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诸葛亮看将死的司马懿被大雨救了,为什么不令将士追杀司马懿,而在喊天不助我,助曹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热爱生活的饺子 2022】的最佳回答:
诸葛亮看到将死的司马懿被大雨救了,为何不下令将士追杀司马懿,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1、诸葛亮兵力不足,无法追击魏军。诸葛亮在安排火烧上方谷的计策时,已经将主力大军派出去攻打渭南,而在上方谷只有魏延、马岱等小部分军队。2、司马懿进军时已经留了援军。司马懿在进攻上方谷时,自己率军先行,又命张虎、乐郴等各率军五千以为后援。在雨水浇灭大火后,司马懿率军突围,张虎、乐郴二将也率军前来救应。此时魏军合兵一处,马岱等兵少,不能抵挡。3、诸葛亮平生用兵谨慎,不会轻易出兵。火烧上方谷本来是一场伏击战,用大火烧杀魏军,堵住谷口就可以。而火虽然熄灭了,但浓烟满天,蜀军也难以分清司马懿的位置。本来兵力就不足,如果贸然进军掩杀实力强大的魏军也是十分危险的。4、诸葛亮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计谋居然失败了,充分说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居然天降大雨把司马懿救了,这太打击士气了。天都不让敌人死,你还敢打吗?
【2】、来自网友【冰壶素月醉红颜】的最佳回答:
因为,当时诸葛亮脑子一片空白。出现的结果太意想不到了。紧接着他追悔莫及,最后他又恍然大悟……故事发生在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在战术上屡败司马懿。司马懿就龟缩不出。诸葛亮想尽一切办法引诱司马懿出战,司马懿都置之不理。
诸葛亮就假装在上方谷囤积粮草,准备和魏军持久战。于是,蜀兵驾木牛流马往上方谷大量押运粮草。在押运的过程中,故意被魏将夏侯惠、夏侯和抢走部分。司马懿对诸葛亮屯兵屯粮上方谷深信不疑。就计划到上方谷烧掉蜀军粮草,他先派人袭击蜀军祁山大寨使各路蜀军前去救援的。这样上方谷就空虚了,他再乘虚而入烧掉蜀军囤积在上方谷的粮食。
这是釜底抽薪之计。
诸葛亮在山顶上,居高临下对一切都洞若观火。他安排蜀军虚作救应之势。司马懿以为蜀军都去救祁山大寨了,就带领司马师和司马昭并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而来。
守在谷口的魏延,舞刀拍马,装模作样地和司马懿战了三合,就急急忙忙地败退了。司马懿看魏延带的兵少,就放心大胆地追赶魏延。魏延引五百士兵退入谷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穰星》这样写的: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报谷中并无伏兵,山上皆是草房。懿曰:“此必是积粮之所也。”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经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杀出。张虎、乐綝亦各引兵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綝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看,这两小段就是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全过程。从此以后,司马懿死心塌地地防守营寨,无论诸葛亮如何挑逗、激将、辱骂,他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为了平息魏军众将的心情,司马懿还假惺惺地向朝廷请旨出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你司马懿请旨出战不是个天大的笑话吗?派你带兵到前线迎敌,不就是要出战吗?难道是去开联欢会的?和敌方作战是司马懿的本职工作,所以他的请旨就不言而喻了。魏明帝曹睿果然
心有灵犀一点通,
立即下旨,所有魏军兵将都坚守不出,违令者斩。这样一直熬死了诸葛亮。
上方谷的大火突然被一场骤雨浇灭,这个可以解释。用今天的气象学来解释,就是上方谷的上空突然在短时间内温度骤然升高,空气液化变成水汽,又化成雨水,降落下来。但是,难以置信的是,大火烧了有一段时间,为什么地雷和其它的火器都一直没有引爆。这就解释不通了。很显然,司马懿父子抱头痛哭了一场,怎么着也得那么几分钟的时间,大火都烧了好几分钟了,人仰马翻的,谷中一片大乱。地雷竟然没有爆炸,火器竟然丝毫无功。真的太匪夷所思了。
我认为这个结果的出现是因为蜀军的后勤保障有严重问题。其供应地雷和火器肯定是假劣产品无疑。否则不可能烧了好几分钟,还稳稳当当的,一个也不爆炸。
诸葛亮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知道,北伐战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了。所以,他心中的绝望到了极限。结合李严供应粮草不及时,结合苟安传播流言等等。蜀汉内部人员有魏国的卧底或者是奸细的可能性太大了。他们为诸葛亮提供了不合格的地雷和火器救了司马懿。其实,即使大火烧不死司马懿,诸葛亮也满可以趁机消灭司马懿父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孙子兵法》云:
利而诱之,实而备之,乱而取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司马懿对诸葛亮采取的是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的策略。而诸葛亮在上方谷可以采取
乱而取之
的策略。当时,司马懿父子被大火烧的焦头乱额,四处乱窜。敌方的这种“乱相”是军事行动中千载难逢的良机。但是诸葛亮却没有抓住机会。书中也交代埋伏在谷口的马岱因为兵力太少而放弃追赶司马懿。看这才是司马懿最后得以逃脱的主因。出现这种结局,应该说诸葛亮负有的责任不可推卸。
性格决定命运,有时将帅的性格也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这一次,就是诸葛亮的性格造成的。为什么这样说?我来分析一下给大家看看。
第一、诸葛亮太过于精打细算,以至于功败垂成。
1、
诸葛亮无论是用兵还是搞其他的都是讲究“精准”。人们常说
诸葛一生惟谨慎。其实,我还要加上一句:诸葛一生惟精准。
诸葛亮办事精准到什么程度呢?人家说三天造出十万支箭,那就绝对不会提前半天,也绝不可能拖后一个小时;人家在什么地方要埋伏五千兵马,就绝对不会埋伏六千;人家要交给子龙三个锦囊藏着三条密计,就绝对不是四个锦囊等等吧。
而我就不是,如果办事需要五千块钱,我兜里就会装上六千;如果七天以内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就会在第六天完成;如果中午吃饭需要两个馒头,我就一定会买三个等等。总之,我办所有的事,都是必须留有余地。
而诸葛亮不是,他办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恰到好处,毫厘不差。长此以往,诸葛亮就给身边的人留下了神机妙算、高深莫测、神神秘秘的高大形象。而我给身边的人留下了啰里啰嗦、笨手笨脚的印象甚至有时好像准备的过于充分而显得有点画蛇添足。
所以,得出结论:我远远不如诸葛亮!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也是这样,他把需要多少斤火药,多少颗地雷,多少枚火器计算的丝毫不差。绝对多一点不行。要是我,一看需要两千斤火药,我就肯定担心威力不够,就放上三千斤,就可能火势更猛,在大雨到来之前,引爆了地雷,点燃了火器。那么司马懿可就惨了,烧不死,也会被炸死,起码炸断个胳膊腿的废了他也可以呀!
2、
埋伏的士兵太少。这应该也是诸葛亮经过严密的计算。他计算着,司马懿被大火烧的晕头转向了没有战斗力了,甚至干脆被烧死了,士兵们抬着司马懿的尸体跑出来的。因此留少数兵马在谷口等着无论司马懿是死是活,捡回去就是。
要是换做我这种性格,我肯定埋伏几万人,宁可浪费人力物力也不能浪费这次好不容易才引蛇出洞的大好机会。
第二、诸葛亮太过于自信,继而疏忽大意,给司马懿的逃跑创造了机会。
我一直在怀疑诸葛亮的目的是做实验,而不是要捉拿司马懿。不然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诸葛亮最善于使用火攻。他应该清楚地知道,火攻之后应该如何收拾残局。而这一次火烧上方谷,诸葛亮竟毫无准备,似乎司马懿必死无疑而且是必死于大火无疑。军事行动没有任何人敢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因此都必须有预备方案,即第二套行动方案,甚至有的还计划了第三套行动方案。反观,诸葛亮火烧上方谷,似乎就在赌,赌的是:
司马懿要么被火烧死,要么就安全逃回。
诸葛亮丝毫没有任何其他的应急预案,这似乎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第三、诸葛亮为什么不使用“诸葛连珠弩”?
试想,如果诸葛亮在谷口埋伏几千士兵,每人都手持“诸葛连珠弩”,那就相当于埋伏着几千个机枪手啊。司马懿的结果可想而知了。这个,就不用我再多说了。我怎么看,都觉得诸葛亮火烧上当谷,不是为了消灭司马懿,也不是为了活捉司马懿,而是为了打败司马懿。
诸葛亮要的就是:“我诸葛孔明天下第一。今天的事实进一步证明,我比你司马老兄高明厉害多了。我来日不多了,留你一命,统一天下的苦差事就交给老兄你了。这是我的意思,也是天意。老兄应该明白吧?”
“功成不必在我”,这就是诸葛亮的恍然大悟。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诸葛亮看将死的司马懿被大雨救了,为什么不令将士追杀司马懿,而在喊天不助我,助曹呢?】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