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你觉得微表情读心术有没有科学依据,值得学习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8 15:17:17 5次浏览

关于问题你觉得微表情读心术有没有科学依据,值得学习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金澜爱写作】的最佳回答:

微表情读心术,听起来就很神秘和高深。它是指通过观察人脸微小的表情变化,

来推断出对方的情绪、

心理状态或者意图等。

在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中,

这项技能经常被警察、心理学家、侦探等角色使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观众们对这一技能十分神往。

那么,微表情读心术是真的有效吗?

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接下来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从理论层面来看。

微表情读心术的理论基础,是来自于美国西北大学的脑神经学家 Paul Ekman 的研究。他在上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研究中,发现了微表情的存在和人类的情绪表达普遍性。他将人类的情绪表达分为 6 个基本表情:快乐、悲伤、惊讶、恐惧、生气、厌恶。

Ekman 认为,微表情是人类情绪表达的关键之一,因为它们可以反映出内心深处的感受,而不受语言表达或外部环境的干扰。虽然微表情很短暂,但如果我们细心地观察和辨认,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存在。而且,Ekman 的研究还发现,微表情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不同肤色的人之间都存在普遍性。

然而,Ekman 的理论受到了一些争议与质疑。有些学者认为,Ekman 的研究样本来自于西方国家的白人,其结果不能泛化至其他肤色和文化的人群。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微表情与情绪表达之间并不一定存在联系,有可能只是某些生理因素引起的反应。

不管是支持还是质疑,Ekman 的理论已经打下了研究微表情的基础。

其次,从实践层面来看。微表情读心术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答案是肯定的。微表情读心术在心理学、商业、政治和法律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辨识他人的微表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情绪与内心,更好地沟通交流,更好地掌握谈判技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想要掌握微表情读心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因为微表情的持续时间很短,只有 1/25 秒左右,而且它们往往会和其他微小表情混杂在一起。因此,想要在观察他人的微表情时达到准确率,需要反复观察和练习。

总之,微表情读心术是一项有挑战性的技能,它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掌握。尽管有争议,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2】、来自网友【林小野说电影 OFM】的最佳回答:

先说说十八年前深圳一起奸杀案,警察三天破案!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案子怎么破的,那个年代监控摄像头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DNA 比对也不像如今亲子鉴定一小时出货。即使一小时出检材结果,在当时一座八百万人口的茫茫都市中找一个嫌疑人无异大海捞针。当晚还下了一场小雨,现场破坏严重。然而警察叔叔就是这么神勇,跟你聊聊这案子怎么破的。


举例说明警界看家本领

先给大家整理一下案情发生经过。

某夏夜八点钟左右,喝得微熏的工人张某,走去工友李某家,想找他接着喝酒聊天。当他敲开出租屋房门后,被李某妻子告知,丈夫当夜值班,并不在家。

张某见李某妻子穿着短打睡衣,顿生歹意,这里背山靠水,四下无人,于是他借着醉意强行闯入反锁上房门,将李某妻子强奸。

冲动过后他又非常后悔,熟人作案,大家相互知根知底,这个事情他是结不了局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屋内找了根绳子将李某妻子勒死。之后清理好出租屋,凌晨一点趁着浓浓夜色背着尸体越过山坳,将尸体绑住一块大石头沉进湖里。

做完这一切,张某步行回自己家。由于思绪混乱,他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行走,不知不觉走到凌晨五点左右,这时他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市中心地带。

天蒙蒙亮,街上四下无人,在路过一座地标性大厦楼下时,他发现候车厅孤零零站着一位窈窕的少女,背着小皮包,似乎在等第一趟早班车。

这时张某色心又起,走上前去,将这名少女拖进路边绿化带强奸,过后将女孩儿脸朝下,按进灌木丛下一个两寸深的小水坑里活活浸死。

过后媒体很快进行了报道,说这个年轻女孩儿刚到深圳半个月,住在表哥表嫂家,才找到工作才上三天班就惨遭不幸。

我之所以对这个案子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现场照片,绿茵茵的草丛中淹着女孩儿白嫩的肩膀,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局部,但足够震憾,令人扼腕叹息。

她还那么年轻,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虽然不足十小时一个区里连发两起命案,但警察还没意识到需要并案这一说,因为那边李某妻子的尸体还没有浮起。

工人李某回家后,发现妻子不见了,屋里院外踪影皆无,附近为数不多的邻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李某打遍电话给朋友亲属,均告无果。心里发慌的李某找到好友张某,研究这个事怎么办?最后李某决定报案,他让张某陪同他一起前往派出所,张某欣然答应。

在派出所内,李某十分沮丧地向民警讲述了妻子失踪过程,一开始并未引起民警注意。一是时间还不足 48 小时,立案条件都不具备;二是像这种家庭矛盾、配偶出走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但是,站在一边陪同李某前来报案的张某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张某个子不高,黑瘦,其貌不扬,深圳这样的外来务工者满大街都是。他站在那里一会儿挠脸,一会抓头发,一会儿两手叉在前胸,李某在陈述过程中,张某左边一只胳膊搭在胸前,拄起右边胳膊,手捂住右脸颊。

熟悉微表情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叫——“自我抚摸”。

一个人在内心脆弱、慌乱、沮丧、害羞、心理预警抬升时,会产生大量的自我抚摸行为。包括两条胳膊交叉胸前,这是人类本能的自我防护,比如我们在火车站候车室可以看到大量此类现象,因为人在陌生环境里警惕性会自然提高。

当时民警也不理张某,继续耐心询问李某妻子失踪的详细经过,就在李某讲述过程中,民警猛一扭头,冲张某大吼道:“你胳膊上的伤是怎么来的?!”

张某吓了一跳,下意识猛一哆嗦,颤抖着嘴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个形迹可疑贼喊捉贼的报案人张某,当晚的结果自然是留滞。

警察在没有检材结果、甚至在没有尸体的情况下一天之内连破两宗命案,靠的是专业知识——微表情分析。

而那个微表情知识为零反侦查能力为零过于自信张狂的张某,无疑是“低智商犯罪”的范本。

我甚至有些怀疑这个张某有精神疾患,因为精神分裂患者有个显著特征是以为可以瞒过全世界,只穿个小树叶上街以为自己身着燕尾服。


微表情分析也是演员的看家本事

我第一次看到“微表情”这个词汇,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那时人文科学还不像当今这样普及,就连“同理心”这个词还没诞生。“微表情”我是在海岩的小说《便衣警察》里看到的,当然现在大家也知道了,作家海岩本人就是警察出身。

《便衣警察》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人公周志明提醒女同事严君(电视剧里由宋春丽扮演)——“你回家之后要好好补习一下微表情,你还不过关……”

那时候我还纳闷,警察为什么要学习表演呢?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最需要微表情分析的除了演员,当然还有警察。

再给大家举个小例子,我喜欢看电视剧《过把瘾》,短短八集反复看,就为了看王志文。

因为这是个好演员,微表情和肢体语言还原得好,而且他扮演的方言还是个市井小人物,心地质朴,还不像大款钱康那样懂得掩示自己的表情和肢体。

这使得方言这个角色本身成了一部行走的微表情教科书。

举个例子:我们在这场戏里可以学到,一个内心真正讨厌你嘴上又不说的人,肢体语言是怎样的。

当韩丽婷愤怒地质问方言,他与杜梅的真实关系——“你别以为别人是傻子瞎子,你们俩串通好了一块儿来骗我……离婚?说得好听!谁知道你们俩什么关系?!”

方言情急之下摊开双手为自己辩白:“本来就是离了!”这种肢体语言说明他向来是个坦诚的人,此时话语也很坦诚。然后方言激动地表示要找离婚证书给韩丽婷看,又觉着无趣,算了。左腿搭在右腿上,反向盘腿,这种肢体语言说明他内心已经极其讨厌韩丽婷了。

如果他喜欢一个人,或是很认可一个人,应该是向对方盘膝而非相反。


微表情既不是隐学更不是玄学,而是一门显学

上面我举了两个例子,“微表情”是正宗的心理学名词,警察靠他办案、演员靠他赚片酬、普通民众有意和无意中都是“微表情”学科直接或间接受益人,你说是不是一门非常值得学习的学问呢?

虽然不像牛顿发现地心引力那样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但微表情既不是隐学更不是玄学,它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基于自然科学得出的人文科学,是各国心理学家穷经皓首、积久年深得来的专业科研成果。

讨厌读书啃大部头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来学习,比如美剧《千谎百计》(lie to me)、还有 TVB 剧集《读心神探》都是非常不错的、基于微表情分析学的高分电视剧。在欣赏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满满干货,不会有浪费时间之感。

一个社会在走向物质文明丰盈的过程中,社会生活复杂化本身就是一个共生矿。

或许我们原有的心理学知识已无法应对眼前的工作与生活,这需要学习,而且需要大量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就像导演姜文的一句名言:“快乐是需要学习的!”


(全文完)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你觉得微表情读心术有没有科学依据,值得学习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