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治疗有新法
风湿性瓣膜病早期多无症状,有些病人在体检时才发现患病。如果患者有症状,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病情较轻者可口服强心、利尿补钾、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的药物。
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治疗,有瓣膜成型术与瓣膜置换术二种,瓣膜病理改变较轻者可行成型术,病理改变重者需行换瓣术,行换瓣术者需终生抗凝治疗,抗凝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凝血酶原活动度,以调整抗凝药的用量;早期尚有闭式二尖瓣狭窄扩张术,现已很少采用。
少数二尖瓣狭窄病人可行球囊瓣膜扩张术。如患者处于风湿热急性期,需结合抗风湿治疗。
心脏瓣膜疾病的分类
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有解剖和/或功能改变引起的心脏功能损害。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风湿性与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主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出现障碍而造成的。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风湿病累及心脏瓣膜并反复发作,经过长期发展过程而形成。风湿性心脏病占我国人群心脏瓣膜病的首位,女性多于男性。
后天非风湿性心脏病包括老年性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创伤性心脏瓣膜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及瓣膜粘液变性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高血压、高血脂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由此带来的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退行性和钙化性心脏瓣膜病逐渐成为心脏瓣膜病的重要病因。局部或全身的细菌或霉菌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并累及心脏瓣膜形成感染性心脏瓣膜病,由于多种有效抗生素的问世,其发病率也越来越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耐药菌增多,感染性心脏瓣膜病较以前更凶险。根据病程长短临床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急性患者起病突然,病情严重,该病常发生在正常瓣膜上;亚急性患者大多数起病相对较缓慢,病程较长(2~3 个月以上),通常发生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如轻到中度的瓣膜病变。据报道 65%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于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及早的采取预防措施,目前已有下降趋势。
心脏瓣膜发生病变时,一方面心脏负担增加,心脏扩大,心功能受损;另一方面心脏排血减少,机体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呼吸困难、下肢浮肿、尿少等,严重时出现心律失常、肝脾肿大、腹水,甚至休克。因严重的心脏瓣膜病而无症状猝死者并不少见。
1.风湿性心脏病占我国人群心脏瓣膜病的首位,女性多于男性。风湿性心脏病是青少年时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全身疾病,一般婴幼儿患咽炎后反复发烧,就会引起全身变态免疫反应性疾病,经过 10 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引起心脏瓣膜的反应,再经过 10 年左右的时间,心脏瓣膜就会发生破坏,而症状多发生在青壮年时期。青少年患链球菌感染性咽炎时,及时使用青霉素治疗可以预防风湿热的发生。
2.孕妇在孕期发生病毒感染、接触某些药物或放射线等可能会造成下一代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病。
3.局部或全身的细菌或霉菌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并累及心脏瓣膜形成感染性心脏瓣膜病,由于多种有效抗生素的问世,其发病率也越来越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耐药菌增多,感染性心脏瓣膜病较以前更凶险。
4.高血压、高血脂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由此带来的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退行性和钙化性心脏瓣膜病逐渐成为心脏瓣膜病的重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