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蜀汉最后的铁壁罗宪,为何宁肯投降魏国也不愿投降东吴?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5 23:00:10 3次浏览

关于问题蜀汉最后的铁壁罗宪,为何宁肯投降魏国也不愿投降东吴?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三国路人甲】的最佳回答:

先说原因,罗宪降魏不降吴,主要是看不上身为盟国的东吴,在蜀国逢难时,不仅不出兵相救,反而想趁火打劫,讨盟友便宜。

《晋书》原文是这样写的:

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脣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乃归顺。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这位季汉的最后名将。

一、为人方亮

罗宪字令则,父亲罗蒙,是蜀国的广汉太守,其师则是蜀汉大儒谯周,和写《三国志》的陈寿算师兄弟。

罗宪也算是位早慧的天才,十三岁时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谯周的众多弟子中,其被比为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

罗宪为人,颇有蜀汉一帮理想主义者的风范。史载:

(宪)性方亮严整,待士无倦,轻财好施,不营产业。

方,为人正直。亮,光明正大。“轻财好施,不营产”,又有点小孟尝的意味。总之,从儒家修养的角度说,绝对称得上典范。

蜀陈祇亡后,黄皓开始专权。“方亮严整”的罗宪自不屑与之为伍,于是被贬为巴东太守。当时都督巴东的是右将军阎宇。阎宇其人,因投附黄皓,在演义里是个弄权小人,但其实其为人勤勉,处事精细。阎宇就很看中罗宪的才干,就让其太守领兵,做自己的副手。

后魏进攻蜀汉,阎宇回防成都,罗宪就成了巴东重镇永安的军政一把手。

二、坚守永安

刘禅投降进攻成都的邓艾后,整个蜀国一片人心惶惶,永安城中也是人心浮动,甚至一些官吏都弃城而逃。罗宪临危不乱,亲斩一作乱者,百姓才稍安。

关键时刻,盟国孙吴派盛曼率军西进,名为救援,实际上想趁机袭取永安。于是罗宪发出本文开头的愤慨之语,而后整军降魏,率众抗吴。

罗宪降魏,从大的方面说,蜀主已降,从法理上蜀全军都已归魏。从小的方面说,就是对盟友东吴的背刺深感厌恶。

钟会之乱后,蜀地一片狼烟,百城无主。东吴更派步协西征,被罗宪一顿胖揍。吴主孙休大怒,又派名将陆抗协助步协,罗宪依然固守,一直困守孤城六个多月。当时永安城中瘟疫又发,城中大半人染疫,有人劝罗宪南出牂柯,或北奔上庸,这时罗宪说了段慨慷激昂的话:

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晋书》)

后魏荆州刺史胡烈来援,陆抗退兵,永安之危方解。

因此役,罗宪被实际已被司马氏掌控全局的魏朝廷加封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领任武陵太守。

三、忠烈果毅

晋室建立后,罗宪更被加西鄂县侯,其子也任给事中。

罗宪入洛阳,晋帝司马炎特下诏,评介其“忠烈果毅”,特赐其行军鼓吹。后更后更晋位冠军将军、假节。后罗宪还向司马炎推荐蜀国旧臣常忌、杜轸等,都被重用。罗宪去世后,被追封安南将军,谥烈侯。

最后说一句,因看不上吴贼而降魏的,还有夷陵之战时的蜀汉镇北将军黄权。

可见,首鼠两端,义士所鄙,前后皆然。

【2】、来自网友【君山话史】的最佳回答:

罗宪是蜀国的巴东太守,蜀国灭亡后,他有两种选择:一则是投降魏国,一则是投降东吴。为什么他选择投降魏国,而与东吴苦战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蜀国皇帝都投降魏国了,罗宪是奉诏而降魏

西蜀覆灭后,蜀国许多缘边郡县处于混乱状态,旧朝廷没有了,新政权还没进入,人心惶惶,不知去向。身为巴东太守的罗宪已经收到蜀帝刘禅的诏书,指示他向魏军投降。此时的刘禅实际上已经逊位,但是从君臣大义上说,他是罗宪的老东家,罗宪是臣子。罗宪奉诏降魏,名正言顺。

第二,东吴军队兵临巴东城下

然而,罗宪尚未向魏军投降,就发生一起突发事件:东吴军队以救援蜀国为名,发兵出击巴东(四川奉节),企图占领这个入蜀的关键城市。这时蜀国已经灭亡,救援蜀国只是句空话,吴帝孙休的真实意图是混水摸鱼,吞并蜀国东部沿江诸郡县。

罗宪对东吴军队的举动十分震怒,说道:“我朝已经倾覆,东吴与我唇齿相依,非但不同情我们的遭遇,反而趁火打劫,实是不仁不义。蜀汉已亡,难道东吴就能独存吗?我岂能当吴人的降将俘虏呢?”此时他手中只有两千人马,却据城自守,负隅顽抗,令东吴军队进攻受阻。

第三,苦撑危局,罗宪死守巴东

吴军进攻受挫,吴帝孙休大怒,命令抚军将军步协率兵增援,不夺巴东不肯罢休。在吴军强大攻势面前,罗宪苦苦支撑,并急急向魏国安东将军陈骞求援。应该说,罗宪也颇有能耐,在兵力居于劣势的情形下,他居然打败步协的援兵,巴东仍岿然不动。孙休都气疯了,巴东只有区区两千守兵,若是都攻不下来,帝国脸面何存?他又派陆逊的儿子陆抗领兵三万,从西陵出兵直取巴东。

此时巴东已经被围数月,城市疫疠流行,病倒的人超过一半。眼看敌人兵力越来越多,巴东已是无力支撑下去,有人便劝罗宪弃城而逃,守城守到这份上,已经对得起天地良心了。罗宪慨然道:“我乃是一城之主,百姓就指望我了,有危险不能解除,情况紧急就弃城而逃,这不是君子所为,我要死也死在这里。”

第四,东吴无功而返,罗宪一战成名

巴安形势危急,魏国安东将军陈骞上书晋王司马昭,司马昭指示荆州刺史胡烈率步骑兵两万人,袭击东吴军事重镇西陵,以缓解巴东的军事压力。

此时距离出兵巴东已有六月之久,东吴军队久战无功,疲惫不堪。由于胡烈摆开进攻西陵的架式,陆抗不得不把三万兵力调回,事实上吴军已是无力攻下巴东。吴帝孙休最终不得不下令撤围,巴东之战,吴师竟空手而还。

此役的失利对东吴无疑是一大打击。因为他们的对手并非强大的魏军,而是蜀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太守,在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颗粒无收,西进计划严重受挫。倘若东吴能攻下巴东,挺进川蜀,势必有许多郡县望风归降。只是吴军低估了罗宪的能力,这一宏大的计划最终破产。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