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中医能传承千年不衰?手上起码有9种底气

十万个为什么 晴, 空 2024-3-25 21:55:27 2次浏览

  现阶段,登记在册的中药超过 1 万种,常见常用的约 400—500 种。通过不同搭配,形成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油剂、熏蒸剂、露剂、喷雾剂等庞大系列,这是数千年传承的成果,也是中医药能继续传下去的底气。

  

  一些人经常质疑和批评中药,认为中药“土”、“陋”、“伪”、“骗”、“愚”,安全系数没有保障。其实,他们刻意避开一个关键问题:中药有效性。

  

  中医药的底气就是有效性。试想一下,没有疗效。为什么能传承这么久?现代医学已相对发达很多,但一些疑难病症还是束手无策,还要靠中药来收拾局面,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主流的化学药物治疗大环境下,还有一个中医药作为备选,甚至打主攻,这不是好事吗?

  

  #优质作者榜#中医药经过大量临床验证,目前至少有 9 类常见的内服药物,有的“覆杯即愈”,有的“慢工细活”,有的“对症起效”,而且药材易得,价格相对亲民,已成为中医的底牌和底气。我们来了解一下。

  

  1、解表药

  

  药走肌表为主,辛散轻扬,主入肺经、膀胱经,主业是发散表邪,兼可止咳、止痛、透疹、利水、消疮肿。

  

  解表药可分为发散风寒(发汗力大)、发散风热(发汗力小)两大类,多见于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的情形。

  

  常见代表药物有:麻黄、桂枝、生姜、紫苏、防风、荆芥、白芷、细辛、羌活等。

  

  解表药不能用量太大,避免矫枉过正,煎煮不能过久,否则干扰药效。一定要因时因地而已,表虚自汗、阴虚盗汗、长期疮疡等患者慎用。

  

  2、清热药

  

  药性寒凉,沉降入里,主攻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燥湿,还可清虚热,凡是里热证,必用清热药。

  

  清热药分为清热泻火(气分实热)、清热解毒(热毒炽盛)、清热燥湿(湿热病症)、清热凉血(血分实热)、清虚热(热邪或阴虚)5 种,性味苦寒、咸寒或甘寒。

  

  常见代表药物很多,如石膏、知母、栀子、“三黄”兄弟药、赤芍、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马齿苋、地骨皮等等。

  

  清热药与脾胃是“冤家”,常用伤脾胃,所以脾胃气虚慎用,易化燥伤阴,注意辨证,真寒假热的禁用。

  

  3、泻下药

  

  药力沉降,一定归大肠经。通过上病下治、釜底抽薪等方式,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

  

  泻下药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等类型,适用于实热内结、大便秘结、水肿内停、肠胃积滞等里实证。

  

  常见代表药物有: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

  

  泻下药效果较猛,药有毒性,老人和脾胃虚弱者,经期 妇女、孕产妇禁用,中病即止。

  

  4、祛风湿药

  

  药行肌表或经络,祛风除湿,药物多见辛散苦燥,还能清热、活络、解表、补肝肾强筋骨,解除痹证、痿证、表证夹湿等。

  

  祛风湿药分为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等类型,性温或凉,大多入肝经、肾经。

  

  常见代表药物有很多,如独活、威灵仙、五加皮、桑枝、丝瓜络、路路通等。

  

  祛风湿药除了散剂外,多用于丸剂、酒剂,但易耗伤阴血,阴亏血虚慎用。

  

  5、化湿药

  

  主攻脾运化失职,湿困阻脾、湿热困脾,其辛香温燥,可化湿醒脾、燥湿运脾或消胀除满,还能解暑发表。

  

  常见代表药物有:广藿香、苍术、厚朴、砂仁、佩兰、白豆蔻等。

  

  凡是瘟疫,必用化湿药。但汤剂不可久煎,阴虚、气虚、血燥等病人慎用。

  

  6、平肝熄风药

  

  药物均入肝经,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还能通络、安神、降逆、凉血等,最大特点是以矿石药、昆虫药和介类为主。

  

  平肝熄风药分为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两大类,平抑肝阳有肝阳上亢、肝阳化风、肝阳上扰、肝阳上攻等,息风止痉有热极风动、血虚生风、痰热上扰等。

  

  代表药物有:珍珠母、代赭石、石决明、刺蒺藜、牛黄、天麻、蜈蚣、地龙等。

  

  注意脾虚慢惊、阴虚血亏的人要慎用。

  

  7、利水渗湿药

  

  可分为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类药物,药味甘淡,归小肠、膀胱经,药性偏下。

  

  利水渗湿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泄泻、黄疸等引起的病症。

  

  代表药物有:茯苓、薏苡仁、金钱草、茵陈、车前子、海金沙、石韦等,药材较多。

  

  注意孕妇忌用,肾虚尿少喝阴亏津伤者慎用。

  

  8、安神定惊药

  

  具有养心安神、重镇安神作用,主治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痰多咳喘、自汗盗汗、肠燥便秘等。

  

  安神定惊药可分为养心安神、重镇安神两类,以化石、矿石、介类、植物种子为主。

  

  代表药物有:朱砂、珍珠、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等。

  

  注意药力伤脾胃,要配伍养胃健脾药物同服,矿石类药物不可久服,中病即止。

  

  9、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重要和常用门类,药材多入肺经,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

  

  药性辛、苦、温、凉均有,适用于不同病症,辛开苦降、凉可清热、温可散寒。

  

  代表药物有:半夏、桔梗、瓜蒌、贝母、竹茹、紫苏子、百部、枇杷叶、白果等。

  

  注意药物性味、质地和主攻不同,止咳平喘机理不同,不可乱用,临床常见有乱用引起病症加重问题。

  

  中医常见 9 大类药物,是对付常见病症的“趁手工具”,有的成为经典名药,可以称为中医“底气所在”,而且不同病症之间相互夹杂,重点在辨证,而后对症下药,遵医嘱用药。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