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西游记》中袁守城和玉帝到底是什么关系?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大爱无恨刘成】的最佳回答:
毋庸置疑,袁守诚跟玉皇大帝是上下级关系。我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就是:
第一、《西游记》中明确交代了袁守诚的身份:
此人是谁?原来是当朝钦天监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也。
这是《西游记》中袁守诚刚刚出场时的原话。袁天罡是一名道士,袁守诚又是一名算命的术士,而星象占卜是道教的专长,由此可见,他们都是道教的教徒。
玉皇大帝是道教领袖,所以从宗教信仰来看,袁守诚和玉帝是上下级关系。
第二、玉皇大帝是三界领袖,三界之中任何人自然也都算是玉皇大帝的臣民。
从这个角度来说,袁守诚也应该是玉皇大帝的属下。
第三、也是今天阐述的重点,袁守诚是玉帝和菩萨派到长安来执行“钓鱼执法”的。
玉帝和菩萨联手对泾河龙王来了一个钓鱼执法,把老龙王
就地正法
了,其目的就是为了把唐太宗拉下地狱。
当时的背景是佛祖想要向东土大唐传经。我们看《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 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当时天下四大洲,善恶不一,所以如来佛祖要派人去东土寻找一个虔诚信佛一心向善的人.让他艰难跋涉,辛苦地经历千山万水,来西天求取三藏真经,传回东土以此劝化众生,为众人消灾免祸。
由此可见,所谓的唐僧西天取经实际就是佛祖的顶层设计。唐僧也是佛祖的既定人选,是佛祖的弟子金蝉子,是菩萨将他送到唐朝投胎转世的。
“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将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这就是原著中交代的唐僧的母亲满堂娇分娩之时,隐隐约约听到的话。
经书是现成的,取经团队的首领内定了;其他成员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小白龙也都在菩萨的运作下按部就班,在各自的地头上严阵以待了;就差唐朝皇帝的表态了。
如何让皇帝派唐僧取经,就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一个诚实的首肯、和一个充分的理由。毫无疑问,就得让唐太宗对佛教产生坚定不移的信仰。信仰什么?
当然是六道轮回和三世因果。怎么才能让唐太宗信仰佛教,而且要心如磐石、矢志不移?
佛祖派人去宣扬说教一番不行吗?空洞的说教当然效果不好。长安不是有一座金山寺吗?就是唐僧出家的那座寺院。金山寺的长老法明大师修真悟道,境界也不低了,已经修得了
无生妙诀
了,天天在那
不厌其烦地
说教,也算得上是
诲人不倦了,
但是影响却并不太大。
否则,南部瞻洲也不至于仍然是贪淫乐祸,多杀多争。
佛教在南部瞻洲的最大国家大唐之所以没有光大门庭,主要还是大唐的最高领导唐太宗还没有正确认识佛教的宗旨。唐太宗之所以对佛教还是半信半疑,主要原因就是他对轮回和因果报应没有感同身受。
揆情度理,让唐太宗亲自体验一下轮回的过程;观摩一下许多历史重要事件的前因后果,才是让他虔诚相信佛教、完全接纳佛教,并在大唐本土大力推广佛教的最短捷径和不二法门。
一旦唐太宗肯亲力亲为推广佛教,那么佛教的传播将会在南部瞻洲实现创造性的变迁和史无前例的辉煌。
于是佛祖动用了玉帝的关系,让唐太宗来了一次梦幻般的死去活来的人生体验。
唐太宗是真命天子啊!即使是玉帝也不敢让他说死就死,说活就活啊!
否则,玉帝岂不是滥用职权?
所以,唐太宗的死去又活来必须就得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因果关系。
这个逻辑就是唐太宗言而无信,没有成功搭救泾河龙王。
事情的经过大体是这样的:
袁守诚每天都为一个渔夫测卦,帮助渔夫在泾河打鱼。渔夫每天送给袁守诚一条鲤鱼作为回报。这样,在袁守诚的准确预测下,渔夫是
“例不虚发”,
每天都收获满满的。
长此以往,泾河的水族岂不被一扫而空了?所以,老龙王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就想除掉袁守诚。可是这位老龙王也太循规蹈矩了,不想以身试法杀掉袁守诚,只是想把他逼走。
于是泾河龙王就和袁守诚打赌,如果袁守诚赢了,龙王输五十两银子;如果袁守诚输了,就滚出长安城。
老龙王为了能赢,一时冲动,故意违抗玉帝的圣命少降雨水,改变降水的时辰,结果
触犯天条,
招来杀身之祸,他只好请人间君王的太宗来搭救他。
唐太宗允诺搭救他,并且想方设法的去尽力周旋,也无济于事。最后,太宗找负责监斩龙王的魏征下棋,企图拖延时辰,救出龙王。结果,魏征在下棋的时候睡着了,在梦中斩了龙王。
这也说明了,在因果关系面前,即使是权倾天下的皇帝也无能为力。
这样,唐太宗失信于老龙王。老龙王在地狱之中愤愤不平,就不停地状告太宗。阎王只好把太宗的魂魄请到地狱跟龙王当面对质。这样就有了唐太宗魂游阴曹地府的一幕。
唐太宗在地府中耳闻目睹了他的兄长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和十八路反王、七十路烟尘首领的种种苦楚;以及以上人等纷纷对他讨债索命的可怕景象;又以大力施舍,答应为他们做“水陆大会”超生,这样被地府的判官改添了二十年的阳寿,才得以复活,回到阳间。
俗话说得好:
“岸上学不会游泳,嘴里种不出庄稼。”
唐太宗这一次游历地府的实践,胜过听千百次的佛法讲座。唐太宗顿悟到天地神鬼的明察秋毫,轮回果报的真实不虚。回到人间之后,他立号召全国臣民都广行善事,以求善果,以免除众生的罪愆。
综上所述,我之所以说袁守诚是玉帝派来对泾河龙王钓鱼执法的,有四个理由:
第一、天下之大,江河湖海无数,袁守诚为什么不去别处指导渔夫打鱼,偏偏只到泾河去指导。
这不明摆着是有的放矢,故意坑人家龙王吗?
第二、袁守诚打赌明知对方是龙王,为什么还要跟他打赌?
“我认得你,你不是秀士,是泾河龙王。”
看到没有?明知道人家是怨主,人家找上门来了,袁守诚非但不躲不逃,还理直气壮地跟人家打赌,进一步坑害人家。
第三、袁守诚为什么赢了龙王不走不拿银子走人,还要指点龙王去向唐太宗求救?
这其实才是最终目的,引出李世民,并把他牵扯进去,才能真正实现以后的剧情。
第四、时间点的安排恰到好处。
袁守诚出现长安指点渔夫钓鱼,泾河龙王被杀,唐太宗游地府,玄奘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在在长安城外的化生寺开演
诸品妙经。
这一系列的大事都正好都发生在
贞观十三年。
这难道是巧合吗?不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吗?
就这样,泾河龙王被袁守诚步步牵引,进入了玉帝和佛祖的布局之中,成为了一个“过不了河”的小卒,一去无法回头。于是,玄奘受太宗委派,西天取经,佛教在东土发扬光大的计划也终于实现了。
多么完美的顶层设计!
袁守诚的身份我们弄明白了。我们再看唐太宗地府回来以后号召全国的榜文。我们看《西游记》第十一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意思就是:
乾坤宇宙虽然浩渺宽广、容纳万物,但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善恶也会被查看得历历分明;天地之间尽管广袤开阔,但奸邪与恶毒之人也照样没有存身之地。如果心有险恶,偷奸耍滑之流,不用说来世,今生也会得到果报;而从善如流的人,其获得福报也不一定等到来生;机关算尽巧谋深算,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本分为人;强抢跋扈,却没有勤快节俭更一生平安。只要心存善念,多做善事,何必需要读破万卷经书?意欲损人利己,即使是读了万卷经书又有何用呢?
这是不是《西游记》要告诉我们大家的?
【2】、来自网友【白马晋一】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我谨从《西游记》原著描写的情节来谈一谈。
袁守诚(提问中的“城”应为“诚”)出现在《西游记》原著中的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其生得“相貌稀奇,仪容秀丽,”能知前后,善断阴阳,是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叔父。
从表面上看,袁守诚的正式身份是唐代著名的术士,他在长安城里摆了个卦摊,给人占卜算命。
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他的侄子是钦天监袁天罡。袁天罡可是著名的星象学家、相士、道士、风水大师、预言家——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位各种开挂的学霸级大师。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自身的努力是一方面;天赐的机遇是另一方面。就像今天所有的成功者,晋级之路不可能一直都是光明磊落。更多不为人知的时候,他们需要和相关利益方合作。
灵山集团有发动取经工程的打算,受天庭管理的龙族滥生为患——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袁大师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还洞悉人闻。仙、佛、道、人四方面微妙的关系,他可是参悟的透透的。
有些事情,大咖是不能亲自出面动手的,因为杀鸡不能用牛刀,因为大咖一动惊天地泣鬼神。怎么办呢?就得由大咖的亲信或者心腹出面,替大咖完成心愿。
袁守诚是袁天罡的叔父,袁天罡是钦天监又是开挂的学霸级大师。所以,袁叔父可以视为袁大师的“亲信”;而袁大师亦可以视为天庭的“心腹”。
取经工程的开始需要一个由头,而这个由头就是得让信道的唐王李世民知道灵山的厉害。灵山需要天庭配合,送唐王李世民一份奇特的大礼,附带一次奇幻之旅。这一点“小事”是不可能让天庭的上仙们动手的,所以,给泾河龙王下套,诱骗他上勾,梦中斩龙头,都是由自带“通天本领”的凡人完成。
其中,袁氏叔侄和魏征起了关键作用。
他们既是人间天子的肱骨之臣,又是天庭帝王的得力干将,他们考虑事情的第一要务,不是对哪个王朝的忠诚,而是对利益的权衡。
这样的人,古今都有。
(电视剧里袁守诚的形象)
(因利益使然,被做局斩杀的泾河龙王)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西游记》中袁守城和玉帝到底是什么关系?】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