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却流行什么 emo、卷,是不够用还是不会用?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花泽诗姿】的最佳回答:
潮流用语能够“流行”的本质在于它们的含义
明朗而简单
,同时学习
成本低廉
,和套公式一样,
便捷
、
效率高
。
潮流用语的应用价值在于人们用相同的词语,去展现这个词语曾经使用时的情景和感受。
比如《斗破苍穹》里有一些经典词句
“恐怖如斯”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
当我在其他人的文字中看到这段话,他这句话本身的内容反而成为了次要的。
而故事中的神情和情节直接跃入脑中。达到了
通感
的效果,而没看过小说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小圈子的“梗”
而流行用语,就是大众化的梗
使用这些词语的人,往往想要别人认为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看到其他人使用这个词语的情况一样。
比如一个名媛买了一个的大牌包包,发到小红书上
文案是“绝绝子”
我也在拼多多上买了一个,发到小红书上。
我也用“绝绝子”
别人看过名媛的文案,就会认为我和名媛的
情绪是一样的
。
这样的问题就是流行用语重复度过高带来的
审美疲劳
导致“我看到绝绝子就会死”这样的不良情绪产生
而随着不良情绪的产生,一个流行词也就该
寿终正寝,销声匿迹。
而新的流行词语,又在接踵而至的路上
流行用语的迭代形成闭环,侵蚀着认为遣词造句费时费力,追求快餐化的人。
他们在这种舒适圈里呆的越久,就越加消耗他们对于文字的敏感。
在文化荒漠化的道路
上愈走愈远。
文化,也和宇宙一样
总会有热寂的一天
【2】、来自网友【唐山小民工】的最佳回答:
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会性、娱乐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在表达上简洁、多产、可复制性强,一般情况下会经历“预设—衍生—模糊”这一过程,网络流行语出现初期,往往是网友通过谐音、说明、比拟、双音、简缩等方式创造出简单、易懂、恰当的语言符号;随着这一用语被网友进一步传播与熟悉,网民的自主性就会进一步在其中发酵,衍生出具有相同模因的二次创作;而网络流行语的最终形成往往会进一步符号化,其能指与所指之间不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所指内容形成流行符号的不同意指。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网络流行语内容上的模糊性。
弊端:
1.网络用语中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谐音以及英语、拼音缩略词汇已经开始了代替原字词的进程,使语言的规范模糊化。
2、网络用语对于学生来说,会在学习中出现运用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