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武汉会战打得有多惨烈?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会战后宣布,战役期间毙伤日军 275000 余人,自身伤亡 40 余万人,这数字确实有点不靠谱,因为日军总计出动了九个师团、一个加强旅团级支队、特种兵部队和补充兵 35 万余人,如果按国军公布的战报,那么日军基本就算给全歼了,武汉怎么可能最后沦陷?而日本人的战报也不着边际,宣称会战中伤亡仅 32000 余人,其中阵亡不足 7000 人,薛岳头一个在万家岭上冷笑。
(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
武汉会战中国军队的策略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也就是说,这次会战是围绕在武汉外围绵延上千里的战线上展开的,而不进行上海、南京那样的城市保卫战,从规模上说,双方的参战兵力、作战时间和战线长度,都大大超过了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日军动用了第 2、第 11 两个军的 35 万兵力,而中国军队投入了两大战区、四个兵团共 129 个师的庞大兵力,总数应该突破 110 万人,战场参与厮杀的人数接近 150 万。
关于武汉会战日军的进攻方向,许多军史爱好者一头雾水,简单点说,日军是分四路呈扇面形围攻武汉的,其中冈村宁次的第 11 军就分成了三路:沿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的第 6 师团单独为一路、第 11 军主力四个师团加一个波田支队沿长江南岸向武汉以西直接攻击前进为一路,攻陷九江后,又分兵绕过鄱阳湖迂回武汉以南的第 101 师团、第 106 师团为一路。
(武汉警备总司令郭忏)
另有日军东迩久宫第 2 军的第 3、第 10、第 13、第 16 共四个师团,在长江以北沿平汉铁路线、以及大别山北麓实施突破,进而与大别山南麓的第 6 师团共同迂回到武汉以北,是为第四路。要知道,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之地,所以日军得以分路进击完成三面包围,因此武汉会战是中日两军在上千里的战线上鏊战,进而成为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自然,中国军队两大战区的四个兵团也正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布防,江北第五战区李品仙第 4 兵团截击大别山南麓之敌,孙连仲第 3 兵团阻击平汉线及大别山北麓日军。江南第九战区张发奎第 2 兵团沿长江南岸节节抵抗,薛岳第 1 兵团在鄱阳湖以南、南浔铁路线上遏制日军迂回。注意此时的“兵团”为超大级建制,下辖数个集团军或者军团,比如张发奎的第 2 兵团就下辖三个集团军、两个军团共八个军的兵力。
(这个略图反而比较直观)
四个兵团中打得最好的当然是薛岳第 1 兵团,万家岭战役几乎干掉了孤军深入的第 106 师团,使日军从南方迂回武汉的计划基本趋于破产,在整体上为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期间毙伤日寇万余人(不仅是万家岭)。另外打得不错的,是大别山北麓孙连仲兵团所属的第 27 集团军之宋希濂第 71 军,在富金山顽强死守了一个月,令日寇第 2 军的第 13、第 16 师团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加上该集团军其他部队的战果,日军死伤亦不低于万人。
德械师最后的精华在富金山损失殆尽,宋希濂主力第 36 师战后只余 800 余人,最后不得不放弃阵地,富金山失守后,日军又在潢川被张自忠第 27 军团阻击了十天十夜,双方伤亡无算,到江北日军会攻武汉以北的重镇信阳时,以胡宗南第 17 军团为主力的部队再战 20 多天,连邱清泉的战车部队都顶上去了,信阳战场各参战部队仅牺牲者即为 13000 余人,确实堪称惨烈。
但是薛岳、宋希濂、张自忠和胡宗南的的四次作战,至少让日寇遗尸超过 10000 具,所以日本人的战报肯定是荒谬的,其宣称整个会战期间战死 7000 人那就完全是“鬼扯”,薛岳冷笑,宋希濂更是严重不服。而胡宗南撤守信阳以后,武汉北面已经是空门大开,武汉会战实际已经整体上面临失利,因为任何一个方向的日军接近武汉,其他各路阻击的意义都不大了,并且容易遭到日军的前后夹击。
打得最不好的是张发奎第 2 兵团,被日军连续强攻和偷袭得手,相继丢失九江、马当要塞,好在长江南岸山岳纵横道路艰难,所以鬼子推进也很麻烦。李品仙第 4 兵团虽然也卖了力,但是只能算打得一般,在第五战区代理司令长官白崇禧的亲自指挥下,以桂军为主的部队虽然给日军以严重杀伤,却最终没能挡住一个第 6 师团的强行突破,黄广战役失利后,田家镇要塞也告失守,实在有点挂不住脸,第 6 师团也是第一个冲进汉口的日军部队。
(陈诚在武汉)
战至 1938 年 10 月下旬,鉴于日军已经从北、西两个方向上突破至武汉外围,为了贯彻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军事委员会下达了放弃武汉的命令,四个兵团的部队分别向南、向北和向西撤离战场,武汉会战结束。我们知道,淞沪会战坚持了三个月左右,南京保卫战仅仅撑了两周,而武汉会战持续了整整四个半月之久,并且期间没有一个师级建制被日军全歼,因此伤亡虽大,在战略指挥上还是比较成功的。
整个会战有多么惨烈呢?冈村宁次第 11 军在六个月的会战中消耗弹药 39400 吨,这个数量可能不太直观,可以比较一下,该军后面从 1939 年到 1941 年的两年多作战中,包括什么南昌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等等,总共使用弹药不过 13300 吨。也就是说,第 11 军在武汉会战四个多月的弹药消耗量,是未来两年的三倍左右,因此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武汉会战期间的军工生产能力被拉到了极限。
(作战司令部旧照)
那么日军的伤亡究竟有多大呢?《抗日战争的细节》一书中作者的考证约为 80000 人,徐焰将军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经过对日军在战役期间补充数量、损耗数量的对比,认为日军战斗伤亡在 50000 人左右,另有因病患造成战斗减员 50000 余人,其中大部分送回国内治疗,根据冈村宁次的回忆,他在前线看见日军士兵许多都光着膀子、脸上身上生疮流血如开花一般,简直“惨不忍睹”,华中地区的酷热,让日本人大吃苦头,病患肯定少不了。
所以正确的数字,日军的战损当在 8 万到 10 万之间,比如第 6 师团一次的战场补充就多达 3200 名新兵,那就是一个野战联队报销了。按照日军不到 30 万的九个半师团满编兵力(总数里面包括了补充兵),其战损比例达到了 30%以上,尤其是一线战斗兵损失比例更高,这也就决定着,武汉会战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日军注定无力继续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不仅如此,武汉会战以后日本在军事和经济上陷入了双重困境,经过一年多的战争尤其是规模庞大的武汉会战,日本政府的军费支出已达 80 亿日元(旧币),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参加一战、侵略东北这四场战争军费总和的 1.63 倍!国内黄金储备从 388 吨急剧下降到 25 吨,减少了 93%左右,日本政府在经济基本上快破产了。由于武器弹药和军需产品的生产量跟不上消耗量,日本被迫实施了第一次“军需总动员”,大批民用工厂转为军用,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也直线下降。
日本陆军省行文诉苦:步枪、炮弹都不够用,买飞机也是当务之急,到昭和十三年六月(1938 年),连学校教学用的步枪都被收回。为了遂行武汉会战,日本在 1937 年新编七个师团的基础上,1938 年又新编了十个师团,大量征召预备役和后备役人员,武汉会战结束后,前线日军各师团的现役士兵比例已经下跌到 11.3%,畸型的兵源结构使日军各部的战斗力普遍下降,日本人从上到下,说什么都需要喘口气。
因此,惨烈的武汉会战虽然以中国军队的失利而告终,但是日本人也精疲力尽了,抗日战争因此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其战略意义还是相当大的。
(武汉市民旧照)
【2】、来自网友【解说舍】的最佳回答:
武汉会战持续了四个月之久,期间爆发了上百次激战,我国以伤亡 40 余万人的代价击毙了日军 25.7 万余人。
在这百余次激战中,我国败多胜少,最终武汉也失守了。这看起来是日军取得了这次会战的胜利,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日军并没有达到其目的,而我国的战略任务却完成了。
那么,武汉会战究竟激烈到了何种地步?中国军队“以空间换时间”,到底成功实现了什么战略任务?经此一战后,日军为何士气大挫?为什么说这场战役被称之为“东方马德里保卫战”?
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接下来便让我们一起穿越八十多年前,走进这个弹片横飞,规模巨大,可歌可泣的——武汉会战。
1、日军坐不住了,准备来把大的,想要速战速决
在 1938 年 5 月 19 日这一天,徐州沦陷了。而日军想要“快刀斩乱麻”,实现其一举歼灭我国的战略目的,于是准备速战速决,迅速聚集起了兵力准备侵占我国武汉。
当时的武汉可谓是战争时的重要指挥地,在这里不仅有二百多万人,而且我国重要军事机构和人员,以及各领域重要人才都汇聚于此,其他国家的外交使也在这里工作。
日军的上层就认为武汉如同我国的战时首都,只要把武汉占领了,就能实现其支配中国的企图,武汉被控制之时,就是蒋介石政权被逐之日。
就这样,日军的指挥部就将其第 2 军和第 11 军聚集起来,一共有 12 个师团。此外,日军还派遣了其海军第 3 舰队,航空兵团,这里面有飞机 500 多架,舰艇 120 多艘。日军还额外补充了兵力 40 万人,其作战经费也达到了 32.5 亿日元。
这个时候,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聚集了全部作战力量,包括了海、陆、空三军共 120 个师,总兵力达到了近 110 万人,并且,蒋介石还进行广播讲话:
“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了。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
时间来到 1938 年 6 月 12 日,随着日军支队侵占了安庆,日军进攻武汉的战幕也被正式拉开了。在同年 7 月,日军占领了江北的太湖,江南的长江沿岸区域。
而我国就层层设防,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这些地方进行抵御,同时根据自然的有利地理位置,以山湖为防,分别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进行阻击。可是,日军的进攻十分强劲,我国最终按照计划往西撤退,最终于 10 月 25 日在武汉进行防守。
我国武汉会战的作战决策:
不在武汉城内作困兽之斗,而是在武汉外部的广阔空间进行灵活作战。
2 、万家岭大捷,薛岳军队歼灭日军冈村宁次第 106 师团上万余人,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在 1938 年 8 月 20 日,日军的增援部队第 101 师团横渡了鄱阳湖,准备去协助日军的第 106 师团。这两个师团接着进攻了德安、南昌,可无论日军如何进行正面强攻,也无论其进攻次数,最终都被中国军队坚强地阻击了。
时间来到 8 月 27 日的凌晨,日军的第 106 师团对我国薛岳部的军队展开了猛烈攻势,在日军炮兵的火力攻击下,薛岳率领的第 4 军队、第 64 军队、第 70 军队也是坚强对抗。
直到 9 月,日军对中国军队的正面阵地一直是久攻不下,这时候,日军的大将冈村宁次坐不住了,气急败坏的冈村宁次想找到我国军队的缝隙,想冒险赌一把。
于是,冈村宁次命令日军第 106 师团在发现我国军队防线上的缝隙时,只带了仅能维持 6 日的粮食,以一支孤军来到我国军队后方,想要搞一个偷袭。
而我国的军队很快就发现了日军的这个行径, 于是薛岳与众人就商议,干脆来个“将计就计”,在万家岭地区设置“口袋战术”,把独自前来的日军 106 师团整个给“一锅端”了。
万家岭位于江西德安城西北方向 20 余千米处, 万家岭的高度还不够 50 米,而且三面都是高高的山丘。
这个地方并没有在日军的地图上,所以日军的 106 师团冒险来到万家岭还有个目的,那就是绘制出这段地形,并研究我国军队的路线,实现其包围的目的。
所以从 9 月 28 日开始,在这里就展开了持续 12 天的激烈战斗,而万家岭也被此起彼伏的的隆隆炮声覆盖,弥漫着连续的硝烟。除了火拼,在搏击战中,光着膀子的国民革命军看到日军也是手起刀落。
时间来到 10 月 9 日,日军已经溃不成军。当天,薛岳的第 74 军和第 51 师由师长王耀武指挥,在王耀武英勇指挥下,由团长张灵甫亲自带领“敢死队”,经过了不怕牺牲的激烈奋战,最终守卫了万家岭战场,并且将日军的退路彻底切断。
这场激战一直持续到了 10 月 10 日,万家岭、田步苏被第 66 军收复,大金山西南高地被第 4 军收复,张古山被第 74 军收复,杨家山东北处的无名村被第 91 军收复,杨家山北面的高地被第 142 军收复。
在这场战斗中,第 4 军突击队甚至直接突进至距离日军第 106 师团司令部不到百米的位置,令日军司令部胆战心惊。
最后,经过了万家岭战役,我国一共歼灭了日军第 106 师团 10000 多人,这也是武汉会战中在赣北地区歼灭敌人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被称为“万家岭大捷”。
3、田家镇保卫战,村民是坚强的后盾,即使中弹仍然坚持背伤员
1938 年 9 月 15 日,日军占领了四望山,把我国布置的铁石墩防线给打破了,从这个时候开始,田家镇保卫战也爆发了。
田家镇位于长江北岸,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这里没有守住,将会直接关系着武汉的安危。幸好这里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不仅有着狭窄的江面,还有着险峻的地势。
在这个重要之地,中国军队调集了大量兵力,一共有 14 个军、共 32 个师,并且由白崇禧部署,李延年等将军坐镇指挥。
在这次战役中,日军有着巨大的兵力优势,日军在数十门大炮的掩护下,向松山口处的阵地发动了猛烈攻击,但是防守阵地的将士不畏牺牲、坚强抵挡,并且沉重地打击了敌军。
时间来到 9 月 20 日的晚上,这一天下着大雨。为了夺回被占领的高地,国军第 103 师集齐 3 个营组成奋勇队,所有队员光着脊梁,拿起大刀冲上山头,只要看见身穿上衣者,便手起刀落,最终消灭了 500 多个敌人。
在这场战役中,老百姓也帮了大忙,他们时刻都在关心前方的战士。村民们自发提供粮食,还组成了运输队、担架队,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战场为战士们输送弹药,并且抢救受伤的战士。
当时,田家镇里有一位村民叫潘耀全,他也在竭尽全力帮助战士,他有一次在抢救受伤的战士时,腿部被敌方的子弹打中,但是他仍然咬紧牙关,不惧疼痛,从鸭掌山把伤员背回村,后来他那条腿也终身残疾了。
不仅如此,村民们也是想方设法照顾战士们的生活,在当时军长李延年就住在一个村里,而村里的每户人家都腾出自家床位,给伤员休息用,而且老百姓还把自家的鸡肉、猪肉拿来熬汤,为伤员们补充营养。
有了老百姓坚强的后盾和付出,战士们也是愈战愈勇,毫不畏惧。在 9 月 26 日,第 53 团的一位排长袁次荣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冲向了敌军,拉响了最后一颗炸弹。
时间来到了 9 月 29 日,田家镇最终失守了。在这场战役结束之后,村里的老百姓都自发前往战场,含泪把殉国将士们的遗骸转移回去。
直至今日,在田家镇有一座当地村民捐款重建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其墓碑上镌刻着:
“我英勇的第 9、57、103、15 师将士牺牲于此者不计其数,尤其是第 9 师和第 57 师,几乎是伤亡殆尽……陷敌于进退两难境地,为推延日军进攻大武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岱家山,守望台阻击日军渡河
在 1938 年 10 月,作为长江最大要塞的田家镇失守了,说明了武汉外围的主阵地决战也结束了。
在 10 月 25 日上午,日军第六师团佐野支队冲到了汉口的东北处,通过飞机和重炮不断地轰击岱家山、谌家矶等地方。
日军刚开始想要趁着灰蒙蒙的凌晨偷渡朱家河,不过被张公堤的军队发现了,给了想要偷渡的日军痛击。
等到天慢慢亮了,日军连续对这里发起了 4 次大炮攻击,甚至在中午还使用了毒气弹。
当时,沿着岱家山和张公堤,驻守于此的军队修建了许多地堡,进行了全方位布防。其中蓬字守望台最为壮观,这个碉堡地面高度为 6 米,地下深度为 2 米,一共有 4 层,每一层都有 9 个射击孔。
随着日军的猛烈炮击,战士们的伤亡数量也在增多,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逃脱。直到下午六点,战士们才奉命撤离了这里,而在 1 小时后,岱家山也被日军占领了。
在有限的时间内,战士们利用张公堤和岱家山的防御系统对日军进行了阻挡,虽然岱家山最后被占领了,但是战士们为武汉最后的撒退争取了关键的时间。
5、武汉沦陷了,但是日军只得到一座空城,而我国的战略目标已达到
在 10 月 24 日,大量日军对武汉形成了大范围包围,一共有东、北、南三个面。而为了坚持抗战,不得不舍弃一些据点,所以国共双方达成了相同的战略意见。在当天,蒋介石就正式下令放弃了武汉,并且把一切有利于敌军的设备设施全部破坏掉。
在这持续了 4 个多月的武汉大会战中,中日双方都动用了开战以来的最大兵力,结果是面对国民革命军的 100 多个师,日军未能歼灭国民革命军一个师,最后占领的只是一座早已燃烧了两天的空城。
结语
武汉会战虽然打得很艰辛,但是我国的战略目的并不是要在这里和日本一局定胜负,而是要利用战争带来的时间把大量的战备物资和军队运到中国的大后方四川,而我国基本完成了这个战略任务。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也是损失惨重,我国战士们的无畏付出打击了日军的士气,此后,抗日战争就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