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9:07:58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东坡先生 pro】的最佳回答:

在《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的妈妈徐爱云在撮合田润叶和李向前时就曾说“向前的职业也好。你不听人家说,在咱们山区,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也不换!”

作为原西县的“官二代”,李向前进入体制内,干公务员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他在做出职业规划时,却选择司机这个职业。

在李向前看来,脚下油门一踩,汽车轰鸣,那感觉可比坐在办公室喝茶舒服多了。李向前的想法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观念,郝红梅也说“咱们山区开车的最吃香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司机好,可以说是原西县人的共识,甚至是青年人的主流价值观。

在电影《一路顺风》里,陈宝国饰演的安得乐,就是一位青年卡车司机,他驾驶的是一台黄河 JN162 载货车。在 80 年代卡车司机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也很高。所以,安得乐不免有些骄傲和张扬。

在货物分布不均衡而物流又不畅通的年代,货主们都求着司机拉货,安德乐倒也乐见其成,路上捎点货,挣点外快。当然,能不能捎带看心情,货主们都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以上是艺术作品里的故事,真实情况也大抵如此。

我的一个朋友常常和我讲。他的一个大舅读书不成,在九十年代跑起了长途,一个月收入一万块钱左右,这可比县长的工资高多了。在当时“万元户”可是有钱人的象征。二舅看大舅这么能搞钱,便辞去了公务员的职务,也跑起了长途。

两个人挣了钱就去歌舞厅消费。当时,歌舞厅是有钱人才去的地方,但里面有不少顾客是货车驾驶员。可见,货车驾驶员确实能挣钱。

以上说了这么多,主要说明在 70/80/90 年代,货车司机吃香得很。货车司机为什么吃香呢?原因就在于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货物转运的需求量大。当时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生产和市场脱钩,货物往往要辗转腾挪才能运往消费地,而铁路、水路并不发达,只能靠公路运输来解决。

另一方面,驾驶员尤其是货车司机的市场供给严重不足。

要成为驾驶员,首先你得有辆车。这个硬性条件已经砍掉了 90%以上的人了。

1983 年第一辆普桑以合资车的身份进入到国内,市场定价 18 万元。而同时期,普通工人的月薪才几十元,一年也就是六七百元,想买一辆桑塔纳要花 250 多年的工资。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比登天还要困难的事情。

这是进口的,国产的似乎要好点。

当时,载重 2 吨北京 130 系列 2 万块一辆,载重 5 吨东风或解放汽车 5 万块一辆。

看出什么问题了吗?按吨来卖,一吨一万块。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1 万块就是财富的象征,堪比现在的一套房。

这里还要考虑政策。事实上,我国自 1978 年以后才允许普通人拥有汽车,也就是说,在 60/70 年代想拥有私人汽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有车了以后,你还得考驾照。

我父亲是 60 年代生人,年轻时做过修车的生意。我小时候也接触过很多货车驾驶员。据我了解,那时候的驾驶员不仅能开车,还会修车。

再深入了解才知道。原来学开车要上技校,技校学制两年,不仅要学习驾驶技术,还要学习维修技术。只有开车和修车都学好了,才能毕业。司机长途驾驶,都会带个工具箱和配件箱,万一路上出了故障,就自己搞定。

这个驾照学习又能筛掉一大批人。综合来看,买得起车、能够开车的驾驶员那就屈指可数了。

事实上,90 年代的卡车司机最为风光。货运需求增长迅猛,而驾驶员又不能及时补充。这就决定了驾驶员的社会地位。驾驶员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茶水端到,菜饭管够,这样的待遇恐怕县长也比不了。

【2】、来自网友【萨沙】的最佳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9869 条回答。

非常难,非常难,比今天进入公务员队伍还要难很多倍。

有种说法,七十年代方向盘最吃香,是比干部还牛逼的工作。

一说当时的年轻司机,哪怕长得歪瓜裂枣、身材矮小,也绝对有漂亮女孩愿意嫁。

很多人说,雷锋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就事业上来说还是比较幸运的。

咱也没有调侃的意思,实话实说而已。

雷锋本来是普通农民子弟,1956 年 17 岁从生产队被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

1958 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就职,成为拖拉机手(应该是农业工人)。

1959 年 8 月,报名到鞍钢弓长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成为工业工人)。

1960 年,雷锋经历了一番波折以后,几乎是被特批入伍参军。

1960 年 3 月,新兵连训练结束,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

雷锋在 4 年内,不但从一个普通农民子弟农转非成功,还从事了当时很好的职业,也是无数人向往的职业:公务员、工人、军人。

尤其重要的是,雷锋后来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也是很好的。

军队的驾驶员属于技术兵种,一旦复员到地方,基本肯定从事驾驶员的工作。

在六七十年代,驾驶员是非常好的职业。

当时有句俗语:“汽车轮子转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看看待遇。

60 年代初,驾驶员分为五级十等。新手司机考到驾照以后,一般 2 年内就变为副五级,也就是最低的等级。

即便是这个副五级,每月收入也有 40 多元,比普通工人要高出一大截(机务工人最低 1 级是 33 元,8 级为 99 元)。

司机是少见的有补助的工作,如果外出跑长途,每天补助 1 元左右,跑市区则是 0.6 元左右。

如果司机出车较多,即便是新司机,每月也能拿到六七十元(农业工人 1 级是 32 元,7 级才 70 元)。

在当年,司机绝对是高薪职业。

除此以外,司机的其他待遇也是很高的。比如重体力工人每月粮食定量不过 36 斤,司机可以达到 40 斤。不要小瞧这几斤粮食,当时有钱也没地方买去,更别说没钱。

另外,司机们还有很多其他待遇:除了劳动布工作服外,还有雨衣、雨鞋、线手套。冬天头戴皮帽,上身穿着白茬皮袄,下身穿着白茬皮裤,手上皮手套,脚下大头鞋,有的甚至是马靴,走在街上神气十足。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当年的情况,认为多几套衣裤算个鸟啊。

萨沙告诉大家,以前有些工人岗位拿钱不多、工作繁重,却很多人愿意干,猜猜为什么?

就是因为每年能多分几件工作服。在当年用布票的时代,多一套衣服就是多一笔财富,今天的年轻人是无法理解的。

其次看看其他的好处。

对于司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到处跑,能够搞到本地没有的物资。

当年的物资匮乏,不同地方存在不平均。

也就是说,有的地方你有钱也买不到一些东西,有的地方则不同。

萨沙有个长辈当年结婚,本地结婚流行送糖给亲友。然而本地糖果种类少且质量差,很多糖果直接没货。

正巧女方的哥哥去上海出差办事,就委托哥哥去上海的食品商店,买来不少质量好的水果糖和奶糖。这些糖果在本地是买不到的,有钱也买不到。

在当年能够送这种比较高档的糖果,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我这个长辈老了以后还经常提起。

道理也是如此。

以前人员不能随便流动,出门的基本都是各种出公务差的干部或者办事员,要凭借组织上的介绍信才能住宿,不然只能睡大街。

一旦发现没有介绍信或者介绍信丢了,你就会被当作盲流被关押遣送回原籍。

只有汽车驾驶员,才是可以定期跑一些线路,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卡车捎带一些货物回来的。

要知道,当年压根没有私家车一说,连马车、牛车都是集体的,所有运输工具都是公家的,普通人根本搞不到。

自然,这是任何单位都明令禁止的,实际上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打个比方,现在一对新人要结婚送糖,当地买不到,只能委托单位司机去上海购买。

司机帮你买了糖以后,你还好意思没有什么表示吗?肯定要送给他礼物。

而且如司机买糖是 1 块钱一斤,现在收你 1 块多一斤,一般人也不会计较。

另外,如果私人去买一批货回来卖或者转让,这叫做破坏统购统销,属于投机倒把罪,是要判刑入狱的,属于政治问题的罪行。

而司机捎带的那些东西,一般查到了最多批评教育,没人会认真对待。

而那个年代,可以说衣食住行、吃穿用住什么都缺,所以能够捎带买的司机,是非常非常吃香的。

还有别的好处吗?

当然有了。

上面说了,当年没有私家车一说。大的单位一般有自己的车,一些有运输要求或者临时要运输的,就必须通过国家交通调度机关,临时调度一些车辆来使用(一般都是卡车)。

比如北方冬天学校要生炉子,需要大量煤炭,就要用车运输。学校肯定没有卡车,就必须让市政府帮忙调度一辆来用。

此时,学校一般会打点打点派来的司机,至少请吃饭加送点礼物。为啥?

同样一件事,做法可能有很大不同。虽然国家调度我来开车,但车子开到学校门口还是开到学校里面,这就是司机说了算。

司机开到学校里面,煤炭卸下来找两个人就可以搬入仓库了。如果司机直接撂在门口,几吨甚至十几吨煤炭想要搬到学校里面,可不是轻松的事情,恐怕要找不少老师来搬运。

再比如,我装了满满一车煤,好好开车同乱开还是有区别的。当时公路很差,路面颠簸,沿途掉一些煤炭也是寻常事。

司机慢慢开认真开,可能煤炭几乎不掉,学校没有什么损失。如果司机很快开,胡乱开,煤炭就可能掉了不少(甚至司机直接拿一些走),学校直接受损失。

所以,司机是很肥的,经常收到礼物和请吃饭的。

不过,以前的司机也不是谁都能当得,一般要有一些背景才行,毕竟是很好的工作。普通人家的孩子,想当司机也找不到门路,当时根本没有民间驾校。

另外,其实那时候司机也不是很容易做的。

一来车辆情况较差,路况也不好,需要司机有很好的驾驶技术,不然自己都会有危险。当年司机们也说“行车走马三分险”;

二来当年没有今天那么多的修车厂,一旦车子出问题就要尽量自己来修,难度很大。

那年代车子少,一辆卡车可能用了很多年,故障很多了都不报废。所以开车上路,尤其是跑长路,车辆出现点问题是很正常的,在荒山野岭修车也是寻常事。放在今天,没几个司机能够搞得定,直接喊拖车。

同时,车辆是国家的,不是自己的车想怎么折腾都行,要好好维护保养。

看看这一段:“大解放”都配有一个专门摇车的铁摇把子,本来汽车在起动机和电瓶完好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摇车的,但为了保护电瓶就要去摇(一般是副驾驶、学徒负责)。这摇车不仅要有一把子力气,北方的冬天机油粘稠,初起动摇车是相当沉的;还要有一定的技巧,脑子反应要快,感觉不对赶紧撤,最怕发动机点火过早突然反转,带着摇把子反转搞不好就打伤手臂,严重者有打骨折的;

三来司机比较也是累活,没那么轻松。当年路况很差,开车比较颠簸,司机很容易疲劳。大车换挡之类的都不轻松,车辆还要经常加水加油,根本就是体力活。

尤其是跑长途的车辆,一般一天下来司机就很累了。常年跑长途的司机,身体都不会好,更别说家里没有人照顾了。所以,当年司机清一色都是男人,没有女性。

即便如此,那时候的司机还是非常吃香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