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的诸葛亮军事才能如何?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19 08:18:1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的诸葛亮军事才能如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的最佳回答:

诸葛亮确实不如演义中一般神鬼莫测。

然而,他的军事才能非常全面,不愧为一流的军事家。

战略:不可低估的《隆中对》

诸葛亮在军事上的第一次表现,就是提出《隆中对》。

这也是古代历史上最出名的军事战略雄文之一。

其中,诸葛亮深刻分析了天下大势,指出:应将夺取荆州、益州作为创业的第一步,其后,再分道北伐,复兴汉室。

后来,这个战略,第一步(取益州、荆州)一度实现了大半;但在展开第二步之前,就因关羽败亡而无法实施了。

因此,后人对《隆中对》多有指责。

确实,后来的事实也表明,《隆中对》有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刘备逐渐强大后,难道不会引起孙权的警惕吗?孙刘联盟是否会始终按照诸葛亮的设想发展呢?

又比如:刘备北伐,北方人民真的会“箪食壶浆,以迎将军”吗?

再比如:益州荆州虽紧紧相邻,但受山岭阻隔,彼此联络不便,以最弱的蜀汉,在配合不便的情况下分路北伐,力量不会分散吗?

因此,说刘备不能复兴汉室,“始误于隆中”,不是没有道理的。

然而,如果因此质疑《隆中对》的价值,就不必了。

历史上,许多能人智者都曾提出过战略规划。

仅以汉末三国为例,荀彧、张纮、周瑜、鲁肃,都曾提出过全局性的规划。

然而,荀彧提出的“联合刘繇讨伐袁术”(《三国志.卷十》),周瑜、鲁肃的“二分天下”,都因遇到变数而无法施展。

事实上,历代这样的跨度大,阶段多,又比较详细的战略规划,能实现一步已经非常难得,指望始终死板地按照一个战略规划来完成一切事业,本身就是比切实际的。

《隆中对》规划的路线,使无立锥之地,四处寄人篱下的刘备,成长了鼎足而立的雄主,这已经是整个汉末三国时期最成功的战略规划了。

因此,如果视诸葛孔明为“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的大仙,那无疑是会失望的,但如果视其为一个战略家,那诸葛亮无疑是最优秀的一个。

平南中:“攻心”典范

演义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取西川之战、汉中之战中都有神级表现。

不过,事实上,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在军事上的任务不多,不如法正、黄权。

诸葛亮真正开始独自领导大规模军事任务,是从征南中开始的。

历史上,许多名将都曾出征云南。

然而,这些出征,往往耗费数年,而且,战后要在当地长期驻扎较多兵马,消耗相当国力。

诸葛亮征南中之战,225 年三月出兵,秋天结束,十二月凯旋,总共约大半年。

其结果是:不但平定叛乱,而且,使对手心服口服,获得了“南人不复反矣”的承诺。

因此,南征结束后,诸葛亮在南中只留了不多的兵马,并基本保持了当地的长期稳定。(当然,蜀汉时期,南中依然时有中小规模叛乱,但大叛乱基本没有,仅靠地方就可解决)

不仅如此,南中还成为蜀汉北伐的有力后援。

南中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供给军国使用,“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而南中地区的精锐勇武,还组成“无当飞军”,成为蜀军的精锐!

可以说,诸葛亮平南中之战,在历代平定云南的作战中,是时间最小、成本最低,效果最大的一次。

而这,也是历史上“攻心”效果最大的一次(似乎没有之一)。

与诸葛亮同时代的军事家中,曹操、吕蒙,都擅长“攻心”,但他们的“攻心”,往往只能在一时起到瓦解对手军心的效果,与诸葛亮的此次“攻心”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军事技术创新

之所以说诸葛亮全面,在于他在军事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为我国古代军事家所罕见。

诸葛亮十分重视武器装备,要求进行技术革新,提高武器性能,并保证其质量,以弥补兵力人力上的不足。

他改进连弩,使连弩成为山地战中最具威力的武器;他主张创制木牛流马,使其成为山地运输较便利的交通工具。

他主持生产的钢铠达 5 折(锻造次数)、矛达 10 折,这在当时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高的质量标准!

他的技术创新,对后世的历史曾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比如,西晋时,马隆就依八阵图制作偏厢车,并以此为进退利器,仅以 3500 余人,就一举平定影响极大,连续斩杀多位边疆大吏的秃发树机能。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技术至今难以复原,因此,其具有了神秘色彩。

然而,许多朋友“疑古”,认为难以复原就是“不曾存在”,这当然是偏颇的。

或许,这些发明不是那么神奇,或者在今天看来不足为奇,但各类史书多方记载,足见其真实性及实用性。

阵法发展

同时,诸葛亮对古代流传的“八阵”作了进一步发展。

他“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八阵图,自然不可能如小说中一般,仅仅靠几块石头就差点把陆逊这种级别的猛人困死,但也是极为优秀的。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察看诸葛亮留下的营盘,赞到:天下奇才也!

晋代李兴也表示:推子八阵,不在孙、吴。

李兴的时代距诸葛亮不远,这也表明,诸葛亮的八阵有相当程度的创新,有孙子、吴起所不曾有的创新。

此外,西晋马隆、东晋桓温,都曾参考诸葛八阵,取得相当胜利。

遗憾的是,诸葛八阵的遗迹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去了。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记载了三处诸葛八阵留下的实物遗迹。

然而,到宋代时,只有鱼腹江边的一处约略可见了。

今天,仍然有许多专家、学者,依照残留的遗迹、资料,试图复原八阵。

不过,这主要只有考古意义了。

诸葛亮发展八阵,是根据蜀军的实际情况(步兵比重大、弩兵强)、敌军的实际情况(兵力强,尤其骑兵占据绝对优势)及主要战场地形(山地高原地带)所作的。

这是为蜀军“定制”的创新,自然既不可能”包打天下“,更没有那些”神话功能“了。

不过,早在各类小说流行之前的时代,人们就对诸葛八阵如此感兴趣,这也表明:诸葛亮确实在阵法上的造诣,是”史诗级“的。

练军之能

诸葛亮开始指挥蜀军作战时,情况是非常严峻的。

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刘备集团早年积累的精兵猛将折损大半!

而且,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第一代主要将领也已去世,而新一代将领如关平、刘封、孟达冯习、傅彤、张南等也多折损。

因此,诸葛亮开始指挥蜀军时,蜀军的战斗力严重不足。

第一次北伐时,如诸葛亮自己所言:我军在箕谷、祁山,皆兵多于贼,但结果是“不能制敌反为敌所制”。

因此,诸葛亮加紧治军,并收到了相当效果!

因此,诸葛亮北伐后期,蜀军的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

第三次北伐,收复武都、阴平;第四次北伐,在卤城大败司马懿;第五次北伐,司马懿在兵力居优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坚垒避战”。

可以说,在诸葛亮的治军之下,蜀军的战斗力有了相当飞跃。

此外,许多朋友认为“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以此断定诸葛亮不善于培养将领。

这个问题上,大可不必人云亦云。

蜀军中后期的顶梁柱将领王平(刘备时期仅为稗将军)、姜维(降将)、张翼(刘备时期为太守)等人,皆为诸葛亮所提拔。

还是那句话,刘备时期苦心培养的“二代”将领,大多在刘备时期就已经陨落(夷陵之战及东三郡之乱),诸葛亮可继承的将才不多。何况,以蜀中一州之地,选材面十分有限!

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能做到这样,已经相当不错!

许多朋友一面质疑诸葛亮不断北伐,一面质疑诸葛亮不培养将才。

难道:诸葛亮要抓一群人在成都读兵书,以此来培养将才吗?

当然,就提拔将才而言,诸葛亮不算特别优秀,与能曹操尚有一定差距。

何况,他在对马谡等人的任用上,也确实有失误,这是没有办法“洗”的。

但总体而言,诸葛亮对将才的选择,已经至少为中上水平,而其练兵之能,则为后世兵家津津乐道,也堪称“史诗级”了。

可持续作战

诸葛亮、姜维屡屡兴兵,但二者有明显差别。

诸葛亮北伐,“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他注意与民休息,扶植自耕农,合理战争负担,以利于持久。

他在汉中大力兴办屯田,出祁山时,又重新启用荒废的西汉水运道进行漕运,更使用了木牛流马等运输工具,减轻运输强度。

因此,诸葛亮北伐的次数多,但蜀汉的生产、生活依然保持得不错。

所以,诸葛亮去世时,蜀军、民间,“哭声响彻”;诸葛亮去世后,一直得到蜀中人民的纪念。

显然,这绝不是“穷兵黩武”之人所能享受到的!

以蜀汉的弱小,如此高频次,大规模用兵,都能维持如此,可见,诸葛连国在可持续作战上的造诣。

征战之能

除了不善于培养将领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则是对诸葛亮的另一处指摘了。

确实,诸葛亮五次北伐,连连使用蜀军主力,却连陇右都没有夺取,就目的而言,显然是失败的。

实际上,五次北伐,诸葛亮在面对曹真、张郃、司马懿等一时人杰时,其表现是可圈可点,不落下风的。

诸葛亮以弱击强,能取得这样的战绩,绝不是许多人所说的“短于戎伍”。

诸葛亮北伐之所以不能取胜,根本原因还在魏蜀之间明显的国力差距。

当然,有一说一,诸葛亮的用兵之能,并没有胜过同时代的曹真、司马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就指挥水平而言,诸葛亮大致与对面的曹真、司马懿在同一水平线上,至少没有明显优势。

观曹真平河西,司马懿灭孟达、破辽东,无不是风驰电掣!

因此,曹真、司马懿,实际上已经可以代表同时代的最高水准的指挥官了。

诸葛亮以弱战强,与之相持不下,自然也可认为是同时代最高水准指挥官之一了。

如果视诸葛亮为小说中的“神”,诸葛亮当然是令人失望的。

但如果客观地评价诸葛亮这个人,其军事才能非常全面,确实不愧为杰出的军事家。

诸葛亮确实有相当多的失误,也确实有短板。

然而,作为后人,我们何必去苛责古人呢?

找到其精华之处,加以学习,以求有益于现实工作,不是更好吗?

【2】、来自网友【超级七品小芝麻官】的最佳回答:

正史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究竟怎么样?看看司马懿的反应就知道了!千万不要被司马懿和陈寿给骗了哦!

诸葛亮

关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其实历代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各个朝代的名将,也对诸葛亮推崇备至,可见在那些厉害人物眼中,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造诣非常高!再后来,到了明朝时期,随着三国演义的出现及流行,诸葛亮在民间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广。演义中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近乎多智近妖,别人没想到的都被他想到了,所以民间也开始推崇诸葛亮,就连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人物中,也有诸葛亮!

在上述阶段,诸葛亮的评价非常高,他不仅忠义,而且军事能力非常强。然而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诸葛亮并不是非常忠义,因为他架空了刘禅,搞死了魏延,另一部分人认为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一般,他就是个管后勤的。其中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的观点愈演愈烈,但凡提及诸葛亮,总会有这种评论出现,今天本文就侧重探讨一下,正史中的诸葛亮,军事能力究竟如何?到底厉不厉害?

关于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质疑,目前网络中最流行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三国志作者陈寿曾经说过诸葛亮擅长治理国政,但不擅长用兵;二是诸葛亮战术能力不行,并非司马懿的对手,一直无法击败司马懿;三是诸葛亮军事眼光不行,数次北伐,劳民伤财,削弱了蜀汉的国力,军事。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地来分析这些质疑!

陈寿的质疑

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生活的时代距离诸葛亮比较近,所以他的记载历来被众人所推崇。他曾经在记载诸葛亮的功绩时,有过这么一番点评。

原文: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在陈寿的点评前半段,他夸赞了诸葛亮的治国之能,然而最后一句,他却说诸葛亮不擅长军事谋略,于是不少人便认为,连陈寿都说诸葛亮不擅长军事谋略,可见正史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确实一般。然而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陈寿原本是蜀汉官员,但是蜀汉灭亡后,他已经成为了西晋的臣子,站位已经不一样了,所以他不能将诸葛亮描写得非常厉害,否则西晋统治者会怎么看?

诸葛亮北伐的最大对手,就是司马懿,而司马懿乃是西晋皇帝的祖宗,这个时候陈寿怎么敢记录司马懿被诸葛亮暴揍的事情?他毕竟还要吃西晋朝廷的这碗饭啊,所以他肯定不能将诸葛亮描写得英明神武,否则将司马懿置于何地?

另外,我们注意“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这句话中的“盖”字,这个“盖”乃是大概的意思,也就是说陈寿写的这句话乃是推论,他只是说诸葛亮之所以没办法北伐成功,很可能是因为他军事能力不行,这话并没有说死,而且听起来特别像是在拍马屁。

最后,在《诸葛亮传》中,陈寿还写了这么一句话:“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意思是诸葛亮之所以北伐不成功,并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天命不再蜀汉,何为天命不在蜀汉?不就是说蜀汉国力不行吗?换句话说,若是蜀汉国力不那么差,诸葛亮就很可能成功!这是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夸奖!

总的说来,陈寿评价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其实只是一种推测,而且是一种拍马屁式的推测,毕竟他端着西晋的饭碗,不可能再去夸奖西晋的敌人。而且他那句“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其实就是侧面说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诸葛亮战术能力不行?

网友们之所以认为诸葛亮战术能力不行,一方面是诸葛亮数次北伐,从未击败过司马懿,一方面是诸葛亮只会正面作战,不会使用奇谋,弃用魏延的的子午谷之谋便是例证。

事实上,关于这两个质疑,其实是毫无道理的!正史中,诸葛亮的前三次北伐,主要对手是曹真,曹真死后,司马懿上位,一开始的时候司马懿还主动进攻诸葛亮,结果被暴揍了一顿,之后便学乖了,再也不敢和诸葛亮对阵了。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见司马懿老是不出战,便用女人的衣服来羞辱司马懿,搞得魏国将领气愤不已,然而就在众人愤愤不平时,司马懿却千里请战,利用皇帝来压制众将,就是不愿意出战,而且还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原文: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司马懿的这句话,乃是他和兄长的书信中所写,意思是他早已稳操胜券,诸葛亮必败。现在很多人也拿这句话来证明诸葛亮实力不行,然而事实却是,司马懿一直被压着打!无论是军队人数还是军事素养,魏军都远远强于蜀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却不敢出战,只能证明他并非诸葛亮的对手!而且曹魏皇帝曹睿,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宣称要趁机剿灭蜀汉,结果到了第五次北伐,面对司马懿的坚守不出,他也表示赞同,可见他也知道司马懿打不赢诸葛亮!

很多人持有阴谋论,认为司马懿之所以不出战,是在养寇自重,担心灭了诸葛亮,自己也被曹睿干掉。然而正史中曹睿,其实对司马懿并没有多么忌惮,后来诸葛亮死后,曹睿也没有架空或者杀掉司马懿,而是让司马懿四处领军作战,到了人生最后一刻,曹睿还让司马懿做了托孤大臣,可见曹睿对司马懿是多么的信任!养寇自重,以图自保的说法,完全是妄自揣测,毫无道理!更为重要的是,养寇自重的玩儿法,是不会让“寇”威胁到自己,哪有被“寇”堵到门口打的道理?这是什么养寇自重?

另外,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之谋,并非他不喜欢用奇谋,而是魏延的计谋成功率太低,卤城之战击败司马懿,之后设伏击杀张郃,便是诸葛亮善用奇谋的表现,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战术操作还是非常厉害的!

诸葛亮军事眼光不行?

持这种质疑的网友认为,蜀汉的国力太弱,根本不应该北伐,这简直就是劳民伤财,是诸葛亮在军事上的短视。然而事实上,坚持北伐,乃是蜀汉存在的必要条件!若无北伐,蜀汉必亡!

蜀汉这个国家,乃是外来势力建立起来的,荆州人到了益州,压制益州人和东州人,三方势力角逐,若无对外宣泄渠道,不出十年,蜀汉必定四分五裂。诸葛亮坚持北伐,一方面转移了蜀汉内部的矛盾,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曹魏去了,给了大家对外抢夺利益的希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干扰魏国的正常发展。

众所周知,魏国是三国中最强的国家,蜀汉的实力最弱,若双方都和平发展,那么蜀汉必定发展不过魏国,不出十年,双方的国力差距必将越来越大,到时候蜀汉不仅无法灭亡曹魏,还有可能被曹魏所灭!所以说,为了缩小魏、蜀两国的国力差距,延缓蜀汉的灭亡时间,诸葛亮必须北伐。而事实也证明,诸葛亮的北伐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诸葛亮北伐时期,曹魏被折腾得筋疲力尽,无法安心发展,连皇帝曹睿,都不得不节衣缩食,时刻提防着诸葛亮的进攻。而诸葛亮去世以后,曹睿立马一反常态,大肆修建宫殿供自己享乐,可见他被诸葛亮压制得有多惨。而且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虽然魏国内部比较乱,但是他们的国力却增长得非常快,最终当司马昭掌权时,直接发动了灭蜀之战,轻松的就干掉了蜀汉,令世人震惊!

总的来说,陈寿评价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诸葛亮打不赢司马懿,战术能力不行,且缺乏战略眼光的这些质疑,统统有问题!正史中的诸葛亮,军事能力非常厉害!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正史中的诸葛亮军事能力有多强,看看他是如何吊打司马懿的!

司马懿这个人用兵,讲究的是雷厉风行、快准狠,突袭孟达,攻灭辽东,扫灭王陵,司马懿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杀到,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而面对诸葛亮时,司马懿这招却失效了。卤城之战,司马懿第一次和诸葛亮交战,便被诸葛亮打了个大败,损失玄铠五千!

原文: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注意看司马懿此战的损失,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古时候士兵作战,可不是谁都能穿盔甲的,只有精锐才有资格穿盔甲,也就是说,此战中诸葛亮至少歼灭了司马懿三千精锐,而且还有那么多的兵器、弓弩,换算成普通士兵,此战司马懿极有可能损失上万人!当然了,为了给司马懿挽回面子,晋书上不承认此战,说的是诸葛亮输了,然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时候,可是自贬三级,此一战后,诸葛亮可没自贬,可见晋书关于此战的记载,有掩饰之嫌。

此战大败以后,诸葛亮因为李严掣肘,被迫撤退,司马懿不甘心,想要找回面子,又让张郃去追击,结果遭到诸葛亮的伏击,最终名震天下的五子良将张郃,被诸葛亮给干掉了!

吃了大亏的司马懿,再也不敢和诸葛亮交手了,于是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直接下令全军不准出战,就那么耗着,准备把诸葛亮的粮草耗尽完事。殊不知,诸葛亮这次北伐,早就解决了粮草危机,一方面木牛流马增加了运粮效率,一方面诸葛亮直接在魏国土地上屯田重粮食,摆明了打持久战。所以说,就这样长期拖下去,司马懿必败!遗憾的是,诸葛亮的身体没有司马懿那么硬朗,过早离世了,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然而就是在诸葛亮去世这一段时间,司马懿的表现再次令人笑掉大牙!大家都知道司马懿惧怕诸葛亮,不敢和诸葛亮正面对战,那么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是什么反应呢?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司马懿一听说蜀军退兵了,立马指挥军队追击,然而当姜维反旗鸣鼓,摆出一副迎战的样子后,司马懿立马就被吓跑了,只留下了一段“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话,令人感慨,这司马懿也太怕诸葛亮了吧!

原文: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结语

总的来看,正史中的诸葛亮,军事能力仍然是非常厉害的,他并不像网络中所传说的那么差劲!从司马懿“畏敌如虎”的操作来看,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远远强于司马懿!所以说,别再被司马懿和陈寿给骗了,正史中的诸葛亮,军事能力照样名列前茅,足以吊打同时代的那些大才!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汉晋春秋》《晋书》)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