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花荣为什么要上吊自杀?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脂肪故事】的最佳回答:
花荣必须死,如果他不自尽,朝廷就要下手了!
宋江被毒死之后,花荣与吴用得知讯息,祭奠一番之后双双吊死在宋江墓前,可怜神箭无双的”小李广“花荣,就这样憋屈地死去。
许多人对花荣的自尽觉得不值,难道不能一逃了之?这是太小看朝廷了!要怪只能怪花荣太出色了!
一、花荣是宋江的心腹,干掉他朝廷才能够放心
我们先来看看梁山好汉的排名。花荣仅在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之后,位列第九,。
乍一看,花荣仅排名第九,似乎并不怎么高,但花荣却是宋江的嫡系心腹,是宋江手下真正的头号打手,是在朝廷里挂了号的。
这九个人里面,宋江、卢俊义、吴用是朝廷必须要除掉的。这三个人,要么影响力大、要么武功太强、要么诡计多端,而且天生反骨,谁也不敢担保他们招安之后会不会再造反。而宋江一死,花荣就必须死。
公孙胜有罗真人罩着,朝廷惹不起,所以公孙先生不但自己平安着陆,还带着樊瑞一起归隐了,朝廷也没敢说啥。像公孙胜这样超越了人间武力极限的法术大师谁敢惹?更不用说他还有个更厉害的师傅。
而关胜、秦明、呼延灼和林冲,原本是进行编制内的军官,朝廷对他们知根知底,知道他们是因为兵败被迫从贼,除了会打仗没有任何政治野心。所以他们排名比花荣高,反而能平安无事。
二、花荣天生反骨,朝廷容不下他
花荣是清风寨武知寨。清风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他正好位于青州三岔路口,青州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除了物产丰富、地形险要之外,还在于它具有象征意义。
古代称天下为九州,每一州都是大一统王朝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便随着生产力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青州的战略地位也有所下降,但它依然是齐鲁重镇。清风寨就是青州的门户。
此外,清风镇上有三五千人家,足见此地的兴旺与重要地位,所以朝廷在这儿设立了文武两个知寨,可以说花荣是相当受重用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武将,居然跟宋江有勾结。早在宋江犯事时,花荣就邀宋江去清风寨,这摆明了是要庇护朝廷要犯!
此外,花荣还一箭射杀了朝廷派来招安的天使,简直是胆大包天、无法无天了!根本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朝廷岂能容得下他。
别的朝廷武将,大部分是因为兵败被迫落草梁山,花荣可是从一开始就与梁山勾结在一起的。叛徒比敌人更可恨!
三、花荣走投无路
高俅等人准备下手除掉宋江时,不可能不考虑到梁山好汉为宋江报仇这个事,如果因为宋江被杀导致已经接受招安的梁山好汉再次造反,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在布局。梁山好汉征方腊得胜班师之后接受封赏,大家都授予了不同属地的官职,被分到了各地,根本无法再聚拢起来。
况且,按照大宋的”规矩“,武将平时手中是没有兵的,只有打仗时才临时被授予兵权,他们实际上是被监视起来了。
就算他们想要为宋江报仇,手中也没有兵马可用。就算有些许兵马,朝廷也安排了人对他们进行监视,只有有所异动,必然在第一时间扑杀。高俅等朝中大佬如果连这一点都考虑不到的话,那也不用在朝堂上混了,早被人家给干掉了。
花荣和吴用在擅离职守的情况下,顺利到达宋公明墓前,绝对是朝廷有意放水的,孤家寡人的,去了又能咋样?又能翻起什么大浪?
结语:综上所述,花荣作为宋江的心腹、梁山的首领之一,早就被朝廷列为必须要除掉的对象。
干掉了宋江之后,朝廷就要对花荣下手了,与其被别人杀,不如自己了断算了。
那么,花荣和吴用,能不能潜逃?当然不行。
第一,宋江死后,他们失去了倚靠,也没有了精气神。有一种人,虽然很强,精神上却缺乏独立,没有人带的话,成不了什么事。花荣和吴用就是这样的人。
第二,花荣如果潜逃,他一家老小下场悲惨,甚至难逃一死,与其被朝廷灭门,不如自尽换得一家老小平安无事。花荣一死,余者不足虑。
第三,花荣和吴用到达宋江墓前时,只怕周围早就被围得严严实实,就算他们想跑,只怕都跑不掉,何必多此一举呢?
与其垂死挣扎,不如自尽,也算全了兄弟之义吧!
相比较之下,燕青的审时度势、武松的毅然归隐、鲁智深听潮顿悟、李俊等远走海外,更显得难得。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笑话花荣,人在局中、身不由己,换成绝大多数人,指不定还不如花荣呢!
人生啊,哪有什么自由!艰难地跑了许久,自以为获得了超脱,回头一看,仍在局中!得,认了吧!
【2】、来自网友【沐岚爸爸】的最佳回答:
“花荣上吊而死,真的是
便宜
他了!如果我写水浒,肯定会给他来个千刀万剐!”
宋江死时,一共“拉”了三位兄弟“殉葬”,分别是小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以及小李广花荣。
李逵最冤!为了宋公明哥哥的梁山事业,李逵奋勇博杀,南征北战,既未娶妻,又未生子,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做到了“镇江润州都统制”之职,美好的生活尽在眼前,却喝下了宋江亲斟的毒酒!
你说,宋江为何要毒死“好兄弟”呢?
原来此时的宋江已经饮下朝廷“御赐”的鸩酒,不日归西,却忧心自己死后李逵造反,正如其言:“
……我死不争,只有李逵现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都坏了。
”
李逵很大肚,得知真相后,并未责怪哥哥,寻思自己终生跟定公明哥哥而闯下若大事业,也是不枉此生了,便垂泪道:“
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不仅如此,李逵还吩咐从人:“
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
”嘱罢而死。
二人死后,阴魂不散,又分别托梦给了“武胜军承宣使”吴用和“应天府兵马都统制”花荣,对其说道:“
……我等以忠义为主,替天行道,于心不曾负了天子。今朝廷赐饮药酒,我死无辜。身亡之后……若想旧日交情,可到坟茔,亲来看视一遭……
”于是吴用花荣二人便应梦而来
——其实类似这种人死后传梦之事,书中也有过提及,比如武大郎冤死后就阴魂不散,专门跑到弟弟武松梦中大叫:“兄弟,我死得好苦!”
吴用先到,哭祭罢宋公明、李逵,便“以手掴其坟冢,哭道”:“
仁兄英灵不昧,乞为昭鉴。吴用是一村中学究,始随晁盖,后遇仁兄,救护一命,坐享荣华。到今数十馀载,皆赖兄之德。今日既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与我,兄弟无以报答,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与九泉之下。
”
从吴用的话中不难看出,此时的吴用已有自杀之意,算是对宋江一生提携的感恩吧?
关于吴用为什么要死,很多人以为是吴用作恶多端,一肚子坏水。事实上,吴用也只是出谋划策而已,并非主要的执行人。而作者(不知道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还是别的什么人)之所以安排吴用死在这里,大约是因为其身份特殊,其是梁山义事的幕后大佬、以“九天玄女”为首的“天意派”,安插到梁山 108 将中的间谍!
早在还道村时,九天玄女就曾经给了宋江三卷天书,并向其透露:“
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忘。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此天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
”
这里,九天玄女特意让宋江“与天机星同观”,你就知道这个所谓的“天机星”是个什么人了,大概率就是上天特意安插到梁山好汉中的间谍了。聪明的读者,肯定想到了,此人便是吴用。
是以,宋江一死,梁山义事结束,你这个“间谍”也就应该重返“紫府”了。
这便是吴用必然死在这里的“玄学逻辑”。
不想,还没等到吴用自缢,花荣也赶到了,并且他也想追随公明哥哥,而与吴用一起自缢。
就此,吴用劝说道:“
贤弟,你听我说,我已单身,又无家眷,死却何妨?你今现有幼子娇妻,使其何依?
”
不得不说,花荣是一众梁山好汉里比较会享受生活的的。想当初初上梁山时,花荣就已经有了妻小,如今看来是又娶妻生子了呀?这小日子过得还是挺美的。你让他自缢在宋江坟前,他怎么舍的呢?不料,花荣却说:
“
此事不妨,自有囊箧足以糊口。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理。
”
于是说完之后便真地与吴用一起,“
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
”
那么为何花荣也死于宋江坟前呢?是真的因为兄弟情谊,还是另有隐情?
事实上,绝大多数梁山好汉均死于南征方腊的战事,但却偏偏留下了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宋江、花荣、李逵等十数人存活。聪明的读者或许想到了,这些人均是书中的主角,而之所以留着他们,无非是想让这些人接受“末日审判”。
比如鲁智深,其平生没做什么坏事,却偏偏数次见义勇为(潘家酒楼救金氏父女、野猪林救下林冲性命),并因此而被逼上了梁山。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们都希望他能得善终,于是有了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的“听潮”圆寂。
又比如林冲,他平生也没过什么坏事,去却受到高太尉的陷害而刺配沧州,以致在山神庙外手刃仇人陆虞候陆谦、富安等人,犯了杀戒。但作者又不喜欢他的窝窝囊囊,终于给他安排了一个“风瘫”病终于六和寺的惨淡结局,也算是一种善终吧?
这是没犯过什么大罪的,那么那些犯过大罪的呢?基本上就是不得好死,比如宋江、李逵被毒死……还有这个花荣的上吊而亡!
是的,作为犯过“大罪”的好汉,花荣的最终结局就是“死路一条”。显然,在这一点上作者并没有将其遗忘,所以才在宋江死后插写了这么一笔。
事实上,让花荣上吊而死,还是便宜他了,大家看看他当年的旧案就明了了……
书中第 34 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中,被俘上清风山的霹雳火秦明,经受住了宋江、花荣等众好汉的威逼利诱而没有落草,并得以重返青州城:
秦明上了马,拿着狼牙棒,趁天色大明,离了清风山,取路飞奔青州来。到得十里路头,恰好巳牌时分。远远地望见烟尘乱起,并无一个人来往。秦明见了,心中自有八分疑忌。到得城外看时,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秦明看了大惊!
是谁制造了青州城外的这桩大惨案?
秦明不得而知,可等他赶回青州城时,守城的慕容知府却“立在城上女墙边”,对其大喝:“
反贼!你如何不知羞耻!昨夜引人马来打城子,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反把许多房屋烧了。今日兀自又来赚哄城门。朝廷须不曾亏负了你,你这厮倒如何行此不仁!已自差人奏闻朝廷去了,早晚拿住你,把你这厮碎尸万断!
”
这事分明不是秦明做的,他当然要为自己辩护,遂大叫道:“
公祖差矣。秦明因折了人马,又被这厮们捉了上山去,方才得脱,昨夜何曾来打城子?
”
“
我如何不认得你这厮的马匹、衣甲、军器、头盔!城上众人明明地见你指拨红头子杀人放火,你如何赖得过!便做你输了被擒,如何五百军人没一个逃回来报信?你如今指望赚开城门取老小,你的妻子今早已都杀了。你若不信,与你头看……
”
秦明一听,好像有点明白过来了。
原来,秦明昨天率领五百军士攻打清风山时,战败被俘,连自己的“盔甲、马匹、军器”都被没收了去。不过,宋江、花荣等好汉并未伤害秦明性命,而是好言劝其落草。怎奈秦明不从。这可怎么办?于是花荣想了个阴招,即令清风山的匪寇们,装扮成秦明的部伍,夜攻青州城。
只是这帮匪寇太损,没有真打青州城,反倒是把青州城外的“数百好百姓”尽皆杀了,一个不留。于是盛怒之下,慕容知府也把秦明的“妻子”给杀了。
你说你拉秦明落草就落草吧,你杀那么多百姓干吗?就为了一个秦明落草?这代价着实是太大了,也十分的令人愤慨!
至此,大家也就明白,如果让花荣这小子好好活着,那么许多阅者的心里是过意不去的。于是为了体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理念,这花荣就必须死!
可最终花荣却是自缢于宋江坟前,这不是太便宜他了吗?所以,笔者才会讲,若我写水浒,肯定会给他来个“千刀万剐”!
大家,然成否?
参考:《水浒传》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