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赵国国土主要在山西,为什么偏偏把国都设在山西以外的邯郸?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兰台说】的最佳回答:
按理说,一个国家的首都应该地处国土腹地,以保证战略安全和区域均衡发展。而战国时期赵国的国都邯郸,竟然靠近与魏国接壤的边境线!
难道赵国的君臣都是昏庸无知之辈?当然不是。否则赵国也不会在短时期内崛起,跻身于“战国七雄”、成为东方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事实上,邯郸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是个战略要地、商业名城。貌似赵国定都于此是一步险棋,其实却是个图谋天下的战略布局。
邯郸也差点成为天下统一后的第一中心城市。
此前赵国的国都先后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邢(今河北省邢台)、中牟(今河南省鹤壁)。
那么,为什么赵国最后把国都定在边境之险地呢?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的晋国最后被一分为三:韩、赵、魏国,赵国国君赵简子定都晋阳(今太原)。
46 年后,赵简子的儿子赵襄子在位时,迁都邢(今邢台)。又过了 28 年,赵献侯在位时,迁都中牟(今鹤壁)。
又过了 37 年,公元前 386 年,赵敬侯在位时,迁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
赵国全盛时的国土面积,虽然比不上“战国七雄”里的秦、楚国,但比其它国家的面积大。
大部分时期内,赵国的疆域范围,大致为今山西省北部和中部,河北省西部和南部,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
由西向东,赵国与秦、魏、齐、燕、中山这五国接壤。北部,以长城为边界,与游牧民族为邻。
那么,理想的赵国国都,应该位于国土腹地中心。
然而,赵国几经迁移国都,最终定于南疆、靠近魏国领土的邯郸,而且一直到 158 年后被秦国攻灭为止。
赵国将国都定于邯郸,看似是一个危险的战略布局。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此举也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远离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赵国北部的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善于骑马射箭,时常侵扰赵国边境。
赵武灵王执政时,痛下决心,推行“着胡服”、“习骑射”,取胡人骑射之长,补中原军队服装之短。
于是,赵国军队的战斗力迅速提升,随之将疆域向北推进,“攘地北至燕、代”。
同时,赵武灵王下令,沿着阴山,修筑长城工事。
赵长城后来成为秦始皇时期“万里长城”的重要一部分。
这就使得北部游牧民族不敢轻易侵扰。
因而,赵国将国都定于南疆的邯郸,可以远离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其二,邯郸是个战略要地。
赵国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骑兵,也很快成为当时东方六国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由此,赵国也就有了问鼎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野心。
邯郸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西部为中低山丘陵,东部为华北平原,西高东低。
《汉书》中后来分析:
“邯郸南据大河(古黄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若不胜秦,必重赵,赵承秦、楚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
邯郸虽然靠近魏国边境线,但是毕竟当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三国之间有着亲缘关系。而且魏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因而,赵国不用过多担心邯郸被魏国轻易攻破。
当时“战国七雄”里,最强大的是秦、楚国。赵国与楚国相隔遥远,中间还有魏国作为缓冲地带。
因而,赵国的最大敌人就是西边邻国秦国。赵国虽然敢于与强大的秦国叫板、争霸,但是毕竟综合实力还比秦国差很多。
将国都定于邯郸,远离秦国,还有太行山脉做天然屏障。
而且,邯郸地处中原地带,商朝末期曾是商王的离宫别馆之地。自古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是一座名城。
赵国将国都定于此,等于是为图谋中原奠定了战略大本营。
由此,邯郸也成为战国时期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所以,赵国将国都定于邯郸,是个地理战略布局。
遗憾的是,赵国最终还是被强秦所灭。
但是邯郸依靠重要的战略地位,继续成为北方名城。
汉代时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成为“五大都会”之一,后来是曹魏、冉魏、前燕等政权的都城,北宋时期成为陪都,清代时是直隶省第一省会。
而今,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心,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也成为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
【2】、来自网友【狼烟一九三一】的最佳回答:
赵姓始祖是造父,造父是周穆王的车夫,在周穆王平徐国叛乱中立功被封晋阳,后其孙赵衰随晋文公周游列国,晋文公返晋后让赵衰主政,其孙赵盾为国相,屠氏灭赵,赵氏子孙流散,一路往东,其支脉在中牟和邯郸立根。
三家分晋后,赵氏都城晋阳破败不堪,又受到魏韩秦及胡人的威胁,赵简子便一路往东发展,在中牟立都,为拓展势力,赵简子与原在邯郸的赵氏小宗即非嫡系宗脉赵武发生矛盾,赵简子打败赵武,赵武逃往卫国,赵简子子赵籍便将国都迁邯,从此开始了赵国国都在邯郸 158 年的历史!
迁都主要原因是晋阳破败,又受列强威胁,为求发展而三迁国都!
邯郸地处太行山脉东部,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又因其地理位置显要,是四战之地。
它西向背靠太行山,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如井径口等是通往山西的要处。占有武安城黎城等处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城堡,大将赵奢就被封武安候,后大将廉颇也据守此地。
它南向据漳水而据魏国,当时漳水大的很,在没有舟辑的情况下,可以阻挡魏国的进攻。
它东面是是齐国,当时就有齐与赵共据卫水,这也是天然屏障。
它向北发展得相当远,达到二千里之遥,直达阴山(今内蒙)一带,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
从地理位置看,赵国迁都邯郸正是其向东进发,向北发展的战略需要!
即使今天邯郸依然是战略要地,它西控山西,南通河南,北直达京津,东连山东,是物资集散中心,其物资丰富,人口稠密,文化底蕴浓厚,是一个不錯的冀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