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杀掉被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是为什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悠远的历史】的最佳回答: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的亲信谋士,曾帮助他策划玄武门之变,但也是太子李建成的亲戚,因此在政变前后两面讨好,不忠于一方。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想要消灭太子党的势力,而房玄龄和杜如晦是太子党的重要成员,有可能对他不利。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夜,曾派尉迟敬德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商议大事,但两人推辞不来,表示不愿参与政变。李世民认为他们背叛了自己,便下令尉迟敬德杀掉他们。
有一次,李世民问房玄龄和杜如晦:“你们两个谁更聪明?”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不敢回答,只是低头不语。 李世民又说:“你们不用谦虚,我只是想测试一下你们的智慧。” 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是沉默不语。 李世民见他们不开口,就说:“那我来出一个题目,看你们能不能答出来。有一只鸟,飞到了一棵树上,树上有三个鸟巢,每个鸟巢里有两只鸟。请问,现在树上有几只鸟?”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了题目,都觉得很简单,就同时开口说:“七只。” 李世民笑了笑,说:“错了,答案是一只。因为那只鸟是飞到树上的,不是住在树上的。其他六只鸟都是假设的。”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觉得自己被耍了,羞愧难当。 李世民又说:“好了,不要生气,这只是一个玩笑。其实你们两个都很聪明,我很欣赏你们的才能。但是你们也要注意,有时候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要多加思考,不要轻信假设。”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了李世民的教诲,都感慨万千,对李世民更加敬佩。
【2】、来自网友【华夏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玄武门之变背景,李渊父子四人在隋末的夺位之中赢得了胜利,然而,儿子多了好打仗,儿子多了难分家。
第一 李渊责任。李渊对三个儿子的或者说宽容吧!他没有严格执行君臣之礼,太子和兄弟之间都是行的家人之礼,兄弟之间见面或者进宫都是骑马而行,相互佩刀剑出入宫廷,他眼见太子和李世民夺位已经白热化,他没有强行干预,他先是亲口许诺李世民平判一些叛乱后,就立李世民为太子,然后食言,又想让李世民入驻东都,结果怕以后兄弟分道扬镳作罢。他所有做的这些既没有让李世民意平,反而让太子和李元吉结成更紧密的同盟,可以说是反而激化了矛盾。
第二 李建成,初起兵时,和父亲弟弟们一起冲杀,应该说也有几分才干,后来因为已是太子就更多留守后方,于是战功和势力有点落了下风,感受到李世民的威胁,于是他和李元吉结成联盟,许诺自己做了皇帝,立李元吉为太弟,百年之后传位于他。李元吉居然也答应了,可见李元吉也有野心,他没有想到自己和大哥二哥情况不一样,大哥多年太子想保住太子之位可以想象。二哥功勋卓著,能力出众,有夺位之心可以理解。所以说有暗里有三股力量纠缠。
第三 李世民,南征北战,功高自然震主,被封为天策将军,地位仅此于太子,在诸王之上,他在夺嫡的路上应该说明里暗里也用了不少的力,就是太子命好,是嫡长子,始终未能实现,太子和李元吉在李渊面前进了不少坏话,发展到玄武门之变前夕,他手下的房玄龄,杜如晦被调离秦王府,明令要是再去秦王府就要治罪,秦王手下大将收买不成,就要在即将出征突厥,而李元吉挂帅的情况下,被调到李元吉手下,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一个主帅对付几个手下应该是容易的。
就在这样危急关头,秦王府众人一致要求先下手为强,就是这样情况下,秦王第一次派人去叫房玄龄,杜如晦回来议事,房杜因为明令他们不能再会秦王府就没有回来。秦王听报,解下自己佩剑,让人再去,说到不回来就用此剑诛杀两人,房杜二人一看秦王已经下定决心,于是乔装打扮回到秦王府,共谋大业。也就有了玄武门之变。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杀掉被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是为什么?】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