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之后,为何称自己的爷爷刘据为戾太子?是怨恨吗?为何不追为帝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1 03:28:22 5次浏览

关于问题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之后,为何称自己的爷爷刘据为戾太子?是怨恨吗?为何不追为帝呢?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公元前 74 年,霍光将身在民间的刘病已弄到宫中,立为皇帝。这便是大汉王朝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

到了公元前 73 年,刘询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刘据还没有谥号,因此就找大家商量了一番,结果给爷爷刘据的谥号为“戾太子”。

戾,很显然是个恶谥,都不用去翻字典,我们就能明白,户下之犬,能有什么好寓意呢?按照谥法的解释,戾字的意思是:

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不管哪种说法,都有点儿说不过去。这就奇了怪了,刘询都做了皇帝了,为啥还要给自己的爷爷,搞一个恶谥呢?直接追封为皇帝,难道不香吗?这事儿,你要问问霍光了。

一、与其说是刘询给的谥号,倒不如说是霍光定的。

刘询登基才 1 年,你觉得他有什么权力吗?上一个不听话的皇帝刘贺,在位才不过 27 天,就被霍光给废了,这是赤裸裸的前车之鉴好不?

你还真以为刘贺是在 27 天里干了若干荒唐事才被废掉的吗?其实刘贺被废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从昌邑国带来的 200 多名亲信。他打算把这些亲信都安插在朝堂中,架空大将军霍光,从而夺取权力。

霍光是什么人?那是从汉武帝朝走过来的老人了,这点伎俩他能看不清?所以说他三下五除二,就把刘贺给拿下了。

刘询之所以能上台,主要是因为刘询自幼生活在大牢和民间,他可没什么靠得住的亲信,非常好掌控。霍光对刘询的背调十分满意。当然了,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这一点也很重要。在霍光看来,不是汉武帝的子孙,不配做大汉朝的皇帝。

由此可见,刘询上台以后,也只能是个傀儡,只能看着霍光的脸色行事。稍有不慎,就会丢掉皇位,乃至性命。

所以说,刘询上台后的第二年,提起给自己的爷爷上谥号这件事,实际上也必须要得到霍光的首肯才行。

二、那么霍光为啥要给刘据谥号为戾太子呢?

这事儿从感情上来说,似乎有点儿说不过去。我们先来捋一捋霍光和刘据之间比较悠远的亲属关系吧。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二姐。而刘据是卫子夫和汉武帝的儿子。

所以说,霍去病和刘据,是姨表兄弟的关系,他们都要喊卫青一声舅舅。至于霍光,按道理来说,和他们一大家子没什么血缘关系,可他毕竟和霍去病有同一个父亲,而且霍光是霍去病一手带入宫中的,所以或多或少,都算得上是卫氏集团的成员之一。

由此可见,按道理霍光应该站在刘据这一边才对,毕竟从法理上来说,刘据也算得上是霍光的表哥。

可从政治家的角度来说,这是非常愚蠢的判断。

霍光是靠什么起家的?他在汉武帝时期,不过就是个奉车都尉,属于皇帝身边的近臣,但是在朝中没什么实权。

可汉武帝去世之前,将汉昭帝刘弗陵托付给了霍光,霍光摇身一变,就成了辅政大臣,权倾朝野。这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说,霍光是凭借辅佐汉昭帝刘弗陵的机会,成为了汉朝的实际掌权人。这一切,都要感谢汉昭帝,汉昭帝才是霍光的立身之本。

而汉昭帝刘弗陵是刘据同父异母的弟弟,换句话说,他们俩包括他们的后代,实际上有既得利益上的冲突,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皇帝。

由此可见,在汉昭帝和刘据之间,霍光肯定是要站队的。维护汉昭帝的正统性,才能维护住霍光自身地位的合法性。如果他跑去把刘据扶正了,那么请问,霍光凭什么继续霸占那个位置呢?

由此可见,事情有轻重缓急之说,感情始终干不过法理,霍光不可能因为自己曾经是卫氏集团的成员,就放弃了汉昭帝辅政大臣的身份。所以说,只要霍光活着一天,刘据就不可能扶正,只能得到一个戾太子的谥号。

三、刘询是汉昭帝的嗣子。

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刘询的爷爷是刘据,父亲是刘据的儿子刘进。而刘据是汉昭帝刘弗陵的哥哥,因此从辈分上来说,刘询应该喊刘弗陵叔爷才对。

可如果刘询顶着这个身份跑来,早就被霍光给一脚踹开了。很显然,汉昭帝侄孙的身份,压根不足以让刘询登上皇位。那该怎么办呢?

霍光找到刘询的时候,其实已经把事情都摊牌了,刘询要想继承大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抛弃自己过去的身份,去给汉昭帝刘弗陵当儿子!

这还有啥可说的?不就是给人家当儿子嘛!能换来皇位,当孙子都没事儿!所以说,刘询就这样,提高了一个辈分,成为了汉昭帝刘弗陵的嗣子。换句话说,刘询一不小心,就和他爹刘进成了堂兄弟。

有了这层身份以后,刘询的既得利益,也跟霍光一样,全都绑定在了汉昭帝刘弗陵的身上。只要汉宣帝刘询,想要合法做皇帝,就必须要先保证汉昭帝刘弗陵的合法地位。

没法子啊,谁让汉武帝把大位传给了汉昭帝刘弗陵呢?就算刘弗陵没有实权,就算刘弗陵英年早逝没留下子嗣,他也是大汉朝唯一的合法天子。在他面前,刘据啥也不是。

所以说,汉宣帝刘询继位以后,根本就没有办法为自己的爷爷刘据翻案,甚至追封为帝。如果追封刘据为帝,那么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因此,从刘询的角度来说,也只能给他爷爷一个戾太子的谥号。

总结:刘询掌权后,事情还是只能这么办。

霍光去世以后,刘询灭了霍光全家,终于掌握了汉朝的军政大权。这个时候按道理刘询可以为自己的爷爷恢复名誉,并且追封为帝了吧?

不好意思,我们现代人不太理解古代的过继制度。一旦你过继给了某一家,那你就跟原来的家庭一刀两断了,从此你就是别人家的小孩了。

过继制度在汉朝是非常重要且合法的制度。

  1. 袁绍本来是老袁家的庶子,只配给弟弟袁术提鞋,可他过继给了他的伯父袁成以后,瞬间就成了袁成的嫡子,也就成了袁术的堂兄,地位就不一样了。
  2. 曹操的父亲曹嵩,很多猜测认为他是夏侯家的人,但是他过继给了宦官曹腾以后,就成了曹家人了。即使后来曹操权倾天下,依旧还是只能称自己为曹家人。哪怕曹丕称帝了,也没有恢复原来祖上的姓氏,这就是过继的力量。
  3. 刘备过去没有儿子,所以过继了一个儿子刘封到自己身边。其实刘封本身就有继承权了,可惜刘备后来生了刘禅,他自然更偏袒自己的亲儿子。为了让刘禅获得继承权,刘备只能将刘封除掉,没有关羽的事情,刘封也不能继续活下去,因为刘备的事业做大了,这么大的家产,没理由留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汉朝的过继制度就是这么严格,你继承了人家的家产,还想回去孝顺自己的亲爹亲娘,这世上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

汉宣帝凭借汉昭帝嗣子的身份,夺取了皇位。等他掌权了,也没有理由跑去把自己的亲爷爷、亲爹追封为皇帝,那是吃饭砸锅的行为。

【2】、来自网友【寻根拜祖】的最佳回答:

刘据被冠以恶谥,并非汉宣帝这孙子太“孙子”,这已经是刘据所能获得的最好结果了。我们只需要弄清两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一是对“巫蛊之祸”的定性问题,二是古代礼法障碍问题。

关于“巫蛊之祸”的定性

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巫蛊之祸”是一场冤案,而且汉武帝生前已经给刘据平反了,证据就是汉武帝杀了苏文、灭族江充,把所有加害过太子的人全都处死,还建了“思子宫”、“归来望思台”。

可人们没注意到与之相反的记载:

  • 一,刘据的唯一骨血刘病已并未及时赦免。

既然刘据被平反,他唯一的孙子,即汉武帝的皇长曾孙刘病已,就应该受到优待。可实际上若不是邴吉反抗,刘病己差点在狱中被汉武帝处死。汉武帝直到临终前,才留下遗旨,下令释放刘病已,但还是没有给他恢复皇族身份。

  • 二,卫子夫及其子孙们并没有恢复名誉。

卫子夫被收缴了皇后印玺,汉武帝遗令,让李夫人以皇后身份随葬茂陵。这表明,卫子夫已经被废掉皇后,汉武帝到死都没有给她恢复身份,甚至都没有让她迁葬茂陵。

同样,包括太子刘据、太子妃史氏、皇孙刘进及夫人王氏,以及刘据其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没有得到死后应有的待遇。按常理,他们既然含冤而死,汉武帝应该拔高规格追封,实际上不光没拔高,连罪人身份都没给解除。

  • 三,汉武帝明确说“巫蛊案件”真实存在。

汉武帝生前曾经跟丞相田千秋有一段对话,大致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巫蛊事件是不容怀疑的,你亲自参与审理,并且再次挖出了木偶人,说明这事不是冤案;其二,你们审理了很长时间,却迟迟没有结论;三,这都是我的过错。

汉武帝为何有这么奇怪的表述?因为直到汉武帝去世,巫蛊案件一直在审理中,始终没有定论。

其实并不是案件有多复杂,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刘据确实有巫蛊行为,田千秋不敢,也不能把实情告诉汉武帝,而且一旦追查下去,朝中还有一大批人会受到牵连。

这种情况下,以田千秋、邴吉等人为首,采取一个“拖字诀”,审而不决,拖到汉武帝驾崩,事情不了了之,借此既保住了汉武帝与子孙们的骨肉情,又稳定了朝中的局势。

按汉武帝的一贯作风,既然认定了的事,早就嘁哩喀喳办了,哪容得下臣子们拖拖拉拉?原因是,汉武帝也不敢说破真相。

其实汉武帝内心认定刘据有巫蛊行为,但又不大清楚刘据参与了多深,更不能接受自己被儿孙们集体诅咒的残酷事实。

这事要传出去,汉武帝恐怕就会沦为历史上最难堪的皇帝了!所以,汉武帝与大臣们心照不宣,一方故意拖,一方装鸵鸟不想知道真相,双方默契地等生命的句号,来了结案件。

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可能给卫子夫、刘据及其家属平反吗?不可能的嘛!所谓“思子宫”,烧死苏文等,其实是汉武帝给世人编织的“父子情”假外衣,把矛盾外化的政治手段而已,不能视作真的给“巫蛊之祸”平反了!

关于古代礼法的刚性规定

所有皇帝即位,世人对他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的皇位是否合法。古人信天命,认为皇位不合法,就会招致天谴,政权就不稳定。

什么叫合法呢?按宗法制,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就是合法!这个法统自西周开始延续,贯穿整个封建和帝制社会。如今的人无法理解,但请记住,这是古代政权的基本法,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宪法。

按这个规定,汉宣帝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除非他是汉昭帝的嫡系传人。可是汉昭帝无后,怎么办?继承法里有一块“补丁”——过继,可以从血缘关系最近的宗室子弟中,过继儿孙作为自己的骨血,续上嫡系。

汉宣帝就是按这个规定,才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帝。《汉书》中,太常礼官有一段话:

“《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

意思是,您既然承继了昭帝的嫡系,就不能再祭祀“本生父母”,而是只能祭祀汉昭帝。也就是说,过继不是名义上的,从礼法上,汉宣帝这时候就已经跟刘据、刘进断绝了爷孙、父子关系了。

既然这样,汉宣帝就不能再追尊刘据为帝了,刘据已经被剥夺了嫡系,汉昭帝才是嫡系。如果汉宣帝非要认亲爷爷刘据,不认汉昭帝,那等于否定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你可能认为,不就一个追封嘛,刘据和汉昭帝哥俩都是“皇”不行吗?不行,嫡系至尊是天道,也是防止庶系夺位,维持政权稳定的法宝,不能开玩笑。

这种死板的规定叫合理不合情,导致很多亲母子不能相认,甚至亲爹要给儿子下跪(爹是臣儿是皇)的畸形。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断修补漏洞,宗法制不再特别死板,但西汉那会儿只能如此。

“戾”太子称谓背后的挣扎

法理斩不断人情,在法与情之间,汉宣帝其实也很挣扎。按法律,爷爷刘据是罪犯,同时跟自己又断绝了爷孙关系,他不能加以“皇”字号追封,可按人情,他情不自禁地想为爷爷做点啥。

所以,即位的第二年,汉宣帝就试探着向大臣们提出,给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加谥号,置园邑。

汉宣帝这个提议,足见少年天子的聪慧,既给大臣们扔了个难题,考察他们对自己的敬畏程度,同时又不违法,让自己进退有度。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加谥号和置园邑,虽然有点“过分”,但是却不违法。谥号只代表被加谥人的身份,士族都可以加谥号,不是只有皇帝才能加。

园邑可大可小,一般士族之家,都有专门的家族墓地保护人,咱这个不就是人数多一点,公款花销嘛,不在礼法管制范围内。

汉宣帝的擦边球太妙了!官员们也不笨,看穿了汉宣帝的心思,不答应没理由,答应了他会“得寸进尺”,要求给刘据等加“皇”。

所以,他们一边告诫汉宣帝,你已经是昭帝之后,不能祭祀刘据一系了,一边同意给刘据等加谥号,建园邑。

那么,谥号为何用了一个难听的“戾”呢?

戾一般被认为是“恶谥”,意思是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其实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有其功无其意,意思是他本可以当皇帝却没得到,暗含“委屈”、“蒙冤”的意思。

这个谥号恰如其分,刘据生前已经沦为罪犯,要受到批评,同时鉴于实情,又得到后人同情。

多年后长安曾经出了一个案件,有个叫方遂的人,声称自己就是刘据,吓得桑弘羊等高官都不敢表态。京兆尹隽不疑却大声呵斥说:

“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不管真假,先下狱再说!后来一审讯,果然是假的。隽不疑的话,其实代表了主流舆论,刘据就是罪犯,没什么好争议的!

对汉宣帝来说,他没有能力推翻曾祖汉武帝的结论,能让爷爷得到礼葬,并获得一份祭祀,已经是在法理范围内,他能做到的上限了,“戾”就“戾”吧。

刘进为何可以加“皇”

可刘进很幸运,他居然得到了“皇”的待遇,这又怎么解释呢?

其实刘进也不是一步登天,刘据加谥号建园邑时,他跟着加谥号“悼”,也建了园邑。不过,刘进比他爹的待遇高,刘据园邑二百户,刘进三百户,且获享诸侯王资格。

为何儿子比爹的待遇更高呢?两个原因,对汉宣帝来说,爹比爷爷血缘关系更近,同时刘进在“巫蛊之祸”中属于罪犯家属,不是主犯。

八年后,有官员提出:“《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

假如父亲身份是士族,儿子是天子,儿子就应该用天子之礼祭祀父亲,所以刘进应该被称为“皇考”。

这就怪了,八年前官员们还振振有词,你是汉昭帝之后,不能再认刘据刘进了,这会儿怎么变了腔调呢?

官员们敢说这话,肯定会找出理由:刘据跟汉昭帝是兄弟,刘进是汉昭帝侄子,刘病已过继给汉昭帝当孙子,刘进也可以过继给汉昭帝当儿子嘛,多顺溜!

哈哈,打补丁的办法何其多,全凭一张嘴,只要能从书本上找出点蛛丝马迹,合理解释就可以,况且谁不想拍皇帝马屁,比的是谁水平高!

还有比这个更离奇的“补丁”,东汉光武帝刘秀,居然强行把自己过继给西汉元帝当儿子,其实汉元帝比刘秀大了 69 岁,他死后 27 年刘秀才出生,而且两人之间跨越西汉、新朝和东汉。

一块完美的大补丁,让刘进惊喜不已。当然,汉宣帝不会拒绝这份从天而降的意外收获。至于爷爷刘据嘛,俺也没办法找到“万用补丁”了,对不起!

综上所说,给刘据加“戾太子”称号,里面不存在所谓汉宣帝“怨恨”,他恨不能给爷爷追加“皇”字号,可惜历史事实和法理障碍,不给他打补丁的机会。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