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马嵬之变中禁军为什么一定要杀死杨贵妃?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2 15:29:02 5次浏览

关于问题马嵬之变中禁军为什么一定要杀死杨贵妃?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的最佳回答: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离长安,途径马嵬驿。

此时,将士们都不走了,他们群情激愤,诛杀了杨国忠。

唐玄宗见状,承认了这一现实,抚慰将士,让大家散了。

然而,将士们拒绝离去,依然围着驿站。

唐玄宗让高力士问其原因,得到答复:请杀贵妃!

唐玄宗当然不愿:贵妃久在深宫,怎么会参与杨国忠叛乱呢?

然而,在禁军的坚持下,玄宗无奈,只得让高力士杀掉了杨贵妃。

确如唐玄宗所言:杨贵妃虽然得宠,但确实没有“乱政”,杨国忠的那些胡作非为,与杨贵妃确实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为何大家依然都要贵妃死呢?

不曾乱政的杨贵妃

杨贵妃长期专宠于后宫。

然而,杨贵妃只是一个享受生活的美女,她并没有干预政事。

史书从来没有留下杨贵妃议论政事的记载。

即便在杨国忠崛起的过程中,也没有任何记载显示贵妃曾对国忠有举荐、美言。

杨国忠崛起后,虽同为杨家人,但杨贵妃姐妹,与杨国忠并没有结成政治同党。

比如:杨国忠与安禄山势不两立,而杨贵妃姐妹则与安禄山关系紧密。

在唐朝初期得宠的妃嫔中,像杨贵妃这样不过问政事的并不多。

要知道,在杨贵妃之前得宠的武惠妃,还曾勾结李林甫,陷害王皇后和太子。

所以,在不干政方面,贵妃确实做得很到位了。玄宗说她久居深宫,确实不可能参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也确非序言。

然而,尽管如此,杨贵妃还是为当时人所怨恨。

虽无乱行,实为乱阶

然而,在时人眼中,贵妃虽没有乱行,但却为“乱阶”。

贵妃得宠的这段时间,正是玄宗“君王不早朝”,委政奸相的时代。

贵妃确实没有引荐国忠,但国忠得以为相,当然主要靠的就是贵妃得宠!

贵妃及其姐妹,虽然没有过问政事,没有参与杨国忠迫害忠良,但毕竟长期与国忠“玩”在一起,使杨氏姐妹与国忠一起成为为人怨恨的对象。

因此,作乱时,禁军告诉唐玄宗:贼本尚在!

在大家眼中,贵妃就是杨氏一系的“贼本”!

得罪太子

贵妃虽得宠,但并没有儿子,所以,她与太子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利益冲突。

然而,杨国忠,却与太子势同水火。

早在李林甫为相时期,杨国忠依附李林甫,就参与了对太子的陷害。

在李林甫、杨国忠的威胁下,太子未及 30,就已经“须发皆白”!

当然,很长时间内,国忠与太子相斗,贵妃似乎没有卷入。

然而,安史之乱爆发后,贵妃却也被迫卷入宰相与太子之争,成为太子心腹大患!

当时,玄宗欲亲征叛军,留太子在长安监国。

杨国忠大惊:如果太子监国,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啦!

于是,杨国忠找到杨氏姐妹,姐们们又找到贵妃。

最终,贵妃在玄宗面前哭泣,玄宗遂放弃了亲征之意。

杨贵妃的直接干预,使太子失去了监国,扩充实力的机会,太子能不恨吗?

而贵妃的这一举动,使自己与太子之间陷入了你死我活的关系中。

要知道,李亨之所以能当太子,是因为前任太子,就是被玄宗当时的宠妃害死的!

当时,武惠妃陷害,玄宗一日之内,处决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令人震撼!

贵妃不除,太子不安!

必欲除贵妃的陈玄礼

太子欲除贵妃,禁军将领陈玄礼也欲除贵妃!

陈玄礼,“宿卫宫禁,志节不衰”,对玄宗忠诚,并没有什么门派。

然而,他早就看杨氏姐妹不顺眼了。

当年,玄宗出宫门,想顺路去虢国夫人(贵妃姐姐)宅,陈玄礼坚决劝阻:天子不可轻去就!

后来,玄宗与贵妃想要夜游,又被陈玄礼劝阻。

显然,陈玄礼不惜屡屡给天子“扫兴”,是早看不惯得宠的恃宠而骄的杨氏姐妹了。他当然也认为贵妃是天宝年间的“乱阶”!

陈玄礼,成了诛杨最积极的一个。

战潼关时,他就请求哥舒翰:派兵回京,杀掉杨国忠!哥舒翰未听从。

随后,杨国忠作梗,玄宗迫使哥舒翰出潼关进攻,结果···陈玄礼亲眼目睹了十万大军灰飞烟灭的惨状!

退到长安,尚在城中时,陈玄礼就欲诛杨,但未得逞。

在陈玄礼对唐玄宗奏请中,已经明确表示:国家到这个地步,就是贵妃、国忠等杨氏造成的。

陈玄礼如此,禁军将士也是如此!

龙武军将士,长驻长安,家属也在长安。

天子突然逃走,将士们来不及安顿家人,自然愤愤不平!

而他们更知道:一旦天子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去了剑南,他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剑南,是杨国忠势力范围,陈玄礼及龙武军早先欲劫杀杨国忠的事情已为杨国忠所知!

因此,无论是陈玄礼,还是禁军将士,都急切要除掉杨国忠及“贼本”贵妃!

马嵬之变

陈玄礼欲杀贵妃、宰相,于是,“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

陈玄礼与太子本非一系。后来,太子做了天子,并没有重用陈玄礼,反而撸了他的兵权。

然而,在诛杨一事上,陈玄礼、太子,走到了一起。

太子当然记得:当年,武惠妃几句话,玄宗就处决了三子。

所以,如果诛杨国忠而不除贵妃,太子不安!

陈玄礼及禁军将士自然也晓得:天子以杨国忠为相,根本在于对贵妃的宠幸。

杀杨国忠而不铲除贵妃,将来到了剑南,他们几条命都不够!

因此,杨国忠必须死,贵妃也必须死!

杨贵妃只是享受生活之人,并没有乱政、干政。

然而,她虽未乱政,也没有“正君”,作为天子“内助”,玄宗晚年昏聩,她不能说完全没有责任。

然而,古代许多人,视其为“红颜祸水”,国家有难,将罪责毫无理由全部甩在贵妃身上,必欲除之后快,这当然是有些过分的。

【2】、来自网友【风去了无痕 D 论史谈兵】的最佳回答:

只有杀了杨贵妃,才能让太子李亨与唐玄宗彻底决裂,把政变进行到底。

因为马嵬之变表面上是士兵自发哗变,实质却是太子李亨一党要趁势抢班夺权。

那么,参与政变的将士最担心的:就是政变半途而废、进行得不彻底,皇帝与太子又缓和了,然后士兵们反倒成了牺牲品。

所以,唯有把事做绝了,杀了杨贵妃这个唐玄宗最心爱的人,让皇帝与太子之间再无和解可能。

好处有二点:

(1):是把皇帝彻底得罪透,让李亨意识到玄宗的恨意,然后退无可退,一步走到底。

怎样让太子下定决心,绝不再回头。

这对于政变的参与者而言,这是无比重要的,绝不能让皇帝与太子间关系还有缓和的空间。

否则,舞刀弄枪的人,势必成为替罪羊。

(2):是让唐玄宗痛失心爱,遭受沉重的心理打击之下,方寸大乱,形象衰败,心力憔悴,亦再无权谋。

当皇帝的神秘感与不可侵犯的禁忌被打破后,皇帝就成了一个糟老头子。

这样,可加速三军将士的离心,并改旗易帜,集体投向太子。

杀杨贵妃,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斩草除根的必要性。

禁卫军哗变士卒既然已又杀了杨贵妃的亲哥杨国忠,那么岂能还容杨贵妃活着。

而实际上连带被杀的又何止杨贵妃,杨氏举族满门男女老少,一个都不会留,都将被诛杀殆尽。这已经是由不得皇帝同意不同意了。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必须要将对手连根铲除,绝不能留下隐患,让他的子孙在多年后再有翻盘的机会。

下面再聊聊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斩草除根。

同样道理,在初唐玄武门之变时,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的所有子女,也是不论长幼、统统诛杀。

当时李世民是心软了一下,想饶过了太子与齐王的后人。

但这下就像捅马蜂窝了,为什么?

因为天策府的文武将臣们无一例外,全都激烈反对,认为必须要斩草除根。

这帮人把脑袋别在腰带上,冒着事败灭族的风险跟着秦王政变,图的什么?

图的就是从龙元勋,恩及后世子孙的富贵。

如果斩草不除根,若干年后,齐王、太子后裔们与李世民的子孙仍是一家人,一家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了。那么,玄武门操刀执枪的那群元勋的后代,肯定就要遭殃了!

所以,这事软不得,软了,房谋杜断,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人,就要与李世民离心了,那么大唐天下又要不稳了。

而杨贵妃必须死,也是这道理。如果任其活着陪在太上皇李隆基身边,那么唐肃宗李亨身边的人,就要惶恐不安了!

斩草不除根的后患无穷,可见于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的教训。就因为没有诛杀诸武,使得参与政变者,最后没一个人有好下场。

神龙政变的结果,是逼迫武则天退位,恢复了李唐天下,终结了武周朝廷。

而政变的五大功臣张柬之、崔玄暐,敬晖等,纷纷获封郡王。

事变功成后,洛州长史薛季昶对其时兵权在握的敬晖说:“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彻底铲除武氏残余势力,方可永绝后患,以安天下。”

敬晖问于张柬之提起,但迂腐的张柬之不同意,主张应将此事交由皇帝自决。

由此,薛季昶叹道:“我等日后已不知将死于何地也!”

之后,果然不出薛季昶所料,武三思勾结韦皇后“内行相事,反易国政”,武氏再一次掌握了权力,那么当然要将刀子对准神龙政变的五大主谋了。

于是,五人先后遭遇了“先贬官流放,再途中被酷刑诛杀”的悲惨厄运。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