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脱壳穿甲弹为什么要脱壳?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悠远的历史】的最佳回答: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缩写:APFSDS,是目前反坦克使用的主要弹种之一,一般由大口径滑膛炮发射(英国采用线膛炮发射),脱壳穿甲弹的威力一般也是衡量坦克火炮威力的最重要的标准。
穿甲弹的威力取决于炮弹击中目标时的动能(速度、质量)和炮弹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穿甲弹在炮膛中被发射药加速出膛之后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为了使穿甲弹在击中目标时仍然存有较大的速度,穿甲弹在设计时就必须采用有利于减小阻力的形状。
根据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弹体越细,阻力越小。但是考虑到火炮口径是一定的,科学家们想出了用一个轻质弹托把穿甲弹弹体夹在中间,弹托的口径与大炮口径一致,穿甲弹被做成细长的杆状,出膛之后弹托由于阻力的作用自动脱落,弹体沿着炮管指向继续飞行,这就是“脱壳”一词的由来。为了保证细长的弹体在飞行过程中的平稳和精度,在制造穿甲弹时,在尾部安装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称“尾翼稳定”。
实际上就是炮弹做细了,穿透能力增强,但是太细的炮弹无法使用大口径的坦克炮给发射出去,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在细长的炮弹外面给包上一圈弹托,这样就可以使用坦克的主炮来射击了,弹托在炮膛内时由于受到炮膛的约束不会散开,但是一旦被发射出炮膛后,经过空气的阻力就会分离,这样就只剩下带尾翼的弹体朝着目标飞去,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它速度快,冲击力强大的特性。
与线膛炮发射出去的炮弹不同,滑膛炮发射的尾翼脱壳穿甲弹上加装的尾翼是为了让弹体保护一个旋转姿态,这样有利于保持射击精度。而线膛炮发射的炮弹本身就是一种旋转方式,因此不需要装尾翼来保持旋转。
下面用图片来直观说明一下:
坚固的金属棍,比如钨合金和贫铀合金由于质量密度大坚硬,可以用来射穿装甲板。
通过高速的冲击力再利用自身的坚硬弹体逐步来穿透装甲
穿透装甲板
为了让弹体在飞行时保持稳定并减少阻力让其飞得更快,采用这种前端尖头,后端装尾翼的造型
这种细长的炮弹装进坦克炮里是无法被发射的
为了让它顺利发射出去,就被其设计了弹托。
炮弹发出炮膛瞬间,加固弹托的金属环被破碎散开
随后弹托也散开
只剩下弹体向前继续高速飞行
最后弹体依靠强大的冲击力射穿目标
【2】、来自网友【灼见新识】的最佳回答:
因为在相同动能的情况下,直径越小,空气阻力越小,速度越快,速度越快穿甲能力越强,穿甲能力越强,杀伤力越大但是如果主炮口径就只有一根弹芯的的话很难有足够大的药室,而且小口径火炮在发射其他弹药的时候杀伤力实在是低,更何况按照现在这种动辄六七米的炮管,要是二三十毫米的炮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二百多的倍径这是钓鱼竿啊。
所以嘛弹芯很细就不能加一个弹拖思路的指导下,相关研发人员们为坦克的大口径主炮尽可能重的弹芯上加上尽可能轻的弹拖组成的脱壳穿甲弹,以最大限度的让弹芯拥有尽可能快飞行速度和尽可能小的动能衰减,gif 中可以看出,弹拖在出膛后由于巨大的空气阻力,很快就脱离了弹芯。就留下了和一根箭一样的弹芯。
注意动能衰减问题,虽然说质量越小飞行速度越快,但是在飞行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所以研发人员们没有范这个智障一样的错误。
弹芯虽然看起来很细就像一根针,但是这根针,非常重,用的不是高密度的钨合金就是密度更高的贫铀。
弹芯很重的情况下,弹芯才能在长距离的飞行后依旧保留了绝大多数动能,然后才有了极强的穿甲能力。
当然了毕竟就是一根针,和一大坨的传统全口径穿甲弹比起来那后效是小了点,但是虽然说后效小了不少,但是能击穿总比不能击穿好吧。
而且真坦克又不是游戏里那种死的就剩一个人都要坚持住的那种。往往是出现被击穿马上跑,所以后效小点就小点吧,还能接受
(绝对会出现脱穿在击中敌方坦克后,半截到了坦克里,剩下的半截还在装甲里卡着的尴尬情况,嗯有可能。没错很有可能,就是几率有点小。????????)
不过嘛脱穿的后效毕竟小的有点过分了。所以战舰上还是用传统穿甲弹和高爆弹居多(隔舱多,打穿了人家也就是堵个小坑就很尴尬了。这是破甲弹这是碎甲蛋,可以看到后效比脱穿要高的多但是这俩都死于复合装甲了,所以嘛现代坦克用脱穿的居多次口径穿甲弹是脱穿的前置科技树,穿甲靠的还是那根针,但是这个是还没有想到弹拖的无奈之举。
所以嘛地面载具还是乖乖上脱穿。
海洋上的么怎么后效大怎么来。
感谢 lshtar000 及时指出了我的问题。(脑抽了一下竟然忽略了很严肃的轻质弹药的动能衰减问题。)
德国战列舰的高速轻弹就因为弹药不够重,动能衰减严重,穿甲深度不足,导致远距离交战的时候海军日常 mmp 所以战列舰还是低速重弹好啊)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脱壳穿甲弹为什么要脱壳?】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