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常德为什么叫常德?有什么历史典故?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懂老师啦】的最佳回答:
常德古城历史悠久,地位险要,说到古代历史地位,多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但对另一称誉“三楚名邦,九川重镇”却少有人知,今天小编给您细细道来:
常德位于洞庭湖西岸,具有“左包洞庭之险,右控五溪之要”的战略地位。不仅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冲,而且是立国者掌控和治理一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三楚名邦,九川重镇”这两句词始见于明代。明嘉靖十六年(公元 1537),陆垹出任常德知府拆旧换新府衙大门时,在门上钉上棹树木楔,装置匾额一块,名曰:“楚西名邦”。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 1608),知府刘全一改建府衙谯楼时,在楼的屏墙外面钉上棹楔,新置一块两面可观的匾额,表题“三楚名邦”,里揭“九川重镇”,比其前任进一步提升了常德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所谓“三楚名邦”:在古代,楚国地域最为辽阔,包括西楚、东楚、南楚三个部分。但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说法:一是有以都城划分说,即以楚文王都郢、楚昭王都鄂、楚考烈王都寿春为三楚;二是有以楚王划分说,即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之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长沙、豫章为南楚;三是有以地域划分说,即以江南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前两说表现在春秋和战国时期,后一说表现在秦末汉初,项羽占踞彭城(今徐州地区)自封为西楚霸王便是例证。以今天的视角观“三楚”的划分,似乎不很科学,但由于当时政治、军事纷争的需要,加上古人对地理认知的局限性,所以,出现了让今人难以理解的划分感觉。然而,这毕竟是历史,宜且认知。
常德在一说中属“郢楚”,在二说中属“西楚”,在三说中属“南楚”。对其重要性的评价甚多,但以清嘉庆常德知府应先烈所言最为精辟,他在《常德府志》序文中说:常虽一郡,实系全楚之盛衰。所以,前人称常德为“三楚名邦”,并不过誉。
何为“九川”?“九川”语出《禹贡》“九川涤源”和《史记·夏本纪》“道九川”。一是泛指中华大地上的河流,二是实指古代九条大江大河,据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考称:即弱水(今甘肃张掖河)、黑龙江、黄河、瀁水(又称汉水)、长江、济水、淮河、渭水、洛河。
常德位居之“九川”并非如上述所指,而是指流入洞庭湖的九条河流,即指沅水、渐水、无水、辰水、叙水、酉水、澧水、资水、湘水。这也不过是个概数,仅以沅水而言其支流也不止九条,国人习以九表示为多为大,故曰“九川”,意在自我抬高地位之要。
因此,古常德不仅有黔川咽喉、云贵门户之说,也有“三楚名邦、九川重镇”之说。
【2】、来自网友【澹奕】的最佳回答:
说起常德可能很多人没听过,但要说起《桃花源记》,应该多数人都知道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当中的“武陵”就是现在的常德。
公元前 277 年的时候,秦国蜀郡太守张若进攻楚国,夺取巫郡与当时洞庭一带的江南,秦国在这个地方设立黔中郡,建造了城池,当时的郡府在临沅县。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在这个地方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的意思,汉武帝时代,武陵郡属于荆州刺史部的管辖范围。
后来,武陵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而今的常德,在西晋时期分属于武陵、天门与南平三郡,隋朝武陵城成为了朗州的治所,但隋炀帝后又将朗州恢复成武陵郡。
唐代的时候,朗州与武陵的名字在不断进行切换,经常发生变动,宋朝建立之后,改朗州为鼎州,武陵仍旧作为当时的城名,北宋末期,宋徽宗在当地设置“常德军节度使”。
也就是说,北宋时期“常德”这个名字正式出现,而这个名字取自于《老子》的“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之句,是希望上行德政,下安本分,以武立事,谓之常德。
随着常德军的地位不断上升,到了南宋孝宗乾道元年的时候,直接将鼎州升格为府,定名为常德府,地位高于当时的州,由此常德正式成为了当时的区划单位,但治所仍称武陵。
那时候常德府的治所,还是叫做武陵,就好像隋朝庐州府出现后,其治所仍旧在合肥,两个名字并没有互相取代,是不同等级的关系,元明清三代,常德的名字仍旧沿用。
清末的时候,常德府管辖着武陵、桃源、龙阳与沅江四个县,清朝没了以后,府厅州这样的规制被废止,改设武陵道,而这时候武陵道的治所,又变成了常德。
建国后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动,原本的武陵道没了,常德逐渐成为了地级市的名字,一直到了现在都没有改变,这就是如今湖南常德的由来。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常德为什么叫常德?有什么历史典故?】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