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黄河鲤鱼泛滥成灾,沿岸坐满钓鱼人,为何在南方鲤鱼少有人吃?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水果路上的小徐】的最佳回答:
黄河可是一个天然大“鱼库”,别看它的水因为流经黄土高原掺杂了泥沙有些浑浊,但这里面一共生活着 186 种不同的鱼类,其中土著鱼类就多达 147 种,分别在 12 目 21 科 78 属下,在众多黄河鱼类中,最知名的无疑就是黄河鲤了。
黄河鲤与兴凯湖鱼、松花江鲑鱼以及松江鲈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鱼,当然这里的名鱼并不是说它具备观赏价值,而是说它在淡水鱼类中,口感出众,深受食客的喜爱。
这不,近日黄河鲤鱼泛滥的消息在网上炒的沸沸扬扬,吸引了大量的钓友聚集在黄河两岸垂钓,看的许多喜欢吃黄河鲤和喜欢垂钓的小伙伴跃跃欲试。那么,黄河鲤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它的泛滥又是怎么回事呢?作为一种常见且养殖量巨大的淡水鱼,为何鲤鱼形成了“南厌北喜”的局面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黄河特产-黄河鲤。
黄河鲤
鱼是人类重要的肉食来源之一,毕竟人类是杂食性动物,而地球上大部分的表面被水覆盖,所以,从人类诞生之初,捕鱼就是一项重要的食物获取来源。虽然从距今约一万多年前开始,人类开始了驯化动物,但是鱼也没有淡出人类的食谱。
从我国古代的记载来看,比较早被人类驯化的鱼就是鲤鱼了,它的驯化可以追溯到殷商末期到西周初期,驯化后,人们不需要只靠野生水体捕获,而是可以靠大规模养殖来满足需求了。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鲤鱼都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直到唐朝发生了改变,因为唐朝的执政者姓李,而李与鲤鱼的鲤同音,就这样鲤鱼被“谐音梗”玩到禁止养殖,这逼迫人去驯化其他的鱼类,于是才有了“四大家鱼”。
四大家鱼
扯得有点远了,我们言归正传,鲤鱼之所以能够成为最早驯化的鱼类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常见性。鲤鱼是鲤科下的代表鱼类,它是一种原产亚洲的淡水鱼,在我国它们曾经广泛的分布于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之中,是人们最容易获取,也是最常见的中型淡水鱼。
而黄河是鲤鱼的自然分布地之一,所以黄河鲤其实是生活在黄河中的鲤鱼的俗称,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水体中的鲤鱼其口感,外观也有一定的差异。
从外观上看,黄河鲤与其他水体中的鲤鱼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金鳞赤尾”,身上的鳞片以黄色为主,尾巴中后段呈明显的暗红色。从口感上说,黄河鲤体态丰满,肉质肥厚,细嫩鲜美且营养丰富,自古以来,黄河鲤就是宴会上的佳品,比较常见的是“糖醋”和“红烧”两种做法。
在整条黄河中,几乎都有黄河鲤的身影,不过以山东黄河鲤、宁夏黄河鲤、陕西黄河鲤、河南黄河鲤以及山西黄河鲤(对应了不同的河段)最为知名,这五种鲤鱼并称为“五大名鲤”。
黄河鲤鱼泛滥成灾?
由于黄河鲤鱼的名声在外,所以自古以来,针对黄河鲤鱼的捕捞就比较的严重,而且人向来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黄河沿岸的渔业也非常的发达,这导致了野生黄河鲤鱼的数量在逐年的递减,尤其是野蛮的捕捞,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在 20 世纪中后期的几十年里,每年从青铜峡至石嘴山段黄河中就有超过 30 万斤的黄河鲤被捕捞上岸,其他河段虽然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但是捕捞也非常的严重。
这使得到了 20 世纪末,黄河鲤的年捕捞量就下降了 40-50%,这还是在提升了捕捞装备加大了捕捞力度后的成果。
从这个角度看,黄河鲤不应该泛滥才对,事实上即使到了今天,黄河鲤也远达不到泛滥的地步,它们只是数量上比起前些年要明显的多了,这要得益于我国的黄河禁渔政策。
从 2018 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对黄河进行了禁渔,虽然禁渔期只有短短的 3 个月(4 月 1 日到 6 月 30 日),但是黄河鲤通常在每年的 4 月份产卵,所以这个禁渔期可以保证黄河鲤正常的繁殖以及卵正常的孵化,这使得黄河鲤的种群数量有了一定的恢复。
到了 2022 年,农村农业部对黄河禁渔制度作出了调整,调整后,禁渔期由原本的 3 个月变为全年,这个政策会从 2022 年的 4 月 1 日延续到 2025 年 12 月 31 日,这个举措显然对黄河鱼类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盲目的渔业捕捞已经打破了野生鱼类正常的繁衍,如此下去,许多水体将会面临鱼枯的风险,而正是禁渔期的颁布,让黄河鲤从 18 年开始逐渐的复苏,在去年的全年禁渔政策,又让黄河鲤有了稳定的繁殖和生存条件,所以,今年黄河鲤确实要比往年多很多,但远达不到泛滥的程度。
鲤鱼如此受欢迎,为何在我国形成了“南厌北喜”的局面?
在我国,人们对鲤鱼有着南北两极分化的态度,南方几乎很少会吃鲤鱼,而在北方鲤鱼依然是最常见的食用鱼,而且在一些地区的宴席上鲤鱼还是必备的菜肴。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南北的差异呢?我认为与两个方面有关。
第一:选择性
鲤鱼虽然在大江南北都有分布,但是从我国鱼类的整体分布来看,呈南多北少的态势,这是因为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差异导致的,全年温度较高的南方更适合许多鱼类的生长,同时南方水体较多,也给了不同的鱼类生存空间,正是因为这样,南方对鱼类的选择是多选性的,比如黑鱼、黄鳝、鳊鱼、凌波鱼(有名巴沙鱼,学名芒鲶,是湄公河引入养殖的)、鲢鱼、鳙鱼等等,有了选择,自然会对鱼产生挑剔性。
而北方的水体要比南方少很多,这使得鱼的种类和密度相比较南方都要差一些,虽然现在多为养殖,但是养殖的也是能适应北方环境的鱼类,而鲤鱼的养殖量比四大家鱼中的青鱼都大,所以自然就接触的比较多,挑剔性也较少。
第二:口感
南北方主要食用的鱼类的口感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南方的主要食用鱼的刺少,土腥味较轻,这使得南方清蒸鱼是最常见的鱼类烹饪方式,而北方的主要食用鱼刺多,土腥味较重,所以红烧、酱焖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而鲤鱼是一种土腥味比较重的鱼类,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科普过,土腥味的罪魁祸首是土臭素(Geosmin),而土臭素是由一种名为放线菌(Actinomycetota)的细菌产生的,这种菌在淡水和土壤中都比较常见,在水体食物链底端的生物会以这种菌作为食物和营养来源,比如浮游生物和藻类,所以,这些生物体内的土臭素是最多的,而进食这些生物的鱼类,身上通常也有土臭素。
放线菌
而鲤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它们既吃藻类和浮游生物,又吃一些小型的水生动物,这样土臭素在体内累积的就比较多。但是,长时间的高温烹煮会让土臭素部分分解,所以,北方做鱼的时长和大料将它的土腥味降低到了极致,而南方相对简单的做鱼方法无法将土臭素大部分分解掉,所以,吃起来就比正常的鱼土腥味要重一些,自然就不太受欢迎了。
写在最后
黄河鲤鱼“泛滥成灾”不实,它们只是比前些年多了而已,不过,蜂拥而至的钓鱼人对它们来说显然不是件好事,毕竟人多力量大,好不容易用多年的禁渔换来的成果,如果长期下去,可能会被打回原形,你认为呢?
【2】、来自网友【猎奇动物社】的最佳回答:
黄河鲤鱼泛滥成灾,沿岸坐满钓鱼人,为何在南方鲤鱼少有人吃?
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人工饲养的水质不好,人工饲养追求利润最大化,底层、中层、上层都照顾,还要用化肥、鸡粪、猪粪往里面添加,你说这个的水质养出来的鱼好吃吗?
南北差异及生活习惯不一样。南方人谈到吃鲤鱼无人问津、百般嫌弃是因为南方人工饲养鲤鱼无论是从口感或腥味没有彻底去除难得吃。
吃人工饲养鲤鱼就像吃棉花套子一样,不仅仅只是没有嚼劲,还有一股很难闻的土腥味和酸味。从颜色上看,人工饲养鲤鱼是黑色的皮肤,一看就知道它是人工饲养的“家鲤鱼”,鱼摊卖鱼一般很少卖它。
黄河流域常年是流动的,流水不腐,河底下没有腐烂变植物的淤泥,这一点是人工饲养的坑堰塘不具备的。所以黄河水中生长的鲤鱼没有土腥味,买鱼时就连腥线都不用抽出来。加上黄河鲤鱼的生长周期长,鱼的运动量大,所以它的肉质紧实,无论是红烧鲤鱼还是其他做法,它还有淡淡的甜味。
谈到腥味就得知道鲤鱼头部腮偏上有一边一条的两条腥线,我年轻时在池塘钓鱼钓到鲤鱼后回家都是自己将刀破开腮用手抽出腥线来,再加工好一样好吃。
南方虽然江河湖泊多,但自然环境中的鲤鱼也有,但不是特别多。就拿我老家的汉江流域来说,它的发源地是丹江口水库。汉江流域野生鲤鱼有,但不会泛滥成灾。
不是南方人不吃鲤鱼,而是南方人可吃的鱼类太多太多。例如有花鲢鱼、白鲢鱼、鲫鱼、草鱼、鳊鱼、青鱼等等。
黄河鲤鱼和南方人工饲养鲤鱼是有很大区别的。黄河鲤鱼和南方人工饲养鲤鱼体型、皮肤颜色、味道不一样。
黄河鲤鱼都是野生鲤鱼,它的生长周期长,颜色是金黄色,它们在黄河里面生存活动空间较大,都靠鲤鱼自己游来游去自己去觅食,饥一餐饱一餐,所以体型比较瘦。而野生鲤鱼特点:外观体态细长,身色黄,嘴大头大,“胡须”粗长,鳞片相对较大,鳞片结实不易脱落。养殖鲤鱼特点:外观体态方圆,身色发黑或发白,头小嘴小,无“胡须”。
知足常乐 2023.4.20 日于上海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黄河鲤鱼泛滥成灾,沿岸坐满钓鱼人,为何在南方鲤鱼少有人吃?】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