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城镇里要有布店、食肆、客栈、骡马行、剃头棚等基础设施,中药铺子只有一两家。这些店铺到现在叫成衣店、餐饮店、酒店、网约车、理发店、药店。奇怪的是,近几年,很多餐饮、成衣、酒店等生计艰难,唯有药店,四处开花,密度不小。
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12 年,我国药店有 44.3 万家,2021 年 58.9 万家,2022 年 62.3 万家,年增长率在 5%以上。
在我们身边,也能发现药店数量在增多,小区、医院、大街小巷、黄金地段、城乡结合部,都有大大小小的药店,有的小范围内甚至好几家,用“野蛮生长”、“遍地开花”形容也不为过。有 4 个数据和现象:
1、有欧美旅行和居住经历的人反映,同样在市区,美国街头见得比较多的是健身房,百米之内大概率会遇到,欧洲街上比较多的是书店,百米内就能找到,在国内,最多的是药店,百米之内肯定会遇到。
美国是追求身体健康,欧洲是追求精神丰富,我们是找药吃。
2、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奶茶门店总数约 48.6 万家,药店是 62.3 万家,药店数量比奶茶店多了近三成。
是不是国人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值得反思。
3、过去中药铺,要么说:万民康健;要么说:惟愿世间无病灾,何惜架上药蒙尘。现在的药店药品种类繁多,还有“会员充值有优惠”、“满一百送鸡蛋”、“欢迎光临”等字眼。
而且,地段较好的药店之间,经常会竞争激烈,你来我往。
4、现在实体药店数量多,但网上购药也逐渐兴起,关键是价格,同类型同规格同品牌的药物,实体店如果是 100 元,网上购买可能只需 60—70 元。
实体店的药价比网上药店贵不少,理应被“吊打”才对,居然还能继续经营。
当前,无论是国内国外对比、业内业外对比,还是过去现在比、线上线下比,实体药店“多”、“密”、“杂”、“贵”的特点明显,为何能逆水行舟,越开越多?这不是违反规律吗?靠什么赚钱?
可能有 7 点原因:
1、从门槛上说,开药店是医疗服务里比较低的,只需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和 GSP 三证齐全,有药师、医师、护士资格、质量管理机构,仓储和相关制度即可,比开诊所的条条框框宽松多了。
2、从投资上说,总投资 40 万左右,就能开一间面积 50 平的药店,含店面装修、设施购置、房屋租金、人工开支、流动资金等必需开支,每月固定支出 12000—18000 元,再除去进货价,月盈利在万元以上,前些年盈利会更高。
3、从利润上说,很多人以为药店靠卖现代化学药赚钱,其实不是。它的利润来源于四大块:一个在中成药,比较丰厚;一个是医疗器械,少的几十,贵的上万;一个是营养保健品,比较可观;一个是突发的健康事件引起的抢购,每年都有几回,如口罩、消毒药剂、退烧药、感冒药等。
4、从营销上说,药店都会经历“入驻期、增长期、稳定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入驻期门槛低,增长期比较快,稳定期不会短,衰退期未到来,所以运营的压力不是很大,比餐饮、奶茶店要好不少。
5、从服务上说,药店除了药品销售,还有其它的盈利服务,如免费测血压、测血糖、健康咨询开路,很快会引来一群大爷大妈,如果再送点鸡蛋、纸巾,药品销量慢慢上去了。
6、从冲击上说,虽然网上药店平价,确实影响了实体药店的利润,但网购药品总让人不放心,假药不少,更多中老年人还是希望到实体店购药,而且小病也没必要网上买药。实体药店还有一个“杀手锏”——能刷医保,网上购药则不行。
7、从市场上说,老年人群体不断增加,各种慢病、痛症、炎症等药物是刚需;年轻人身体素质下降,生活习惯不好,成为药店的重要客源;普通人有小毛病,就近抓几个药对付一下,很常见;医院有时开不出药,或者没有好一点的药,等等,这些都是药店不断增加的底气。
2015 年起,国家大部分药品的定价,交由市场决定,并推开“两票制”、“零差价”销售,药品从生产厂家到医院药房,只能开 2 次发票,然后医院药品进货价多少,给患者就是多少钱,没有利润。所以医院大幅减少医院药房的药品,患者很多用药只能到药店购买。药店就能从患者中“分到蛋糕”。
2021 年国家取消了开药店的间隔距离要求,民众对药店的依赖,还有药品从厂家到患者手中利润可能翻好几倍的刺激,让开药店热潮一直不退。
作为普通人,如何在药店买到自己所需的药物,且尽量少花钱,才是我们关心的事情,建议做到 5 点:
1、一个坚持:店员推荐和推销的药物,一般价格畸高,性价比不高,能不买就不买。
2、一个动作:蹲下身子、弯下腰肢,药架底层的药,不起眼但很有效,物美价廉。
3、一个细节:单价超过 20 元的要比价,用手机查询价格,在不同药店比较,会有惊喜。
4、一个秘诀:如果是长期用药,优先选择大包装的药物,总体更划算。
5、一个思路:买药品时千万不要“搭秤”,原计划买一个药,结果买了一堆,其实没啥用。
最关键的是,用药注意安全,一定要遵医嘱,不可乱用药,防止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