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烂泥扶不上墙,那么真实历史上胤礽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小岛知风】的最佳回答:
康熙的太子胤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影视剧中把太子胤礽给抹黑的比较厉害,其实历史上的胤礽并非如此,这只是影视剧的艺术作品需要。
因为雍正是历史上正统皇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雍正就成为正面典型,而太子胤礽毕竟是最后失败的产物,所以形象比较负面是很正常。
历史上的太子胤礽其实算是文武双全,比较有治国之韬略,在最开始的时候胤礽并非是烂泥扶不上墙,而太子胤礽被废也有着很多因素夹在其中,并不单纯的是胤礽本人的错误,下面分析一下历史上胤礽的能力和胤礽被废的因素。
出身高贵且文武双全的太子胤礽
胤礽血统非常高贵,他的母亲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当年顺治留给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本身就是满洲贵族,所以胤礽血统非常纯正高贵。
胤礽的外公是索尼长子一等公噶布喇,也是议政大臣,胤礽的叔外公也就是噶布喇的三弟是康熙朝重臣索额图。
胤礽的母亲家族在清朝政治势力十分强大,所以胤礽自幼就被立为太子。
康熙这个皇帝其实是历史上对家人极为重感情的皇帝,他对每个儿子和女儿都是非常的疼爱,可以说康熙即使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慈父,这其中康熙尤其最为疼爱嫡子胤礽。
而且康熙尤为重视胤礽的教育,从小给他聘请名师指点,在这种优质教育环境下,外加康熙过度的重视胤礽的教育,在愚笨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块烂泥。
所以历史上的胤礽在前期不止不是烂泥还是一位文武双全颇有度量和贤名比较大的好太子。
当然胤礽的好名声主要在一废太子之前,废太子之后,胤礽心态崩了,整个人变化非常大,所以再度被立为太子时,胤礽已经被父亲康熙整治的有些精神失常,越来越乖戾暴躁,所以最终康熙忍无可忍再次把他废除。
在一废太子之前,胤礽处理政务以及监国时期都是非常得心应手,处理的井井有条,也非常符合康熙的想法。
而且在第一次废太子之前,康熙与胤礽父子感情极其深厚,康熙每次外出,都必定要给胤礽写信。
而康熙在 40 岁罹患疟疾时,外国传教士建议康熙服用金鸡纳霜,太子胤礽非常焦急,多次责怪索额图等大臣粗心大意,索额图等大臣为了表明金鸡纳霜对人体没有害处,当场服用了金鸡纳霜,这样情况下胤礽才敢将金鸡纳霜喂给康熙吃。
在康熙两次亲征葛尔丹之时,正是太子胤礽监国,年仅 22 岁的胤礽在处理事务上事无巨细都处理的非常稳妥,然后再请示康熙,得到了康熙夸赞。
除了这些康熙还允许太子胤礽与欧洲传教士交往,胤礽在与欧洲传教士交往期间表现出的雍容大度,都让自诩为绅士的欧洲人所折服,至今欧洲历史学者还认为胤礽时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具有大国储君风采的皇储。
从这些情况下都能表明胤礽在太子监国期间的卓越能力、人品性格以及对康熙的孝心上都是做得比较不错,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胤礽这么好,康熙为什么要废了他?
胤礽被废的原因一: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兄弟们在背后毁谤他
上面说过康熙是一位慈父,他对他的儿子们都非常娇惯纵容,而且他对每位儿子教育都很重视,培养他们文韬武略,可以说康熙这些年长的儿子接受的都是最良好的教育,个个都算是文韬武略,文武双全。
康熙把他们的能力培养得非常全面又高强,然后还让他们参与到朝政治国之中,这样一来无疑也助长了他们对皇储之位的野心。
尤其是康熙的庶长子胤禔,这位胤礽同父异母的大哥母系家族也有一定背景,胤禔的外叔公是康熙时期另外一位重臣纳兰明珠。
也正因为明珠与胤禔有这层关系,胤禔在明珠的扶持下,密切的关注着太子胤礽的一举一动,所以胤禔自幼就有夺取皇储之野心。
胤禔专门天天盯着胤礽的过失,人非圣贤孰能不过,胤礽不可能天天不犯错,一旦他做错一点,胤禔就会添油加醋的汇报给康熙。
毕竟胤禔也是康熙的儿子,久而久之康熙与胤礽父子之情再深厚,也架不住另一个儿子在那挑拨。
康熙最大的败笔就是给予了所有儿子们很大的权力,所以让皇子们与太子之间利益矛盾日益加深,这就是没有处理好太子与皇子之间关系。
明朝自明成祖朱棣之后,一直是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也就是说明朝的皇子们虽然封王,但大多都是富贵闲散王爷,没有权力,不管理朝政,这样一来明朝虽然明立太子,但是不让其他皇子参与政治也杜绝了其他皇子的野心。
而康熙则不一样,康熙是“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康熙的本意是想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把儿子们都栽培好,然后团结在太子之下,发挥“家天下”本能,让他这些儿子们兄弟齐心共同治国。
康熙的本意是想将儿子们培养成帮自己治国的助手,但是他在培养过程中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世爵,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
就比如胤礽第一次被废,导火索主要就在于胤禔在陪伴康熙打猎期间,日夜不停地在康熙面前诋毁胤礽,外加胤礽之前过错累积起来,导致康熙彻底爆发,将胤礽废除。
所以康熙对诸子的溺爱,也造成了对太子胤礽被毁的原因之一。
胤礽被废原因二:胤礽本身也存在问题,同时还有父亲康熙的溺爱
胤礽整体来说是合格且能力不错的皇太子,但是这不代表他本身没有问题,他本身也确实存在一定问题。
当然他的问题还在于康熙身上,这真是应了养不教父之过的名言。
因为胤礽出生时其母孝诚仁皇后就因难产而死,所以胤礽幼年时期一直是由康熙亲自抚养,康熙对他是过度的溺爱。
康熙默许索额图等太子近臣给予胤礽规格几乎等同于皇帝的旌旗仪仗和冠服,每年元旦和冬至还有千秋三大节日文武大臣除了要向康熙三跪九叩,还要向胤礽行两跪六叩之礼数。
而且自古以来都是避讳皇帝的名字,到了康熙这连太子的胤礽的名字也要避讳。当康熙察觉到明珠一党对太子威胁很大时,他果断的直接铲除了明珠及其党羽。
这些都使得胤礽越发膨胀,在当时胤礽基本已经等同于副皇帝了,这也让胤礽身边形成了很强的政治势力。
最关键的是康熙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胤礽要求却很放纵,胤礽的东宫每年花销都要比康熙的花销多很多倍,可以说康熙自己勒紧裤腰带,把钱全花给了儿子。
同时康熙还非常的护犊子,在最初的时候不管胤礽犯什么错,康熙都会包容,胤礽犯再大的错误,康熙从来不会认为儿子有错,错的都是儿子身边的人,所以当胤礽犯错后,康熙的做法就是责备太子身边的人,他认为是太子身边的小人教唆了胤礽犯错。
康熙就这么久而久之,到了一废太子那时,已把早年颇有贤名的胤礽一步一步溺爱成了骄横狂暴之人,早年君子气度已荡然无存,变得乖戾暴躁,开始不得人心。
因此胤礽权力越来越大,他本人还逐渐越来越暴戾,身边形成了比较强大的政治势力,所以胤礽的人品越来越让康熙不满,而他的政治势力也越来越让康熙厌恶。
其实造成这些的就是康熙本人,因为他对儿子的过分溺爱造成了他乖戾的性格,同时也给予了他很大的权力。
自古以来太子很少御政,多数都是跟着皇帝父亲学习处理政务,而康熙出于对胤礽的溺爱,极大地让胤礽参与进政治之中,外加康熙对胤礽的过分溺爱,所以导致胤礽御政后形成了朝廷的第二个权力中心,与康熙的皇权相抵触。
康熙爱儿子,也更爱权力,太子在康熙自幼的教导下权力欲已经很强,所以太子过分揽权也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那么权力和儿子康熙选择谁?历史证明康熙还是决定选择了权力。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康熙是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作为父亲他很失败,自古慈母多败儿,到了康熙这则是慈父更败儿。
胤礽其实命很苦,自幼没有母亲,还遇到了一位娇纵他的父亲,所以他从最初品行好度量大的君子变成了乖戾暴躁的小人。
而一废太子之后胤礽的心态就完全崩溃了,当再度被复立以后,胤礽变得以往更加变本加厉,康熙也觉得自责,但是大错已经铸成,无法挽回了。
从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后,康熙迟迟不立太子,后来很多朝中威望比较高的重臣如王掞等人劝说康熙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都可以看出胤礽在当时朝臣心目中还是具有一定的威望和贤名。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胤礽并非一无是处,烂泥扶不上墙,他是康熙教育失败下的产物,康熙为此晚年也是深深自责和后悔,但是又已经没有用了。
所以康熙在临终时一再叮嘱继承人雍正继位后要善待二哥胤礽,而且康熙临终前下的最后一道诏书就是封胤礽长子弘晳为亲王爵位,这都说明了康熙始终都在牵挂着胤礽。
慈父不止败儿,更是毁了儿子一生,所以说康熙和胤礽的事情也告诉我们现代的父母,一味的宠爱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财富,最终只能害了他们,让他们变成像胤礽这样的人。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2】、来自网友【千佛山车神】的最佳回答:
真实历史上的胤礽绝对没有电视剧中那么不堪
不可否认,《雍正王朝》是一部制作优良的电视剧,但是该剧只是历史题材电视剧,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并非 100%忠于史实的,也不是历史正剧。其中很多桥段和人物性格都是虚构的,跟真实的历史有很大差距。
太子胤礽是《雍正王朝》中最具争议性的两个人物之一,另一个则是该剧主角雍正本人。雍正在剧中的形象塑造地太过于“伟光正”,而太子胤礽在剧中的样子则是过于不堪。
《雍正王朝》将胤礽塑造成了一个贪图利益,枉顾民生,任性狂妄,图谋不轨的人,甚至在剧中他竟然与皇帝妃嫔私通。当然,这些情节都是假的。
清朝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两个太子,一个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另一个就是康熙的嫡长子胤礽,不过这二位太子最终都没能继位。
褚英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作战勇猛,深得努尔哈赤器重,曾早早的将他立为汗位继承人。但褚英脾气暴虐,对下属十分的严酷,因此得罪了诸大臣和兄弟,最后被努尔哈赤给杀了。相比之下,胤礽的结局稍好点,至少康熙没有杀他。
(爱新觉罗·胤礽)
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也是康熙唯一的嫡子,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是康熙皇帝的原配皇后,和康熙感情甚笃,她在生育胤礽时遭遇难产去世,康熙对此大为悲恸。
康熙出于对赫舍里的思念,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就将他立为皇太子。当然作为嫡长子,按照汉人的传统胤礽当太子也是无可争议的。
胤礽这个人还是非常聪明的,自幼便深得康熙皇帝喜爱,父子俩人的关系也是特别好。而且胤礽从小就被立为储君,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日后大清帝国的皇帝,康熙对他的栽培也是非常用心,极为地疼爱他。
在胤礽五岁那年,他不幸染上了天花,在那个时代得了天花可是九死一生。为此康熙放下了所有的公务,全心全意的陪在儿子身边,直至胤礽大病痊愈。平心而论,康熙对胤礽的父爱超过了其他皇子总和,而胤礽的表现也确实很好,满文汉文、弓马骑射都不错,并且经常代替父皇参加祭天的活动,代理朝政也是井然有序,颇得康熙满意。
不过可能是从小娇生惯养,胤礽在康熙面前确实有些任性,他跟康熙感情出现裂痕是在 1690 年康熙出征准噶尔期间。当时康熙身体不适,而前来探望的胤礽却面无表情,毫无关切之意,这让康熙大为伤心。此事让康熙铭记在心,始终难以释怀,直到他十多年后第一次废除胤礽时还提及此事。不过这时胤礽仅仅只有 16 岁,估计就是青春期叛逆,但没想到康熙却十分地在意。
后来康熙诸子渐渐长大,康熙于 1698 年首次册封皇子爵位,并安培皇子们参政。满人最初是没有贵嫡贵长的传统的,从努尔哈赤开始,后面的皇太极和福临都不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所以各位皇子对于太子也没有多大的敬畏之心,在封爵参政之后,诸皇子的明争暗斗已经悄然拉开。
1708 年康熙巡行关外,太子随御驾同行。期间早有夺嫡之心的皇长子胤禔向康熙诬告太子的种种劣迹,希望能像当年扳倒褚英那样扳倒胤礽。
康熙对于大阿哥的汇报非常愤怒,也没有去调查其中真伪就迁怒于太子。而就在此时,正在随行的皇十八子胤祄突然病倒,康熙见状十分担心,但太子对此又是无动于衷。
太子的表现让康熙不满至极,康熙心中大概是想:“十多年前我生病之时你面无表情,我当你是年幼无知,不与你计较。如今你都 34 岁了,面对病重的兄弟竟然还是无动于衷,实在是太冷血了。”于是康熙大为斥责胤礽。
不过面对康熙的斥责胤扔寸步不让,反而顶撞康熙,闹的父子关系更加不和,康熙于是下令起驾回京。可就在回京的途中,康熙发现胤礽在夜间窥伺御帐,康熙认为胤礽有弑君之心,于是返京后在畅春园把胤礽废除了,这是胤礽首次被废除。
胤礽被废除后,诸皇子立即掀起了夺位大战,其中以皇八子胤禩呼声最高,得到了群臣的推荐。不过胤禩最后并没有如愿荣登太子之位,反而是招致康熙的反感。康熙在事后慢慢地冷静下来,并在不久之后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
胤礽在被复立之后与康熙的关系开始渐渐回暖,而康熙也顾及往日父子感情,对以前之事绝口不提了。但好景不长,胤礽在经历了一次冷宫之后性情大变,不仅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网络党羽,大有逼宫之意。这让康熙对他彻底失去了希望,最后又一次将他废除,此后再也没有立过太子。
(晚年的康熙)
纵观胤礽的一生,虽然有种种的失误和任性,但是在治国上还是很有建树的。在康熙外出之时他曾多次监国,工作干的挺不错,绝对不是《康熙王朝》中的纨绔子弟形象。试想,他可是太子啊,以后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他对钱应该是最没兴趣的,怎们可能如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去占国库的便宜。
太子之位大家都想去做,可一旦当上太子,就不愿意在这个位子上坐太久,总想着再往前进一步。胤礽一生做了三十多年太子,估计是当烦了,这才引爆了他与康熙之间的一些列矛盾,最后落得个幽禁而终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