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05:33:28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有多大?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严格来讲,清朝并没有接手明朝的土地。

清朝接手明朝土地面积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正确,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清朝入关后所占据的土地,并非来源于明朝。

那么来源于谁呢?准确地说,来源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公元 1644 年,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后,大明就宣告灭亡了。

换句话来说,从那个时候起,大明已经没了,江山已经是李自成的了。

只不过,李自成没能守住江山,仅仅在京城呆了没多久,就被清朝赶走,而江山也因此再度易主。

所以,清朝所接手的土地,其实是来源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那么,清朝从李自成手中,一共接手了多少土地面积呢?如果按当时的局势来说,也就是汉地十三省加上两京,一共大约 400 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

当然,并不是说李自成接手的明朝只有这点国土,要知道曾经在历史上,大明的国土面积还是相当大的。

而之所以李自成接手时只有这么点,就需要说一说明朝中后期的一些政策问题了。

明朝的疆域,巅峰期是在朱棣在位时的永乐年间,根据《明史》中的记载,当时明朝经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后,疆域东起半岛,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抵大碛。

而按照这个距离来计算的话,当时明朝的疆域大约为 1200 万平方公里。

只不过,这个疆域,与我们概念中的实控疆域不同,当时有不少地区,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是“羁縻”区域。

所谓“羁縻”区域,是指那些愿意承认大明为宗主国,也同意纳贡,但拥有自主权的区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藩属国。

这种“羁縻”区域,其实在历史上的每个大一统王朝时代都有,但通常来讲,“羁縻”只是古代王朝在扩张领土时的一种过度手段。

中国的古代王朝,对于领土的控制,一般是经历先威服,再羁縻,然后军管,最终实现郡县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在比如兵力或者其他一些因素暂时无法对某地区完全控制之前,先让承认该地区的自主权,并接受其朝贡。

但羁縻这种手段,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通常最终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就是被羁縻的地区最终被中原王朝实现彻底管控,也就是郡县化,要么就是脱离中原王朝,成为独立自主的王国。

而说回明朝,在洪武、永乐年间,通过不断地对外征战,确实建立了不少羁縻区域,比如前文提到的半岛、吐蕃以及安南。

但在永乐之后,明朝的统治者趋向于保守,战争也更多是为了自保而已,因此,就失去了如开国前两位皇帝的进取之心。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安南,也就是如今的越南,朱棣在位时,已经实现了“郡县安南”的目标,将该地区设为交趾布政使司,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控制了该地区。

但在宣德二年(公元 1427 年),明宣宗朱瞻基却下令废除了交趾布政使司,自此之后,安南虽说名义上依旧臣服于明朝,但实际上已经逐步走向独立的道路。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总之到了明朝末期时,曾经在明初设立的羁縻区域基本上都丢光了,并且东北这个已经从羁縻区域转化为军管区域的地区,也爆发了叛乱,不再受明朝管辖了。

所以,明朝的疆域面积,从明初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到明末仅剩汉地十三省就是这么来的,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明朝中后期的懒政,把“羁縻”当成结果,而不是过度手段形成的。

这也是为何李自成会从明朝手里仅仅接手了约 400 万平方公里疆域的原因。

而在清朝入关前后,其本身好战的本性,加上为了稳定自身的统治,促使清朝的统治者不断在进行开疆拓土。

首先就是在清朝的初创阶段,也就是后金时期,由于努尔哈赤的崛起和后金的日渐强大,明朝对于关外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弱。

而在经历了“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又夺取了东北以及漠南蒙古的大部分区域,如此一来,不仅对明朝边境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并且在公元 1637 年,皇太极还出兵征服了半岛地区。

这还只是清朝入关之前所拥有的的疆域,而在公元 1644 年,清军入关之后,开疆拓土的工作就一直没有停过。

先是统一全国,消灭南明政权,清朝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基本平定了关内,而到康熙皇帝继位之初,清朝的版图,囊括了东北、漠南蒙古以及大部分关内地区。

之后,康熙皇帝为维护统治,发动灭三藩之战,最终将三藩彻底平定,由此,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彻底被清朝直接控制。

三藩平定后,收回台湾也提上了日程,康熙二十二年(公元 1683 年),康熙皇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出兵攻台,历时一年有余,最终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 1684 年),清廷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自此,台湾也成了清朝的版图一部分。

而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又授意清军,在雅克萨城击败来犯的沙俄,并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从此清朝和沙俄有了明确的边界。

当时条约中就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均为中国的领土。

解决完与沙俄的纠纷后,还没松口气的康熙,马上就又投入到遏制和打击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之中。

准噶尔汗国,位于当时新疆和漠西蒙古之间,其趁着清朝一统关内之际,迅速扩张为一个大型汗国,而在之后,其受到沙俄的怂恿,开始向东挺进,意图吞并喀尔喀蒙古,然后进军关内。

这样一来,势必对清朝造成威胁,再加上无力抵抗的喀尔喀蒙古表示愿意归顺清朝,因此康熙皇帝权衡之后,决定出征,迎击准噶尔。

而在经历了乌兰布通之战,以及昭莫多之战后,准噶尔的主力军队被全线击溃,其首领噶尔丹也兵败身死,至此,整个漠北蒙古,算是全部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之中。

不过,虽说噶尔丹死了,但准噶尔部却没有消亡,并且当时还占据着漠西蒙古和新疆的大部分区域,以此与清朝对峙。

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并且,在公元 1717 年,准噶尔部的新可汗策妄阿拉布坦悍然攻入青藏地区,这就更让康熙不得不出手。

于是,在藏区沦陷的消息传来后,康熙皇帝封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兵攻打入侵的准噶尔,这便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驱准保藏”的一系列战役。

这一系列战役,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老十四各种妙计轮番上演,不仅驱逐了入侵西藏的准噶尔军队,并且也重建了藏区当地的行政架构,更在青海、西藏等地,驻扎了清朝的常驻军。

而通过这一系列战果,整个青藏高原大约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之中。

当然,清准之间的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准噶尔虽说已经穷途末路,但并没有彻底灭亡,反而在被逼急的时候,又勾结上了沙俄。

康熙六十年,策妄阿拉布坦向沙皇俄国求援,表示只要沙俄支援准噶尔,那么将允许俄国的“探矿者”自由过境。

对此,沙俄也是胃口大开,其表示,准噶尔如果臣服沙俄,并将阿尔泰山以北的领土让给沙俄的话,那么沙俄就可以向清廷交涉,或者进行军事威胁。

但最终,两者并未谈拢,因为在第二年,康熙皇帝去世了。

康熙一共在位六十一年,在他在位期间,清朝的版图增加了台澎金夏(即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金门岛、厦门岛)、黑龙江流域、呼伦贝尔草原、阿拉善、喀尔喀蒙古、新疆大部区域以及青海西藏等地。

这些地方,在康熙去世的时候,要么有清军驻扎,要么设有清廷的管理机构,总之,均为清朝实际控制。

而根据计算,这些土地的面积,大约在六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并且,这些土地,绝大多数均是清军一处一处打下来的,不存在羁縻的情况,单从开疆拓土这一点来说,康熙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雍正继位后,战争依旧在继续,只不过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雍正与准噶尔的战争屡遭惨败,尤其是和通泊之战,更是让清廷大受打击。

不得已之下,雍正皇帝与准噶尔议和,双方划定边界,兵戈暂熄,而雍正也转而开始进行内部发展。

经过雍正十余年的不断发展,清朝的整体实力较之前大为提升,而这也为乾隆皇帝登基后,发动对外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十二年(公元 1747 年),为平息大小金川之乱,乾隆皇帝发兵,历时近二十年,最终在乾隆三十一年,彻底平定大小金川。

与此同时,乾隆又趁着准噶尔内部发生严重内讧的机会,于公元 1754 年,发兵攻打准噶尔汗国,三年后,清廷平定收复准噶尔的战争,以清朝全胜结束。

至此,准噶尔汗国的原有版图,也彻底纳入了清朝疆域之中。

在此之后,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之乱,也被清军平定,而清朝的的版图,也由此进入最巅峰时期。

根据计算,清朝巅峰时期的国土面积,达到了 1400 多万平方公里,并且这些土地,均受清朝实际控制。

从努尔哈赤时代,到乾隆期间,清朝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扩张的历史,在这种不断扩张之下,清朝所控制的国土面积,也达到了一个十分可观的历史高度。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清朝中前期对于疆域方面的贡献,还是相当巨大的。

只不过,在乾隆晚期以及他之后,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其逐渐落后于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西方国家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清朝却固步自封,导致不断落后,最终被列强强行打开了国门。

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是在列强的威逼之下签订的。

而到了清朝灭亡前后,其真正能行使行政权力的区域,也就剩下紫禁城那么点地方,从巅峰期一千四百多万的国土面积,到指令出不了紫禁城,其中的历程,再次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恒古不变的真理。

而回到问题本身,要说清朝接手明朝了多少土地面积,准确的答案是没有,由于明朝亡在了李自成手里,因为清朝是从李自成手里接手的土地,之后能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确实是清朝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只不过清朝晚期的统治者不中用,才把祖宗留下的基业,一点一点败光的。

【2】、来自网友【史之策】的最佳回答:

今天的中国领土占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约 470 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三。如果说今天我们的领土是从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接手的话,那唐宋元明清,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有多大呢?或者说,接手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

“明清”交接

明朝历经万历、泰昌等多位昏君,早已气数将尽,到了崇祯帝那里,即便想要挽回,可大势已去,不过是垂死挣扎。

那么“清接手明”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首先我们要了解是谁灭了明朝。

1644 年 3 月 19 日北京城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

同年四月,吴三桂与李自成激战,此时,满清突然入关突袭,杀得李自成这个土将军措手不及。

四月末,李自成在北京称帝,然而,龙椅还没坐热乎,第二天就逃离了北京城。

满清入关后,于 1662 年彻底清扫干净了明朝残余势力。同时为了取得民心,宣称自己打的是李自成,满清打下的是李自成的江山,是在为明朝报仇,并厚葬了崇祯帝。

所以说,清朝的土地是从李自成手里夺来的。而不是从明朝接手的。

明朝鼎盛时期,领土多达 1000 多平方公里。这其中包括本部和羁縻(未算进版图,定期纳贡)。

虽然明朝有着“不和亲,不割地”的底线。可由于领土自立和被敌攻占等原因,到了灭亡时也只剩下了汉地十三省了。

所以所谓的“接手”时,也只剩下十三省,约 400 万平方公里而已。

清朝扩张领土

清朝由于近代我们所了解到的屈辱腐败,赔款割地,为世人所不喜。

可其实,如果没有清朝,甚至都没有今天的 960 万平方公里,毕竟明朝灭亡时,剩余领土才不足 400 万。明朝覆灭后,清朝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大工程。开拓疆土方面,清军可不含糊。1759 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达到地域最大面积。

此时的清朝正值鼎盛时期,领土面积仅比元朝小了一些,高达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从 1616 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乾隆时期达到最大疆域,只用了 143 年。

众所周知,清朝有“康乾盛世”。康熙帝自幼登基,执政 61 年。在位期间,勤勤恳恳,开创了盛世局面。

后来的雍正皇帝整顿吏治,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火耗归公,废除贱籍。虽没有怎么扩张领土,但一番良好整治,使国力日益昌盛。

要想打仗,得先保证粮草充足。所以,康熙雍正期间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到了乾隆时期。就有资本出征讨伐了。

为了扩大功绩,乾隆帝决定出征讨伐准噶尔。最终经过数次战斗,于 1759 年,彻底平定准噶尔汗国,收复大约 150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这块土地,就是今天的新疆,其名字取“故土新归之意”。后来,乾隆帝又发动了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清缅战争、安南之役,并于 1790 至 1792 年两次征战廓尔喀。

以上战争的结果均是清军取胜,也正是通过这些战争,天山南北被尽数纳入了清朝版图,总计开拓领土 190 多万。

清朝割地赔款

清朝鼎盛时期,版图形状如同海棠叶,而今天却只剩下了一只大公鸡。说到底,还是被闭关锁国害了。

清朝自闭关锁国以来,王朝日益腐朽。虽然当时的清朝是全世界白银的流向,国民 GDP 也占了世界一半,可不过也只是经济发达罢了。

长期的“天朝上国”,闭关封锁,使得军事科学等大量落后,也给了曾经的战败国,附属国喘息的机会。

鸦片的流入,使国民意志消沉。鸦片战争将清政府的无能与落后彻底展示在了西方列强面前,连跟屁虫小老弟日本也起了贼心,倒戈相向。

面对西方列强的洋枪火炮,清政府开始了水深火热的日子。大大小小的侵华战争不断开始,他们烧杀抢掠,清政府就赔款割地。

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清政府不得不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海棠叶也开始一点一点被撕割。

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下清朝时期,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康熙年间签订,割让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在内的原属中国的大片土地给俄国。失去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

《恰克图条约》:雍正年间签订,以额尔古纳河西至沙宾达巴哈为界,以北归沙俄,以南归中国。失去约十万多平方公里。

《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

《中俄瑷珲条约》:咸丰年间签订,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以南割给沙俄。失去约六十万平方公里。

《中俄北京条约》:咸丰年间签订,割让了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失去约四十万平方公里。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同治年间签订,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失去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中俄伊黎条约》:光绪年间签订,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失去约七万多平方公里。

《中日马关条约》:台湾及附属岛屿。失去约三万多平方公里。

1921 年,外蒙古在俄罗斯的控制下二次宣布独立,后来被国际认可,失去约 157 万平方公里。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时至今日,台湾统一问题仍待解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