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湿气太重,该怎么祛湿?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塔糖】的最佳回答:
《黄帝内经》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之说。这是因为湿邪具有重浊黏腻的特点。而祛湿最好的办法是健脾。脾主运化,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痰饮水湿内生,中医称之为“脾生湿”。简单来说,五行中脾属土,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影响脾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脾欲求干燥清爽,即所谓“脾喜燥恶湿”。下面介绍介绍祛湿的方法生活方式上,首先注意开窗通风,晒被褥,避免室内太潮。饮食上少吃冰冷、甜食,少吃油腻、少饮酒。还可以多吃有祛湿效果的食物,比如冬瓜、薏米、红豆等。另外辣椒也可以祛湿气。冬季可以适时的多吃些羊肉,也有祛湿气、避寒冷的作用。也可以每天用艾条熏足三里穴,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每日 20~30 分钟。艾灸足三里穴有燥化脾湿之功,脾湿的人可以常用此法,若持之以恒,效果将非常显著。
【2】、来自网友【程氏针灸程凯】的最佳回答:
湿邪有以下几个特点 1.湿性重浊:重即沉重或重着,浊即秽浊。湿性重着,湿邪侵害人体后,多见头昏且重如裹布帛,身体沉重如负重物和关节痠痛重着等。湿性秽浊,致病后,可出现分泌物及排泄物等秽浊不清的症状,如肌肤疮疡,湿疹流水,带下黄白量多腥秽,小便浑浊,痢下脓血等。2.湿性粘滞:粘滞即粘腻阻滞。湿邪致病,在症状上也可见苔腻难化,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涩滞不利等症,在病程上往往较长,缠绵难愈,如着痹、湿温、湿疹等。3.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的正常运行,造成气机不畅,而见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脾喜燥而恶湿,故湿邪尤易损伤脾阳,脾阳受困,运化不健,水湿不布,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尿少,水肿等症。也就是说,外湿可导致内湿。从湿邪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祛湿的要点 01、祛湿重在温脾阳这是祛湿的核心动力来源,当灸脾的背俞穴脾俞,因背为阳,背俞穴擅长治疗五脏之疾,脏亦为阳,故选脾俞灸之。
当然,还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因脾阳与心阳,与肾阳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有心脾阳虚或脾肾阳虚时,当加灸心俞和肾俞。02、祛湿别忘健脾气脾主运化水湿,外湿日久,易困脾生内湿,所以要健脾气,防且利内湿,此时要灸足太阴脾经合水穴阴陵泉,此穴功擅健脾利湿。
03、祛湿要防聚湿生痰湿邪日久,因其粘滞之性,多易聚湿生痰,此时只健脾,只利湿就不够了,要加上化痰要穴——丰隆,建议用刮痧之法,可自上巨虚经丰隆刮至下巨虚。
04、祛湿方向要向下引因湿邪的特点有趋下性,所以症状多在腹、阴部及下肢出现,应加入引经穴,如腹部有湿加隐白,阴部有湿加大敦,下肢正面加厉兑,下肢背面加至阴,下肢侧面加足窍阴,当刺血。
05、祛湿还要防湿热湿虽为阴邪,但因为粘滞,日久易生热,加之当下为暑伏之时,易生湿,更易湿热互结,且现代人缺少运动,一味靠外力祛湿,饮食肥甘厚味,易产内湿内热,故很多少都不是单纯的湿,而是湿热,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用艾灸祛湿就上火或发为皮肤病的原因,此时当以刺血为主,或灸刺结合。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湿气太重,该怎么祛湿?】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