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失眠的发病率已达 40%,一提到失眠,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安眠药,其实治疗失眠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要找到失眠的病因,比如焦虑、抑郁、慢性疾病、药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因素,均可导致失眠,找到病因后,因病施治,事半功倍。接下来是认知行为疗法,就是让失眠者正确认识失眠,纠正一些影响睡眠的不良习惯,如睡前避免过量饮食和饮水、避免喝酒和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避免做剧烈运动等,最后是睡眠健康教育,如舒适的睡眠环境、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睡前过度刺激等,如果经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改善失眠,才需要酌情给予药物治疗。
单纯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选择短效的安眠药,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或扎来普隆等新型安眠药,这类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如果醒来时距离习惯起床时间还早,可以再服一次。入睡困难容易夜间惊醒的患者,可以选择中、长效安眠药,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等传统安眠药,这类药物作用时间长,一般每晚睡前服用一次即可。
安眠药要根据个人情况来使用,从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增加至最低有效剂量,入睡困难的患者,应在睡前 5-10 分钟服药,上床后 30 分钟仍无法入睡可立即服药,夜间醒来无法入睡时,如果距习惯起床时间多于 5 小时,可服用短效安眠药,每周选择 2-4 个晚上间断服药,不要连续用药。安眠药的使用疗程一般不超过 4 周,连续使用超过 4 周需要由医生重新评估。停药时应逐步减量,避免突然终止治疗,预防失眠反弹,减量过程需要持续几周至几个月。
安眠药可引起“宿醉”现象,即服药后的次日,药物已经被完全代谢排出体外,患者仍有嗜睡、困倦、头晕、疲劳、乏力等症状,从而增加驾驶员和高空作业工作者发生事故和老年人发生跌倒摔伤的风险。此外,长期服用安眠药可引起耐受性和依赖性,耐受性即患者对安眠药耐受,需要加大用药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疗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依赖性即不吃药睡不着,一旦停药可出现焦虑、失眠、震颤、心动过速、恶梦等戒断症状。最后,服用安眠药还可引起肝损伤和呼吸抑制,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有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用、甚至禁用安眠药。
治疗失眠应采用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药物只是其中之一,只能用于短期缓解失眠症状,并非主要的治疗手段。此外,安眠药属于二类精神药,是国家特殊管制的药物,必须凭借医师处方,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才能购买,而且必须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切忌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