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宋真宗为什么会疯狂的爱上二婚的刘娥,并金屋藏娇十余年?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灵枫历史阁】的最佳回答:
刘娥歌女出身,被宋真宗保护 10 余年,还当上了皇后。她隐瞒了二婚的事实。这是欺君之罪。好在,她有保命符,即:
宋真宗想要的,只有她能给。
宋朝的刘娥,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人。
她二婚还能嫁皇子,生不出儿子,照样临朝称制当太后。
宋真宗疯狂迷恋她,放着名门贵女不要,给了她这世间绝无仅有的眷恋。
耳熟能详的“狸猫换太子”案,刘娥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为了掩人耳目,宋真宗把刘娥养在臣子家里,金屋藏娇十多年,对她欲罢不能。
然而,这一切,只因为一个谎言。
刘娥的才能,堪比吕雉、武则天,不过,她若没有遇见宋真宗赵恒,或许也就没有如此跌宕起伏的一生。
刘娥的祖父是后晋、后汉的大将军,她的父亲是宋太祖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
如果以这个家世来算,刘娥也算名门出身。
只可惜,她一出生,父母就双双去世。
没有父母的孩子,要吃很多苦。
刘娥自小寄养在姥姥家。
按理说,姥姥疼爱外孙女,是人之常情。
可刘娥的姥姥家,并没有多疼爱她,而是早早把她嫁了人。
出嫁那年,刘娥还只有几岁,她的丈夫是一个叫做龚美的银匠。
龚美一直带着刘娥谋生,因此,小小的刘娥也被迫要学一些歌女的技能,并且还学会了播鼗。
抵达东京时,龚美的生计实在艰难,便打算把年轻貌美的刘娥卖掉。
《涑水记闻》:龚美以锻银为业,纳邻倡妇刘氏为妻,善播鼗。既而家贫,复售之。
恰逢此时,指挥使张耆想要寻找美貌少女,献给还是韩王的宋真宗赵恒。
于是,他买下了刘娥,带到了府上,并邀请韩王赵恒来府中吃饭。
这一年,刘娥 15 岁,出落得非常水灵。
赵恒对她一见钟情,当即带回了府,爱不释手,每日临幸。
《涑水记闻》:张耆时为襄王宫指使,言于王,得召入宫,大有宠。
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
他不是太子,此时还有昭成太子在,但宋太宗却非常宠爱他,也很关心儿子的情况。
赵恒夜夜笙歌,自然瞒不过宋太宗的眼睛。
而赵恒的乳母,对刘娥这个来历不明的民间女子,早就看不顺眼了,连忙添油加醋,把一切都告诉了皇帝。
宋太宗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要求儿子赵恒把刘娥赶出府邸。
为了避免儿子沉迷情事,他马上为赵恒选了名门闺秀当老婆。
赵恒无力反抗。
他的父亲,是君王,皇帝的旨意,他若是反抗,就是抗旨不尊。
可真的把刘娥赶出去,他又舍不得。
怎么办呢?
赵恒大着胆子,玩了一出“阳奉阴违”。
他找到指挥使张耆,把刘娥安顿在他的府邸,然后时不时去私会一番。
有句话说得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在指挥使张耆的掩护下,无人知晓刘娥的现状,而她和赵恒的爱情,也因为宋太宗的棒打鸳鸯,而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
《涑水记闻》:太子不得已,置于殿侍张耆之家。耆避嫌,为之不敢下直。
不得不说,指挥使张耆是个聪明人。
赵恒偷会昔日情人,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若是被宋太宗发现,赵恒此生都和皇位无缘。
但宁可放弃日后晋升的路,赵恒也要和刘娥在一起,这显然是动了真感情。
张耆很开心,觉得老天爷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
为了避免赵恒的无理由飞醋,张耆干脆把自己家全部留给刘娥,天天跑去襄王府睡觉。
在赵恒、张耆两人的暗箱操作下,外人只当三皇子放弃了那个低贱的歌女。
但只有少数亲近的人知道,刘娥只是被藏了起来。
后来,昭成太子去世,宋太宗册封赵恒为太子。张耆的这场豪赌,以全胜告终。
但成了太子,刘娥也不能露面,因为她是被宋太宗驱赶的人。
赵恒依然迷恋她,宁可用皇位做赌注,也要和她在一起。
她被藏了整整 10 余年,一直到宋太宗去世,赵恒成了皇帝,她才得以被世人熟知。
不过,刚登基为帝,赵恒有嫡妻,不能立她为皇后。
刚入后宫的刘娥,只是个没有名份的宫人。后来,随着时间流逝,她逐渐成了四品美人、修仪、德妃,并最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但这还没完,她的晋升之路,比复仇的甄嬛还要爽。
成了皇后之后,宋真宗又特许她参与朝政,管理军国大事。
区区一个二婚的歌女,刘娥到底有什么魅力,把见惯了女人的赵恒,迷成这样?宋真宗一代帝王,为何不介意刘娥二婚的身份?
我想,赵恒可能不是不介意,而是他们的开始,始于一个“谎言”。
他来不及知道刘娥的身世,就已经深深爱上了她。
宋朝的程朱理学,总被人诟病为对女子苛刻。
不过,需要刻意指出的是,在宋朝,程朱理学同样世人所被嫌弃。
宋朝初年,女子的地位不低,当然了,有权有势的人家,还是会更偏向于选择家世清白、不曾婚配的女子。
皇室出生的赵恒,当然也会有这种感情上的洁癖。
因此,我大胆推测,在赵恒对刘娥情根深种之前,他压根不知道该女子是个二婚的歌女。理由如下:
第一,张耆作为臣子,为皇子物色好看的女人,不可能推荐一个二婚的歌女。
这件事,若是真的,就是对赵恒的侮辱。
举个简单例子,大家就能理解了。
比如说,你有千亿身家,回家相亲时,手下员工却给介绍一个穷山沟里的二婚女人。你会是什么感受?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韩王赵恒大怒之下,就算杀了张耆,恐怕也不是件难事。
因此,张耆肯定不敢明目张胆地给赵恒找个二婚歌女。
我推测,张耆在买下刘娥时,估计不会知道她和龚美的真正关系。后来,就算张耆知晓了真相,人已经送出去,赵恒又非常喜欢,给他八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说出实情。
第二,为了卖出高价,前夫龚美肯定会隐瞒婚事,为刘娥包装一番。
15 岁的刘娥,年轻貌美,又擅长播鼗。
为了把她卖出高价,龚美肯定不会说这是自己的妻子。
二婚的歌女可不值钱,但出身微贱的妙龄少女,清清白白的,就非常值钱了。
赵恒的乳母在向宋太宗报告时,称刘娥“出身微贱且来历不明”,也可以证明,在最初的最初,赵恒可能都不知道刘娥的过去。
第三,刘娥希望得到善待,不会暴露二婚歌女的身份。
拿刘娥自己来说,她不是普通人,她的才能和谋略,堪比吕雉、武则天,自然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更好。
她绝不会傻傻地和卖家说,自己曾经嫁过人,当过歌女……
由此可知,从赵恒见到刘娥,一直到爱上她,他都没有机会知道刘娥的真正经历。
在他眼中,刘娥只是个可怜的孤女,貌美如花,多才多艺,心地善良,又善解人意。
此后,因为宋太宗的旨意,赵恒把她藏了十多年,根本没几个人知道刘娥的存在,自然也不会有好事者去查探刘娥的过去。
那么,她的身份,自然不会暴露。
我推测,刘娥的身份暴露,可能是在赵恒登基之后、她手握权势之时。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一个毫无背景、毫无威胁的人,不值得别人费心费力去查。
而等刘娥的身份暴露,她和赵恒已经有了多年的感情,是宋真宗不可割舍的存在。
赵恒对她,不仅仅是初见时候的迷恋,还有多年的亲情,更有夫妻之间的依恋。
这是一种更亲密的感情,不会因为一个身份问题,就彻底颠覆。
赵恒有多爱刘娥?
除了逐步给她晋封位份外,还允许她认龚美为兄长,龚美也因此改为“刘”姓。
公元 1007 年,郭皇后去世,赵恒直接册封刘娥为皇后。
自此,刘娥不仅处理后宫事宜,还会帮着赵恒处理朝政。
每次赵恒犹豫不决,都是刘娥当机立断。
正如《梦华录》中的皇帝对皇后所说:“我喜欢你,不顾群臣反对立你为后,不是因为你柔媚顺和,而是因为你有能力、有野心。”
刘娥的果决,是赵恒所没有的。
只要刘娥的所作所为,不威胁江山社稷,赵恒可以在乎她当初的隐瞒,也不会在乎她曾经的身份。
因为,这个世界上,能让一个皇帝依靠的女人,太少了。
这是刘娥的保命符,也是她深受宋真宗喜爱的关键所在。
后来,赵恒病重,朝政基本都由刘娥把持。
她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堪比汉朝的吕雉、唐朝的武则天,不过,她和她们都不一样。
史学界给刘娥的评价是: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没有私心,她一门心思打理宋朝的江山社稷,不曾篡位,也没有祸害人间。
在民间传说中,刘娥没有儿子,便玩了一出“狸猫换太子”,去母留子。不过,这只是文学演义,刘娥从来不曾串通太监陷害过李宸妃。
她是个善良的女人。
为宋真宗生下儿子的李氏,本是刘娥身边的婢女。得到宠幸后,李氏生下赵桢,非常主动地把孩子送给刘娥抚养。
后来,李氏被册封为崇阳县君、婉仪,还生下了一个女儿。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李氏的宸妃之位,也是刘娥成为太后之后册封的。
《宋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一》记“明道元年,疾革,进位宸妃,薨,年四十六。”
只是,为了让赵桢能够以嫡出的身份,稳稳当当坐在皇位上,掌握大权。他一直到李宸妃去世,他都不知道生母去世。
后来,刘娥去世,赵桢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生母不是刘太后,而是早就去世的李宸妃。
他痛哭流涕,追封李宸妃为皇太后,并要求亲自开棺见一见母亲。
打开棺木的那一刻,他惊呆了。
《宋史》:“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
棺木里的李宸妃,穿着皇太后一般的衣服,相貌就好似活着一般,尸身没有半点腐烂。
显然,她被好好珍重,又好好对待了。
而这一切,都是刘娥的安排。
为什么宋真宗疯狂迷恋刘娥?
我想,一个长得好看、有眼界、有格局、有能力、善良有底线的女子,应该没有人不会不珍惜。
刘娥的为人,又大度,又无私欲,她的确值得宋真宗的爱,也值得宋真宗以皇位为赌注,只求和她长相厮守。
虽然,赵恒和刘娥的感情,开始于一段谎言。
但支撑他们走到最后的,是日复一日的相处,是彼此坚定的信任。
有句话说得好,
始于颜值,敬于才华,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我想,好的感情一定是这样。
不知为何,忽然想起《伪装者》,想起了明台和于曼丽。
若是在明台对于曼丽情根深种之后,再得知她曾经的青楼经历和凄惨遭遇,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意难平啊!
或许这个世界上,刘娥易得,而宋真宗难寻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2】、来自网友【读书悟道】的最佳回答:
一个皇帝对一个平民女如此上心,可以肯定,这个女子一定不简单。
刘娥(968~1033),献明肃皇后,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称“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据说生刘娥时,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因此取名刘娥,这也是后来人拍马屁加上去的。刘娥的祖父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这当中有一部分头衔是刘娥当上皇后之后才追加的。
刘娥出生不久后,刘通战死沙场,再加之家道中落,母亲庞氏带着襁褓中的刘娥寄居娘家。刘娥在庞家学了一手击鼗鼓(tao)的技能,还能边击边说,对于日后入主襄王府也是一个加分项。
她在约十三四岁的时候便嫁给了一名叫龚美青年银匝,夫妻二人在京城开封谋生。龚美手艺好,为人和善,与襄王府当差的张耆交好,而襄王就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的真宗还叫赵元侃,也未被册封为太子。
刘娥有一手好技能,放着不用白不用,也经常拿出来赚两钱花花,再加之她天生丽质,早有美名在外。襄王府选姬时,刘娥便进入了王府。
这其中到底是赵恒看上了刘娥,从而说服其夫龚美出让了刘娥?还是龚美贪利,以表个的身份将刘娥献给赵恒?说法不一,反正事后,龚美获利丰,车马财物自然不在话下,之后干脆改姓刘,与赵恒称起了兄长,还有官做。就这样,刘娥这个二婚女就这样鬼使神差地进入了王府,开启了与赵恒的一段倾世之恋。
赵恒与刘娥出生同年,相亲相爱,且有共同语言,用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判断,那绝对是真爱无疑了,因为他们的爱情经过了时间与磨难的考验。
宋代看重宗室血统,贵族与贫民之间的婚姻基本不被看好,但刘娥是个例外。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发觉此事后,先是劝赵恒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不好使。于是就将此事告诉了太宗,太宗知道后勃然大怒,便把刘娥轰出了王府,并为 17 岁的赵恒赐婚。
赵恒不忍舍弃佳人,便将刘娥藏到了张耆家中,这一藏就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当中,赵恒一边与刘娥私会,另一边他的事业也没落下,他的人生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他成为了太子。
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距离没有冲淡刘娥与赵恒的爱情,反而,他们用时间和距离验证了爱情的保质期原来可以这么长。“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以岂在朝朝暮暮”。
997 年,太宗驾崩,赵恒即位,很快便把刘娥接到了宫中。景德元年(1004)正月,封刘娥为四品美人,正式加入后宫妃嫔的队列,36 岁的刘娥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和赵恒在一起了,之后又晋封为二品修仪,再之后又是一品德妃。
此时的刘娥已不再是一个只会击鼓小妹了,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才华甚是出众。但是宋真宗却没那么顺,外有辽国举兵进攻,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内又陷入子荒的境地,宋真宗的 5 个皇子居然一个也没活过 10 岁,就连郭皇后也病死了。
真宗有意立刘娥为后,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后位索性一直空缺。群臣反对刘娥为后,一方面基于她的出身,一方面基于她膝下无子。
为了加大自己册封皇后的筹码,刘娥采用了“借腹生子”的妙计,利用身边的侍女李氏产下一子,对外宣称却是自己生的,这也成为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蓝本。
刘娥既已“生子”,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其为后。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刘娥“生子”真相早已被不少官员知晓,这让真宗心有余而力不足。
立后之事一直耽搁到了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真宗册封了刘娥为后,但并没有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尽可能地回避朝臣。十二月,44 岁的刘娥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成为皇后的刘娥,没有陷入后宫争宠的泥潭,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政事上,这实际上已证明了她是极具政治野心的一位奇女子。每每真宗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这为她日后垂帘听政打下了基础。
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日常政务上呈到皇帝那里,基本上都是由刘皇后处理的。真宗病重后,干脆下诏:“此后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给予了刘皇后裁决政事的权力。
乾兴元年(1022)二月,54 岁的宋真宗赵恒走完了他的人生,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此时的小皇帝赵桢才 11 岁,这实际就等于把皇权交到了刘娥的手上。
皇权是一把双刃剑,刘娥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也将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刘太后当权后,首先做的就是稳定人心,树立威信。
她首先加强了与仁宗的母子关系,不许任何人离间。其次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提高自己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大力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追封了刘氏祖宗,并积极地与刘氏士大夫结亲。
更为重要的是,刘娥罢免了真宗当朝时的宰相丁谓,回收了皇权。这些都证明了刘娥执掌朝政的能力是超强的。
从此,刘娥与宋仁宗一起听政决事,开启了垂帘之路。女主听政并不被正统认可,刘太后在垂帘时也不得不许诺“候皇帝春秋长,即当还政”。但是宋仁 宗长到及冠之年(二十岁),刘太后依旧没有还政的意思。
对于内外大臣要求仁宗亲政的呼声,刘太后只当没听见也没看见,不予理睬,但报复还是有的,提此建议者调离出朝的也不是没有。直到明道二年三月,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为止,皇权才交到了仁宗手里。
刘太后当政十一年,也做了不少大事。她恢复了太宗时期设立的理检院,创立了立谏院,曾先后六次下令严惩贪官污吏。她批准成立了最早的官办纸币发行机构–交子务,发行官交子。她还热衷于办学,在她的倡导下,创办了一些府州学,成为“庆历兴学”的先声。
《宋史》这样记载刘太后:“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客观地说,刘太后临朝期间,政令严明,恩威并用,内外赐予均有节制。
通过刘娥的经历,总结出宋真宗赵恒爱上平民女刘娥的理由有,她貌美,有智慧,又好学,有才华,最重要的是热衷于政事,能帮宋真宗处理不少政务,真正的做到为宋真宗排忧解难,并且理解宋真宗的处境和难处。
最重要的一点是有耐心,遇到问题能够客观地解决。比如为了成为皇帝的女人,她可以等 15 年。为了成为皇后,她可以“借腹生子”,熬成皇后。
古今成事者,必有“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