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翻开历史书】的最佳回答:
“巴巴罗萨计划”是二战德军突袭苏联的行动代号,该计划于 1940 年 8 月底制定完毕。一开始的名字叫做“奥托计划”,后来在 1940 年底的时候被改名为“巴巴罗萨”计划。计划的制定者就是著名的德军将领保卢斯,这哥们后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
这个计划的准确执行时间应该是:1941 年 6 月 22 日—1942 年 1 月,也就是从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到莫斯科保卫战打完结束。
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 3 点左右,当苏联人还在熟睡的时候,希特勒发起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行动——突袭苏联。
德国人出动了 550 万大军、4900 架飞机、3700 辆坦克、47000 门大炮、190 艘军舰,从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当时德国的进攻目标是:快速的占领列宁格勒、莫斯科以及基辅,从而彻底的击溃苏联方面。
不过最终这个“闪电战”计划变成了持久战、苏联人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一举击溃了德军——巴巴罗萨计划也随之宣告破产了。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二战中,德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跑去进攻苏联呢?
目前历史上公认二战的全面爆发是因为德国进攻波兰造成的。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人集中了 55 个师、上千辆坦克、上千架飞机闪电突袭波兰;几乎在同时英法对德宣战,从而拉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德军官在波兰会师
不过对于这个论断,我个人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和看法。其实当时并不是德国一家入侵了波兰,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同时,苏联方面也入侵了波兰。按照史实来看的话——苏联人占领波兰的地盘比德国人还多一点。
其实就在苏联和德国攻占波兰的前 8 天,1939 年 8 月 23 日,苏德之间签订了一个让全世界都极度震惊的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的一部分以及芬兰都属于苏联的“影响范围”。苏联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入侵波兰以及后来的苏芬战争都是按照这个条约执行的。
德国人在攻占了波兰的大约一半的地盘以后,开始挥师中殴以及西殴了。
从此以后,德国人的铁蹄、德国人的闪电战将席卷整个欧洲。1940 年开始,德国人把闪电战发挥到了极致,4 月 9 日攻击丹麦和挪威;
5 月 10 日迅速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
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数百万法军在几乎没有什么坚决抵抗的状态下,就投降了——1940 年 6 月 22 日,法国被德国攻占。
这里顺便说一句:大家都知道此时发生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 40 万联军,其中有 30 多万人平安的通过英吉利海峡撤往了英国本土。
这次敦刻尔克大撤退有几个让世界震惊的地方:
一是,当时几十万英法联军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前面是波浪滔天的大海,后面是德国数十万的坦克集群。
可是希特勒居然没有对这几十万英法联军发起进攻、居然让他们从容地撤到了英国——这在历史上让人是极度看不懂的。
二是,英国人当时表现出来的勇气、决心和纪律性也让全世界人刮目相看,例如:士兵先撤、领导后撤,最后撤退的是英军最高统帅;英军当时是排着整齐的队伍撤退的,丝毫没有慌乱;
三是,当时英国人为了尽可能多地撤退、尽可能多的救人,居然下达了放弃一切物资的决定。很多士兵都是戴着钢盔、穿着短裤上船的,把多余的一切都扔了。英国的很多王室成员都亲自开着自己家的游艇来帮助士兵撤退等等。
还有一个有点感人的地方,大概有 5 万法军主动留下来断后。法国人给出的解释是:英军是来帮助我们抗击德国人的,我们应该留下来为你们的撤退做出必要的牺牲。
总之一句话,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国人展现出来的团结、纪律性以及决心都是让很多人比较敬佩的。
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法国投降以后、英国远征军撤回英国以后。此时此刻,整个欧洲大陆上也就剩下两个国家尚可一战了——英国和苏联。
那么为什么当时苏联在没有完全搞定英国的情况下,希特勒又要去进攻苏联呢?其实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德国根本就没有办法拿下英国或者逼迫英国投降。
二战中德国最强大的是陆军,可是欧洲大陆与英国本土并不相连——中间隔着一个英吉利海峡。德国人要想打败英国没啥好办法,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让英国主动投降;二是,把英国彻底打服。
当时希特勒采取了各种办法来诱降英国,可是丘吉尔的答复很简单:在这个至暗时刻,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丘吉尔的有一段演讲估计很多人都听过或者知道: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间战斗,我们将在山丘上战斗……我们要保卫我们的本土,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绝不投降。
总之一句话,希特勒想劝降英国,不过丘吉尔的回复就是:我们将战斗到底。
那么德军要想攻占英国本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从英吉利海峡过去直接登陆英国本土才行。可是德国是一战战败国,海军被严厉的制裁了,一直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德国的海军都不咋地。
海军这个东西跟陆军不一样,根本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发展起来的。海军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行的,正所谓:百年海军。
希特勒后来对英国发起了“海狮计划”,也就是通过战略轰炸来逼迫英国人投降。
可是在接下来的不列颠空战中让希特勒大失所望,英国的皇家空军的战斗力、英国人的团结和无畏;甚至出现了英军的战机比德国人还要厉害很多,这造成德国空军的重大损失。
其中德国损失了好几千名专业的飞行员,这让德国人感到:根本无法取得空战的胜利。当德国人轰炸伦敦的时候,英国人居然也发起了对柏林的轰炸,这让希特勒极度的恐慌。
1940 年 9 月 17 日,希特勒无奈地宣布:推迟“海狮计划”。
此时的德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就停战、要么就去进攻苏联,打下苏联以后再逼迫英国人投降。当时停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只有攻打苏联一条路可走了。
第二个原因:苏芬战争让苏联彻底地暴露了
一开始的时候,苏联军队在希特勒的心中那应该是非常厉害的、战斗力非常强悍的。可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之间的战争让希特勒坚定地认为:苏联军队原来就这个破样子。
1939 年 11 月 30 日,苏联方面 23 个师共 45 万军队攻入芬兰——苏芬战争全面爆发了。这场战争在苏联方面看来应该是毫无悬念的,芬兰当时国家的总人口才 200 万不到、军队总人数才十几万人、武器装备又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苏联、让整个世界都大跌眼镜了。芬兰人奋起反抗、不死不休的反击、利用一切手段来反击苏联的入侵。
很多芬兰人祖孙三代都上了前线、很多芬兰妇女也上了前线,在冰天雪地中给苏军造成了巨大损失。这场战争中芬兰的“雪橇大军”以及“鸡尾酒”大军给苏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场战争中,苏联先后投入了 100 多万的军队,打了三个多月,直接被芬兰人歼灭的苏军就达到了 40 万人左右。
可最终由于双方实力差距过大,芬兰还是战败了。其实芬兰战败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英法两国见死不救、实行了可怕的“绥靖政策”。
可是在这场战争中苏军的表现让全世界都表示无语,例如:战斗力严重不足、指挥混乱、空军落后、后勤不足等等问题暴露无遗。
这些问题希特勒都看在了眼里,他坚定地认为:苏军完全是不堪一击的存在。
总结一下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的原因大概有二个:一是,英国是打不下来的,希特勒要么只能停战、要么就去进攻苏联逼迫英国投降;二是,苏芬战争中,苏联的表现让希特勒认为:拿下苏联一点都不难。
堪称完美的“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失误在哪里?
“巴巴罗萨计划”一开始实行的时候堪称有一个完美的开局。
苏、德战争开战的第一天,苏联人就有 1200 架战机被摧毁,其中 800 架飞机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在了跑道上。德国人的三个集团军群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分别往苏联境内突进了 50 公里以上。
基辅战役苏军直接被俘 66 万人
苏、德战争开战的头四个月里,苏联损失兵力在 300 万人以上,武器装备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苏联方面大约有:坦克与自行火炮 15601 辆,各种火炮 70574 门,作战飞机 7237 架被德军彻底摧毁。
很多人会问为啥苏联一开始的表现怎么会如此的不堪呢?其实有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二战之前,斯大林在苏军内部开展了近乎疯狂地“清洗”运动;苏联能打仗、会打仗的指挥官几乎都被斯大林送走了,要么去了西伯利亚、要么去了天堂。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军队内部最骇人听闻的自己人干自己人的事情了。
二是,斯大林从始至终都坚定地认为:德国人不会突然进攻苏联的。其实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苏联方面已经得到了各种确切的情报,甚至把德国进攻苏联的准确时间都报给了斯大林了,可是斯大林就是不相信。
没办法,当时斯大林就是苏联、苏联就是斯大林——他不相信有啥办法呢?
当然了,德军的实力、战术、军事装备水平也是不错的。在这三个原因的加持之下,德军在苏德战争开战之初那就是完全吊打苏联人了。
那么为啥后来的巴巴罗萨计划又失败了呢?该计划有三个方面的巨大失误:
第一个失误:进攻的时间被推迟了
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预计:德国人应该是在 4 月份,最迟 5 月份就要进攻苏联的。可是中间出现了一个意外:德国人的“好队友”意大利拖了德军的后腿。从而导致希特勒不得不推迟进攻时间,因为自己的装甲部队被派往了中南欧 。
当时意大利跑去侵略希腊,结果被希腊给打得找不着北了,差一点反击到意大利了;另外南斯拉夫发生事变,把亲德的势力赶下台了。
这样一来,希特勒不得不派出自己的装甲部队去收拾残局。先是把南斯拉夫打投降,又把希腊打投降。
在两件事情的牵扯之下,德军进攻苏联的宝贵时间也浪费了。德军打到莫斯科的时候,苏联那严寒的冬季也就到来了,零下 40 度的气温成为了德军的噩梦。
第二个失误:德国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导致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
按照希特勒在战前的预想:德国人进攻苏联最多三个月也就搞定了,只要拿下了莫斯科的话,苏联人也就会选择投降了。
可是希特勒低估了苏联人的实力,虽然苏军的战斗力不行、虽然苏军在开战之初的时候损失惨重。可是苏联有三个巨大的优势:
一是,苏联足够大、战略纵深足够深;德军的“闪电战”碰到了苏联的庞大国土,这就有点问题了。
二是,苏联的战争动员能力超强,打死 100 万再上 100 万、反正最后就是拿人硬填——男人不够了,女人、老人也可以上。
三是,苏联的道路情况那是一塌糊涂的存在,这给希特勒的装甲集群的突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德国指挥官曾经说过,我们的士兵和坦克没有和敌人作战,而是天天在和淤泥作战。
当德国人打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冬季到来了、苏联人也准备好了。可是此时的德军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自己居然只有单衣、没有棉衣,这一下算是彻底的完了——德军再厉害,血肉之躯也是扛不住酷寒的。
按道理说,德军只要继续换上冬装就可以了,可是德军统帅部根本就没有安排做棉衣。希特勒坚定地认为:德军没有必要穿棉衣,因为在冬季来之前——苏联已经投降了。这一下直接让德军的战斗力陷入到了谷底了。
另外当时德军的坦克部队也没有准备防冻液、没有准备防滑链等等装备,这也就无法有效地战斗了。
第三个失误就是:希特勒没有想到美国人居然会参战、居然开始大量地援助苏联
美国人早在 1940 年的时候,罗斯福就签订了《租界法案》开始对外进行援助了。不过一开始援助的主要对象是英国,并没有积极地援助苏联。
可是随着德国人进攻苏联之后,美国和英国开始大力援助苏联了。很多人说:美国人援助苏联的是在 1941 年 12 月 8 日,美国人参战以后才进行的——此时苏联人已经在莫斯科反攻了。
这种说法是不太准确的,美国人在苏德战争一爆发的时候就开始大量援助苏联了,英国人也积极跟进了。
美国人在二战期间给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例如:飞机 14018 架、坦克,装甲车 22800 辆、运输车 501660 辆、铁路车辆: 13041 辆、高炮上万门;另外还有钢材 2589766 吨、铝: 26110 吨、石油: 2622357 吨、舰艇 672 艘……
以上这些援助物资,起码有 10%是在美国人参战之前、苏联人在莫斯科保卫战反攻之前到达的苏联国内。
最终巴巴罗萨计划失败的标志就是:莫斯科没有被德军攻下,自己还伤亡惨重;苏联方面还在莫斯科发动了反攻。苏德战争从此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苏联人总体上稳住了阵脚。
总结一下,德国人的“巴巴罗萨计划”失误在了三个方面:
一时间,进攻苏联的时间被推迟了,导致打到莫斯科城下的时候,苏联严寒的天气到来了。
二是,希特勒过高的估计了德军的实力、过低的估计了苏军的战争潜力和反击决心;从而导致后勤不足,折戟在了莫斯科。
三是,英美大量的援助苏联,这是德国人没有想到的,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苏德双方实力此消彼长了。
【2】、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德国名将曼施坦因有个回忆录《失去的胜利》,文中有句概括很精辟,叫作技术战胜重量,换言之,二战中苏德战场上,德军所依托的是技术与战术的先进,以及德军基层官兵的素质优越。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军总参谋部根据闪击波兰的黄色计划和闪击法国的白色计划之经验拟定 ,从战争开始的局面看,战争计划堪称完美,南中北三个集团军群突破非常顺利,苏军一片慌乱,被合围甚多。但是战争结果表明,该计划有三大方面的失误:
一。进攻时间问题。
巴巴罗萨计划的发起时间原本为五月初,而不是后来的 6 月 22 日 ,这一个多月是要命的,正是在德军推进至莫斯科郊外时,苏联的严冬到来了,冰天雪地让德军机械化部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
这纯属意外,希特勒不得不推迟进攻时间是因为主要的装甲部队派往了中南欧 ,一是猪队友意大利侵略希腊反被殴,一是南斯拉夫发生政变亲德政府下台。德国装甲部队进攻犀利,很快迫使南斯拉夫投降,希腊投降,可惜,宝贵的时间也浪费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小国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苏联。
二,对苏联道路情况的预估问题。
德军的立体闪击战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道路情况的良好和四通八达,波兰和法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法国更是发达国家,其良好的公路网为德军的迅速推进提供了便利。可是苏联情况就不一样了,地域广大,柏油路面极少,大多是劣质土路,这样的公路一经雨雪就是泥泞不堪,极大限制了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回答希特勒的责问时说,我的士兵正在与淤泥作战中。
看见没,穷有穷的好处。
三,后勤保障问题。
苏德战争跟我们抗日战争不同,是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油料,食品,弹药等辎重需求极大,对于在敌国作战的德军来说,所有这些都必须从德国运来,部队推进的越快,后勤补给线越长,送一车油上来恐怕车本身消耗的也得一车油,德军参谋总部对后勤的评估过于乐观了。
甚至于,几百万德军没有准备一件冬装,参谋总部认为严冬到来时战事已经结束。偏巧 1941 年的寒冬不但提前到来,而且来势汹汹,德军的钢铁装备和士兵,一下子几乎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不在莫斯科附近转攻为守,等待第二年的春天到来。
而战机,从来都是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