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二战时为什么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书慰我心】的最佳回答:
让我告诉你日本人是怎么做的!
日军残杀美军战俘
1942 年 4 月 18 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外出视察水户航校,他的座机在下降的时候,秘书西蒲陆军大佐从舷窗里看到了一架一掠而过的 B-25 轰炸机,这个秘书当即惊呼起来:“美国飞机!”
确实,这架 B-25 轰炸机恰好是美国杜利特中校驾驶的,他在这天带着另外 15 架 B-25 来轰炸日本。而这也是日本政府高层们第一次亲眼看到美国的轰炸机出现在日本首都上空。
东条英机
其实,1941 年 12 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总统就下令“想方法以某种方式轰炸日本本土,让他们也尝到战争的真正滋味”,军队必须“以尽可能的方式来鼓舞盟军和盟国的士气”。
因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菲律宾落入日本手中,美国丢掉了自己的远程轰炸机基地。在中国战场,中国沿海大片领土沦陷,当时日本鬼子气焰嚣张,美国也没方法在中国建立轰炸机基地。至于盟国苏联,苏联在与德国作战,无意与日本为敌,让自己陷入双线作战的困境,所以美国也用不上苏联的机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求人不如求己,唯一的方法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航程大大超过舰载机的陆基轰炸机,这就是对日特别空袭计划。
于是,美国对 B-25 改装,杜兰特中校在第 17 轰炸机大队里征集到 24 个志愿者机组,训练了大约 3 周时间。4 月 1 日,一架架 B-25 被吊装上“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甲板,加上其他重巡洋舰、轻巡洋舰、油船,组成编号 TF-18 的舰队,向日本本土进发。
舰队的目标是,让“大黄蜂号”航母搭载这些 B-25 前往预定的 650 英里距离起飞点。既要考虑到让 B-25 完成轰炸后返航,又要考虑自己的安全,最终,在舰队被日本人发现后,杜利特他们在距离起飞点还有 120 英里处起飞。
“在我的机翼下,复仇正在以每分钟 4 英里的速度朝着日本这个邪恶轴心帝国飞去。”杜利特开路,带着另外 15 架轰炸机,在海面上大约 200 英尺的高度快速掠过,一路杀奔日本。
这 16 架 B-25 到达日本东京、横滨、神户、名古屋等地,快速投弹,然后马上撤退,往中国方向飞。
杜利特空袭造成的破坏
因为杜利特他们被发现而提前起飞,燃料消耗大大超过预期,要飞往预定的中国境内机场着陆非常困难。而且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忘记了时差(想不到吧),在中国大陆上预定的接应工作根本就没有进入准备状态。飞到中国大陆是夜间,没有地面照明和导航,这些机组都无法确定自己的准确位置,平安着陆毫无可能。
除了 8 号机因为被打出一个破洞,飞行阻力增大,燃油消耗更大,在没有可能飞到中国的情况下,机长爱德华·约克上尉果断决定飞往苏联迫降(5 名机组成员被苏联扣留了 13 个月后获释),
其余 15 架飞到中国大陆的 B-25 在浙江省方圆近 480 平方公里范围里或迫降、或弃机跳伞。机上的 75 名空勤人员,3 人在迫降中死亡,64 人在中国军民的援助下获救。还有 8 人是被日军俘虏。
被俘的 8 名飞行员,被判轰炸非军事目标,杀害日本小学生等等罪名,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将提出:必须处决所有被俘美国飞行员。杉山坚持认为,现在日本本土遭到攻击,对被俘的飞行员绝对不能手软。
日本裕仁天皇
东条英机则担心这样处理会对被美国拘留的日本人不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把在美国的日本人关了起来),因而反对处决所有被俘虏的美军飞行员。
辩论数周后,东条英机的意见为裕仁接受,因此迪恩·霍尔马克、威廉·法罗尔、哈罗德·斯帕茨于 1942 年 10 月 15 日在上海被枪决。剩下五人中,罗伯特·米提亚中尉于 1943 年 12 月 1 日因病死于监禁,其余四人看到了日本屈膝投降的那一天。
从“杜利特突袭”看,被俘虏的飞行员都还要被枪决,日本人会不射杀跳伞的飞行员吗?
再来看后面,美国对日本进行持续的本土轰炸,如果美军飞行员跳伞,他们会遇到什么情况?
列举几个。
1.
1945 年 5 月 5 日,第 29 大队一架 B-29 被击落,当机组成员跳离正在下坠的 B-29 后,一名机组成员在空中被日军战斗机火力击碎降落伞而摔死,两人在着陆后被追捕的日军打死,一人用手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自杀。
一名飞行员被俘后被送到东京,经历了酷刑和审讯折磨后幸存。其余六名机组成员被送到福冈的九州帝国大学,被日本人当做活体解剖实验的材料,据称其中一名机组成员还是在完会清醒的状态下被解剖的。
日本 731 部队的活体解剖
可见,第一个伤亡的,是被日军击碎降落伞而摔死的。不能射杀飞行员?对日军不存在的。
2.
1945 年 8 月 3 日,麦克斯上尉驾驶野马战斗机参加攻击日本厚木基地的行动,他被击伤后,飞出海岸线 4 海里位置跳伞,期间就经历过有 4 架日军战斗机出现,并对漂浮在海上的麦克斯进行扫射……
飞行员跳伞后在海里,日军战斗机对他扫射。当然,最后这个麦克斯命大,被美军战斗机、军舰等及时救了。
野马战斗机
3.
1945 年 1 月 27 日,在日本东京上空,B-29“漫游男孩快使”号遭到一个日军老手飞行员的攻击,重伤无法挽救,机组成员只有弃机跳伞。
因为在 B-29 机组成员们里流传日军飞行员习惯射杀跳伞后的机组人员,导航员哈罗伦在 23000 英尺跳出 B-29 后没有立即拉开降落伞,而是一直保持自由落体,直到大约 3500 英尺高度上才拉开降落伞。落地后,哈罗伦摔晕过去,等他清醒过来时,已经被赤身裸体地关在东京上野公园动物馆里的铁笼子里示众了。不过,哈罗伦总算是活下来了。
哈罗伦无疑非常幸运,他的机组战友之一在跳伞着陆之后被当地居民私刑处死了,另有一人被俘后在战俘营里被虐待致死。
4.
1945 年 1-2 月期间,美国出动 B-29、B-24 轰炸机对硫黄岛进行了多次轰炸,至少有一名 B-24 机组成员在跳伞后被日军俘获,然后被当成靶子用刺刀活活刺死。
5.
1945 年 5 月 14 日,美军对日本名古屋轰炸,大约 3 平方英里的市区被烧毁,日军东海军区司令部也被炸毁,这次任务中因 B-29 被击落而跳伞逃生的 11 名机组成员被恼羞成怒的日军以“无差别轰炸”为罪名审判,后在 7 月 12 日被处死。
从我们列举的 5 个例子里,可以看到,日军有对跳伞的飞行员开枪,不管飞行员还在空中,还是掉到海里,或者降落后再对他们追捕。
而假如美军飞行员没有被打死,而是被俘虏了,后续,他们可能在战俘营里被虐待而死,或被审判处死等等。
无疑,对美军飞行员来说,在日本占领区或者日本境内跳伞是件危险和恐怖的事情。
但是,更奇妙的是,美军官方对他们的机组成员的指导是:“如果你被击落的话,要尽量尽可能快地被日本军人俘虏,相比之下平民更危险,他们可能会私刑处死你。”
即使偶尔也会发生跳伞的机组成员被日军俘虏后私下处死的个案,但是比较起来,落在日军手里以后活下来的概率要大一些。
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民众对美军的仇恨程度,一方面可能是美军轰炸给这些日本人带来的灾难,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对普通民众毒害之深。
如果以数据看,在对日本的轰炸战役中,大约有 550 名机组成员因轰炸机被击落,在日本本土跳伞后被俘。其中,29 人在落地后被处死,另有 132 人死于监禁中的虐待,94 人死于美军对日轰炸。总计 283 名美国陆航、海航机组成员战俘和 7 名英国海航机组成员战俘幸存到了战后。
英美轰炸机机组成员战俘在日本的幸存率为 50%,相比之下在德国的幸存率则为 99%!
从这个战俘幸存率来看,就可以看出日本和德国的差别。那么,假如飞行员还没有成为战俘,而是刚跳伞,这种情况下,德国不射杀,日本则射杀他们,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说,二战期间,日军对待战俘的凶残,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臭名昭著。飞行员的座机被击伤或击落,飞行员跳伞的那时起,已经是战俘状态,能期待日军善待吗?
所以说,不能射杀飞行员,这点对日本是不存在的!
【2】、来自网友【黄娜老师】的最佳回答:
二战时期,国际公约并没有明文的详细规定,但从一战开始有“空战”这种形式后,“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的规矩就成形了。二战中欧洲战场基本执行了这个规则,但也没完全守规矩;亚洲战场的日本飞行员则压根没顾及这一套,还是照样大开杀戒。
如果硬要说“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是有国际约束力的话,只能往《日内瓦公约》上面联系,公约规定,在战场上,非战斗人员是不能射杀的,比如学生,医务人员,以及战俘等等等。跳伞的飞行员已经没有了武器——飞机,自然也属于退出战斗的非武装人员。
所以,这个规矩只能称为国际惯例,没有强制力的约束,即使射杀了,也不太用承担责任。
甚至到了当今世界,也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战场都严格遵守这个规矩。比如,在叙利亚战场上,2015 年就发生了俄罗斯飞行员和领航员跳伞后被围攻事件,一位惨死(下图红圈,一位逃生),紧接着,俄罗斯就对该地区进行了精准轰炸,武装分子被团灭。虽然搞得国际局势紧张了一阵子,但之后,随着土耳其到个歉,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总的来看,“射杀跳伞飞行员”的确是很不光彩的,不杀跳伞的飞行员的惯例在多数战场上还是被较好的执行。究其原因,
第一、怕引来疯狂的报复行为。毕竟,在空战中,一切都是是未知数,大家都是受命令上战场,今天你不杀我,也许明天你落难时我也放了你一命,一旦违反了这个规则,双方就会陷入一个恶循环,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于是有了第二点。
第二、尤其是二战时期,飞行员是任何国家军队的精英人才,是比飞机还重要的无价之宝,如果你打了我的,我打了你的,大家陷入到了无休止的疯狂报复之中,那么对各国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空战本来就是高风险,好在只要跳伞成功就能保命,但是如果跳伞会还被对方射杀,那么上天分分钟就是送死。估计待遇再优厚、个人再有报国之志,考虑到生还率,参军时,大家也会对飞行员这个职位敬而远之。
第三、一战时,飞行员大多是贵族出身,讲究骑士精神和风度,“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所以不射杀没有还击和自卫能力的群体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惯例。
第四、飞行员是个高价值群体,单纯射杀弄死的话,性价比太低。
尤其是敌方飞行员在我方跳伞的话,最终会成为我方俘虏。毕竟,留下活口,俘虏一个飞行员的价值更高,飞行员就是活地图,对战机的性能指数也了如指掌。即便不愿提供情报,留着也可以用来和敌方交换我方俘虏。所以,就算是战俘,被俘飞行员的待遇也远好于其他军种,吃穿住都有优待。
最后,才是人道主义的考虑,这个就不多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战场上,信奉武士道,讲究“玉碎”的日本士兵认为跳伞属于投降行为,不值得尊重和保护。在空战中,日军对咱们国军的跳伞飞行员下手可没有过一丝犹豫。
同样,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待美军飞行员也是毫不留情,跳伞的美国大兵几乎无一幸免,跳伞之后立即陷入了日军的立体围攻。当然,美军也不是吃素的,日本换来的只是更加疯狂的报复…..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