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俗语“60 岁时尽量不要办寿宴”,为什么?有哪些讲究?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辽北老代】的最佳回答:
在农村有的家庭为 60 岁父母举办“寿宴”,也叫过 60 岁大寿。
现在农村举办的各种宴席名堂很多,有结婚宴,生儿育女宴,有升学宴,有乔迁宴,有升迁宴,有 60 岁寿宴,有 66 岁寿宴,有 70 岁寿宴,有 80 岁寿宴,有的实在没有名堂,他家盖个仓房也要通知亲朋好友,举办宴席让大家前来随礼,表示祝贺。
实际上,不管在农村,结婚,生孩子举办宴席无可厚非,老人去世前去帮忙更是人之常情,这也是自古留下的风俗习惯。
但是近几年来,随礼的份子钱越来多,起出各种名堂,而且随礼的金额越来越大,有很多人为了随礼伤透了脑筋,己形成了一种陋习,必须加以改之。
在农村,有的地方举办六十岁寿宴,但这种情况为数不多,大多数是举办六十六岁寿宴和八十岁寿宴。
举办六十岁寿宴的家庭,可能是他们家以前办的事情比较少,随的份子较多,借此机会收一把礼金,这个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他们的子女在乡,在村上当一些角色,有一些权势,借此机会收一些礼金。
但有的家庭子女不给老人过六十岁和六十六岁寿宴,因为听说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在阴曹地府,阎王爷掌握生死簿子,谁家放鞭炮,举办六十岁,和六十六岁的寿宴,阎王爷就派黑白无常两个小鬼前去捉人。为什么老人过六十六时,还要在前房盖上扔两片肉呢?就是要给小鬼吃的。
我认为,不管是老人过六十岁或者六十六岁大寿也好,一定要从简,家庭子女,兄弟姐妹,弄上一两桌,表示表示心意就算了,不能大抄大办,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金钱,没有什么好处。
【2】、来自网友【用户一叶】的最佳回答:
“60 岁时尽量不要办寿宴”这句俗语是因人因地而言,办与不办寿宴实则也没有什么特别说道。
古时候人寿命普遍偏低,七都说人活十古来稀。六十岁己到了花甲之年,按每十二年为一轮,六十岁为轮回整数关口,下一轮既七十二岁,到了阎王爷不请自己去的年龄。
民间传说人从出生到十六岁,还是神,十七岁以后才能成为人,可以任意过生日,没有什么忌讳。六十岁是甲子轮回年又意味着从新开始了。
所以给老人六十岁生日都选择五十九岁过,以祈祷老人永葆年青。
过寿与过生日还是有区别的。人们常说一寿顶十年,就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办六十岁寿宴了。
现在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的寿命也在显箸延长。六十岁正好是人生迈入老年门槛的头一年,也是人生值得纪念的日子,阖家庆祝一下老人生日,也是人之常情未偿不可。但是尽量不要大操大办,不要惊动左邻右舍为好,若惊酲了阎王爷岂不反为不美?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