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天气越冷,越易伤阳。天冷寒气较重,中医上寒属于阴邪,身体受寒之后,就需要阳气来提供热量,所以说冬天的时候,比较耗伤阳气,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的情况,那这就需要注意补阳了,阳气该如何补呢?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补肾阳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并主一身之阴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如果说体内的肾阳不足了呢,那就容易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问题了,这类情况的人呢,还会伴有尿频尿急,小便色浅,功能下降等症状,这个时候,就要补肾阳了,可以参考个桂附地黄芄来调理。
第二步:打通督脉
想必大家想到的就是电视上讲的任督二脉,在中医上面,也是存在任脉和督脉的。督脉位于人体的后背,被称为“阳脉之海”,管着一身的阳经,所以平时多晒晒背,也能够补充身体的阳气。另外督脉上的穴位,比如至阳、腰阳关,以及大椎穴,经常拍打或是艾灸的话,有打通督脉的作用。
第三步:兼顾肝脾
为什么这样说呢?阳气是升发的,而且肝和脾的脏气也是主升的,在中医上面,脾和胃,以及肺和肝,都是体内气机升降的枢纽,不管它们其中的哪个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阳气的升发。如果你平时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的,心情不畅,这多存在肝郁了,可以参考个逍遥芄。如果是有脾气不升的问题,那可以参考个补中益气汤。
好了,今天发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以上内容仅作参考,牵扯到用药,需要谨慎面对,最好是在专业医师的辨证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