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三国演义》曹操在铜雀台的比武中谁最厉害?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6 02:36:36 2次浏览

关于问题《三国演义》曹操在铜雀台的比武中谁最厉害?为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超级七品小芝麻官】的最佳回答:

事实上,铜雀台比武的七大猛将,最厉害之人并非许褚,而是此人!只不过他被很多人给低估了!

铜雀台比武

曹操一统北方后,信心满满,准备率军南下,一举荡平南方,创立不世之功。但是在赤壁之中,曹操却遭到重创,八十三万曹军被周瑜一把火烧得精光,自己也遭到刘备手下的截击,留下了华容道的耻辱。最终,还是曹操向关羽低头,打起了感情牌,才成功带领手下回到北方,令人唏嘘。

曹操是何等骄傲的人,他在赤壁之战中遭到了如此大败与耻辱,时时刻刻都想报仇雪恨,奈何孙权刘备联合在一起,所以曹操一直不敢再度对南方用兵。曹操作为曹魏的统帅,尚且郁郁不得志,他手下的那些猛将,心里就更加不爽了,惨遭孙刘联军击败的他们,斗志一直不怎么高,于是曹操准备趁着铜雀台建成之际,策划一场比武,以此激起众人的斗志!

说白了,铜雀台比武,本质上就是曹操为了激起众人斗志而策划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曹操一开始就将手下猛将分成了两支队伍,一支队伍由曹魏宗亲组成,一支队伍由外姓将领组成。短兵相接,总会有失手伤人的时候,这并不是曹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直接下令,测试众人的箭术:射中箭垛红心者,即以锦袍赐之;如射不中,罚水一杯。

曹操的命令一下,众将的斗志立马被激发了起来,于是曹操手下的曹休当先出马,射向箭垛。曹休的行为获得了曹操的嘉奖,这更加激起了众人的斗志,于是文聘、曹洪、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等人纷纷出马,最终演变成为了一场大比武,场面非常精彩!那么问题来了,七大猛将于铜雀台比武,究竟谁更厉害呢?是号称第一猛将的许褚吗?

事实上,在铜雀台比武中,最厉害的人并非许褚,而是被低估的此人!

铜雀台比武中最厉害的人

铜雀台比武中,率先出场的人是曹休,但我们都知道,在任何场合中,率先出场者,往往不是最厉害的,而从曹休的表现来看,他和后面几位确实存在明显的差距。

原文:曹休飞马往来,奔驰三次,扣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红心。

曹休出阵,虽然一箭射中了红心,获得了曹操的赞赏,貌似箭术不错,但他并非是出阵就射箭,而是往来奔赴了三次,才最终搭弓射箭,很明显一开始的曹休并没有射中红心的把握!说白了,曹休之所以会往来奔赴三次,就是为了测距!而在战场中,可是不会给你这么多时间来测距的,所以说曹休的这种做法,非常适合比赛,但并不适合实战,他的箭术相对来说并不实用!他应该是七大猛将中箭术最差之人!

曹休射中红心后,代表曹氏宗亲获得一分,这令外姓将领非常不满,于是文聘也紧跟着出阵,直接一箭射中了红心。从文聘的操作来看,他并没有曹休来回奔跑测距的操作,而是直接冲过去一箭,这种箭法就比较适合实战了,他的箭术也曹休要高得多!结合文聘在荆州为将的经历来看,这也非常合理,毕竟沙场之中,往往一箭定生死,不可能像曹休那样站好瞄准再射击!

明眼人都知道,文聘的箭术好于曹休,这令曹魏宗亲非常不满,于是曹洪出马了,准备为曹氏宗亲挽回颜面,而他的操作也确实不输文聘!

原文:只见红袍队中,又一将飞马而出,厉声曰:“文烈先射,汝何得争夺?看我与你两个解箭!”拽满弓,一箭射去,也中红心。

曹休乃是曹家小辈,战阵经验不足,所以输于文聘乃是合情合理的,但曹洪是久经沙场之辈,他的箭术是肯定不会弱于文聘的,从他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他和文聘是差不多的,都是不需要测距,直接出阵射箭,一箭命中红心!这一下,曹氏宗亲的颜面算是被曹洪挽回了,但这也让双方打平了,没办法分出胜负,于是张郃出马了,准备增加一点难度!

原文:洪方欲取袍,只见绿袍队里有一将出,扬弓叫曰:“你三人射法,何足为奇!看我射来!”众人视之,乃张郃也。郃飞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红心。

张郃认为曹休、文聘、曹洪的箭术都太平常的,射法不足为奇,因为战场之中,形势多变,很多时候不会有正常射箭的机会,于是他表演了一场翻身背射的戏码,而且命中红心,令众人叫好!很明显,张郃的射法更贴合实际,实战效果更强!当别人追击时,张郃完全可以用背射的方法解决敌人,打敌人一个出其不意!要是遇到关羽这种中箭高手,估计张郃的这种箭法会取得奇效!

张郃的出现,无异于增加了比武的难度,曹休三人都是正常的比武射箭,而张郃一来,直接表演了高难度的箭法,这令曹氏宗亲压力倍增。于是夏侯渊出马了,而他的难度比张郃更高!

原文:红袍队中一将飞马而出,大叫曰:“汝翻身背射,何足称异!看我夺射红心!”众视之,乃夏侯渊也,渊骤马至界口,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当中,金鼓齐鸣。

张郃回身射箭,正中红心,在箭术上的表现已经超过了曹休三人,而背射已经算是实战中非常高妙的箭术了,夏侯渊不可能再使出更秒的射法,于是他只能沿用张郃的背射法,但在此基础上,他却射中了前面四箭的中心,这种精准度,更胜张郃!也就是说,夏侯渊通过这番表现,再一次为曹氏宗亲挽回了颜面,再次力压外姓将领了!

眼见曹氏宗亲占据上风,徐晃不服气了,他也选择了出战,但是他的射法却异于常人!

原文:晃曰:“汝夺射红心,不足为异。看我单取锦袍!”拈弓搭箭,遥望柳条射去,恰好射断柳条,锦袍坠地。

实话说,夏侯渊的箭术已经非常不错了,不仅在箭法上比较新奇,采用了背射的方式,而且在精度上非常高,直接射中了其他四箭的中心,徐晃要想在这种射法上超过夏侯渊,是非常困难的,于是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箭射移动靶!

相对于固定靶,移动靶的射击难度更大,这是世所公认的!柳条轻巧,稍微有点风便会跟随着飘荡,要箭射这种移动靶,难度非常大,徐晃选择箭射移动靶,在射法上就已经超越了夏侯渊。更为重要的是,柳条如此细小,徐晃却能够在不经过测距的基础上,一箭就将柳条射断,这种精准度已经非常吓人了!毫不夸张地说,徐晃的此番箭术,一点也不低于赵云当年箭射船上缆绳!

可以说,到此为止,徐晃应该是所有武将中,表现最好的,而且曹操给出的奖品锦袍,也被徐晃拿到手了,所以说徐晃应该算是最终的赢家,他是最厉害的!但这种结果,显然不利于团结,因为曹魏集团中,曹氏宗亲最大,徐晃此举,让曹氏宗亲丢尽了颜面,于是许褚出现了!

曹操定下的比武规矩乃是射箭,自曹休到徐晃,也都遵循了这一条规则,但是许褚却直接打破了这条规则,直接动手抢夺徐晃的锦袍,最终还是曹操出手,才制止了许褚和徐晃的抢夺闹剧,令众人大跌眼镜!那么问题来了,此番比武中,为何许褚会像发了疯一样,不顾规则,直接动手抢夺徐晃的战利品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许褚此举,就是以自己的胡闹来淡化比武,让所有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到自己和徐晃身上,借此替曹氏宗亲挽回颜面。而曹操也懂得了许褚的用心,最终给每人赏赐了一件锦袍,既不伤大家的和气,也成功激起了众人的斗志!只不过,曹营众将的斗志,并没有应用于刘备和孙权,反而用到了马超身上,最终把马超打得狼狈不已,退出了凉州……

结语

总的来说,铜雀台比武中,曹营的七大猛将,表现最好的乃是徐晃,而并非许褚!事实上,徐晃一开始出场,定位就是和许褚差不多的,毕竟许褚五十回合都拿不下徐晃,只不过后来的徐晃,在作战中非常惜命,战斗意志非常薄弱,属于那种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人,所以遭到了众人的质疑与嫌弃,最终被划入了普通一流猛将行列……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2】、来自网友【大爱无恨刘成】的最佳回答:

这场比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武,因为规则要求只比箭术。只是后来演变成了两人的厮打。厮打也不是正规比武,是胡搅蛮缠式的乱打。

当时是建安十五年春,铜雀台建成。曹操大会文武,设宴庆贺。曹操头戴金冠,身穿锦罗袍;玉带珠履,凭高而坐。众文武侍立台下。

曹操要观看武将射箭。奖品是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在垂杨枝上。下设箭垛,以百步为界,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袍,其余将士都穿绿袍。各带雕弓长箭,跨鞍勒马,听候指挥。

曹操传令:

“有能射中箭垛红心者,即以锦袍赐之。如射不中,罚水一杯。”

这其实就是有奖无罚。射中了,奖励锦袍,射不中也不过是罚喝水一杯。大家自然是踊跃参加。

号令方下,红袍队中,一个少年将军骤马而出。众视之,乃曹休也。曹休飞马往来,奔驰了三次,扣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红心。金鼓齐鸣,众皆喝彩。

曹操在台上看见了,说:“此吾家千里驹也!”刚要把锦袍奖给曹休,文聘飞马而出,叫曰:“丞相锦袍,合让俺外姓先取,宗族不宜搀越。”然后,文聘纵马一箭,也射中红心。众皆喝彩,金鼓乱鸣。文聘刚要取袍,红袍队里,又一将飞马而出,厉声曰:“文烈先射,汝如何争夺,看我与你两个解箭!”拽满弓,一箭射去,也中红心。众人齐声喝彩。视之,乃曹洪也。

曹洪正要取袍,只见绿袍队里又一将出,扬弓叫曰:“你三人射法,何足为奇!看我射来!”众视之,乃张郃也。张郃飞身上马,背射一箭,也中红心。四支箭,齐齐地攒在红心里。众人都道:“好箭法!”张郃道:“锦袍须是我的!”言未毕,红袍队里一将飞马而出,大叫曰:“汝翻身背射,何足称异,看我夺红心!”于是,夏侯渊一箭射中前边四箭的中间。

夏侯渊得意忘形地说:“此箭可夺得锦袍么?”徐晃身着绿袍,应声而出,大叫曰:“且留下锦袍与我徐晃!”紧接着,徐晃表演了难度更大的箭法。徐晃一箭射断挂着锦袍的柳条,锦袍坠下,徐晃飞取锦袍,骤马至台前喏曰:“谢丞相袍!”

众将傻眼了,虽然徐晃显然是技高一筹,表演了传说中的箭术最高境界“百步穿杨”,但是他没有遵守规则啊!规则明确定的是射中红心,而不是射中柳条。早知道这样,那夏侯渊也一箭射中柳条,不就得了?夏侯渊不见得就达不到百步穿杨的境界。众人心中也都公认,这一箭的含金量最高。据说,只有当年赵子龙大江上一箭射断徐盛的船帆索绳可与之媲美。

但是,就这样让徐晃取走锦袍,似乎也有点索然无味、心有不甘哪!难道可以违规抢夺吗?曹操一时也有点迷离恍惚,如果不奖给徐晃,徐晃就大失所望;如果奖给徐晃,别人就会觉得徐晃违规有投机取巧的嫌疑。

正在曹操犹犹豫豫左右为难的时候,一声大吼,一绿袍将领飞马跃出:“你将锦袍哪里去?早早留下与我!”众视之,乃许褚也。徐晃此时已经把锦袍取到手中,就说道:“袍已在此,汝何敢强夺!”

许褚更不搭话,飞马来多锦袍。两马相近,徐晃就用弓击打许褚,许褚用手一按弓,把徐晃拖离马鞍。徐晃急忙弃了弓,翻身下马,许褚也下马,两人揪住厮打在一起。曹操急令人把他们分开,锦袍已经扯得粉碎。许褚和徐晃二人被曹操叫到台上,二人咬牙切齿、怒目以对,竟有相斗之意。

曹操大笑曰:“孤视公等之勇耳,岂惜一锦袍哉?”于是,参赛武将各奖励锦袍一领。各将俱称谢曹丞相,这样皆大欢喜,结局圆满。

从整个过程来看,曹休、曹洪射中红心,虽然不错但是称不上上乘之作。因为,射中箭靶,是一个名将的基本功。张郃略高一筹,是背射而中。这样在战场上,有可能遇到背后有敌人偷袭,就可以背射来敌,这种射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夏侯渊能射在以前四箭的正中间,说明夏侯渊的基本功更加扎实。徐晃这一箭射中柳条,难度系数较大。因为柳条是随风飘荡的,而且柳条比较纤细,更难瞄准。所以徐晃表现出来的箭术应该是在场武将中的冠军了。

但是,徐晃不讲规则,即使是第一,也应该属于作废的成绩。眼看曹操因为喜爱徐晃,不忍心给他作废,又不好对其他将领交代,许褚就出来搅局,以给曹操台阶下。

许褚的想法是:“既然可以违规,那我干脆就百无禁忌了,也不用射箭那么麻烦了,干脆用手抢得了。不是谁抢着,就归谁吗?等我虎痴抢到锦袍,我看还有谁敢来抢?”

曹操赶紧借坡下驴,给所有参赛选手,每人奖励一件锦袍。这样,曹操就既达到了考察他们武艺的目的,又不至于自食其言。因为,他一开始说的是奖励胜者,而不是每人都奖。但是,许褚把局面搞乱,曹操就可以随机应变,随时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了。

所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看似简单的一次射箭比武,这里边却是饱含锋机,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惊涛叠现、骇浪重重。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