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西府赵王爷】的最佳回答: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苏联人的霸道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应该是冷战时期的一个大事件,影响力甚至不输古巴导弹危机。一方面它发起了新一轮的美苏对抗,将全球局势推入一个新的紧张阶段。另一方面他敲响了苏联的丧钟,是导致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的重要原因。
阿富汗是个干旱的内陆山地国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并不是什么宜居的地方,但是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却非常关键。阿富汗被誉为是“亚洲的十字路口”,因为其刚好处在亚洲的正中央,是亚洲乃至整个亚欧大陆往来交流的核心交汇点。像咱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就是经阿富汗通往西亚以及欧洲的。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阿富汗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长期都是属于被征服的地方。像什么希腊波斯阿拉伯,蒙古突厥帖木儿,那都曾当过这里的主人。
到了 19 世纪,好不容易建立起自己国家的阿富汗人,又碰上了英俄打架。当时控制南亚的英国人和主宰中亚的俄国人针锋相对,夹在中间的阿富汗人左右为难。面对两个庞然大物,弱小的阿富汗只能是尽量地保持中立,两边不得罪。
二战之后,虽然耗空家底的英国人彻底退出了南亚,而沙俄也早在二十多年前消亡,但是接棒而来的美国和苏联同样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为了争夺霸权满世界的搞事情,基本全球任何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比之英俄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面对这两位大佬,阿富汗还是用中立的老办法,谁也不得罪。
在冷战刚开始那会儿,由于美苏之间实力相对均衡,互相牵扯谁也奈何不了谁,阿富汗勉强维持着一种区域均势。它虽然间于齐楚,饱受渗透压力,但同时也能左右逢源,两边的援助好处都没少拿。
然而好景不长,1953 年阿富汗和邻国巴基斯坦因为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发生矛盾,即“普什图尼斯坦争端”。而在这一场持续近十年的争端中,美国明显地偏向于巴基斯坦,引发了阿富汗极大的不满。而苏联这边则是公开支持阿富汗,俨然一副老大哥的做派。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阿富汗理所当然地就倒向了苏联一方,并由此开启了和苏联的恩怨情仇。
上世纪 70 年代,苏联国力迎来大涨,尤其是军事实力几乎攀至巅峰,连老美都得甘拜下风。在强大的势力支撑下,苏联对身边小弟的控制欲大大增强。要求他们不仅仅要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和自己进行合作,政治上更是要和苏联进行深度捆绑。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阿富汗于 1973 年 7 月发生了宫廷政变。前首相达乌德在苏联人的支持下成功上位,将阿富汗王国变成了共和国。不过此时的阿富汗并没有完全倒向苏联,曾经视苏联为灯塔的红色亲王达乌德在上位之后,反而是变得中立起来,意图像以前那样两边捞好处。
苏联在阿富汗花了大力气,自然无法接受达乌德两头通吃。于是在 1978 年 4 月,阿富汗再度发生政变,达乌德政权被推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成立,国家权力被转移到了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头上。
这个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算是苏联一手培植起来的势力,它的两大创始人塔拉基和卡尔迈勒,都曾是苏联克格勃在阿富汗的代理人。
所以在人民民主党取得国家政权之后,阿富汗就全面开启了“苏化”之路。大到政权形式,小到口号标语,阿富汗几乎都在效仿苏联,甚至连国旗只是把镰刀与锤子换成了麦穗,俨然就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掌控阿富汗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
只可惜,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前身是两个政治组织,分别叫“旗帜”和“人民”。他们分别由卡尔迈勒和塔拉基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初先后建立,并在 1965 年合并成一体。由于出身上的不同,导致人民民主党虽然信仰相同,但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旗帜”和“人民”各有各的山头,派系分歧非常严重。
所以人民民主党长期都在搞内部的权力争夺,政治清洗一轮接着一轮。先是“人民”派领袖塔拉基搞掉卡尔迈勒,将“旗帜”派清退出领导层。后又是“人民”派二号人物的阿明兵变,取代塔拉基坐上了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原本卡尔迈勒和他的“旗帜”派才是苏联理想的代理人,结果却被政变夺权给淘汰,苏联不得不重新寻求代理人。而后面大权独揽的塔拉基虽然有些死板,但好歹也还是和苏联一条心,所以苏联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往后再上台的这个阿明可就不好搞了。这位老哥是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对于苏联的渗透控制颇有不满,一直都主张引入其他大国势力来牵制苏联。虽说在上台之后,阿明嘴巴上高呼着要和苏联一条心,但实际上则是对抗度拉满,各种清洗国内的亲苏势力。
莫斯科那边对于阿明本就不太放心,当初还一度准备帮助塔拉基除掉阿明,只不过却是阿明棋高一招完成了反杀。而阿明上台之后对于苏联的一系列对抗行为,更是激起了苏联极大的不满,所以除掉阿明也就被提上了计划。
正常情况下,苏联除掉阿明只需要克格勃出手,来一场暗杀或者兵变就能搞定。但此前由于阿富汗已经搞过多次的类似操作,不仅作为过来人的阿明对此防备有加,苏联方面也缺乏足够的内部力量去执行任务。毕竟就连等待接盘的领导人卡尔迈勒,都只能是老老实实待在国外。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阿富汗在常年的内乱中形成的问题目前已经是积重难返,国内出现了一大批的反政府武装势力。即便是能够成功解决掉阿明,那么新上来的政府也很难收拾掉阿富汗的这个烂摊子。
届时阿富汗内乱四起,外部势力趁机渗透,苏联对其将会愈发地失去掌控力,甚至把阿富汗推向另一边都说不准。毕竟谁都知道,这些年阿富汗所经历的各种改朝换代,背后其实都是苏联在充当黑手。
对于苏联来讲,此时失去阿富汗是不能接受的,它太重要了。
首先针对苏联的全球战略,阿富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给到苏联极大的主动权。
从进攻上讲,苏联向东南可以经阿富汗下南亚,将势力扩张至印度洋;向西南则是可以威胁中东波斯湾,扼住西方世界的海上咽喉。如果拿下阿富汗,苏联不仅可以谋取南亚中东,还有机会将西方势力驱逐出亚洲。
从防御角度分析,阿富汗是苏联南部腹地的最佳屏障,可以防止敌对势力对己方薄弱的南部入侵。要知道位于苏联南部的中亚各国,长期都属于苏联的边缘地带,关系并不算紧密。尤其是在文化习俗方面,中亚地区其实是更加偏向于伊斯兰风格,和苏联主流的俄罗斯民族不太契合。如果没有阿富汗阻隔,中亚地区完全有可能被再度伊斯兰化。根据苏联获得的情报,当时美国正在计划联合西亚各国,建立一个包括苏联南部加盟共和国在内的“新奥斯曼大帝国”。
其次是苏联的经济发展需求,阿富汗则是有着令人艳羡的金属类矿产。在地质学上,剧烈的碰撞和高耸的山脉往往意味着丰富的矿物。而印度次大陆和亚欧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兴都库什山脉正好横贯阿富汗,并占据了这个国家约四分之三的国土。
所以在这座阻隔了阿富汗南北的大山之中,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其不管是种类的丰富程度,还是储量的规模,那都不可小觑。尤其是像铀、稀土、铜、铁等极具战略和经济价值的矿藏,更是能位居世界前列。
苏联早在数十年前便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地质勘探,将其矿产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所以对于阿富汗这个潜在的矿产及能源宝库,苏联可以说是垂涎已久,早有开发之心。
在如此之多的好处吸引下,苏联对于阿富汗可以说是势在必得,绝不有失。所以除掉阿明其实只是一个引子,苏联更希望通过这一次行动一劳永逸,彻底将阿富汗攥在手中,以绝后患。
于是在 1979 年 12 月 27 日,苏联集结约 8 万大军,以突袭的方式入侵阿富汗。开战仅 3 个小时,苏军便攻破了阿富汗总统府所在的达鲁拉曼宫,阿富汗总统阿明和他的 4 个妻子以及 24 名子女,仅有一人存活。
由于苏联及时扶持了卡尔迈勒组建新政府,接管了政府的武装力量。所以苏军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仅用五天便打穿了阿富汗,基本完成了对阿富汗大型城镇和交通要道的占领。
如果苏联此时收兵撤退,那么这无疑是一场成功的军事行动。然而苏联人既然来了,怎么可能就这么离开?毕竟他们的目的可从来都不是一个小小的阿明,而是阿富汗所有不听话的人。当时阿明虽然倒了,但在阿富汗的山区之中,仍然活跃着大量的反政府武装力量。这些人如果不除掉,那么苏联这次出兵将会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苏联在掌控阿富汗局势之后,便开始着手对付各地的阿富汗反政府武装。原本在苏联人看来,这些反政府武装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无论人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那都和自己没法比,消灭他们如同砍瓜切菜,信手拈来。殊不知这却是他们噩梦的开始。
阿富汗是一个多山地国家,复杂的地形为苏联的军事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阿富汗人利用地形和他们打游击,神出鬼没,踪影难寻,虽然苏联武力强大,但总是有力使不出,很多时候都是无功而返。反而阿富汗这边的游击队,则是通过偷袭频频得手,给苏联军队带来极大的伤亡。
据统计,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总计投入军队超过 11 万人,而死亡人数高达 1.33 万,而受伤人数则是约达 3 万。
另外阿富汗人背后还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物资财产,武器装备,要啥给啥,所以即便是苏联人这边刚打崩了一支队伍,那边立马又能组建起新的武装力量。阿富汗的消耗有人补充,而苏联这边的消耗可就只能自己扛了。据官方统计,阿富汗战争期间,苏联平均每年为之付出的经济损失高达 60 亿卢布。
就这样,苏联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沼之中。
1986 年,苏联终究是扛不住了,决计从阿富汗撤军。而截至 1989 年 2 月苏军全部撤出阿富汗,这场战争则差不多打了 10 年之久。
很明显,如同昔日美国在越南一样,苏联打了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近十年的苏阿战争打下来,极大地消耗了苏联的国力不说,更使得苏联在国际上备受指责,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
如此内忧外患之下,最终苏联轰然倒塌。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果然名不虚传!
【2】、来自网友【文史不假】的最佳回答:
1979 年 12 月底,就在西方国家都沉浸在圣诞节的狂欢气氛中时,苏联却突然发兵攻击阿富汗,动用了 6 个整师分东西两路对进。凭借自己强大的装甲部队,苏军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就达成了既定目标,基本控制了阿富汗的关键要隘。
当时,任谁都不会想到,这场阿富汗战争竟然会将苏联拖入了泥潭,犹如当年美国深陷越南一样难以自拔,十年后只能灰头土脸的宣布撤兵。甚至于,很多人都评价阿富汗战争好比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还原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前因后果。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南部,虽然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但地理环境却非常突出,处于亚洲联通欧洲的“十字路口”, 历来就是大国的博弈之地。基本上,谁掌控了阿富汗,谁就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美苏争霸”时期,这里更加的惹人注目。
二战结束后,阿富汗与相邻的巴基斯坦就“普什图斯坦问题”而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苏联抓住时机,表示将会坚决支持阿富汗,共同打击当时亲美的巴基斯坦,将阿富汗拉入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从此,阿富汗开始亦步亦趋追随苏联,撸起袖子和美国对着干。但是,随着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越来越引起了苏联人的不满。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主政后,苏联的对外政策更加激进,而且不仅仅针对英美等国,还采取了一种“非友即敌”的标准。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苏联对于阿富汗的“中立”或者“骑墙”态势愈发不能接受,于是决定扶持新的代理人。
1973 年,苏联暗中支持首相达乌德发动政变,推翻了查希尔国王的统治后成立民主共和国。达乌德在执政之初,急于讨好苏联,竟推行了非常露骨和谄媚的亲苏政策,招致国内各支部落和宗教势力的反对。
对此,达乌德采取了严厉的手段进行打压。结果,就连原来采取观望之势的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也不干了,共同对付达乌德。受此影响,他又调整了对苏的政策,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两边都不讨好,最终在政局不稳下被推翻了。
1978 年 4 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上台执政,他们成为了苏联新的代理人,苏、阿之间度过了一段蜜月期。一年后,哈菲佐拉·阿明通过政变上台,担任了部长会议主席和国防部长的职务,成为了阿富汗新的领导人。
作为一名民族主义者,阿明坚决反对苏联对阿富汗的控制,主张奉行一条独立的民族主义路线。甚至于,他还主张与英美进行积极接触,利用在大国之间搞平衡,逐步增强阿富汗的实力和地位。
对于苏联而言,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豪横的勃列日涅夫终于失去了耐心,决定发起“最后的战役”。1979 年底,苏联重兵入侵阿富汗,并很快攻占了首都喀布尔,还在当日夜就攻陷了达鲁拉曼宫,将一国领导人阿明击毙。
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成为了自己的傀儡,妄图彻底将阿富汗变为自己的附属。可惜,这位新代理人无论从能力还是资历都远远不及,根本无法安稳阿国内的局势。
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赤裸裸的侵略,毫无国际道义可言。而且,苏联人还简单粗暴地击毙了该国领导人,终于引起了全世界的哗然。
在英、美等国的鼓动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强烈谴责苏联,纷纷要求它立即撤军并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阿富汗的一系列问题。1980 年 1 月,联合国专门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对苏联施加压力。
一意孤行的勃列日涅夫竟然完全不以为然,坚决不同意从阿富汗撤军。而作为“美苏争霸”的另一方,美国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打击苏联的机会,它公开号召全世界抵制 1980 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 22 届夏季奥运会。
最终,包括中国在内的 67 个国家都抵制了这场奥运会。而且,即便参加赛事的许多国家,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苏联的抗议。
随着战争的深入,阿富汗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国内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逐渐地,阿富汗人回过味来了,终于明白这一切的根源皆在于苏联人的侵略。于是,阿富汗国内的各种势力都开始抵抗苏军,在美国人的扶持下,各种反苏力量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搞得苏军疲于应付。
为了遏制这种势头,勃列日涅夫在盛怒之下向阿富汗派驻了更多的军队,企图暴力镇压这些抵抗者。结果,苏军完全陷入了四面楚歌当中,巨大的军费开支和人员伤亡都成为了隐痛。
1985 年,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终于下定决心从阿富汗脱身,开始就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展开多方谈判。自此开始,阿富汗问题终于出现了转机和希望。
1988 年,通过数年的谈判,各方已经达成了解决方案,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日内瓦共同签署了和平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就联合国监督、难民返回、边界争议等方面都达成了书面协议。
1988 年 5 月 15 日起,苏联按照签订的合约开始撤军,并在 1989 年 2 月 15 日全部撤出了阿富汗。至此,苏联才终于从阿富汗的泥潭中拔了出来,只留下了破败不堪的阿富汗。
欢迎关注,历史真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