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海昏侯刘贺当27天皇帝,都干了什么事情?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6 02:25:19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海昏侯刘贺当 27 天皇帝,都干了什么事情?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纪元的尾声】的最佳回答:

就冲刘贺在前往长安当皇帝的路上“强抢民女”这个行为,就注定这个人,根本不可能做皇帝做得长久。

刘贺他在当王爷的时候都不是什么正经人了,说到底,立他为帝,这是霍光等人很无奈的一个决定,也是一个很无奈的错误。

西汉元平元年,这是汉武帝幼子汉昭帝在位的最后一年,年仅二十一岁的他不仅无子,而且身体虚弱多病,十三年的皇帝生涯让他刚刚度过弱冠便悲哀结束了,汉昭帝驾崩后,大汉的皇位继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汉昭帝无子,该找谁当皇帝?

汉武帝诸子,还有广陵王刘胥在世,难道该立他吗?

就算是如此无奈的局面,霍光等人表示还是不能够立刘胥,刘胥此人头脑简单,心思却狠毒,不是个有明君气象的人,西汉大臣们在一番讨论下,以霍光为主的权臣决定,就算这个皇位便宜刘贺,也不能给刘胥。

而刘贺,乃是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髆的儿子。

至于选刘贺,那也不是乱来的,也不是霍光等人自暴自弃,是有依据的。

当年爆发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迫自尽后,汉武帝一边在后悔,一边又在物色继承人,而三子刘旦和四子刘胥这两个人首先被汉武帝排除了,汉武帝最看重的,乃是五子刘髆,汉武帝一度想要立刘髆为储君,所以皇位到了刘髆一脉,这是有渊源的。

只可惜后来刘髆早逝,皇帝没当上,汉武帝无奈之下才把皇位给了刘弗陵,而霍光等人把这个理由和来龙去脉汇报给了上官太后(她乃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太后便制作“懿旨”,让刘贺进宫继承大统,此时的刘贺,还在府中作乐,丝毫不知道有一个更大的乐子,要砸他的头上。

劣迹斑斑的王爷,刘贺进宫路上强掳民女。

关于刘贺当皇帝“二十七天”干了“一千多件坏事”的传说,这一直被认为是霍光等人为了名正言顺废掉并且打压刘贺才编造出来的,但事实上,这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刘贺在当王爷的时候,做人做事就很不规矩,吊儿郎当,不知敬畏。

刘贺身份很特殊,虽然他不是皇帝的儿子,但他父亲昌邑王刘髆乃是汉武帝后期的爱子,一度要立为太子,所以昌邑王的地位很特殊,刘贺也是汉武帝诸位孙子中,看起来还算过得去的。

其实刘贺在小的时候,他的本性并不坏,他就是爱玩没耐心,以前喜欢和一些仆从厮混在一起,刘贺为人大方,常常给赏钱,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刘贺,不过刘贺的“老师”龚遂看到刘贺这个样子,却大哭了起来。

龚遂一哭,刘贺就纳闷了,便问龚遂为什么要哭,龚遂叹一口气,就跟刘贺说,你要再这样下去,咱们都要完了啊:

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一说要完,刘贺也紧张,毕竟这荣华富贵都是靠的身份,一旦没了,那么那些尽情享受的日子不就明日黄花了,于是刘贺也慌了,立马把狐朋狗友都赶了出去,转头就请教龚遂该如何是好,龚遂一看这情形,暗喜姜还是老的辣,于是提出要教刘贺读书论道理,刘贺应允。

龚遂本以为他立马就成就一段“君臣”之间的美名了,谁知道刘贺读了几天书就坐不住了,把书扔了继续去玩了:

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居数日,王皆逐去安等。

一看刘贺这德性,龚遂很无奈,心想这是真的翻不了身了,反正刘贺也就是个王爷,老老实实没野心也挺好,得过且过吧。

但谁想到,长安的皇帝汉昭帝驾崩了,霍光等人提出立刘贺为帝,龚遂也不该说这老天是开眼还是不开眼,要说开眼吧,或许老天确实看出龚遂“怀才不遇”了,但要说不开眼吧,偏偏选了刘贺这么个货色,仔细看看,他哪有一点当皇帝的样子,实在太过牵强。

抱怨归抱怨,龚遂还是有好处的,毕竟他是刘贺身边的近臣,而且数一数汉武帝的血脉,似乎也确实是刘贺最合适了。

于是摸清楚规矩后,昌邑王就如同当年的汉文帝一样,准备行李和仪驾,风风光光去往长安。

也是去往长安的路上,刘贺干了很多很奇怪的事。

比如到了济阳的时候,刘贺忽然要买什么鸣叫时间很长的鸡,他这要求没人敢拒绝啊,立马就是皇帝了,大家自然争先恐后去买:

贺到济阳,求长鸣鸡,道买积竹杖。

又比如他最恶劣的行径,那就是强抢民女,当他经过弘农的时候,他让身材魁梧的奴仆把这些女子装进原本装衣物的车厢里,其实这些女子被抓,很有可能是刘贺身边的人怂恿的,但刘贺这种本性却是展露无遗,最起码的是非都分辨不出来,不堪大用。

过弘农,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

所以啊,刘贺刚到长安,朝堂就有人不满意了,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霍光等人也只是找个傀儡,说不定刘贺被调教调教,以后也能当个明君呢,将就着先登记吧,情况再坏,也脱离不了他们的掌控。

情商太低汉废帝,一个根本没有长大的小孩。

本以为刘贺一路干坏事已经是极限了,但谁知道,刘贺刚到长安,立马又刷新了自己的标签,比如“大逆不道”。

按照礼法,刘贺接受了皇帝的信物登基之后,首先要前往太庙拜祭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以此来告诉列祖列宗,他刘贺继承皇位了,假如是一个有脑子的皇帝,那么就算是大臣阻挠着不让他去,都要想尽办法去,因为拜祭太庙,乃是坐稳皇位最好办法。

可刘贺大兄弟却不是,大伙都求着他去,他就是不去,诶嘿,我刘贺就是玩,能把我咋地。

这一招真的是把霍光给看懵了,刘贺这是什么操作啊,如果以后被人挑毛病,霍光想救都救不了,虽然他是想要个傀儡,但刘贺也太傀儡了吧,这玩意都不是正常的逻辑发展了,霍光在刘贺登基的第一天,就陷入了沉思。

但可惜,沉思能挽救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世上就没有无可救药的笨蛋了,刘贺用行动表示,老霍,你继续沉思你的,我得在我叔叔的棺材前唱个歌,跳个舞。

没错,刘贺带着戏班子,在汉昭帝的梓宫面前极限表演:

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会下还,上前殿,击钟磬,召内泰壹宗庙乐人辇道牟首,鼓吹歌舞,悉奏众乐。

看到这幕的人都惊了,不禁纳闷到,这刘贺咋想的啊,汉高祖他不拜,还要在人家汉昭帝梓宫前载歌载舞,这是刘家的子孙吗,是有仇还是咋地啊,做得也太出格了,霍光一看到刘贺这样,根本不需要掐指一算了,刘贺这皇帝,当不长。

刘贺这一系列荒唐事做出来,大家都觉得气氛变了,可刘贺却还是没有什么收敛之处,他甚至觉得,他都是皇帝了,想做啥不行,为啥非要看别人脸色,于是刘贺随后就干出一件真的是“大逆不道”至极的事情。

那便是“僭幸”汉昭帝的后宫妃子:

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

把事做绝的人见过,但像刘贺这种仿佛是来“报仇”的人却是少见,霍光他们或许都想给刘贺两嘴巴子,兄弟你要搞清楚啊,咱们是请你来当皇帝的,不是请你来亡国的,你秽乱你叔叔还在世的妃子是什么回事,刘贺这一个举动,直接触碰到了大汉立国的基本准则:孝。

刘贺被众人定义为没有孝,而上官太后自然是站在外公这一边,在刘贺登基的十几天的时候,要废掉他的计划已经在酝酿了,不过刘贺毫无知觉,又或者说,他可能知道,但无所谓,他还接着皇帝的名号去“索要”下面的人给他珍贵的物品、去给他办他想要做的事,丝毫不和大臣们商量,总共有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这样的事情。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这也就是刘贺在位二十七天,却干了一千多件坏事的由来,而这个数量因为太大,一直被后人抱有质疑,可不管怎么说,刘贺的真实情况就算是被夸大了,但他的一些劣根性肯定是没跑的。

你要说这刘贺是个坏人吧,他实际上也没多坏,只是他做的事情都是一些随心所欲、不顾他人意见的事情,当然有些事情涉及了道德问题,比如他去和汉昭帝的后宫相处,这就是不对的,可刘贺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种蔫坏蔫坏的感觉,就只是一个长不大的顽皮小孩。

因为是小孩,朝臣都对他绝望,也因为是小孩,他这个皇帝才好被拿捏,越来越多大臣上书让他听话一点,不要再乱来了,而刘贺仿佛被激起了叛逆心理,你们越说我越来劲,作为让人不禁摇头连连。

霍光废帝,刘贺的皇帝体验卡到期。

如果刘贺还有矫正的机会,那么想来霍光等人不会轻易放弃刘贺这个“傀儡”,因为刘贺本身没什么背景,控制起来是比较方便的,但可惜的是,刘贺已经展现出了自己性格中的“威胁”,让大臣们觉得并没有合作的可能,于是刘贺被废提上了日程。

霍光等人先秘密上书上官太后,举报刘贺“失德”,并不适合当这个皇帝,所幸还有个上官太后在世,能把刘贺压住,不然的话,霍光等人敢废帝,那么也得把自己这边的一两个人给搭上去。

上官太后得到众人的意见后,便下诏让霍光去收回刘贺身上属于皇帝的玉玺和宝物,霍光又让上官太后下诏宣刘贺进宫,接着上官太后的命令,霍光等人先控制住刘贺从昌邑国带来的两百多个臣子。

当刘贺来到宫里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身边的近臣都被赶出去了,他还很慌张地问这是怎么了,霍光等人才说,这是上官太后宣你进宫,这句话把刘贺吓坏了,他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紧张地问太后要他进宫做什么,刘贺此时仍然很迟钝,没发觉霍光等人要废掉他。

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

后来群臣纷纷开口,细数刘贺在位这二十几天做过的事情,大事小事都说了个遍,刘贺这才明白了,原来是上官太后要废了他,他最后关头反而发挥了自己一点聪明才智,把以前听到的一句话拿来问霍光,那就是

“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天子有七个能臣,那么就算这个天子做人不行,那也不至于丢掉皇位,言外之意,就是让霍光等人包容他,教导他,但霍光哪里还听刘贺的鬼话,把刘贺的玉玺直接拿了过来,刘贺此时才知道大势已去。

不过刘贺最后关头没有歇斯底里,反而是恭恭敬敬地对着上官太后拜了一拜,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当好一个皇帝,就这样落寞地离开了。

关于刘贺的处置,霍光等人为了防止刘贺报仇,将刘贺的封国给废掉了,刘髆的遗产大部分给了刘贺,但是封地却被分裂了,有的给了刘贺的“姐妹”

(刘髆有四个女儿,人人都有份)

,刘贺只得到“山阳郡”这么一个封地,根本没有办法谋大事。

回到山阳郡的刘贺不禁一阵恍惚,这二十七天的“皇帝体验卡”就这么用完了,如果这是一份职业的话,刘贺确实很逊色,连实习期都没扛过去。

至于长安的皇帝,霍光又再次找到了另一个适合当“傀儡”的人,那就是刘据的孙子汉宣帝,从辈分上来讲,汉宣帝乃是刘贺的侄子,而汉宣帝确实要比刘贺更安分,但后来霍家被打击,也是安分的汉宣帝一手缔造的。

而汉宣帝登基后,他对这位“废帝”叔叔有着一种提防心理,因为他知道,他和刘贺都是傀儡,如果以后他表现得脱离了霍光等人的控制,那么刘贺也有被扶持回来的可能,所以汉宣帝让山阳郡太守“监视”刘贺。

为了方便监视刘贺,汉宣帝给刘贺封了一个“海昏侯”,海昏国乃是在豫章郡,而至于海昏这个封国,到底是之前就有的,还是因为刘贺而故意设立的,汉朝历史的记载很模糊,但确实是很贴切刘贺的一生。

再后来,汉宣帝听闻了刘贺和一个叫做孙万世的人的交谈,就是关于刘贺被废:

孙万世问:为什么您当时被废的时候,不坚守住拒不出宫,然后让人把霍光斩杀了,以至于后来的皇帝印玺被夺走了。

“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

而刘贺的回答是:是的,当时错过了。

贺曰:“然。失之。”

这就意味着刘贺还是有死灰复燃的心的,于是汉宣帝加大监视和打压刘贺,刘贺最后的人生因为祸从口出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从为人的角度来说,刘贺并非是一个坏人,他的一生诸多行为都带有一定的不羁性,他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因为父亲的显贵,因为出身的高贵,因为被掩盖了很多缺点,而刘贺也没有遇到一个对他严厉的老师,因此让刘贺的人生毫无方向。

从皇族的角度来说,刘贺除了有被霍光当成傀儡的价值,就别无他物了,如此性格的皇族,必定成为一种悲哀,比起同样一开始被霍光当作傀儡的汉宣帝,刘贺简直是不及他的万分之一。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2】、来自网友【脑洞历史观】的最佳回答:

要介绍这位仁兄,我们先前情提要一下,先从大家都知道的汉武帝说起吧。

汉武帝就不多介绍了,汉武帝娶了一个老婆卫子夫,特别的能干,电视剧《卫子夫》已经全方位八过了。

卫子夫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太子刘据。

刘据同学因为晚年被汉武帝的宠臣苏文、江充陷害,发生了巫蛊之祸。简单点说,就是发现太子刘据在墙角画圈圈诅咒他爹地汉武帝。好吧,其实是扎铜人,反正后果都是严重的,太子被打成反革命,妈咪卫子夫从犯,两人先后自杀。

那汉武帝的大汉帝国还是需要接班人的啊。最终,汉武帝立了一个叫刘弗陵的儿子。

为什么立这个刘弗陵呢?据汉武帝讲,这个儿子很聪明,而且个性很像他。

于是,汉武帝立了刘弗陵,此时又发生了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事情,汉武帝在立太子时把刘弗陵的妈咪赵氏给赐死了,这就是著名的立子杀母。这样做的原因,是汉武帝防止赵氏成为第二个吕后而专权。

刘弗陵当皇帝那年只有八岁,历史上称为汉昭帝。因为年纪轻,所以选了数位大臣辅助,这里面有一个最关键的人,就是后来很出名的霍光。

霍光同志干得还不错,开始纠正汉武帝时代的奢华之风,反正老百姓是有饭吃了。而等刘弗陵努力生长,好不容易成年亲政时却去世了。时年只有二十一岁。

更不幸的是,刘弗陵还没为汉帝国生下接班人。汉朝宫女那么多,汉昭帝为啥就是不生儿子呢?

据说,都是霍光同志管得严啊,霍光同志不但管理着汉帝国的政务,还打理着皇宫的宫务,对刘弗陵的夜生活实行限量专供,要求宫女穿一种穷绔裤,这种裤子有很多带子,而且有裆,很难解开,就算你看到了漂亮姑娘,兴致勃勃,解这个裤子都能让你偃旗息鼓了。

后来,到了晋朝晋武帝同志,开始解放宫女的裤带,为了方便进行交流,要求宫女穿开裆裤,这就是另一个极端了。

当然,宫里有一位是享受特例的,这就是刘弗陵的皇后,上官皇后。

上官皇后拥有跟刘弗陵的优先睡觉权,原因除了是皇后,还跟她是霍光的外孙女有关。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有指标的不一定能干出大事,上官皇后没有生下儿子。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麻烦,要选一个人来当皇帝啊。

2.

当时大家都提出各自的候选人。

有人选广陵王刘胥,这个人是汉武帝的儿子,但这个人很快就被否决了,为啥呢?

史书记载,这个人力气很大,能够扛鼎,还能打黑熊之类的猛兽。这样就不好啦,尤其是扛鼎这种事情。大家知道,秦国的秦武王嬴荡就是喜欢扛鼎,最后被鼎压死了。

选了你上来,皇宫里鼎可多了,你一扛给扛死了怎么办?

霍光同志也是不赞成刘胥的。道理大家都懂的,刘胥年长啊,不好控制啊,尤其是刘胥当了皇帝,他名义上就是霍光外孙女上官皇后(现在是上官太后了)的大伯。辈份比上官皇后还高。让兄弟继承皇位,到时名份上就有很多说不通啦!大家可能都知道明朝的嘉靖皇帝就来过这么一出,他继承了兄长明武宗朱厚照的皇位,就死活不肯承认是朱厚照这一脉的,还搞出了大议礼事件。

霍光虽然不知道明朝的事,但这些道理他是明白的,于是,他隆重推荐了一个人:刘贺。

刘贺就是最近被刨出来的海昏侯,他是汉武帝的孙子,也就是说,他得管上官太后叫婶婶。这样太后的位子才能做得安稳,上官太后的位子稳了,霍光这个外戚才能安稳。

于是,霍光力排众议,推荐了刘贺。

3.

刘贺是半夜接到的通知,一般来说,碰到这种好事,那得赶紧上路啊。刘贺不着急,拖到第二天才开始上路。一上路,就急行一百多里,马都累死了一堆。真正达到了静如瘫痪,动如脱兔。

那就赶紧去吧,可走到一半,发现太无聊了。于是,停下来,找各地好玩的,比如到了济阳,下令去当地弄一种“长鸣鸡”来;到了弘农,洪荒之力爆发,又要求搞了一车的女子,据说还是抢来的。

最后好不容易到了长安。登基当了皇帝。

二十七天后,霍光就把刘贺撸了下来,给废了,为什么呢?

因为刘贺三观太不端正了,我们知道,一般说皇帝坏,都是馨竹难书,其实吧,这种模糊的词不是最狠的,最狠的是有个精确的数字。

在这二十七天,他一共犯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事,没错,精确到了个位数。平均一天四十个,其中最吓人的,是企图强奸婶婶、已经认了干妈的上官太后。

这就太坏了。于是,霍光为了国家的利益,就把这个皇帝给废了。

古往今来,废皇帝的有,但像霍光这样,废了皇帝,还一片点赞的,大概就只有商朝的伊尹了。为什么呢,因为废了皇帝,国家变得更好了啊。

这说明,国家的利益是在皇帝的利益之上的。

这就是霍光废刘贺的故事,但今天脑洞老师要跟大家深入的聊点历史腹黑术。

亲们要知道,历史是博大精深的,一个事情可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比如这个事情,可以有很多层的意思在里面。

4.

第一层,就是历史教科书告诉你的,霍光本人从国家出发,毅然废掉了不够格的刘贺,是值得表扬的。

第二层,就是霍光也不是这么单纯的,他废掉刘贺,不仅仅是刘贺这么坏,也是为了自己的权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要问一句,刘贺是不是真的这么坏?如果他真的这么坏,他应该在自己的封地就臭名远扬了,虽说那会没有今天这样的信息传播工具,但不至于霍光这些大臣不知道啊,知道了,为什么还要把他招进来呢?

另外,他的错事统计得太具体了,好像有一群人随时盯着他看。

哦,刘贺吃饭吧唧嘴巴,犯了一件错!

噢,刘贺摸了宫女的屁股,犯了一件错!

噢,刘贺偷看上官太后的事业线,犯了一件错!

咦,刘贺上完洗手间没洗手,犯了一件错!

……

等等等等,这么精确的数字,像是故意在找刘贺的茬。还有一个问题,二十七天就把人家炒了鱿鱼,是不是太快了?临时工还有个把月的试用期呢。

所以,这里面可能的原因是刘贺触动了霍光等大臣的利益。他是怎么触犯的呢?

一是他可能不听招呼;二来,很关键的一点,他从自己的封地带了一百个随从。

这就不对啦,我们只招一个人,结果你带了团队过来。这不是要架空我们嘛,那我们这些老家伙不得全给你腾位置。

所以,刘贺同学只好月子都没有坐满就滚蛋了。

好了,这是第二层, 能看到第二层的,算是相当不错了。但这不是最后一层,还有第三层。

5.

第三层就是刘贺这个人为什么急着上位呢?他就是猴赛雷也不该这样猴急啊。

另外,我们也分析过,这个刘贺他在当王爷时,应该品行不是那么差的,为什么到了长安这么快就腐败坠落了呢?

有没有可能是故意的呢?

这完全也有可能啊,要知道,当皇帝是很快活,但如果当一个傀儡皇帝就不一定快活了,可能还不如当一个王爷。

所以,刘贺发现自己可能会成为一个傀儡皇帝时,故意放荡自己的行为,最后让霍光把自己炒了,然后他继续回去当他的王爷。

能看到这一层,说明会琢磨历史了。

但这还不是最后一层,最后一层是霍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6.

要了解霍光的真实意图,我们得继续看这个故事的后半段,刘贺被废了之后,大家重新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刘病已。

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是汉武帝弄死的太子刘据的孙子,刘据当年自杀时,他还是一个婴儿,所以逃过一劫。

霍光废掉了刘贺,跟大家一商量,就把刘病已找出来当皇帝。

这可能才是霍光真正的意图,甚至是霍光一开始就考虑的人选。

为什么呢?因为霍光跟这个刘病已是有亲戚关系的,刘病已的爷爷是太子刘据,刘据的妈妈是卫子夫,而卫子夫有个外甥叫霍去病,而霍光就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从辈份上来讲,霍光是刘病已的爷爷,有亲戚关系。而且刘病已是废太子的孙子,虽然平反了,但亲人基本都被杀了,没有什么势力,所以要找一个傀儡皇帝的话,刘病已是最佳人选。

那么,霍光为什么一开始不提名刘病已呢?

这就是霍光的高明之处了,崩掉的刘弗陵有兄弟,有侄子,怎么也不可能轮到孙子辈的,所以一开始提名刘病已是肯定通不过的。霍光只有先提名刘贺,把刘胥 PK 下去,然后再抓刘贺的小辫子,可能又碰巧这个刘贺有点得意忘形,一点也不低调,霍光很快就集齐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个砖头,把刘贺搞下去了。

这可能就是这个故事的第四层。

到了这一层,才是打通了历史的任督二脉。

海昏侯有这样的下场不奇怪。其实藩王入京当皇帝有先例啊,汉文帝就是,海哥应该跟文哥学一学啊。看看汉武帝是怎么入京的。

诸吕之乱后,汉朝的功臣集团决定迎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进京。

那刘恒去不去呢?

见到了京城来的密使。刘恒心中又喜又惊。喜的是一个天大的机会突然砸在了头上,但惊的是,诱惑越大,可能后面的危机越大。

刘恒马上召集自己的参谋班子,秘密讨论这件事的可行性。

很快,手下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这些军功集团的大臣们,都是高祖时的大将,会用兵,又特别的狡诈,他们消停了这么久,只是畏惧高祖、吕后的威势,现在已经诛杀诸吕,喋血京师,这干的事情太大了,很可能是请大王你去背黑锅的。千万不要去,再观望一下。

另外一派则认为这个事情可以有:

【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磐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北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阳、琅邪、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于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这里面讲了很多,仔细读一下,听起来堂而皇之,其实是分析了天下的大势。

前面认为不能去的,主要是害怕这些军功集团的人用刘恒背黑锅,把局面搅乱,甚至是杀完吕氏杀刘氏,最后搞一个改朝换代。

但这位宋昌分析了天下大势,认为接下来只有姓刘的当皇帝。

为什么呢?

这牵扯到汉朝的权力平衡。在诛吕之前,汉朝是一个三角架,分别是诸吕的外戚集团,军功集团,以及外面的刘氏藩王。

原本是很稳固的,但随着吕后的去世,驾驭这个三角架的定心锤拿掉了。诸吕成了瘸腿,自然被砍掉。那就剩下了军功集团跟刘氏诸王。这两者依然达到了一个平衡。大臣们虽然控制了京师,但却没有实力改朝换代。因为外面诸刘犬牙交错,是磐石之宗。

这江山还是姓刘的。

随后宋昌又分析了,能够有资格继承的二代中,不过淮南王跟刘恒,而刘恒显然更有竞争力。

所以,不要怀疑,就是干!

刘恒依然不肯进京,他还是有所担心,毕竟这个赌注太大了,成功了一代帝王,但失败了,那就是身首异处,全家团灭。

这时候,他决定打一卜,得到了一个吉利的卜辞: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刘恒觉得奇怪,自己已经是王了,怎么进了京还是王呢?

友情提示,这是天王,天王者,天子也。

妥了妥了。但是,还是不要着急。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刘恒展示了强大的忍耐力,他依然没有出发,而是派出了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往京师,跟周勃见了一面。

连周勃也奇怪了,这种大便宜事,换别人早就连滚带爬跑上来了。怎么这位代王这么沉得住气。

周勃只好把大家商议的具体内容告诉薄昭。

从京师回来,薄昭向代王报喜:信周勃,得天下!

老周信得过,去吧。

刘恒这才踏上了进京的道路。带着六个心腹。这里,必须再次表扬一下刘恒同志,在自己要当皇帝时,没有鸡犬升天,带上一大班子人进京,而仅仅是挑选了六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带多了,难免让人猜测,他是去抢占资源的。很可能引起陈平,周勃的反感。

刘恒继续保持着低调,但低调不代表着没调,他有自己的盘算。

到了高陵县,刘恒再一次叫停,然后派宋昌先进入长安观察一下形式。宋昌抵达渭桥的时候,发现百官都已经在等了。

没错了,这肯定不会有诈。

宋昌赶紧回来报告,一直有所顾虑的刘恒终于放下戒心,快马加鞭往长安赶。

到达渭桥时,百官跪拜,周勃突然凑了上来,表示要跟刘恒私下聊聊。

聊什么大家都清楚,做为诛吕的主要策划跟执行者,周勃当然想拿到新皇帝的一个许诺,他的行动不但没罪,还是有功的。

但眼下实在不是聊这些事的时候,因为百官都在眼前,要是跑到旁边跟周勃咬耳朵,搞不好就会被认为周勃诛吕,是跟自己一起商议的,自己早就介入了这件事情。

于是,刘恒马上拒绝了,表示如果是公事,就公开谈,如果是私事,做王的人是没有私事的。

老江湖周勃在刘恒面前碰了一个软钉子,他意识到这位刘恒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好说话。

但此时,已经没有选择了,他跪了下来,献上了传国玉玺。

刘恒再一次拒绝了。

这不是天子继位的标准程度,天子应该在大殿之上继位,而不是荒郊野外!

刘恒向周勃行了谢礼,说道:“至代邸而议之。”

进了长安,刘恒住进了代国的官邸。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刘恒是来当皇帝的。可是,眼下宫里还住着一位皇帝。

诛杀诸吕时,这些大臣虽然已经商议要废了宫里的少帝,并且已经宣布这位少帝其实并不是汉惠帝的儿子,是吕后从外面找来的野种。但是,他们没有第一时间清除这位少帝,而是把少帝一直留到刘恒进京。

新房东已经到了门口,旧房东还没有走。

显然,这是故意留给刘恒的尾菜,要当皇帝,手上总要沾点血吧。

当然,也不需要刘恒亲自动手,只要清理旧房东时,新房东在场就可以了。

东牟侯刘兴居,也就是最先起事的齐王刘襄的另一位兄弟主动表示,这一次诛吕大会,自己没有什么大功,所以这个清宫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带着兵马,他跟另一位开国功臣夏侯婴一起杀入宫中,将那位已经失去群臣支持的皇帝少帝请出宫,不久后诛杀。

让人唏嘘的是,当年刘邦跟项羽争天下,刘邦被项羽追得没地跑时,把自己的儿子、后面的汉惠帝一脚踹了下去,每次都是夏侯婴把他们拉回来,重新送上了车子。要没有夏侯婴,汉惠帝早就死了。可万万没想到,为了表态,最终诛杀汉惠帝血脉的却是夏侯婴。

皇宫终于空了出来,刘恒走进了未央宫。就在这一天的夜里,他拜自己从封国带来的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负责殿中事务。他仅仅用两个人,就将最关键的职位掌握在手中。至于其他的爵位,他通通都送给了军功集团的骨干。

陈平任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代王刘恒终于成为了汉文帝。

但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自己的正妻跟四个儿子。

在汉文帝继位不久,他的四个嫡子先后去世,而且更奇怪的,他的正氏并没有在史上留下姓名。唯一合理的解释,他的这位正妻很可能娶自吕氏。而这四个嫡子,血液里有吕氏的基因。汉文帝要成为天子,自然不可能把皇位又传给跟吕氏有关联的人。

少帝在而入京,为了帝位,杀死妻儿,这就是汉文帝的黑历史。但汉文帝依然是一位优秀的皇帝。他在动荡的汉初政坛中,用自己的无为而治,稳定了局势,在成为皇帝后,减轻赋税跟徭役,将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在位的二十多年里,他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及车骑都没有增加。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