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胤禩一直是皇位最大竞争对手,为何雍正在继位第四年才收拾他?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23:19:10 2次浏览

关于问题胤禩一直是皇位最大竞争对手,为何雍正在继位第四年才收拾他?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黑水布衣】的最佳回答:

其实雍正皇帝对自己八弟的清算从雍正三年就开始了,但这距离雍正继位已经过了三年了。在清代绝对君主专制的时代,皇帝要想清除异己,似乎不费什么力,可为何等了这么久才动手呢?

其实这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雍正元年(1723 年)——拉拢为主

这一年,爱新觉罗·胤禛刚刚把皇位坐热,一般来说,此时的皇帝要建立自己的班子,而首席大臣就是曾经的竞争对手——允禩。这位在康熙时期只是个贝勒的八阿哥,在雍正朝一下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廉亲王!

雍正在怕什么?因为他知道,这可是曾经满朝文武都力荐的“八贤王”啊!

爱新觉罗·胤禩(允禩,1681-1726),康熙皇帝第八子。由于母亲出身不高,所以胤禩自幼懂得收敛性情,表现出温和平易、与人为善的一面,用现在的话就是情商高,与太子、允禔等人的张扬、乖戾、生活骄奢形成对比,很能得到长辈的喜欢,同辈、晚辈的拥戴。于是,随着胤禩势力的不断发展,他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在兄弟中,九阿哥为他提供财力支持,十四阿哥代表军中势力的支持;

在朝臣中,满族亲贵,像阿灵阿、佟国维、鄂伦岱、马齐都是胤禩的支持者,汉族大臣中的李光地等人也都是胤禩的铁杆,而这些人的朋友、亲戚那是遍布朝野啊,雍正皇帝要想动胤禩就必须考虑他们,虽然有些人已经死去,但残余势力依旧很强大。

雍正二年(1724 年)——开始敲打

胤禩,这时已经是允禩了,其实不是一个好领导。当他坐拥这么丰富的资源时,却没有利用好。说实话,在太子二次被废时,以他的实力,来个矫诏登基不是没有可能,但此人没有那种魄力,只能看着这些支持者各自为战,最终把康熙皇帝得罪。

在雍正初年,允禩的支持者们几乎没有对新君的统治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就被分化瓦解、定点清除了。这让雍正皇帝看出了这位弟弟的外强中干,于是开始敲打允禩集团,不断的挑错误,训斥这些兄弟,极大的打击了允禩一党。雍正皇帝在朝内用隆科多压制允禩,朝外用年羹尧压制允禵。尤其是当年三月初的青海大捷。极大地提振了雍正皇帝的气势,他开始大量提拔自己的亲信,不断排斥允禩一党,他也在等待那个时机。

雍正三年(1725 年)——全力反击

这一年是非常重要的时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雍正皇帝的丧期已满!古人讲孝道,要为父母守丧三年,确切地说是二十七个月。就在当年的三月,雍正皇帝脱掉了丧服,开始动手了。

为何要等三年?儒家有所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之说,父亲丧期之内就迫害手足,无论理由多么正当,道义上也说不过去;丧期之外,就要心安理得多了。你看雍正皇帝后来编制《大义觉迷录》就知道,此人是个极重名誉的人,收拾人也是一样。

守丧期已满,意味着皇帝开始亲政了,他让四位总理事务王大臣卸任,嘉奖了允祥、隆科多和马齐,只对允禩评价道:

“诸事推诿,无一实心出力之处,无一有裨政治之言。且怀挟私心,遇事簸弄,希冀摇动众志,搅扰朕之心思,阻挠朕之政事”。

这真是全面否定啊!紧接着,雍正三年七月,雍正皇帝先将允禟贝子革去;十二月,将允禵郡王革去,降为贝子。

此时的允禩集团已经成了待宰羔羊。

雍正四年(1726 年)——痛下杀手

雍正四年正月,雍正皇帝将允禩、允禟削宗籍,将允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二月,命将允禩高墙圈禁;三月,允禩自改名为阿其那,其子弘旺改名菩萨保;四月,允禟被从西宁押送回京,中途奉旨,留于保定禁锢;五月,将允禵革爵囚禁景山寿皇殿,允禟改名为塞思黑;六月,定允禩大罪四十款,允禟大罪二十八款,允禵大罪十四款;八月二十七日,允禟在保定监所内死亡;九月初十日,允禩在北京禁所内死亡。可以看出,虽然允禩在雍正四年才去世,但其实在前一年,他的下场就已经决定了。

在相关野史中,允禩和允禟都是非正常死亡的,想来也是。之前圈禁的允禔和允礽都活了些年,后来圈禁的允祉也没有马上死,这两人这么快就死了,估计都是被迫害致死的。

允禩一党的倒台过程,也说明雍正皇帝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他考虑到对方势力的强大,必须慢慢瓦解,还考虑到道德层面,而下手是又快又恨,不留情面,手腕狠辣!

这些人直到乾隆时期才被恢复宗籍。

【2】、来自网友【小岛知风】的最佳回答:

其实在真正历史上雍正的政敌弟弟八弟胤禩在康熙时期与雍正的关系还是比较良好,两人关系闹僵是在雍正继位之后,而雍正一直到继位之后第四年也就是雍正四年(1726 年)才收拾胤禩也是有不少原因的,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这其中原因。

历史上的雍正在继位之前是非常善于耍两面派的人,他表面上信奉道教,痴迷于道教长生之术和丹药之中,他在父亲康熙和众兄弟面前都表现得对权力没有野心无欲无求,他一面在父亲康熙面前表现的至诚至孝,又一面在众兄弟面前号称自己是当今“天下第一闲人”,与众兄弟保持了和气良好的关系。

由于雍正如此善于隐藏自己的权力欲和野心,因此雍正在康熙时期诸皇子争夺皇位激烈之时,他很巧妙的避开了其他兄弟的打击。

胤禩善于拉拢人心,所以他对雍正这个表现很“闲”的哥哥还是比较拉拢,两人关系一度非常要好。据史书记载康熙在给这些成年的儿子修建府邸时让这些成年的儿子自由选择居所,还是皇子的雍正就和胤禩选择了比邻而居,雍正的雍亲王府曾经挨着的就是胤禩的贝勒府,由此也可看出两人关系曾经比较亲密。

胤禩头脑聪明机智,非常有才能,而且为人心思细腻,待人体贴,性格温和,他在康熙诸子中是人望最高,最深得王公贵族和朝臣人心的皇子。因此在最初胤禩深得康熙的喜爱,他也是康熙第一次册封诸子时最年轻的贝勒,康熙三十七年(1698 年)是康熙第一次册封诸子,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与老五胤祺、老七胤祐和胤禩一同被册封为贝勒,四人之中只有胤禩最小,年仅 17 岁,这也可见康熙对他的喜爱。

胤禩在皇子中也很有威望,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都以他马首是瞻,他们四人也因此组成了所谓的“八爷党”,除了这些与他关系亲密的皇子信服于他,像皇子之中一直保持中立的老五胤祺和老七胤祐以及老十二胤祹也都对胤禩颇有好感,对胤禩的才能和人品比较佩服。

最为重要的就是胤禩深得朝臣拥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在生前就对康熙多次夸奖胤禩才德兼备可堪重用。

在康熙一废太子之后,康熙曾经想再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但他又不好自己推翻自己之前决定,于是他多次暗示朝臣希望胤礽能重新复立,然后在暗示差不多之后对外宣布让众朝臣在皇子之中推举太子,康熙本意是希望经过暗示的众朝臣能给自己台阶下推举胤礽为太子,结果满朝文武重臣以康熙的亲舅舅兼国丈佟国维、大学士马齐和李光地、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为首的众朝臣几乎都推荐的是胤禩为太子,这让康熙一度十分尴尬,也能看出胤禩有多么深得人心。

也正是这一次胤禩太过于深得人心,被众人推举为太子,让康熙认为他妄蓄异志,野心极大,有图谋皇位之嫌疑,康熙开始逐渐厌恶胤禩。

到了康熙二废太子之后,康熙在与密友李光地交流时,李光地还依然向康熙推举胤禩为太子,李光地认为胤禩在诸皇子中无人能出其右,除了他没人更适合继承皇位,李光地为官比较公正,所以才深得康熙信任和喜爱,他能说出这番话,也能看出来胤禩才能有多么优秀,也有多么深得人心。

后来又发生了“毙鹰事件”,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康熙外出视察密云一带,当时胤禩原本应该随侍在侧,但当时恰好是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去世三周年忌辰,因此胤禩去拜祭生母,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父皇一同回京。

这件事本来很正常,但坏就坏在胤禩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老鹰行将就木就是代表着自己年老多病即将去世。

因此康熙当即召诸皇子至,十分严厉的斥责胤禩,并说了“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样的狠话,这件事史称“毙鹰事件”。这件事之后康熙与胤禩的父子关系彻底决裂,也跌到了冰点,同时也代表着胤禩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其实这期间也是最能看出雍正是多么有心机,当初胤禩深受康熙喜爱时,雍正也与胤禩保持了比较亲密的关系,但是在一废太子之后康熙逐渐厌恶胤禩,雍正也是逐渐的与胤禩关系冷淡下来。

胤禩虽然彻底与皇位无缘,但他并不死心,他又开始支持与自己关系亲密的老十四胤禵来争取太子之位,胤禵天资聪慧,还非常善于军事,康熙晚年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再度反叛,正是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赴西北平叛。

胤禵成为抚远大将军之后,康熙也逐渐对胤禩决绝态度有所缓和,这也是让胤禩及其党羽认为胤禵继位的可能性很大,而这一时期雍正还是表面与世无争的“闲人”皇子,因此胤禩认为雍正即是胤禵同母哥哥,还没什么野心,绝不会成为胤禵的皇位竞争者,这也说明在雍正继位前,雍正与胤禩没有太直接的冲突和矛盾。

但是胤禩没想到的是雍正是非常善于隐藏自身,雍正表面虽然“闲”,但他实际早就把局势安排明白了,雍正继位前主要就拉拢了两个人,一个就是他的大舅哥,他最宠爱的妃子年妃的哥哥四川总督年羹尧;另一个就是掌握京畿卫戍军权的佟国维第三子九门提督隆科多。

胤禵出征西北所有的军需后勤补给都是由四川总督年羹尧掌控,拉拢到了年羹尧就相当于控制住了胤禵的命门,而拉拢到了隆科多,则控制住了京城的主要兵权,这也是雍正十分精明的地方。

事实也证明雍正这套手段很稳,雍正继位之后,大出胤禩意料之外,但当时接受康熙临终顾命的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都见证了康熙遗诏,并且之前与自己关系亲近的大学士马齐却坚决执行康熙遗诏。

马齐在康熙咽气之后第一时间命隆科多调兵封闭京城九门,对京城进行管制戒严。正是马齐和隆科多为雍正保驾护航,胤禩被压制的根本没有办法反对雍正继位,胤禩很无奈的接受了雍正继位的现实。

雍正继位是属于出乎众人意料之外,所以雍正继位初期人心不稳,而胤禩在雍正继位前就与他没有太大或者太直接的矛盾,且胤禩还在朝廷内外深得人心,因此雍正继位之初是无论如何不能收拾胤禩。雍正不仅不能收拾胤禩,他还试图拉拢重用胤禩。

雍正继位后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立刻册封了与他关系亲密的十三弟胤祥为怡亲王,但这道圣旨中不止册封了胤祥一个人,还册封了胤禩和胤礽长子弘晳。

这其中弘晳是康熙最喜爱的孙子,所以册封弘晳为郡王是康熙遗诏中交代雍正的遗嘱,雍正属于是按照遗嘱办事。

胤禩由于在一废太子之后就逐渐被康熙所厌恶,所以他的爵位在康熙时期一直是贝勒爵位,没有再晋升,雍正继位后立刻晋封他为廉亲王,并把他和胤祥以及马齐和隆科多都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这其实是对他的拉拢和器重。

胤禩的才能雍正是比较有认可,他曾经多次说过“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因此在雍正继位之初册封胤禩为廉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也可以看出雍正对其颇有重用之意。

但很可惜胤禩与雍正在政治方面本身就是政见不合,胤禩善于拉拢人心,有其父康熙的仁政之风,而雍正非常务实,他掌权之后开展的一系列新政改革就是革除康熙仁政所遗留下来的积弊问题。

而且胤禩十分不甘于雍正用如此方法继位,所以他不肯臣服于雍正。从胤禩养母惠妃对待雍正的态度就能看出他们母子是不肯臣服于雍正的。惠妃是康熙早年后宫中四大妃之首,她也是大阿哥胤禔的生母,但同时也是胤禩的养母,胤禩自幼是被她抚育长大。

康熙驾崩后,按照宫廷规矩,先皇的妃嫔已生育有儿子的可以出宫住进儿子府上,没有生育儿子的则由现任皇帝在皇宫中统一养老。而惠妃的儿子胤禔早在一废太子时就触怒康熙被终身圈禁起来,因此惠妃在康熙驾崩后就出宫住到了养子胤禩府上。

而按照清宫规矩,出宫的先皇妃嫔逢年过节都要入宫向现任皇帝和皇太后请安,但惠妃却因为不满雍正继位,所以她联合了老九胤禟生母宜妃和老三胤祉生母荣妃都故意不进宫去探望雍正,这让雍正十分生气,这也说明了雍正这些竞争对手兄弟对雍正继位并不服气,他们及其生母都不肯臣服于雍正。

雍正的政治手段很成熟,别看他虽然册封胤禩为廉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但他当发现胤禩不肯臣服于自己之后,他很快就将胤禩架空。在四位总理事务王大臣中,胤祥权力最大,他掌控了财、政、人事以及禁卫军四方面大权,马齐掌管了行政大权,隆科多则掌管京畿卫戍军权和人事大权。

而胤禩呢,四位总理王大臣中,只有胤禩掌管理藩院和工部,这相当于是外交部门和建设部门,胤禩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可以说四人之中以胤禩权力最弱,这无异于是将他架空了。

紧接着雍正就对胤禩的党羽进行逐个击破的策略,雍正最先用宗室皇亲贝勒延信替代了西北前线的弟弟胤禵,后来年羹尧直接取代延信负责西北战事,胤禵以奔丧名义被雍正召回京城,回来之后胤禵很快就被派去看守康熙的景陵,实际是被监视起居起来。

之后雍正又以护送西藏活佛灵龛回归西藏为由派胤誐护送灵龛去西藏,实际上就是把胤誐从京城调走了,然后又以祖制皇室宗亲需要去军前效力为由,把胤禩身边助力最大的老九胤禟调往西北,至此京城中只有胤禩孤家寡人了。

雍正采用逐个击破和架空的手段彻底把胤禩孤立起来,也彻底把胤禩压制的死死的,而雍正这一系列手段是在雍正元年(1723 年)这一年中布置完成,这时候的胤禩基本就是雍正案板上的鱼肉了,可以岁时被雍正切割,但雍正并不急于收拾胤禩及其党羽,因为胤禩太深得人心,而雍正继位之初人心不稳,所以雍正怕造成政局动荡没有立刻就收拾他。

在雍正二年(1724 年)时,雍正最先就拿胤誐开了刀,胤誐被雍正以不敬君上之罪名褫夺爵位,圈禁起来。其实在收拾胤誐时,雍正已经明显表现出对胤禩的不满,按照当时的发展局势来看,胤誐被收拾完,马上就应该收拾胤禩了,但雍正并没有,这不是他不舍得收拾胤禩,而是被年羹尧耽误了。

雍正二年年底,雍正彻底对居功自傲的年羹尧忍无可忍,他开始准备集中精力收拾年羹尧及其党羽,但雍正非常喜爱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当时年妃身体十分虚弱,随时都可能去世,所以雍正为了年妃身体着想并没有立刻收拾年羹尧,而是先将年羹尧贬官。

到了雍正三年(1725 年)年底,年妃去世,她去世半个多月后,雍正立刻以九十二条大罪赐死了年羹尧。

雍正赐死年羹尧不到半个月就开始收拾胤禩了,雍正四年(1726 年)正月初五,雍正以四十条大罪将胤禩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并改恶名“阿其那”囚禁于宗人府中;以二十八条大罪将胤禟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塞思黑”囚禁于保定直隶总督府;以十四条大罪将胤禵褫夺爵位,圈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胤禩在宗人府中的囚禁环境非常差,雍正特意为他修建了一个高墙单间,胤禩在这里待遇非常不好,环境奇差,还缺医短药,因此半年多之后胤禩就咳血而亡。

其实雍正给胤禩安的四十条大罪基本上都靠不住脚,比如雍正给胤禩安的罪名之一就是收买江南士子人心,而这个罪名中胤禩的行迹居然是他托了自己的书法老师何焯回江苏老家时买了一些古籍珍本图书,胤禩托何焯在南方买书甚多,这些南方的文士都说胤禩极是好学,极是好王子,所以这就成了收买江南士子人心。

胤禩本人喜好藏书,这是当时王公贵族再普通不过的喜好,就因为他托人在江南买了些图书,被江南的读书人夸了一通,所以雍正就吃醋了,江南读书人为什么不夸朕,夸胤禩那就是胤禩收买人心。

总得来说雍正给胤禩定下的四十条大罪几乎都没有明显的实质性罪责,其实雍正收拾胤禩更多的是出于嫉妒和忌惮胤禩深得人心,人望太高。

据《雍正朝起居注》记载,在雍正二年处理完胤誐后,雍正就特意和群臣置气说过一番话,雍正说:“尔诸大臣内,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谓允禩贤于朕躬,为人足重,能有益于社稷国家,朕即让以此位,不少迟疑。”

雍正说的这番话明显就是置气的话,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胤禩在朝廷上下太深得人心了,他对雍正的威胁不存在于政变或暗杀等因素,主要在于雍正与他斗争中,雍正作为皇帝却很孤立,诸王大臣对于雍正打击胤禩是敢怒不敢言,也正是这种关系使得雍正对胤禩越发不能容忍和憎恶。

试想一下,皇帝之侧总有这么一个比皇帝还深得人心还有威望的弟弟存在,皇帝如何能安心?皇权如何能有保障?

写在最后

其实就是胤禩卓越的能力外加超高的人望就注定了他即便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谋逆之举也让雍正如芒刺在背深感不安,所以雍正必须将胤禩除之而后快。

而雍正一直到继位之后第四年才除掉胤禩,其一是继位之初人心不稳,为了安稳人心,不能立刻除掉胤禩;其二胤禩很快就被雍正架空,随时处于雍正宰割的地步,雍正只是需要根基稳定之后就可以收网了。

雍正继位时已经 45 岁,他当时已经是一位政治手段非常成熟的皇帝,他锐意进取推行新政改革社会积弊,本来就是触动根基的事情,因此他在处理胤禩时就必须要稳,因为胤禩太深得人心,如果处理不稳容易引发政局动荡,这是不利于雍正新政推行和发展,所以雍正必须要等自己彻底把根基扎稳,局势稳定了再除掉胤禩。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