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毛主席最认可的国民党将领是谁?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7:44:17 4次浏览

关于问题毛主席最认可的国民党将领是谁?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麻花的故事】的最佳回答:

“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哟!”

这是伟人在一次宴请陈明仁将军时说的话,不排除这话有恭维客套的意思,但伟人拿出林帅来比较就足见伟人对陈明仁将军的认可了。

当然,伟人最认可的国军将领是陈明仁将军,但不代表国军中只有陈明仁将军被伟人认可。

陈明仁将军

曹又参

曹又参这个名字估计很多朋友比较陌生,但他是国军第一个起义的将领,率部起义后受到了伟人的亲自接见,甚至被伟人评价为“弃暗投明”的火车头。

事实上曹又参的起义可以说是情理之中,早年他在北平念书时就已经和李子洲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了,所以曹又参本身对组织的印象是非常好的。

此后,曹又参又接触到了谢子长、刘志丹等多位组织重要人物,更是向往组织,刘志丹就曾开玩笑说曹又参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曹又参将军

正是因为这些关系,曹又参之后多次帮助过组织,所以也有人认为曹又参应该和郭汝瑰、韩练成一样,不能算是国军起义将领。

因此也就有了高树勋才是国军第一个起义将领的说法。但第一个起义的人对往后国军将领的起义是起到非常大作用的,毕竟是从无到有,甚至说高树勋的起义的因素中就有曹又参的鼓舞。

毕竟曹又参起义比高树勋早了整整三天。

高树勋将军

卫立煌

“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这是伟人对卫立煌将军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显然是伟人对卫立煌在抗战中的贡献的认可。

按理说外敌当前,放下立场一致对外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事实上当日寇肆虐中华大地的时候,能真正放下立场,不顾老蒋记恨与我军合作的国军将领少之又少。

卫立煌就是其中一个,当时的我军虽然名义上也是国军的一部分了,但事实上能从老蒋那拿到的供给少之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卫立煌将军

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军的抗日活动。

本就对我军非常敬重的卫立煌在一次访问延安后了解到了这些情况,于是大笔一挥,大批物资和武器弹药就划拨给了我军。

并且在此后卫立煌也多次与我军有合作,甚至在最后老蒋最后兵败退台他都选择蛰居香港,最后更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顺便提一嘴,朱老总对卫立煌将军的评价同样很高。

“在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

如此人物,伟人若是不认可我是不相信的。

钟松、胡琏

除了陈明仁将军,在军事上能被伟人认可的也就这二位了,一个是让彭老总都头疼的老狐狸,一个则是粟裕将军的宿敌。

钟松这个人非常的高傲,不仅看不惯国军的种种做派,甚至国军中就没有他看得上眼的将领。

当然,钟松是有资本高傲的,抗战期间,这位爱国将领一路从华东打到西南,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中条山战役,远征军,可以说整个中国,不对,整个亚洲战场都有钟松抗日的身影。

钟松将军

如此之外,解放战争爆发后,由于从不站队,钟松的部队很快就被胡宗南看上,并收编,跟着胡宗南一起来到了西北和彭老总的西北野战军较量。

不得不说,钟松的军事造诣在国军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纵使面对的是彭老总,钟松依旧游刃有余,甚至屡屡能给彭老总带去些“惊喜”!

搞得彭老总很是头疼,甚至还给了他一个“打不死的钟松”的评价。

好在胡宗南这人能力不行又嫉贤妒能,不仅屡屡把钟松的功劳占为己有,甚至开始排挤钟松,钟松一怒之下不干了,跑去香港开了一个茶餐厅。

彭老总

说完西北,再来看看华东。

都说张灵甫的整编 74 师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其实胡琏的整编 11 师也差不了多少。

但可惜的是,国军的这两支精锐部队都碰到战神粟裕,张灵甫和他的整 74 师直接在孟良崮被歼灭,而胡琏的整编 11 师则屡屡被粟裕将军打得抱头鼠窜。

但纵使如此,战神粟裕每次和胡琏对上都还是需要打起精神的,只因胡琏这只狐狸太过狡猾,甚至让粟裕吃过大亏。

这就是南麻战役,继孟良崮战役全歼国军整编第 74 师后,战神粟裕又盯上了国军的另一支精锐,那就是胡琏的整编 11 师。

胡琏将军

粟裕打算复刻孟良崮战役,在南麻全歼胡琏的这支部队。

战役打响后,一切都非常的顺利,胡琏的整编 11 师很快就被包围了起来,被全歼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好巧不巧的是,就在胡琏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天空突然大雨倾盆,阻碍了华野大军的进攻,加之国军援军已经快要赶到,粟裕将军最终放弃了全歼胡琏的整编 11 师。

不得不说,胡琏的运气比张灵甫好上了不少,同样是大雨,孟良崮的大雨是在整编 74 师被全歼后才开始下,而南麻的大雨则是在整 11 师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就下了下来。

当然,这也与胡琏亲临一线又指挥又端作战有关,毕竟指挥官亲自端枪上阵这种事,是非常鼓舞士气的。

战神

以至于胡琏拿着南麻战役吹了一辈子,说他可不是张灵甫,粟裕想像吃掉张灵甫一样吃掉他,简直就是做梦。

可事实上若不是那场及时雨,他胡琏和张灵甫的结局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不得不说,胡琏确实有两把刷子,在与粟裕将军的多次交锋中,他都能做到全身而退,就是最后的淮海大决战都没能抓到这个狐狸,这或许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就连伟人都不吝赞美之词,评价胡琏“聪明绝顶,又有好运气!”

伟人

结语

陈明仁将军不管是从能力还是品德方面都没得说,就算程潜在筹备长沙起义时,这位将军都还在传达老蒋坚决抵抗的命令,而最后他之所以起义则是因为他被组织的诚意所打动,被伟人的认可所打动。

陈明仁将军在东北给林帅的东北野战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钟松将军在西北给彭老总的西北野战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胡琏在华东给战神粟裕的华东野战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除此之外,陈明仁、钟松、胡琏也都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所以他们三人应该是在军事上最被伟人认可的将领。

而曹又参作为第一个起义的国军将领,意义重大,是被伟人认可的与组织关系密切地将领的代表。

而卫立煌则属于那种本身在国军中就位高权重,又识大体,有民族性,爱国的国军将领,他应该是是伟人认可的国军将领中最特殊的一个。

当然,除了上述几位,相信只要是在抗战过程中为抗日作出过贡献的将领伟人都应该是认可的,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戴安澜、方先觉、关征麟等等伟人应该都是认可的。

【2】、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有人说是白崇禧,理由是 1949 年渡江战役打响之前,为了争取桂系认可北平和谈的条款,毛主席曾托人传话“可以让白崇禧继续带 40 万兵”,这般承诺,如此赋予重兵之权,难道还不够说明认可吗?未必。

这是对历史大环境的一种误读,那样的做法,是我方为了早日解放全中国,在政治方略上的权益之态度罢了,不代表毛主席真的就“认可”桂系老二。试问哪一个起义将领,有资格有可能,在全国解放以后,真正统率 40 万解放大军的?

有一个事完全能够体现出来,在白崇禧的怂恿和反对下,李宗仁 4 月 22 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表明了桂系军阀顽抗到底的态度。十天之后,毛主席就致电第四野战军司令部,要求四野先遣兵团提前发起渡江作战。

也就是说,西柏坡根本没有给白崇禧“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下令四野提前渡江,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消灭桂系军事集团。否则四野 70 多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不可以在兵临城下以后再谈判一下吗?

显然这事是没有的,因为桂系的立场一直很反动,在红军长征路上、在新四军年代、在刘邓坚持大别山的时期,莫不如此。老老实实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同意解放军唱着歌过江,那是最后一个机会。

所以白崇禧也知道 101 来者不善,发现第十二兵团迫近后,立即放弃武汉南逃,最终被四野一直追到广西,全部干掉了,所以他真心不算。我们理解的“认可”,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军事水平上,得是全方位的。

个人感觉,在解放战争的进程中,真正让毛主席充满耐心、并且也最认可的敌方将领,其实是陈明仁将军。湖南澧陵人,黄埔一期毕业生,时任第一兵团司令官,司令部驻湘江西岸的长沙望城坡。

(陈明仁)

在解放战争后期,蒋军起义的浪潮此伏彼起,起义将领里面中将一大堆、上将也不少,能够让毛主席特别关注,并且起义条件也非常宽容的,唯陈明仁一人而,细读长沙起义的这段历史,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陈明仁真正有起义倾向,已经是 1949 年 6 月间的事情了,之前的态度一直不很明朗,3 月间程潜秘密找他谈话时,陈明仁还是不肯松口,尽管表面上表了态,一切唯“颂公”之命是从,缺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即便在 4 月底的高级军事会议上,陈明仁仍然第一个发言说:“国府既有命令再战,自然只有在白长官的领导下作战到底”,让与会众人面面相觑,程老将军更是有点吃不准他的真实想法。

四野渡江以后,程潜已经开始筹划起义的实质性工作,但是陈明仁仍然拒绝在送往江北的起义备忘录上签字。其中固然有出于保密的需要,但是也足以说明,起义决心彼时并不坚定,主要的顾虑有二,其一是担心四平街的旧账,其二是怕戴“投降”的帽子。

为了彻底解除陈明仁的顾虑,关于第一点,毛主席亲自委托章士钊老先生传话:“当日,陈明仁是坐在他们的船上,各划各的船,这是理所当然,我们会谅解,只要站过来就是了,我们还要重用他”。

陈明仁这才基本坚定了起义决心,不过在跟四野秘密代表会见时,又提出条件:“希望保留兵团司令职务,俾其努力杀敌图功”,也就是不想放弃兵权。1949 年 8 月 2 日,军委为此专门回电四野:“可以答应陈明仁保留兵团司令名义”,这待遇很特殊了吧?

关于第二点顾虑,在陈明仁的要求下,程潜又发电申请,起义后部队使用“中国国民党湖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的名义,也就是说,暂时还不能使用我军的番号,这个条件在 1949 年的 8 月间,其实已经很有些不妥了。

然而军委对这样的条件,仍然复电批准,所以 1949 年 8 月 4 日湖南和平起义时,陈明仁的职衔是“中国国民党湖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简直有点不伦不类,那陈明仁真的有这样讨价还价的资本吗?

实话实说,陈明仁兵团所属的三个军都是被歼后重建的,战斗力并不强。第四野战军如果想报四平的一箭之仇,完全有能力轻易消灭第 71 军、第 97 军、第 100 军,估计林纵和四野上下也肯定这么想过。

但是主席的意见和态度如此明确,四野只能执行,可见毛主席对陈明仁的起义,的确是另眼相看的。101 在发给四野代表团的电文中指示:“如陈要求用国民党人民解放军名义,我们可同意而不必拒绝,中央对此亦有指示”。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对陈明仁如此宽容和充满耐心呢?个人浅见,主要是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为避免桑梓沦于战火,毛主席对湖南和平起义的相关工作非常重视,尽最大可能促成程潜和陈明仁的起义,对陈明仁这个小老乡,格外上心一些。

(萧劲光和陈明仁)

第二、程潜是民国的重量级元老,也是毛主席敬重的湘军前辈,能够举起义旗站在人民一边,善莫大焉。然而程潜手里只有 3 万多地方武装,长沙若想和平解放,手握 10 万重兵的陈明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算是爱屋及乌吧。

第三、比较认可陈明仁的军事才能,除了抗日战场上曾经奋勇杀敌外,能够在东北重创 101 守住四平,在黄埔系将领中也算凤毛麟角了,一旦改变立场,对黄埔系军官团来说,绝对是个重磅炸弹。

第四、那就是前一条的延伸了,当时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西南西北东南中南还有不少敌军敌将,如果连曾经的东野死敌陈明仁,我方都可以接纳其起义的话,那么对于分化敌人阵营,迅速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无疑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1949 年 9 月 10 日,陈明仁受邀前往北平,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毛主席不仅同程潜、陈明仁同游天坛,还在祁年殿前与陈明仁单独合影,并且嘱咐他把照片多印一些,分送给亲朋故旧,临别寄语:“你顺利过了战争关,过来就是好的”。

当年挂着中将军衔起义的将领,说一抓一把并不为过,能够获此待遇和殊荣的,脑海里搜寻半天,还真没有他人。期间陈明仁的部队叛逃了一半,也没有因此遭到责怪,四野首长们大约是哭笑不得。

直到 1949 年 10 月 20 日,陈明仁的部队才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第二十一兵团,他仍旧担任兵团司令员的职务,1955 年授上将军衔。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