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的经济大萧条有多可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6 08:46:16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的经济大萧条有多可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梁老师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梁老师说历史为您回答。

大萧条已经不是可怕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了,说一个最简单的事情,城里的人们缺乏各种生活物质,有钱也买不到,与之相反的是,城外的农场主,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将一桶桶的牛奶和农产品进行大范围的销毁。

很矛盾不是吗?但更糟糕的还在后边,农场主并没有因为销毁了大部分的农产品,从而获得高额的利润,反而破产了。

而事情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农场主破产之后,银行上来收债,将农场收回,农场主变成了佃户。

嗯,看起来银行发财了,不过结果是银行也破产了。

好吧,银行破产之后,高达上千万家庭的存款,如同太阳下的泡沫一样,被戳的飞灰湮灭。

这就成为了一个死结。

说道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好吧,我们就依据这个问题来回答,顺道就把题主的问题给解决了。

虚假的繁荣。

可怕的前奏其实是蜜糖。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美国的经济繁荣得不像话,被后来的人们称为兴隆的二十年代。

当时的美国之所以有这样繁荣的时期,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如何刺激的,这就不用多说了,现在的人们知识水平一点都不低,所以简单的说几组数据就好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 1914 年七月二十八号开始,到 1918 年的十一月十一号结束的,而美国在 1918 年的国民收入总额,比 1914 年增长了将近一倍。

这还不算什么,1914 年之前美国欠了欧洲四十五亿美元的债务,可到一战结束之后呢?美国反而成为了债权国,别的国家欠了美国有一百多亿。

美国的企业也在这场战争中获利颇丰,比如杜邦公司,在 1914 年的时候年收益只有两千多万美元,而到了 1918 年的时候,公司的年收益高达三亿多美元。

(当然如今的杜邦公司,更是一个庞然大物,在 2013 年的时候,旗下的科学家就有一万多名,以及超过一百五十家的研发设施。)

就连最低端的钢铁公司,利润也比一战前的利润增长了近十倍。

而美国总统从虚假的经济繁荣开始,到大萧条结束前后经历了四个总统,哈定,柯立芝(之前是哈丁的副总统),胡佛和罗斯福。

其中哈定和柯立芝任职期间,正是这段虚假繁荣的时期,而胡佛刚刚上台的时候,正好是泡沫被戳破的开始。

你们为什么在这里要提到美国总统呢?

其实很简单,国家的走向和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这些政策的决策者和美国总统脱不了关系。

那么哈定和柯立芝他们的政策如何呢?

我们先不说他们的政策,先看看他们的名言,从这些言语中不难发现他们的政策制定得如何。

哈定:

“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越少越好,企业对政府的影响越大越好。”

哈定说得直接,那么柯立芝说的就更加的直白了:

“美国的事情无非是办企业做生意。”

“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财富。”

“开一家工厂等于建一座教堂‚在车间里干活等于在做礼拜。”

那么事情是他们说的那样吗?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美国当时的工业发展得非常的快,快到什么地步呢?

一战结束之后,从 1919 年到 1929 年,这十年的时间里,上千家的制造业和采矿业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重组合并,而各种各样的公司有四千多家进行了合并,最终的结果就是出现了很多的控股公司和大企业,生产成倍的增长。

这些事情,最终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就业人数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不止一倍。

教育开支更是增长了数倍,美国在 1928 年的时候,投入到教育的开支,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工人的待遇也在提高,工作时长从十二小时降到了八小时。要知道在十九世纪末期,工人想要将十二小时的工作时间降到十小时,都遭受的资本家的反抗,进行了及其血腥的镇压。

这些数据看起来很光鲜,很漂亮,非常的好看。

不过这只是好的一面,毕竟虚假的繁荣背后,还有更加真实的数据。

在这种繁荣的背后,贫富分化加剧了。

1929 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 2%的人拥有了全国五分之三的财富。

工人的工资是增长了,一点毛病也没有,但一名矿工一个星期只能拿到十美元。

所以工资增长确实增长了,但实际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样,所以之前的收入就不要提了,会是一个吓人的数据。

而与之相比的是,生活成本提高了很多。

根据资料显示,当时生活在美国,想要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工资不能低于一千五百美元,而能够达到这个数目的,美国全国也只有一半而已。

当时有一半的城市人家,家里是没有电灯的。

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工厂的工业化集中,流水线的生产,会产出更多的产品,但大部分家庭无力购买,比如电冰箱,当中在城市居住的人,也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人可以购买而已。

那么在工业下维持的城市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城市之外的农业就不要提了。

农业的表现是,机械化程度的普及,导致农产品的增多,但机械化的使用,反而增加了成本。

好吧,这里就遇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农产品增多和农产品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而东西变多了,价格自然就会降低,价格降低了而农场主卖出的东西便宜了,最终农业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比如在 1920 年的时候,美国的玉米价格就下降了一半。棉花因为人造纤维的出现,更是从 0.18 美元的价格下降到了 0.05 美元,恐怖如斯啊!

所以在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最糟糕的就是农业,他们经历了一战的风光之后,就被打下了神坛,在美国步入大萧条时期的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萧条了。

那么其他行业的萧条又是怎么开始的呢?

就如美国总统柯立芝说的:

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财富。

在很多人没有钱购买越来越多产品的时候,信贷制就开始繁荣起来。

现在买不起的东西,可以进行分期付款,用未来的财富支付现在的享乐。

随之而来的就是房子的高价格上涨,股票的膨胀。

说道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会进入到房子和股票呢?

社会的财富就那么多,比如就一百块,这一百块的购买力对应一百个馒头。

结果因为信贷的原因,开始花未来的钱,而未来不是一个,它是好几个,明天可以叫未来,后天也可以叫未来,二十年后依然可以叫未来。

于是在信贷的刺激下,市场上的财富已经不止一百块了。

向应的财富购买力就会下降,毕竟财富可以预支未来的,但市场是真实的,它至始至终就只有一百个馒头。

于是价格就开始上涨,而这个上涨就体现在了房子上,然后是股票上。因为房子是所有人的需求,而股票可以实现一夜暴富的美梦。

要是翻看二十年代中期美国的股票,你会看到疯狂到极致的一幕。

比如在 1923 年的时候,发行的资本股票是三十二亿,转手到过了四年,就已经暴涨到了一百亿。

当然这是钱的变化,最有意思的是股票数量的惊人变化,

1923 年的时候是两亿三千六百万股,到了 1928 年的时候,就变成了十一亿两千五百万股。

那个时候,美国股市上演着一夜暴富,一夜破产的闹剧。

当然一夜暴富的传闻重来不是什么小老百姓的,他们只属于一些特定的人群。

比如英萨尔投资公司,会以七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一些人,然后再以三十美元在交易所上市出售。

0.2 美元购入的股票,再以五十二美元的价格出售等等。

到了 1927 年的时候,股票经纪人的贷款数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四十亿美元。

老话说的好,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任何的东西不可能一直涨下去,总会有一个极限。

一战结束之后,二战之前,美国还没有现在的能力,所以这些东西带来的危害,一大块就只能自己吃掉。

而这个时候,美国的第三十二任总统胡佛上台了,泡沫也开始被戳破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1929 年上半年的时候,股价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路飙高,股票高涨到了五十倍都不止。

很多人在狂欢的时候,极少数开始抛售,到了十月份下旬的时候,一路飙高的股票,开始回落,按照人家的术语叫震荡。

现在的我们都知道,舆论向来都是一件好的武器,于是各种人物纷纷出来站台,什么抛售不过是一种技术回调,然后是一些能听懂但又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在告诉大多数人,崩盘?不存在的。

其实股市这个东西,它依然建立在实体上的,打个比方:本来股市中的企业就价值一百美元,发出一百股,如今的股市企业依然是一百美元,但发行的股票已经是一百美元的几倍,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

那么为什么会涨这么多呢?

举个例子说说当时的股票环境。

比如一个人拿着一百美元,找到经纪人他要购买股票。

而一百美元却可以购买到一千美元的股票,股票在当时是一路涨,比如涨到两千美元,进行抛售。

本金原来是一百美元,经纪人会抽九百美元作为自己的佣金,利润就是一千美元。

十倍的利润。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股票是以企业为根基的,当企业托不住越来越多的虚假,就要回落到本来的面目,崩不崩不是几句专业术语,就可以延缓或者维持下去的。

于是 1929 年十月二十九号,热闹的一幕来了,在这一天从上午十点开始,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一开始往出抛售的就有三百万股,十二点就已经窜到了八百万,下午一点半已经到了一千二百五股,这一天结束,已经攀升到了一千六百四十一万零三十股。

疯了,全部都在抛售,没有买进的。

到了十一月中旬,证券平均贬值已经要破一半了,据说当时三百亿的财富就没有了。

过去的钱可比现在值钱,购买力翻十几倍都没有问题。

于是以股票为中心,美国的大萧条开始了。

最先倒霉的就是农民,农产品压根就卖不出,价格是一跌再跌。

工人失业,就连公务员都在裁减。根据资料显示,从 1929 年的十月份到 1933 年的三月份,平均每一个星期,就有十万人失业。

失业大军攀升到一千五百万。

这种浪潮席卷了很多地方,新英格兰二十八万的纺织工人,就有十二万失业的。

收入也遭到了消减,1929 年国民人均收入还有六百八十一美元,到了 1933 年已经变成了四百九十五美元。

大萧条引来的远远不止这些,各种政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那么说道这里问题就来了,股市里的钱哪里来的?它可不是无源之水凭空冒出来的。

这个问题就回归了银行的信贷上了,所以钱是从银行流入到股市的。

当股市一崩盘,很多人收不回钱,银行就拿不会贷款,钱没了。

事情是掩盖不住的,担心取不出钱的储户就要取钱,这个时候就会发生挤兑。

当银行无力支付的时候,就要破产了,储户就更加拿不回钱来了。

所以从 1929 年到 1933 年,九千多家地方性银行倒闭了。

其实萧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消费。

那么等到胡佛下台,罗斯福上台之后,就开始了刺激消费政策,在生产领域中投入大笔的资金。

再往后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因为战备的需求,就业率开始上升,消费也就上去了,经济就开始发生了扭转。

那么一开始美国的两位总统说了一些名言,而罗斯福也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影响美国经济的企业只有 200 多家,而操纵这些企业的只是六七个犹太家族。”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2】、来自网友【三度光阴】的最佳回答:

失去一切金钱,只在一瞬间!

当年的华尔街新闻头条:5000 多家银行倒闭,8 万多家企业破产,1400 万工人失业。钢铁工业产值下降 80%,汽车工业产值下降 95%,全国生产总值下降达 50%……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一生的血汗钱,顷刻间化为了乌有。

有一本名为《大萧条》的书,描述了当年美国大萧条的一些细节,普通家庭的生活状况,那就是,惨!很多商店的销售额锐减了 70%。

经济萧条主要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不足,失业率高,家庭收入急剧下降。

在这种状况下,不是工薪阶层如何生存的问题,是一般家庭几乎没有人能找到体面收入的工作,一般家庭劳动力都处于失业、没有收入的状态。

如果萧条期间,一个家庭还有人能正常工作,那就不用担心生存问题了。在我国幸好还有很多人有大量的土地,实在不行回农村,我是无法想象真的发生萧条会到达何种程度,必定可怕,我是希望永远不要发生。

但是根据墨菲定律,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一定会发生,就是看什么时候发生了。

为避免在经济大萧条中陷入被动,最好要在这之前有一定积蓄。

让我想起了大宅门,当白家千疮百孔时,白家二奶奶把 4 个管事的小辈叫到床前,说,我在汇丰银行还存了 90 多万,在什么地方又存了很多名贵的药材,足够白家支撑个七八年。

就这样救了白家一回。。。人啊,趁富裕的时候还是应该多存点钱,以防不时之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