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曹操为何不用天子之名破刘备仁德之名?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20:21:06 2次浏览

关于问题曹操为何不用天子之名破刘备仁德之名?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曾仕强留声机】的最佳回答:

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但是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却成为艺术作品中,大奸大恶之人的经典台词。那么曹操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的呢?这种宁杀错不放过的处事态度,对于曹操一生的经历,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董卓祸乱朝纲,为所欲为,群臣敢怒不敢言,司徒王允以做寿为名,邀请群臣来家中暗商对付董卓的计划。王允这么做是不是欺骗?

如果小孩子认为这是欺骗,还情有可原。可如果成年人也这样认为,那就说明他每天都在骗人。很多人总是把事情解释得太方正,好像不实在做事就是欺骗,其实并非如此。王允此次就是为了保全大家,方便大家,尊重大家,才这样做的。

我们做事情之前,一定要考虑到结果。如果你讲实在话,讲到最后大家都很生气,认为你在欺骗,那虽然不是欺骗,都成了欺骗;你讲不实在的话,讲到最后大家都认为很好,幸亏你这样讲,要不然就糟糕了,这才有水平。

所以中国人碰到非常为难的事情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通常不会讲实在话,但这绝对不是欺骗,这点大家一定要彻底搞清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是不得已的做法。如果王允当时讲实话,同僚可能反而不敢来,正是这种不实在的话,既能方便别人,又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大家自然会接受王允的做法。所有参加宴会的人都会说,难怪王允去年下半年过了生日,今年上半年又过,原来这其中是有隐情的。

面对董卓逆行,如果大家都不做事情,那就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现在王允想方设法把同僚找来,大家觉得眼前正是个好机会,于是纷纷讨论应对措施。

但究竟如何对付董卓,群臣都束手无策。这时,曹操大笑着站出来说道,你们在这里商量半天也没用,我一个人就能解决这件事,无需劳师动众。

王允寻问其详,而曹操此时根本不会回答。因为那么多人在场,再好的计策,一旦走漏风声就破局了。

王允马上警觉到这点,说今天到此为止,请大家先回去,然后单独把曹操留下,领到密室中,再请他道出详情。

曹操说,很好办,借你宝刀一用,我把董卓暗杀掉就好了。王允摇头说,不可能,董卓防卫那么紧,身边又有个吕布,极难接近。

王允讲的很在理。但曹操却说,如果我跟大家一样,当初跟董卓保持很远的距离,当然杀不了他。要想接近董卓,只能先在表面上配合他,取得他的信任,但我这样做并不是背叛大家,我也是吃汉室的俸禄长大的,不可能做这种事。

我处心积虑地奉承董卓,现在好不容易取得了他的信任,有机会接近他了,可以伺机下手。曹操也讲得非常理直气壮。

王允会不会担心曹操把宝刀骗走后不去行刺,自己又不能向他讨要?他敢公开要求曹操归还宝刀吗?当然不敢,因为这是为了刺杀董卓才借给曹操的,即使没有下文,王允也不敢问。那不是吃闷亏吗?

王允虽可能会这样想,但对比之下,他宁可选择相信曹操,就算被骗也心甘情愿。中国人把这种做法叫做顾全大局。

大局当前,很多细小的事情根本无需考虑。所以,我们绝不能说王允被曹操骗了,曹操说得冠冕堂皇,最后把宝刀借去什么事都没做成。

王允取出宝刀交给曹操。曹操接过宝刀后对天发誓,此番刺杀董卓万死不辞。曹操够聪明,警觉性也非常高。

他将心比心,站在王允的立场去想:这么好的宝刀,王允舍得借给我吗?难道王允心里不会怀疑我吗?所以,他对天发誓,意思就是告诉王允,你放心好了,我不会骗你这把宝刀的。但是如果只是想到这点,还是很粗浅。

曹操心里明白,虽然自己有这个意愿,也有这个机会,但能不能成功,自己也没有把握,万一不能成功,岂不是要蒙受不白之冤?

到那时,自己能够到处去讲自己刺杀董卓不成,反而把宝刀送给董卓了吗?那是死无对证的事情。曹操把整个过程都考虑得很周到,最后他只好对天发誓,说我自当尽力,但结果怎么样,听天由命,也不要怀疑我。曹操能够把后来可能发生的事情预先都算得那么周密,这是非常不简单的。

曹操拜见董卓,董卓正睡觉。曹操持宝刀在手,犹豫多时,恰待要刺时,不想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他在干吗。

有人会问,董卓一睡着,曹操二话不说,拔起刀来,一刀下去,董卓不就死了吗?是不是曹操根本无心刺杀?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果曹操想跟董卓同归于尽,他可以这么鲁莽,因为一刀刺下去,董卓一定会叫,吕布闻声跑来,曹操就跑不掉了。

曹操不想这样,他想给自己留一条生路,将来可以做点事情。这也不能怪曹操,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中国人讲两难兼顾,这就是曹操两难兼顾的做法。他想,等把董卓杀了,然后再喊有刺客,告诉吕布刺客的去向,让他去追,自己再从另一个方向跑掉,岂不两全其美?而且,董卓到底是真睡还是假睡,曹操也搞不清楚。

所以,曹操先要非常仔细地观察。没想到竟把董卓惊醒,以致错失良机。幸亏曹操反应敏捷,赶紧跪下说自己是来献宝刀的。这是他不得已之中唯一的脱身之计。

吕布进到屋里,看见曹操献刀,难道就不起疑心吗?

照理说,那种情况之下,不但吕布应该起疑心,连董卓都应该起疑心才对,偏偏他们都没有,可见这种事情,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我们称之为风险性。如果这个时候董卓与吕布都说,你哪里是献宝刀,分明是来行刺的,曹操当场就会没命。

可他们没有,董卓刚刚睡觉起来,昏头昏脑的,一看有宝刀,就很习惯地说,吕布你看这把宝刀怎么样?吕布一介武夫,一看到宝刀就被吸引住了,根本没有心思往别处想。

可事后他们就会想到,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发展。但不得不相信,有这么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保护曹操,这是事实。相信曹操心里也很庆幸。

曹操刚进屋来的时候,董卓问他今天怎么来晚了。曹操告诉他,自己的马比较瘦弱,不堪驱使。董卓一听便马上吩咐吕布替曹操选一匹好马来。

吕布最听董卓的话,二话不说就去挑选新马。所以整个机会就像是老天在安排一样,先让曹操有机会行刺,却又偏偏让他没办法下手。现在董卓又赠曹操快马,让他试一下,结果曹操借试马的机会,迅速逃跑了。

曹操一跑,董卓跟吕布才开始怀疑:这是怎么回事?但为时已晚,整个时机已经不同了。且看前前后后的细节,这岂是董卓和曹操能够安排的?

这时,李儒就跟董卓讲,你派人到曹操家里召他前来,如果他敢前来,就说明他并非行刺;如果他推故不肯前来,那一定是行刺。董卓依言派人去曹操家里查看,发现曹操连家都不敢回,骑着马直接逃走了。于是,董卓发布通缉文告缉拿曹操,并且画影图形,张贴在各州县城门上。

曹操逃到中牟县,远远看到墙上贴有缉拿自己的布告,心想此关过不去了,因为他的相貌很特殊,跟平常人不一样,守卫一眼就能认出来。

正在这时,有一队人马正好要出城。曹操发现队伍中有一个小女孩,急中生智,走过去假意要照顾这个小女孩,把她抱在马上,然后自己牵着缰绳,表示他们是一群人,想以此混出关去。

可没想到弄巧成拙,小女孩天真无邪,看到那幅画像,就大叫:爷爷,那不就是你吗?这句话引来了城门守卫,曹操当场就被抓起来。可见,有时候人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曹操被抓之后,矢口否认自己是曹操,还狡辩说自己是商人,复姓皇甫。曹操这是不是撒谎?当然不是!任何人到这个时候都不会讲真话,这与撒谎没什么关系。

这里的县令叫陈宫,其实他一眼就认出了曹操,因为他以前去洛阳求官的时候曾见过曹操。但他并没有当场揭穿,因为他心里对是否放掉曹操还很犹豫。可见,从《三国演义》刚开始一直到现在,曹操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不像是个坏人。

现在可以知道,那个小女孩其实救了曹操一命,因为如果她不这样讲,使得曹操蒙混过关,到了下一关,也许那里的县令就不会像陈宫这样犹豫,而是马上把他抓起来送到洛阳去请赏,那样曹操就非死不可了。

所以很多事情,好与坏要到最后才能知道。现在曹操非常感谢那个小女孩,正因为她的一句话,他才会被县令陈宫抓起来,陈宫才会想到要放他。

陈宫有意放走曹操,他认为曹操是个好人,如果想追随曹操,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但为了谨慎起见,陈宫又问曹操为什么要刺杀董卓。

他必须听到曹操亲口说出自己的道理来,才能够判断曹操到底是好还是坏。曹操当时就说,我是为了国家,而不是为我个人,虽然董卓对我不错,但是为了国家,我一定要刺杀他。听了曹操的话,陈宫对他更加佩服。

陈宫下定决心放过曹操,但又为什么愿意追随曹操呢?

陈宫当时心想,在如此世道之下,就算把县令做好又能怎样?他是有雄才大略之人,很想做一番事业,时时刻刻都在等待机会。现在看到曹操这么了不起,所以就对曹操说,我放了你,县令也不干了,追随你跟你一起干事业!

对陈宫来讲,他很会珍惜机会,也很会舍得,因为好不容易当到一个县令,如果追随了曹操,将来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可见这个人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陈宫放过曹操对不对?

对于这个问题,说它对可以讲出一大堆道理来,说它不对也可以讲出一大堆道理来。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中国的文化是阴阳文化,无论怎么讲都对,都有相当的道理。所以,以后听人家讲话,千万不要说哪个有道理,哪个没有道理,这是不可能说清楚的。因为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个人价值取向的问题。

【2】、来自网友【小桥流水觅人家】的最佳回答: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建立了拥刘贬曹的中心思想,而作为名著的三国演义,甚至比史书三国志知名度还要高,这才给了世人误导,认为曹操是奸雄,分析奸雄二字,奸为奸臣的意思,雄也是英雄的意思。

然而事实上,曹操虽然位高权重,但是终其一生也没有称帝,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曹操一生辅佐汉献帝也是事实,正如曹操所言,如果不是我曹操,这世间不知道会有几人称帝了。

换句话讲,汉献帝虽然是傀儡皇帝,但是曹操却一生为汉朝服务,所以说曹操本身代表的还是汉朝正统。

而反观刘备,属于自立为王,事实上却是篡权的了。

因此,曹操根本不用利用汉献帝来破刘备仁义之名,因为刘备本来就是假仁假义罢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曹操为何不用天子之名破刘备仁德之名?】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