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诸葛亮三兄弟为何分别投靠三个国家?究竟有何目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清山雅舍】的最佳回答:
后世号称“龙、虎、狗”的诸葛氏三兄弟,分别投靠了蜀、吴、魏三家。
看着有点意思,莫非这里有什么目的?
△“狗”即功狗,形容诸葛诞对君王社稷立有战功,不是贬义。
的确,三人分投三个阵营,很容易让人联想是家族的策略——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
古代门阀士族确实有这样的习惯,多样站队,确保家族屹立不倒。
但具体到诸葛氏三兄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三人的仕途选择其实是形势使然,并非是家族的安排。
虎入江东
我们知道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是亲兄弟,父亲都是诸葛珪。
诸葛瑾大诸葛亮 7 岁,诸葛亮与诸葛均的年龄差不超过 3 岁。
后来诸葛珪去世,其弟诸葛玄将诸葛亮、诸葛均以及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带走抚养,偏偏没有带走诸葛瑾。
这是为什么呢?
搞清楚其中情况,我们就能了解诸葛瑾的人生轨迹,进而搞清楚他的阵营选择。
183 年,诸葛亮 3 岁,母亲章氏去世。当时诸葛瑾 10 岁。
188 年,诸葛亮 8 岁,父亲诸葛珪去世。当时诸葛瑾 15 岁。
吴书曰:……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
诸葛瑾少年时,曾去国都洛阳游学,后来遭逢母丧,回家守孝,并且侍奉继母很恭谨。
从这一段记载能看出,诸葛瑾和诸葛亮的生母大概率不是一个人。
如果诸葛瑾的母亲也是章氏,那么守母丧时他 10 岁,反推他游学时年龄更小,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汉朝学子外出游学,一般是在 14-20 岁之间,公孙瓒、刘备去洛阳游学就是很好的例子,游学也是为了将来成年后的仕途做铺垫,哪有让小朋友去的道理?
所以,按照吴书的记载,诸葛瑾与诸葛亮可能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诸葛瑾的生母去世时间较晚些,合理推测,应该在诸葛瑾游学之后,原因上面讲过,小朋友游不了学的;同时也必须在诸葛珪去世之前,因为如果诸葛珪先死,何来的继母呢?
这样诸葛瑾生母的去世时间就可以被推测锁定了——诸葛瑾 14 岁时最为合理。
从侧面再印证一下,187 年,诸葛瑾 14 岁,当时汉灵帝还在,东汉朝廷还没垮台。等到 189 年,汉灵帝驾崩,何进被杀,董卓进京,那京城就去不得了。可见大的时间线上也是没问题的。
好了,我们设想一下,诸葛瑾刚满 14 岁去洛阳游学,数月后听闻母丧,回家守孝。
同年父亲诸葛珪娶了继母。
又过了一年,到了 188 年,诸葛瑾 15 岁,父亲去世,长子诸葛瑾成为家中支柱,恭谨侍奉继母,为人称道。
兄长去世,诸葛玄回到家乡琅琊阳都,料理丧事,并接手抚养年纪尚小、不能独立的诸葛亮、诸葛均。
193 年,曹操因为父亲曹嵩被杀,疯狂地进攻徐州,四处屠戮。
△诸葛氏住地——琅琊阳都
为了躲避战祸,诸葛玄带着诸葛亮等人逃往庐江避难,当时那里归属于割据淮南的袁术,诸葛玄好歹也是士族子弟、朝廷官员,因此他在那里得到了袁术的礼遇。而在逃难的过程中,诸葛瑾没有跟诸葛玄一起走,原因不详,但我推测无非是诸葛瑾先行去江东游历了,或是逃难途中双方走散了。
之后,原豫章太守周术病逝,诸葛玄被袁术推荐为豫章太守,前往江东赴任,诸葛亮、诸葛均自然也跟着走。(诸葛玄去豫章上任的具体时间不详,推测应该在 193 年到 195 年之间的某个时间点)
理顺到这里,诸葛瑾为何会和诸葛亮分开,就比较清楚了。
一方面,刚成年的诸葛瑾是长子,已经可以支撑门面、独立行动,没有理由再让叔叔照顾。而诸葛亮、诸葛均还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跟着诸葛玄。
另一方面,尚年轻的诸葛瑾独立门户,担子已经不轻,再带小孩儿恐怕有心无力。诸葛玄这个叔叔当得很有责任心,主动为大侄子减轻压力,亲自抚养诸葛亮等人。不过这样一来,诸葛玄的离开便也造成了诸葛亮的离开。
如此一来,当诸葛亮被叔叔诸葛玄带去庐江避难时,兄弟二人就此分开。
△诸葛玄转移路线
那么诸葛瑾后来为何不去找叔叔,而去了江东呢?
上面说了,诸葛瑾是长子,可以独立门户,自主行动。说白了,诸葛亮从跟叔叔走的那一刻起,诸葛家的长房和二房就已经分家了。所以,诸葛瑾没必要非去找诸葛亮他们。
再者,诸葛玄后来混得也很一般,诸葛瑾去了也是弊大于利。
而后来,诸葛瑾入江东,完全是被逼无奈。
200 年,衣带诏事件惹毛了曹操,刘备逃出曹操魔掌,袭取了徐州,徐州战火再起。与此同时,曹操和袁绍两大北方巨头一直在对峙,中原的战火也是一触即发。徐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在劫难逃。
徐州刚消停了没几年,诸葛瑾出游后,回到老家也想过个安生日子。
但暴怒的曹操不允许大家消停,诸葛瑾一看形势不妙,趋利避害之下,渡江避难,就这样逃到了江东。
在曲阿遇到了孙权的姐夫弘咨,两人一聊,弘咨十分欣赏诸葛瑾,于是推荐给了孙权。
孙权刚执掌江东,求贤若渴,很器重诸葛瑾,待为上宾。
后来诸葛瑾又与步骘、严畯一起游历吴地,三人皆是年轻俊杰,名声愈发大了。
△诸葛瑾转移路线
就这样,逃难到江东的诸葛瑾,反而在江东干得风生水起——领导器重、人缘深厚、职务重要,换作是你,你也不会走了,自然就在江东扎根了。
总而言之,诸葛瑾加入吴国是当时的战争形势所迫,并非是家族计划好的事情。
龙潜于渊
说完了诸葛瑾,接下来再看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这个问题比较明朗,就简单一讲。
上段说了,诸葛亮跟着叔叔诸葛玄辗转去了豫章郡,不过当时的朝廷也任命了豫章太守,这人叫朱皓。(汉末三杰朱儁之子)
195 年,诸葛玄没争过朱皓,战败后只能逃到荆州,投靠老相识刘表。
就这样,诸葛亮跟去了荆州。
197 年,诸葛玄去世,而诸葛亮等人也扎根在了荆州。
自此,诸葛亮躬耕于隆中,自比管仲、乐毅。
管仲、乐毅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辅臣,都为本国的崛起起到了主导作用。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求职期望很高,要受重用,要主导一国内政。
显然,曹操和孙权的人才格局都太稳固了,诸葛亮一个新人想出头阻碍太多。
只有刘备是一直辗转颠簸,而且内政人才急缺,诸葛亮只有投资刘备,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所以说,诸葛亮投靠刘备也不是家族安排,而是出于高远的职业志向。
狗择北主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三兄弟中诸葛诞年龄最小。
200 年,诸葛亮 20 岁,刚成年;207 年,诸葛亮 27 岁,出山辅佐刘备。
△隆中对
诸葛诞具体年龄不详,但是肯定比诸葛亮小,那么他成人出仕的时间,势必在 201 年以后。
200 年底,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破袁绍,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
202 年,袁绍忧郁病死,曹操最强诸侯的地位更是稳固无比。
诸葛氏的大本营毕竟还是在徐州琅琊阳都,而徐州属于曹操的地盘。
在形势如此明朗的情况下,族中子弟自然优先投靠曹魏,诸葛诞也是其中之一而已。
所以说,诸葛诞投靠曹操更多也是当时的形势使然,正值曹魏强盛之时,诸葛氏子弟自然会纷纷投效。
结语
综上所述,诸葛氏三兄弟之所以会分投三国,并非是家族有意安排,而是因为三兄弟年龄不同,汉末时局变化多端,势随时移,从而导致了三兄弟走出了不同的三条职业轨迹。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分享,在此感谢。
【2】、来自网友【君山话史】的最佳回答:
这个说法不严瑾。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诸葛瑾、诸葛亮与诸葛均。其中诸葛瑾是效力于东吴,诸葛亮与诸葛均都效力于蜀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效力于曹魏的诸葛诞,并非诸葛亮的亲兄弟,而是其族弟。
在三国时代,诸葛氏家算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家族,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诸葛瑾是东吴的大将军,诸葛诞是魏国的征东大将军。三人同出于一家族,为何分别效力于三个国家呢?
我按照出场顺序,来说说三人何以走上不同之路。
第一,诸葛瑾出道最早,他为何跑到东吴?
这得从诸葛瑾与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说起。诸葛家族本是琅邪郡的一个望族,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公元 187 年,诸葛珪去世,当时诸葛瑾十五岁,诸葛亮八岁。由于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年龄尚小,便跟着叔父诸葛玄生活,而诸葛瑾年龄比较大,就早早开始独立生活。
建安五年(200 年),由于中原战乱不断,而江东则比较安定,于是诸葛瑾便避乱于江东。由于诸葛瑾才华横溢,博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等典籍,当时也比较有名气。后来有人把他推荐给了孙权,孙权对诸葛瑾的才华十分欣赏,诸葛瑾也因此步步成为东吴政权的重要人物。
在孙权与刘备结盟后,由于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因此成为孙权与刘备之间的一条纽带,地位更加重要。后来孙权与刘备反目,刘备大举进攻东吴,孙权派诸葛瑾前去与蜀汉交涉。当时有人站出来造谣说: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心怀异志,表面上与刘备议和,暗地里却打算投降刘备。对于这些风言风语,孙权的答复是:“我与诸葛瑾有生死誓盟,他不会负我的,就如同我不会负他一样。”
孙权与诸葛瑾相识既久,交往甚密,对他的为人知道得一清二楚。诸葛瑾为人正直,不合道义的事他不干,不合仁义的话他不说。孙权曾经想让诸葛瑾说服弟弟诸葛亮归顺东吴,诸葛瑾答道:“我弟弟已经投奔刘备,就有了君臣的名分,从道义上说不能再有二心。弟弟不留下来,跟我不会投奔刘备是一个道理。”
这就是诸葛家的家风,为人臣者止于忠,兄弟两人效忠于不同的君主,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到自己的本分。
第二,诸葛亮为什么效忠于蜀汉?
诸葛亮在八岁时,由于父亲去世,就跟着叔叔诸葛玄。当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后来又投奔荆州刘表。诸葛亮就跟着叔叔,从豫章到了荆州。
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哥哥诸葛瑾呢?从史料分析,有几个原因:其一,诸葛亮与诸葛瑾的关系,似乎很一般,两人并没有深厚的兄弟感情。毕竟诸葛亮年龄尚小时,就跟哥哥天各一方了。其二,诸葛亮志向远大,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这种人,只能做大,不能做小。当时诸葛瑾在东吴还不是重量级人物,诸葛亮去投靠哥哥,只能从更低的位置干起,这不符合他的个性。
幸运的是,诸葛亮遇到了刘备,当然,这也是刘备的幸运。从诸葛亮出山那刻起,他就是刘备集团的重要人物,他不是从底层摸扒滚打上来的,而是一步到位。为此,诸葛亮内心深处,是十分感激刘备。
后来诸葛亮回顾往事时,这样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在那个时代,“士为知己者死”。刘备无疑是诸葛亮的知己,诸葛亮对他的报答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不可能再去投靠东吴或曹魏。同样,孙权也是诸葛瑾的知己,一手提拔了诸葛瑾,因而诸葛瑾也坚定不移地辅佐孙权。
第三,诸葛诞生活于魏国,效力于魏国是很自然的事
诸葛家族本是在琅邪郡,但诸葛瑾、诸葛亮却早早离了家,因而一个选择去了东吴,一个选择去了蜀汉。但诸葛诞则不同,他一直生活在北方,而这里是曹魏的地盘。
其实诸葛诞与诸葛亮兄弟虽然同出一族,但只能算远亲。他们的共同先祖是西汉元帝时期的司隶校尉诸葛丰,那都已经是两百年前的事了。
诸葛诞与诸葛瑾、诸葛亮虽然是同族兄弟,但是年龄似乎比他们要小很多。在诸葛亮与诸葛瑾去世后,诸葛诞才在魏国军界崛起。那么,诸葛诞的崛起,与诸葛瑾、诸葛亮有没有关系呢?我认为有很大的关系,尽管他们可能从来也没见过面。
我们知道,从魏国时代开始,兴起了一股社会风气,就是极其重视门第出身。在诸葛亮、诸葛瑾之前,诸葛家族虽然也算是名门望族,诸葛珪、诸葛玄也当过郡丞、太守等,但是比起袁氏、曹氏等望族,相差太远了。但是,在诸葛瑾、诸葛亮之后,诸葛家族声名大噪,一举成为天下最负盛名的家族。
应该说,诸葛诞是沾了诸葛亮的光,如果不是诸葛家族的背景,我怀疑他仅靠自己的实力,能否当上魏国的征西大将军。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诸葛诞能交上好运,主要是与夏侯玄的关系特别好。曹爽专权后,重用夏侯玄,而诸葛诞就水涨船高了。他与夏侯玄交情那么好,这里是有门第的因素,这是一个入门槛。如果诸葛家族没出诸葛亮、诸葛瑾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可能就衰败了。失去门第优势的诸葛诞,就不具备结交高层人脉的机会,只靠自己的奋斗,是很难登龙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