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有没有让你终身难忘的艺术作品?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无双青山 sSi】的最佳回答:
特别喜欢中唐的诗歌,中唐诗坛现实主义之美很有感染力。
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底层人民更加苦不堪言,在唐朝由盛转衰之时,有一群针砭时事,关心底层群众的诗人以现实生活为墨,以笔为刃,将现实的苦难与希望一起揭开。现实主义自古以来便是有识之士无法割舍的创作题材。我想以历史背景、成因和价值以及其影响入手,从中唐文学作品中品味我国古代文学中蕴含的现实主义之美
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让人们读时为之震颤,读后百般感慨,美得让各朝各代的鉴赏家如临其境和心碎。它们在浩如烟海的古代优秀诗歌作品中至今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和其中蕴含的深意随着它们的作者一同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现实生活永远是文艺创作最富有养分的土壤,究其原因,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文学与政治素养,乃至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是分不开的。
一、中唐现实主义作品盛行的原因
安史之乱过后,唐王朝走向衰落。社会局势上,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在唐代士大夫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自先秦到汉唐以来众多文人志士们的共识。当然,这也包括一只脚从盛唐迈入中唐的诗圣杜甫,中唐诗人的作品风格也深受其情感真挚反映现实诗风的影响。
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着优秀文化素养的有识之士,在动荡的朝堂局势和自身风雨飘摇的贬谪途中对底层劳动人民产生了深切同情,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其中,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曾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偏远地区,柳宗元再次被贬柳州后去世,年仅 47 岁;元稹在被贬通州时患上疟疾,几乎死去,被贬武昌仅一年后暴病而亡。现实主义诗人本身是政治的参与者,是官场迫害的受害者,是时代衰落的见证者,是苦难的历经者,他们在心酸中或抗争或沉思,他们的文字是汗水与心血的融合,忧虑与痛苦的交织,字字啼血,句句诛心。那是扎根于现实的花朵,是忧思浇灌出的美丽,从我们的角度看来,自然“纵是无情也动人”。
二、中唐现实主义作品的风格特点
虽然不同诗人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特色,但是风格的多样性正是伟大的艺术家在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标志,因此就算是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风格的作品。不过,总体可以用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来概括:“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正是新乐府运动的口号;古文运动的形式则是是反对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骈文,提倡质朴自由、反映现实生活的古文。这些号召在中唐文学家中成为共识,并得到广泛响应,使得中唐诗坛少了一些无病呻吟的空虚感,多了几分脚踏实地的厚重感。
在内容充实、形式活泼的总特点下,文学作品又因创作者自身的独特性而染上了各种色彩,此处主要以白居易和元稹为例来窥见中唐诗坛创造的现实主义之美。
元白的文学主张相同,元稹在《叙诗寄乐天》中提出:“寓意古题,刺美见是”,恰好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相呼应。他们的共同点是遇事托讽,以收“美刺比兴”之功。在题材选择上,以有关民生苦乐“闻见之间有足悲者”为对象:在写作目的上,刺“病时之尤急者”。由此可见,他们的创作方向是非常明确的:以讽喻的形式对现实中的事件加以生动的刻画,通过形象反映实质,集中表现,重点突出。尤其二人担任谏官、供职翰林时期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一类作品,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现实性。如白居易《观刈麦》《村寒苦居》《采地黄者》和元稹的《织妇词》《田家词》等真切反映了人民疾苦和贫困生活;白居易《卖炭翁》《杜陵叟》和元稹《采珠行》《促捕歌》等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贪污强暴的恶行。除此之外,二人还有同情妇女命运、规劝奢侈浪费以及针砭落后习俗等主题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善用白描手法,通过朴实的语言表现了刻画对象的本质,充满了一目了然的自然美感,这样的手法能够使现实的描写更加生动,那些或鲜艳或灰暗的古代百姓生活画面就这样铺开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而这些特点在中唐的文学创作中是普遍的。例如白居易对卖炭翁和折臂老人形象的描写:“两鬓苍苍十指黑”、“左臂凭肩右臂折”,用浅切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充满生活气息。
元白作诗的一大特点是平易近人,深入人心。有文献记载:“稹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读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下层百姓。悉传讽之。”正所谓:“曲高和寡,妙伎难工”,他们的诗歌恰恰突破了这种尴尬局面,将诗歌从高雅深奥的艺术殿堂引向了大众和流行,开启了诗坛创作的新风尚。苏轼曾道:“元轻白俗”,然而在细品之下,我们或许会发现这并不是带有贬义的批评,而是对他们诗歌特点最精炼的概括。
元白二人在长篇叙事诗的创作上也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如元稹《连昌宫词》、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句佳句。以《连昌宫词》为例,元稹将传奇常用的典型化法与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本质糅合,具有艺术的真实性,既针砭了时政,又异常鲜明生动,正如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这些作品被称为“长庆体”,为后世诗人学习、仿效,为历代诗词研究者推崇,为后人千古传诵。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行于容易。”这是对他们诗歌贡献的高度评价和最大肯定。
三、中唐现实主义作品对后世而言的价值和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倡导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其实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一定是阳春白雪,但一定是雅俗共赏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都是不会过时的,中唐的现实主义诗篇得以大量流传至今,大概也是基于此。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哲学观点,将美引回现实的人间。这位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文中探讨艺术的本质,即艺术和生活的关系问题时,提出了现实主义美学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当时美学思潮的同时(特别是德国唯心主义美学思潮)提出这一美学观,这恰恰和中唐文坛对于华而不实骈文的批判的思想契合。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是生活”作了自己的解释:“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毛泽东同志也曾称赞柳宗元刘禹锡二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这些唯物主义思想在刘柳二人的文章和诗歌中得以体现,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思想突破性和先进性,如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作,其中蕴含着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发展的总趋势的哲理,流露出清新质朴的实事求是和乐观主义精神,在面对苦难身处囹圄之时,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艺术,总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由此观之,中唐现实主义作品在当代文学创作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实主义美学以及唯物主义美学的研究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参考价值。
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创作已经吸收和产生了更多元的形式,表现的、抽象的、写意的,但现实主义艺术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人间烟火的刻画,对于人文主义关怀的呼吁和表达,一直在普罗大众中拥有着广大的市场,是为人民群众所认可的一种接地气的美。中唐的现实主义作品也必将随之继续流传下去,现实主义之美是永不过时的。
【2】、来自网友【诗夜城主】的最佳回答:
艺术、艺术、艺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似乎没有那么神秘了,毕竟人们了解艺术的渠道比以前多了,接触艺术的机会也多了,只要打开手机就随时可以看到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艺术作品,既然看了这么多的艺术作品,有没有让自己终身难忘的艺术作品呢?
让人终身难忘的艺术作品
所谓的可以让人终身难忘的艺术作品,应该是第一次欣赏时,就被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所感动、征服、震撼,只有这样也才会让自己印象深刻,就好比
每个人对初恋都是终身难忘的,
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感觉,应该也是如此,只有这样,也才称的上是“终身难忘”,
对于一个长期关注艺术,喜欢艺术的人来说,只要谈到有关艺术的话题,脑子里随时浮现出形形式式的艺术作品,有关于绘画艺术,若要在众多作品中选择一件让我可以终身难忘的画作,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天才艺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或许有人会说,大家都喜欢《蒙娜丽莎》啊,这说不上什么新鲜事了,可是,我们有没有问问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再去欣赏
《蒙娜丽莎》
时,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在画作里又读懂了些什么?是否每次看到同一幅画作都有着很强烈的新鲜感、好奇心呢?
欣赏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必要这样自我思考,这样自己的
艺术认知
才会提升,
艺术品味
也才会提升。
之所以《蒙娜丽莎》可以让我终身难忘,更主要原因是,蒙娜丽莎的眼睛里蕴藏着有关艺术家个人生活的秘密隐私,它不只是纯粹的寓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背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对过去和未来的时代不是很感兴趣,因为这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而对每个时代中的重要人物相当感兴趣,这是人的本性,喜欢了解别人的故事,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有没有让你终身难忘的艺术作品?】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