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著名评弹作家徐檬丹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3 16:53:01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著名评弹作家徐檬丹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山人周先生】的最佳回答:

徐檬丹(1918 年—1951 年),是民间文艺评弹中的著名作家、改革家和领袖,被誉为“莆田评弹之父”。徐檬丹出生于福建莆田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家境贫困,于 16 岁离开家乡去了嘉兴打工。在嘉兴期间,徐檬丹开始接触评弹艺术,并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

1936 年,徐檬丹回到福建老家,开始在漳州一带巡回演出,深受观众欢迎。1939 年,徐檬丹回到莆田,开始在莆田及周边地区演出,并在此期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评弹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1941 年,徐檬丹创作了评弹剧本《玉堂春》,这部作品在当时中华戏曲界引起了轰动,被誉为评弹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此后,徐檬丹继续创作和演出,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评弹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檬丹积极响应时代的要求,以评弹艺术为载体,创作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新时代题材作品,以展现新中国的进步和美好未来。但是,不幸的是,徐檬丹生命的道路却很短暂。1951 年,徐檬丹因为身患肝癌而逝世,仅仅年仅 33 岁。他以文艺革命的战斗精神和艺术才华,为中国民间文艺艺术界带来了璀璨的光辉和丰厚的贡献。

【2】、来自网友【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的最佳回答:

徐檬丹老师,她是有名的评弹作家,吴君玉先生的太太,还是吴新伯的妈妈。很多人不知道,实际上她还是一个弹词演员出身。

她自言,自己其实也没有一本正经学评弹,因为她小时候是在一个评弹的氛围里长大的。她住在桃源路,附近有雅庐书场,她爸爸喜欢听书的,那么她六七岁的时候,就一直跟父亲到书场里面听书的,刚刚听书的时候就是去吃东西呀,捂熟藕、盐金花菜,就是这样,还有茶叶蛋这些东西,但是听听到后来也懂了。她刚刚听的时候,喜欢听大书(评话)的。她说,大书听得懂呀,她最欢喜的丶那时最崇拜的先生就是顾宏伯,等到她十四岁的时候,她爸爸过世了,爸爸过世之后就不再听了。等到解放的时候,她初中读到二年级,初二,就不读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够,不能读书了。

那么,十四岁停下来做什么呢,那时人家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她心里一直想,早点参加工作,早点能够养家,这个思想在她脑子里面很根深蒂固的。所以在 15 岁就到上海艺慧越剧团,这时候还没有接触评弹,因为她大姐(徐虹丹)一直喜欢越剧的,她在学,就把自己拖进去,那么艺慧越剧团那个时候是办在贵州路,离西藏路沐恩堂很近的,当时沐恩堂里面,解放了,沐恩堂里面有读书的,这种补习班,因为她初中不读了,她很喜欢文学方面的东西,去补习《古文观止》,读古文,读了一年古文,读了一年后她对文言文什么的挺感兴趣的。这个时候背背《陋室铭》、《郭橐驼》这种东西,但是这些真是肤浅得不得了。

那个时候她姐姐拜“塔王”沈俭安做先生了,说珍珠塔的,她大姐拜的,她二姐跟进也拜了,拜先生要十石米拜师金,她因为爸爸不在了,妈妈没有钱,所以她也不好拜,十石米大概放在现在也算很厉害的,总归是很大一笔数目。她当时虽然没拜,家里没有钱,出不起十石米,只好和姐姐学,和姐姐学,姐姐自己也刚刚在学,靠两个师兄教教琵琶,嘀咧咄咯在学,每天学了回来再教教她,做好一张弓,她哒啦啦、哒啦啦一天到晚地滚,没有专门的老师,学到后来琵琶会弹弹了,会弹但总归挺难听的,叮叮咚咚、叮叮咚咚,那个时候学琵琶要有弦子合,节奏感什么的就比较强,Ta 们家里都是学琵琶的,没有弦子合,难得师兄来一起弹弹,熟起步的时候不怎么规范,但是不规范,也有一点好处的,她上台从来没有紧张过。跟她姐姐学学琵琶,学学开篇,等到会唱唱开篇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们双档,徐虹丹和徐雪丹双档,后来和沈韵秋双档,和她姐夫双档,把她一拖,就上去说书了。

她上了台后来怎么想到学创作的,她曾言,学创作也不是一本正经,逼出来的。当时她也不懂什么创作,说说书对评弹也是一知半解,后来她大姐学《珍珠塔》要抄剧本,要抄剧本就叫她到沈俭安老师家里去抄剧本,所有的唱篇(唱词),里面的说白,表白不太多的,表白比较简单的,但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有的,那么她天天去抄、天天去抄,她笔头挺快的,一部《珍珠塔》的剧本抄下来,她基本上对评弹里面,怎样写法、唱篇和说白的关系,“过门关节”都有点知道了,“过门关节”有点懂了,是这样。

后来又有一次机会,沈俭安老师创作“二类书”,因为这个时候“斩尾巴”,创作一部叫《花木兰》,《花木兰》是他凭空根据书上想出来的,有时候他自己写好一档开篇,写在香烟壳子的纸头上写好,叫她去。徐檬丹去,他坐着,她在旁边写,他想一句,她写一句,想一句,她写一句,写到唱篇么,他就把香烟壳子拿出来给她,这档唱篇嵌在这里,自己帮他誊下来,接下来花木兰如何如何,他一句一句说,自己帮他一句一句记。等到《花木兰》记下来,因为这个是沈俭安老师的创作。她就知道除了《珍珠塔》之外,他们自己也可以想一部书来写写的。第三个过程接触创作,就是“偷”《梁祝》,什么地方去“偷”,电台上。钱雁秋老师说《梁祝》,那个时候刚刚《梁山伯与祝英台》,挺风行的时候、越剧唱得很热的时候,她大姐二姐《珍珠塔》刚刚学会,说也说不好,要说“二类书”更没有了,她帮她们“偷”《梁祝》,徐檬丹想《梁山伯与祝英台》,自己越剧也熟的,她说自己去“偷”下来,那么他说一句,自己写一句,他说下来自己不会忘记的,她统统都记下来。记到唱篇,有时候字眼听不清楚,唱得不太清楚。听不清楚,三个字她留着,有时候一个字留着,等到一回书全了,那么她回过头看看这里缺了三个字,那里缺了两个字,她大概地根据这个意思,韵脚、当中填一填,有些在当中没韵脚的,填一填,大概对了,读下去,顺就好了。一部《梁祝》基本上“偷”全的。钱雁秋在电台里说,她姐姐在书场里说,就是她今天偷下来,她们明天台上就说了。

《梁祝》写好之后,她替她大姐还写过一部《秦香莲》,《梁祝》她还是抄的,是“偷”下来的,从《秦香莲》开始她就自己创作了,因为《秦香莲》越剧也有的,故事比较熟的,人物的个性也知道的,所以就开始写《秦香莲》。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历史上著名评弹作家徐檬丹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