建政坛有个规律:一朝天子一朝臣。面对权力更迭,先帝老臣往往凶险万分,何况汉初还是个利益冲突空前激烈的特殊时期。但陈平处理得仍旧游刃有余。
斩樊哙事件,是陈平遇到的最大挑战。
在接到刘邦从病床上发出的“以勃代哙,陈平至军中即斩哙头”的诏令后,陈平的处境极为棘手:
樊哙既是沛县元勋,又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连襟;如果听令杀了他,无疑会惹怒吕氏外戚;如果不听命,则会面临违旨的罪名。
他随即与周勃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刘邦号称要杀樊哙,八成只是一时动怒,事后搞不好会后悔;如果真的完全执行这一命令,到时背锅的一定是自己二人。因此不如把樊哙绑到长安,由刘邦自己决定是不是真的下手。
于是,俩人打了个擦边球,把樊哙关进囚车押回长安。半路上,陈平就得到了刘邦驾崩的消息,他断定此时吕后掌权,自己奉诏出行斩樊哙这事一定会招来祸患,于是立即只身快马加鞭先行赶赴长安。
随后陈平在途中遇到了朝廷使者,命令自己和灌婴一起驻守荥阳。他据此断定吕后对自己很不信任,而此时一旦远离权力中央,将完全失去辩解的机会,只能面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命运。
于是他接下诏书,却执意前去皇宫奔丧;他刘邦灵前,他一边哭丧,一边向吕后解释自己对樊哙事件的处理方式;吕后自然一听即懂,她随后让陈平回家休息;但此时樊哙毕竟还没见人,加入自己离开,保不准吕媭(樊哙之妻)会来说自己坏话,于是陈平坚持为刘邦守灵。
这番操作下来,吕后果然打消了对陈平的疑虑,任命他为郎中令,负责教育新一任君主汉惠帝。没多久,随着樊哙的囚车到达长安,吕氏全族对陈平的怀疑烟消云散,甚至还感激他的自作主张。
于是乎,陈平这位先帝亲信,彻底躲过了一场政治危机,甚至赢得了新一任统治者的信任。在曹参死后,吕后遵照刘邦遗言,把陈平任命为左丞相。
而随着汉惠帝的英年早逝,汉王朝面临着再一次的权力风波。
下一年秋,汉惠帝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吕后“哭,泣不下”,儿子死了、母亲干哭,这一幕让在场的老臣们都很尴尬。经过张良儿子张辟疆的提醒,陈平明白了吕后的顾虑:“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
也就是说,相对于功勋赫赫的功臣集团,外戚诸吕的利益则来自皇权的庇护;而如今这一直接血脉联系——汉惠帝没了,让吕后如何安心?
于是陈平听取张辟疆的计谋,请求让吕台、吕产、吕禄执掌禁军,诸吕全部入宫掌事。通过这种权力划分,外戚与功臣集团重新划定了利益、达成了暂时的和谐,也避免了新一波的权力动荡。放下心来的吕后这才“其哭乃哀”。
而临朝称制的吕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权位,计划以封王的形式,把家族提升到与刘氏同等的地位。
右丞相王陵对此断然拒绝,他的理由是“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而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的意见则不一样:“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
用大白话的方式理解是这个意思:当初刘邦当家做主,他想让谁做王就让谁做王;如今天后称制,你也可以爱咋咋地。
陈平的这番表态看起来很滑头、甚至是没有节操,但在政治领域,下决定不能直来直去,而是要判定形势、迂回妥协,在既有条件下争取最大的主动。面对“与高祖共定天下”、把军权掌握在手中、权势威望如日中天的吕后,陈、周二人避其锋芒,拒提白马之盟,只是强调太后临朝称制的合法性,把球又踢回给了吕后自己。
后来面对王陵的指责,陈平、周勃如此解释:“与吕后争论,我们比不过你,但今后保全社稷、安定刘氏江山,你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言以对。
事实确实如此,面对已成定局的力量对比,与其逞一时之忿、引发胜面不大的对抗,不如虚与委蛇、保存实力,以便今后寻求时机。随后王陵被架空,陈平担任了右丞相。而当吕后去世后,陈平立即与周勃合谋,起兵诛杀了诸吕、迎立孝文帝,曾经风云飘摇的刘氏皇室终于步入了正轨,并且从此迈向了强盛之路。
所以司马迁才说“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刘邦在世时,陈平帮他打下了江山;刘邦去世后,陈平又帮他的家族夺回了权力,有臣如此,夫复何求?
纵观陈平的一生,他可谓一个传奇。他出身低微,又不属于沛县元老群体,而且还来自曾经的敌对阵营。但他凭借在处理复杂问题方面的高超智慧与能力,“六出奇计”,帮助刘邦打天下、除诸侯,成功融入了西汉功臣圈子,并成了唯一食邑全县的开国元勋。
在权力更迭之际,陈平富计谋、识时务、善机变,以一股巧劲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游走,总能敏锐察觉问题、得心应手的应对猜忌;甚至能为了“安刘”与老辣的吕后虚与委蛇,成功迷惑了对方,静静地等待着最合适的机会。“应变合权,克定宗社,善始善终”,司马迁的评价非常精准贴切。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西汉丞相陈平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