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萧何当时为什么不救韩信,反而和吕后一起设计杀害韩信?他追韩信回来有何用意?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左同学读社会】的最佳回答:
萧何当时是汉高祖的亲信和重要将领,在他和吕后合谋诛杀韩信的决定中,很可能考虑到了国家和汉族统一的利益。韩信之前有反叛和义不顺的历史,同时因为功高盖世,受到吕后忌恨和不信任。萧何可能认为,韩信在位时可能会重蹈秦末时纷争不断、战乱不止的覆辙,不利于汉族国家的稳定。而且,在汉高祖去世后,政治局势十分复杂,萧何可能想通过诛杀韩信,巩固汉族政权的地位和统一。此外,历史记载中关于韩信之死的细节并不十分清晰,可能也存在其他因素影响了萧何的选择。总之,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
【2】、来自网友【铁马冰河 wu】的最佳回答:
韩信之所以能被刘邦筑坛拜帅,能够成为刘邦的大将军,统帅千军万马,扫灭群雄,击溃项羽,立下卓著战功,是由于萧何慧眼识才并极力推荐。韩信是千里马,但若没有萧何这位伯乐,恐怕也只能终身埋没于芸芸众生中难于发出耀眼的光芒了。韩信是萧何发现的大材,也是萧何设谋诛杀的对象;韩信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并迈上成功之路是因为萧何,他走向死亡的深渊也是因为萧何,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据史书记载,韩信是西楚淮阴(今江苏淮安)人,他是个孤儿,家贫无依,备受恶人欺辱。项梁叔侄起兵反秦,率军渡淮河时,韩信挎着把破剑投入到了项梁麾下,只是军中一无名小卒,一直不受重用。后来项梁被秦将章邯击杀,时任执戟郎中的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喜欢繁琐的礼节,用人看出身,对出身卑微的韩信很是不屑,对其计置若罔闻,均未采纳,遂引起韩信极大不满。
听说沛公刘邦礼贤下士,重视人才,他就叛项羽而转投刘邦,后随刘邦到了南郑(今陕西汉中南郑县)。韩信曾犯军法当斩,行刑时,刘邦的亲信将领夏侯婴恰巧路过,韩信对他大喊道:“沛公不是想争天下吗?为何要杀我这样的壮士”!夏侯婴奇其言,遂停下来问了几句,觉得韩信见识不凡且一表非俗,就将他从屠刀下救出,并向刘邦举荐,刘邦也没太在意,随手给了个治粟都尉的小官职让他做。所谓的治粟都尉,是专管军队粮草后勤的小官吏 ,可见刘邦并未见识到他过人的才干。
刘邦的丞相萧何负责汉军的后勤保障,和治粟都尉韩信是上下级关系,两人经常有工作接触,他曾与韩信交谈过几次,认为此人见解超拔流俗,是当世罕见的旷世奇才,内心很佩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加以重用,刘邦都未重视也不接受。韩信认为自己不受重视,没有发挥才干的坏境,于是找机会溜之乎也。
彼时楚军强盛,汉军正处于低潮,军中开小差者极多,萧何均不为所动,一听说韩信也逃走了,他怕刘邦因此失去一位军事奇才,来不及报告,立刻策马狂追。有人见萧何骑马出营,且脸色慌张,不了解实情,就急忙向刘邦报告:“萧丞相也逃跑了”。萧何一直是刘邦的左膀右臂,是刘邦最依赖、信任的人,当初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来南郑做汉中王,以积蓄实力,待机重新杀入关中 ;想不到如今萧何也弃他而去,对他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和雷霆一击。
刘邦觉得萧何太不够哥们了,在关键时刻竟对未来丧失信心,只身逃走了,心里十分愤慨。
两天后,萧何匆匆赶回,去拜见刘邦。刘邦见萧何居然回来了,心里十分高兴,但表面却装作异常愤怒的样子,诘问萧何道:“你为何也要当逃兵呢”?萧何答道:“我不是要逃,我是去追赶逃亡者了”。刘邦又问:“你去追谁了”?答曰:“韩信”。
刘邦一听火冒三丈,斥责萧何道:“已经有几十个将领逃走了,你一个都没追回;你说你去追‘仓库保管员’韩信,谁信呐”!萧何趁机又向刘邦举荐韩信道:“别的逃亡将领,都是普通角色,很容易得到,唯独韩信,实乃旷世奇才,在咱汉军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你如果甘心呆在这鸟不拉屎的汉中、巴蜀之地,长期当汉王,那确实用不着韩信这样的大才;如果您要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天下,那么就没有人比韩信更值得您依赖了。用不用韩信您看着办”。刘邦说:“我志不在当汉王,当然日思夜想挥军东进争天下,哪愿长期呆在这望不到边的大山里啊”。
萧何见刘邦态度已有所松动,遂乘热打铁道:“你既然有平定天下的雄心,就必须重用韩信这样的人才;如果你不重用他,他迟早还会逃跑的”。刘邦是乱世枭雄,起自草莽,没有文化,但他能听得进善言,有容人之度量,见萧何如此推崇韩信,就说:“好吧,我信你,这就拜韩信为大将”。
萧何大喜,就建议他选择良辰吉日,沐浴斋戒,筑坛拜将,用隆重的礼节拜韩信为大将。萧何解释道:“韩信是百年难遇的军事大才,自然不能以寻常之礼对待,这样他才会认为你发自内心看重他,从此一心一意为你效死力,再也不会离开你”。
事实证明韩信确实是秦末战乱中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他足智多谋,文武兼具,战功赫赫,国士无双,后来的实践证明了这点,但他被发现和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萧何很早就发现韩信是世所罕见的大才,但他的认识一直没被刘邦接受。在秦末群雄争霸、逐鹿中原的情况下,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人才的得失,往往能决定胜利的天枰最终会倾向于谁或抛弃谁。刘邦没有辨识出韩信之才,萧何认为假如坐等刘邦意识到韩信是个人才,很可能早已经失去了韩信,对刘邦来说,这是个巨大而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促逼刘邦尽快认识到韩信的价值,他就借韩信因怀才不遇逃跑的机会,一再将刘邦的军,迫使他重用韩信。
从当时的情形看,刘邦虽然接受了萧何重用韩信的建议,但显然将信将疑、有不少勉强的成分,并未完全认知到韩信独一无二的价值。但刘邦之所以能成事,和他虚心纳谏与度量恢廓是分不开的,他答应以隆重礼仪任韩信为大将。有史家认为刘邦是“流氓皇帝”。但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并未完全认识到韩信的价值时,相信萧何的眼力,尊重萧何的意见,因而挽留住了韩信这一大才,为他以后削平群雄、一统天下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的萧何,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因此,他不遗余力的推荐韩信,韩信也未辜负他,终于扫灭群雄,帮助刘邦建汉称帝。
但后来刘邦虽然当了皇帝,为了清除一些诸侯王的力量,又开始诛戮功臣,以解决他们对皇权构成的威胁,为继任者铺平统治之路。 刘邦处心积虑的把对皇权构成威胁者、反叛者一个个收拾掉后,他自己也即将油尽灯枯了。
登基称帝时,萧何被刘邦点赞为“论功当属第一 ” 。这位建汉首功之臣被汉高祖任为丞相。
有史家认为,韩信被诛是千古奇冤,但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铤而走险实属被逼无奈。 韩信是位“上马草军书,下马击狂胡”的全才,可以这么说,刘邦的天下基本是韩信帮他打下来的 。但最终这位军事奇才却落得个“高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可悲下场,作为那个风起云涌大时代的英雄人物,韩信的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以及后来的叱咤风云,甚至成得大功后他的犹疑不决、患得患失、首鼠两端,都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捕杀韩信或许是刘邦的意思,但具体操作又完全是吕后和萧何合谋进行的,当时刘邦率军讨伐英布,并未在长安。彼时的萧何,贵为丞相,且天下已定,韩信的作用已经不如当初那么重要,为刘汉的江山社稷考虑,一贯忠诚的他不可能站在韩信一边与吕后对抗,于是积极出谋划策,以高祖得胜回朝为由,诱骗韩信入宫庆贺,一举擒拿,后被吕后诛于长乐宫钟室。成就韩信的是萧何,毁掉韩信的同样是萧何。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丞相萧何不能不配合吕后擒杀韩信,不管他是自愿的或逼于无奈,反正设计杀韩信的主谋就是他,或许他设谋杀韩信也是为了自保吧 ?他若不协助吕后诛杀韩信,他自己就或许会是下一个被杀的对象。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萧何当时为什么不救韩信,反而和吕后一起设计杀害韩信?他追韩信回来有何用意?】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