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封神演义》中,商容,比干,闻仲,黄飞虎四人的朝廷地位怎么排?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李柒夜】的最佳回答:
按照朝中的地位,闻仲不仅是太师,也是托孤大臣、首相,他的地位是最高的,纣王也惧怕三分,再是首相商容、亚相比干、武成王黄飞虎。
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封神演义》中,殷商纣王手下有四大重臣,分别是闻太师、黄飞虎、商容、比干,他们辅佐于纣王,一时间万民乐业,国泰民安。
要论闻太师、黄飞虎、商容、比干在朝廷的地位高低,要看他们的职位和爵位。
1、闻太师
帝乙在位三十年后驾崩,传位于纣王,闻太师为托孤大臣。在朝廷之中,闻太师位极人臣,深受众官敬仰,就是纣王也惧怕三分。
在《封神演义》中开篇即说“文有太师闻仲”,可见他是文官之首。实际上,闻太师常年不在朝中,而是一直在外征战,故事开始之时,他就去征讨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了,这一战就是十五年。
闻太师在外征讨之时,朝中也出现了重大变故。因为纣王在女娲庙题诗赞美了女娲娘娘一番,女娲娘娘看到后觉得亵渎了自己,派出轩辕坟三妖去迷惑纣王,败坏成汤的江山。其时,纣王又宠信费仲、尤浑两人,致使佞臣当道,贤良被害。
闻太师回兵之后,听闻纣王败坏朝政,当即就让人鸣钟鼓请纣王登殿。纣王听闻闻太师还朝,默然不语,但也只能摆驾上殿迎接太师。闻太师先是以姜桓楚、鄂崇禹叛乱,朝歌设炮烙之刑责问纣王,斥责他忠谏不纳,近奸色而远贤良。如果是别人纣王早就怒了,但这时只是无言以对。不过,闻太师毕竟刚回朝,还不了解具体情况,就让纣王先回宫了,等自己总结一下治国之策再上奏。
纣王回宫之后,闻太师叫文武百官全部去自己府邸商议朝事。黄飞虎将朝中之事详细地奏给闻太师,他听闻后急得厉声大叫,让众人回去,三日后他上殿条陈。
第四日,闻太师上殿陈述十条治国之策。这十条分别是拆鹿台,废炮烙,填虿盆,填酒池拔肉林,贬妲己,斩费仲、尤浑,开仓廪赈民,遣使招安东南,访贤士于山泽,大开言路。纣王看后,除了拆鹿台,贬妲己,斩费仲、尤浑不准,其余全部准奏。闻太师却是步步紧逼,少一件也不行,纣王被逼得没办法,只能推脱再议。闻太师还是不许,有费仲不识好歹,斥责闻太师,被他一拳打翻。尤浑见费仲挨打,对纣王说,闻太师当殿打费仲,不是打费仲,而是打陛下。闻太师笑了,上前又是一拳将尤浑打翻,又喝令武士直接将他们两人拉出午门斩了。
再看面对闻太师如此做法,纣王是怎么做的。纣王在大殿之上,看见闻太师怒气冲冲地狠揍两个宠臣,又命人将他们拉出去斩首,没敢说话,只是在心里说两人自取其辱。其后,闻太师请纣王下旨将两人斩首。纣王为两人求情,说他们罪不至死,可以将他们发下法司审问,闻太师上奏的三条也准了,商议后再行。闻太师看纣王再三委曲求全,谨慎戒惧,自思自己虽然是为国直谏尽忠,但让君惧臣,也先得了欺君之罪,就没有再逼迫。
可惜的是,随即又有东海平灵王反叛,闻太师和黄飞虎商议一番,还是他去了。如果是闻太师留朝,又是不一样的局面了。等闻太师再回来后,黄飞虎也反出了五关,他听闻事情经过后,又是厉声斥责了纣王一番。
殷商之中,能让纣王惧怕的也只有闻太师了,也只有他敢毫无顾忌地训斥纣王。另外,闻太师不仅是太师,他也是殷商首相。这个提到过两次,第一次是闻太师去找九龙岛四圣时,他曾说“吾受国恩重,先王之托,官居相位,统领朝纲重务”;第二次是在绝龙岭云中子用通天神火柱烧闻太师时,描述为“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从这就可以看出闻太师的地位了,托孤重臣、太师、首相兼具一身,又统有大军,可谓是殷商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再者,闻太师又是截教通天教主亲传弟子金灵圣母的门人,是一流的地仙,又让人敬畏三分。
2、首相商容
商容是殷商首相,三世重臣,托孤的大臣。在前期之时,商容多有劝谏纣王,不过纣王大多不听,他一气之下就辞官了。
商容致仕之时,百官相送。比干、黄飞虎、箕子、微子等亲王也都亲自前来,询问商容作为一国元老,就这样把成汤江山丢在一旁,于心何安。后来,纣王要斩殷郊、殷洪时,商容再次上殿,他也说过自己堂堂宰相,位列三公。从这就可以看出商容在百官中的地位之高了,是实际上的百官之首。
3、亚相比干
比干是殷商亚相,就是副丞相,地位低于首相商容、比干。不过,比干还有个身份是帝乙的弟弟,也就是纣王的叔叔。所以,比干还是王爵,这点在为商容送行之时有点明他是亲王;妲己要取七巧玲珑心时,比干与家人告别,他的夫人称呼他的是大王,他的儿子也是称呼为父王,可见比干的地位也是极其尊贵的。
比干虽然是皇叔,但奈何纣王昏庸不堪。在妲己要借七巧玲珑心时,纣王丝毫不念亲情,就是要借他的心。只是,人没了心又怎么能活。
4、武成王黄飞虎
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黄飞虎是殷商的武将第一人,官居武成王之位,列朝班身居首领,与闻太师并列。
黄飞虎之所以能位居王位,是有多重原因的。第一,黄家一门七代忠良,辅佐殷商已有二百多年,到黄飞虎之时,他在朝歌之中,他父亲又镇守界牌关,可谓重臣;第二,黄飞虎确实有大功,他东拒海寇,南战蛮夷,立有奇功三十余场,功勋卓绝;第三,黄飞虎的妹妹是西宫黄贵妃,他还是纣王的大舅子。
在殷商朝廷之中,武成王黄飞虎的地位也是极高的,掌握着朝歌的军马。东海反叛之时,差官首先把信息送给了黄飞虎,闻太师出征也要与他商议。纣王要捉拿殷郊、殷洪时,殷破败、雷开领了诏书也只能去找黄飞虎要兵符出兵。再者,像魔家四将、陈桐等人都曾是黄飞虎的手下将领,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从闻太师、黄飞虎、商容、比干四人在朝廷的地位来看,闻太师自然是第一。除了闻太师,没人敢训斥纣王还吓得他不敢说话。黄飞虎、商容、比干三人的话,黄飞虎是武成王还是外戚,商容是首相位列三公,比干是亚相还是皇叔,论朝廷地位先后是商容、比干、黄飞虎。
【2】、来自网友【馋嘴肥猫说古今】的最佳回答:
想要分析《封神演义》中,商容、比干、闻仲和黄飞虎在朝廷中的地位,必须要从当时的政治格局说起。
纣王他老爹帝乙,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微子启,次子叫微子衍,第三个儿子叫寿,就是后来的纣王。
这三个孩子是同母,那怎么寿就成了王呢?原来,前两个儿子出生的时候,帝乙还没有成为王呢,也就是说,他们的母亲还不是王后。当帝乙即王位以后,生下了寿,这个寿就名正言顺,比他俩哥哥的地位要更加尊贵。
微子启和微子衍就这么倒霉,特么生早了也是错。
寿很有出息,能文能武,力大无穷,能言善辩。曾经在御花园中托梁换柱,救了父王,说明他身材也很高大,有帝王气宇轩昂的形象。
于是,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大臣就上奏,请立寿王为王太子。
帝乙是个优秀的君王,为了商王朝的千秋霸业,他费尽了心机。
当时商王朝的形势虽然表面上平定,但实际上朝廷内外都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咱们先来看看商王朝的外部。
商王朝的制度并不像后来的皇权帝国,皇帝的权力很大,一杆子插到底。而是有点像现在联营的股份公司,商王是最大的股东董事长,各地还有分公司,由不同的经理掌握。
东南西北四个大封国,他们分别还掌握着大大小小数百个小封国。
东伯侯名字叫姜桓楚,他势力很大,兵力充足,居于东鲁,国家富裕,还拥有水军,为了拉拢他,帝乙就和他搞联姻,让他女儿嫁给了寿,做了太子妃,后来就是姜王后。
南伯侯鄂崇禹没有什么存在感,南方还没有大面积开发,国小民弱,不被重视。但他们这个家族在当地是很有威望的,能够维系稳定。
西伯侯姬昌老奸巨猾,很不老实,他统治的地方面积广阔,国家强盛,兵力强大,是商王朝的潜在的威胁。大家要注意,在《封神演义》中,商王朝几乎所有的关防和精兵强将都是针对着这个方向。
北方的北伯侯崇侯虎是新秀势力,很能干,关系北方的安宁,商王朝对他很重视,为了拉拢他,对他弟弟崇黑虎也颇为照顾。
这就是商王朝的外部环境,咱们再来看看商王朝的内部情况。
帝乙确实很能干,对目前状况应付得井井有条,但他还要考虑王朝的未来。
闻仲文武全才,战功赫赫,忠心不二,帝乙就让他做了太子寿的老师。临终前还委以托孤之重,掌控全局。
太子寿的正妃是外藩之女,帝乙为他选的次妃则是边关重将黄衮的孙女,还让黄衮的孙子黄飞虎做了太子寿的伴读,共同拜闻仲为老师。帝乙去世后,黄飞虎因外戚的身份和屡立战功,被晋封为镇国武成王的爵位,还掌管禁军。
不能不佩服帝乙政治手腕的高明,一招“铁索连舟”,将东伯侯、闻仲、黄家几大势力通过共同利益牢牢锁在商王朝的大船上,还从后宫、朝廷、兵权几方面互相监督和牵制。
商容是三朝元老,文才出众,忠心耿耿,办事稳妥,让他做了首相,还能对王族势力进行抑制。
而亚相是王叔比干,他是商王朝的王族成员,让他做亚相,是对王族势力的安抚,同时,出于本身利益,他也必须一心一意地站在殷商王室一边,还能对商容等文臣进行监督。
咱们来看看朝廷这套班子的地位:
爵位
1.黄飞虎(王爵)
2.比干(王叔)
3.闻仲(太师)
4.商容(无)
品级:
1.闻仲(太师,文职一品)
2.商容(首相,文职一品)
3.比干(亚相,文职从一品)
4.黄飞虎(武职二品)
实权:
1.闻仲(文武兼职,全军总帅)
2.黄飞虎(武,禁军总帅)
3.商容(文,首相)
4.比干(文,亚相)
四人从爵位、品级和实权几个方面各有高低,这就使君王能够从不同方面进行驾驭。确实是高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