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第一只克隆羊出来以后貌似世界上就再也没有克隆生物的新闻了,现在克隆技术还在使用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探索奇幻大百科】的最佳回答:
克隆技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克隆技术可以分为基因克隆、细胞克隆和动物克隆三种类型,其中动物克隆又可以分为胚胎分裂克隆和细胞核移植克隆两种方法。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 1952 年,当时科学家们首先采用青蛙开展细胞核移植克隆实验,先后获得了蝌蚪和成体蛙。1963 年,我国童第周教授领导的科研组,首先以金鱼等为材料,研究了鱼类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成功。1978 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一只小鼠的早期胚胎细胞分裂成 16 个单细胞,并将它们分别移植到 16 只代孕母鼠的子宫内,从而产生了 16 只基因相同的小鼠。1996 年,英国科学家利用成年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多莉羊。此后,人们又相继成功地克隆了牛、猪、羊、马、猫、狗、骆驼等多种动物。2017 年,中国科学家在上海成功地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克隆技术在农业、医药、生物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
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大量具有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质高产品种,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利用克隆技术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扰素等基因工程药物。
利用克隆技术对保护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来讲是一个福音,可以通过复制其基因组来增加其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
利用克隆技术可以为人类提供器官移植的供体,通过将人类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或器官中,使其具有与人类相容性。
利用克隆技术可以为人类提供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手段,通过检测和修复人类基因中的缺陷或突变,从而预防和治疗遗传性疾病或癌症等。
然而,克隆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
克隆技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也是进化的动力,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克隆动物”则会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克隆技术对克隆个体本身的危害。从克隆动物的经验来看,克隆动物出生后的两周或一个月之内,极易发生意外死亡。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克隆动物的早夭,但由于克隆人与克隆动物在机理上的相似性,科学家有理由担心,克隆人在降生后的两周内,将面临严峻考验。
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对伦理学界来说,克隆人行为关涉到一个很严重的伦理问题,因为它侵犯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比如不伤害原则、自主原则、平等原则等等。
克隆技术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巨大潜力的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并在科学与伦理之间寻求平衡和谐。
【2】、来自网友【片羽舞雪】的最佳回答: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克隆技术一直在使用和发展中。
1996 年 7 月 5 日“多利”小羊的诞生引起世界的震惊,原因在于它的生命诞生过程中没有精子的参与。它与供体母羊有着完全相同的基因。而之前的克隆动物都是从胚胎细胞中提取,不象“多利”完全由体细胞发展而来。
“多利”小羊的诞生引发一系列关于克隆“人”的讨论,使得人们担心克隆技术的成熟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伦理道德和社会安全方面的危机。同时“多利”的后来情况显示它有早衰的迹象,并且克隆它的成功率还是相当的低。
之后,美、法、荷兰、韩、日本都有一定的进展,至 1999 年底已有六种类型的体细胞克隆动物获得成功。
2018 年 1 月 25 日,两只名叫“中中”“华华”的克隆大眼萌猴登上了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细胞》的封面,这是我国科学家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实现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灵长类动物的目标。这次的克隆猴的成功是利用了流产胎猴的 DNA 进行的克隆,除了获取难度大,还要求技术非常的娴熟。
在克隆领域,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意味着是从 0 到 1 的历史性飞跃,而克隆羊到克隆猴则是从 1 到 1.5 的历史性飞跃。
克隆技术的进步,可以为人类消除某些疾病的影响,也可带来畜牧业的巨大变革。但同时它的风险和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冲击都是巨大的,需要人们的谨慎对待。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第一只克隆羊出来以后貌似世界上就再也没有克隆生物的新闻了,现在克隆技术还在使用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