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外地朋友对包头的印象如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日日悦读】的最佳回答:
曾在包头住了两天。
包头,蒙古语叫“包克图”。
草原钢城、钢铁大街、阿尔丁广场、昆都仑区、香格里拉大酒店……现代文明与蒙古民族风情完美结合。苏联老大哥半个世纪前所做的城市规划,至今没有落后。佩服!
在赛汗塔拉的蒙古包里,我和一位漂亮的蒙族女孩合唱了一首歌:《蓝色的蒙古高原》。很开心!那女孩的项链不是挂在脖子里,而是挂在额头上,当中一块大大的蓝宝石,在灯下闪烁。
本来约好,等下再唱一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但接下来喝多了,几个人开心,喝了十几瓶“河套王”,虽然只有三十几度,入口不辣,但多喝了也不行。
“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樽……”
这首歌终于没有唱成,回酒店大睡不起。
【2】、来自网友【热心松鼠 CO】的最佳回答: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内蒙古的制造业、工业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中心,被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包头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带的腹地,位于蒙古高原的南端,华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中部,南濒黄河,阴山山脉横贯该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个地形区域。包头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中国大陆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包头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公元前 307 年,赵武灵王在包头地区设九原郡。包头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有鹿城之称,居住着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鄂伦春等 31 个民族。
2015 年 11 月,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 年 6 月 21 日,国务院对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做出批复。“远离家乡忻代州,学会蒙话草地走。换回皮毛赚大钱,千里迢迢奔包头。”一曲《走西口》唱出了基带走西口人的悲壮情怀。走进东河这片包头的老城区,也会时不时听到人们说,“我们祖辈就是走西口过来的。”这里所说的走西口的“口”是位于山西省右玉县的杀虎口。杀虎口是明清时期中原和漠北的要冲,商旅往来不绝。东河区的南海子,如今是波光潋滟、水草丰美的湿地公园。在历史上,它曾是远近闻名的黄河码头,也是一代又一代人走西口到包头的落脚地。
坊间流传,几百年前,包头还只是巴氏家族的一个牧村,叫作包头村。走西口的人们相互传告:包头有个巴氏大家族,土地多得望不到头,土地肥得直冒油,蒙古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把大把花银子,真是牛!憨厚的蒙古巴氏家族把土地以最低廉的价格租给走西口的人们。包头十大晋商乔贵发租了巴氏西脑包的一块地皮挖了第一桶金。杨有能租下厂汉敖包一块地,也发了家。广大西口流民也因租了巴氏家族的土地才能在包头落脚。有专家分析,人们之所以走西口一方面是因为康熙 36 年(公元 1697 年)清王朝取消“禁留令”,允许荒地边民通货贸易,准予晋陕农民口外种地,另一方面是由于西口外土地辽阔,沃野良田一望无际,人口稀少,生活富裕,是养穷人的理想之地。再有,蒙古民族的宽厚豁达也是主要的原因。草原人民敞开怀抱,接纳、护卫和包容这些汉族同胞。如今,走西口的悲凉和无奈早已成为历史,而走西口的坚韧不拔与蒙古民族的宽大包容已经融入包头这座城市的血脉,留下不朽的传奇。随着科学时代的进步,自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市的发展突飞猛进,不论是工业农业畜牧业,还是生活上的水平提高,俨然已经成为了国内的一二线城市的标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外地朋友对包头的印象如何?】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