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乾隆登基后,平反了诸多被雍正打压的叔伯,为何不愿平反其大伯?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21:08:53 6次浏览

关于问题乾隆登基后,平反了诸多被雍正打压的叔伯,为何不愿平反其大伯?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黑水布衣】的最佳回答:

就在乾隆皇帝即位不久,他发了一道震动天下的谕旨:

允禩、允禟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但其子孙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弃宗牒之外,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处理之处,着诸王满汉文武大臣各抒己见,确议具奏。——《高宗实录》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的上位之路,非常艰辛,对于这些竞争者也是严厉打击,以允禩、允禟最为严重,分别列出了大罪四十款和二十八款,并削除了其宗籍。乾隆皇帝上台后一改风格,宽恕了这些叔叔,并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时彻底的恢复了这两人的宗籍。可他似乎忘了那个允禔了?为何整个乾隆朝,皇帝都没有对这个大伯平反呢?

第一,允禔不能平反

何为平反?作为一个政治术语,意思就是对曾经有罪之人进行翻案,以证明其无罪。大家可别忘了,允禔是被康熙皇帝圈禁的,并不是雍正皇帝下手的。乾隆皇帝一直以爷爷为偶像,所以根本不会为允禔平反。

况且允禔也不符合平反的条件,因为他真有罪。允禔在太子允礽第一次被废时,就上蹿下跳,但被查出用了镇魇之物陷害允礽。这让康熙皇帝认为其太过危险,于是将其圈禁,这一禁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死去。

所以说,允禔是真有罪!

第二、允禩、允禟也没有真正的平反

看上面的谕旨就知道。乾隆皇帝也不敢轻易打父亲的脸,他承认两人是有罪的,只是因为他们是一家人,才宽大处理。事实上,乾隆皇帝只是将两人的宗籍恢复,纳入玉牒。

但对于父亲其他的政敌,乾隆却是宽大处理,他放出了允娥和允禵,后来还给了爵位,那其他人怎么就没有什么表示呢?

其实雍正皇帝已经表示过了。

第三、不同级别的不同处理

允禔不需要平反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雍正皇帝已经给与认可了。他对于自己不同级别的政敌,对待是不同的:

允禩、允禟就不说了,必须严厉打击;

允娥和允禵是从犯,必须圈禁,但不必严厉;

允祉算是曾经的竞争者,但还算老实,最后圈禁,但死后给与郡王待遇。

允禔和允礽早在康熙时代就失势了,但后者是前太子,所以不能放,但死后给与亲王待遇,前者曾与允禩交好,所以也不能放,但死后可以给与贝子待遇。

你看,其实乾隆皇帝只是恢复了允禩、允禟的名誉,其他被父亲打击的人,并没有什么表示,只因为允禔和允礽死后已经得到雍正的宽待了,不需要乾隆表示了。这就是原因!

【2】、来自网友【正说清代十二朝】的最佳回答: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68 岁的乾隆皇帝不知道哪根筋不对,突然下达了一道“命追复睿亲王封爵,并复开国有功诸王原号,并予配享太庙”的谕旨,为多尔衮、多铎平反,并明确了“铁帽子王”体系。数日以后,乾隆皇帝又为阿其那、塞思黑,也就是被雍正帝下令“革除黄带子、削除宗籍”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平反,下令“仍当复其原名收入玉牒。两人子孙,当一并叙入”。

继为皇三子胤祉追谥;释放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以后,再为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平反的乾隆皇帝,几乎将雍正皇帝打压、惩治的叔叔大爷们全部翻了案。这是不是乾隆皇帝“类祖不类父”的集中表现,我们暂且不予理会,但既然为诸多叔伯都平了反,为何独独剩下了自己的大伯——皇长子胤褆没管呢?

被圈禁于高墙 26 年的皇长子胤褆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身居储君之位长达 33 年的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废黜,并将其关押。年龄居长、功劳最大、为父分劳最多的皇长子胤褆,原本就对储位有着觊觎之心,康熙皇帝又命其看押被废黜的太子胤礽,这让胤褆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在这种错误的思想引导下,皇长子胤褆向康熙皇帝奏请“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再加上皇三子胤祉揭发了其“魇镇太子及诸皇子”的罪行;康熙皇帝大为震怒,下令将其削爵、圈禁。自此,直到雍正十二年病逝,皇长子胤褆便一直被圈禁于自己的府邸,长达 26 年。

雍正皇帝对昔日夺嫡政敌的疯狂清算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经过“九子夺嫡”的残酷洗礼,皇四子胤禛在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内外夹辅”下,有惊无险地接过康熙皇权,正式升级为雍正皇帝。为了稳固统治根基,雍正皇帝刚一登基便展开了对昔日夺嫡政敌的清算,皇十四子胤禵被圈禁景陵;皇十子胤俄被“圈禁、革爵”;皇三子胤祉被“夺爵、禁锢景山永安亭”。

除了上述三位皇子,雍正皇帝对于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的打击报复最为冷血无情。

根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的记载,雍正皇帝将皇八子胤禩改名“阿其那”,“革除爵位、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并圈禁于宗人府”,半年以后,皇八子胤禩因“呕病”病逝于禁所。皇九子胤禟被改名“塞思黑”,“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并交由直隶总督李绂看押圈禁”,两个月以后,皇九子胤禟因“腹疾”病逝于禁所。

也就是说,在参与“九子夺嫡”的 9 位皇子中,除了雍正皇帝这位“胜者为王”和他的铁杆兄弟——皇十三子胤祥外,其余 7 位皇子几乎全部以悲剧收场。

只是,这 7 位悲剧皇子中,废太子胤礽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格外关照,便将其追封为“和硕理亲王”;再加上被乾隆皇帝平反的几位叔伯,也就只剩下皇长子胤褆孤零零的没人理会。

那么,乾隆皇帝为何不愿为其大伯平反呢?

《清实录·高宗实录》记载了乾隆皇帝为胤禩、胤禟平反的谕旨,在这道平反谕旨中,乾隆皇帝给出了三个理由说明:

1、两人虽然“结党妄行,罪皆自取”,但却“未有显然悖逆之迹”;

2、对于两人的冷血惩治,雍正皇帝晚年曾经数次“愀然不乐,意颇悔之”;

3、“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

就这三个理由来看,我们就能基本明白乾隆皇帝为何不为皇长子胤褆平反?

首先,皇长子胤褆“镇魇皇太子及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甚至建议康熙皇帝“诛杀太子胤礽”的罪名属实。再者,康熙皇帝临终对皇长子胤褆的态度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的“胤禔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一个是《大义觉迷录》记载的“朕若不讳;此人断不可留”,但不管哪种说法,都没涉及为其平反的要求。至于雍正皇帝,更是坚持认定皇长子胤褆“残暴横肆,暗行镇魇,冀夺储位”,才未将其释放。

所以,不管乾隆皇帝是“类祖”还是“类父”,都不会为皇长子胤褆平反。

更重要的是,皇长子胤褆获罪以后,只是被康熙皇帝下令“削除爵位、圈禁府邸”,并没有将其革除宗籍、革去黄带子,这和多尔衮、多铎、胤禩、胤禟这等被玉牒除名的惩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再加上,皇长子胤褆病逝的雍正十二年,雍正皇帝已经给予了“以固山贝子礼殡葬”的特殊照顾,所以,乾隆皇帝就不需要再为其平反了。

后记

作为一代职业帝王,乾隆皇帝的治国水平、具体作为虽然有待商榷,但其推进皇权集中、巩固统治根基的手段绝对是“教科书级别”。乾隆皇帝实际掌握最高权力将近 64 年,除了继位初期等同于儿戏的“弘晳逆案”,他几乎没遇到过任何皇权挑战和威胁,这就足以证明乾隆皇帝对于把控权力的登峰造极。

在雍正皇帝几乎得罪光了皇室宗亲、满洲勋贵以及天下读书人的前提下,乾隆皇帝想要坐稳江山就必须有点非同寻常的手段。继位初期,乾隆皇帝努力营造宽松的统治环境,努力缓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为其换来了数十年的安稳朝局;乾隆四十三年,等到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再度尖锐的时候,乾隆皇帝再以平反多尔衮、胤禩、胤禟,建立“铁帽子王”体系等重大举措,重新争取到皇室宗亲的支持。

正如乾隆皇帝所言,“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如果不是乾隆皇帝屡次出手修复皇室内部关系,后世帝王恐怕再无此念,亦无此胆量,统治阶层的分崩离析便会过早的将大清王朝拖向灭亡。

只是,这种用以缓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平反做法,必须能够服众,必须能够拿出充分的理由,多尔衮“有大功,而无叛逆之迹”;胤禩、胤禟亦“未有显然悖逆之迹”,而昔日犯下诸多大错的皇长子胤褆,即使乾隆皇帝有心为其平反,也实在找不到令众人心服口服的理由。所以,皇长子胤褆也就只能尴尬的沉寂于历史长河中。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清实录·高宗实录》、《大义觉迷录》、《朝鲜李朝实录》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