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刘备声称,斩了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二人究竟相差多少?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大爱无恨刘成】的最佳回答:
定军山一战,黄忠在法正的协助下斩了曹魏大将、西线军队总指挥夏侯渊。夏侯渊相当于方面军统帅了,被斩以后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第一、曹军西线部队无心恋战,纷纷四散溃逃。
统帅战死沙场了,士兵们肯定都六神无主了,求生欲就压倒了一切,各自逃之夭夭实在是普通士兵们的正常本能反应。
第二、张郃也惊慌失措,被杀得大败亏输。
主帅死了,张郃也没有了主心骨,失败也在情理之中。黄忠和陈式两人联手夹攻张郃,张郃在杜袭的接应下逃出生天,到汉水安营扎寨,派人把消息飞报曹操。
主帅死了,仗还怎么打?只有报告最高统帅了。由此可见,张郃应对危机的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第三、曹操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发誓要为夏侯渊报仇雪恨。
曹操对黄忠恨得咬牙切齿,立即亲自挂帅,统领大军二十万,来给夏侯渊报仇,令大将徐晃为先锋,进军汉水,拉开了汉中之战的序幕。
汉中之战,是刘备封王之战。刘备夺取了汉中,称汉中王,为进一步称帝建立蜀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形成三足鼎立之局面,巩固了局势。
第四、刘备闻讯大喜,笑逐颜开,当场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并设宴庆贺。
这场胜利对刘备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他亲自指挥的最大胜利。黄忠斩了夏侯渊,也是刘备集团初次斩杀曹魏集团重量级别的大将;其对人心的鼓舞作用无与伦比,对曹魏的打击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刘备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直接重赏了黄忠。
这也是黄忠名载史册、晋级五虎上将的定格之战。可以说,没有这一战,黄忠是不可能晋级五虎上将的。
第五、由于黄忠的卓越表现,大大激发了赵云的斗争意志和战斗潜力。
赵云以前拿下张郃需要三十多回合,而被黄忠这么一激,武力值超常发挥,枪法也进入了超凡入圣的化境,令张郃和徐晃胆战心惊,竟然不敢上前迎战。
这样的震慑力,恐怕吕布也自愧不如了。
第五、激起了关羽的嫉妒心。
关羽因此大为光火,发誓要再立新功,要超出黄忠。关羽不愿意和黄忠和光同尘,在仓促之间,发动了襄樊之战,结果吃了大亏,遭到了曹魏和东吴双方联手的毁灭性的打击。
夏侯渊老将军的战死沙场,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广、这么大的连锁反应呢?因为他的确是曹魏集团举足轻重、数一数二的独挡一面的大将。就连曹操都发出了感慨说道:
“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吾与尔不如也。”
请问,普天之下,还有第二个人被曹操感慨到自愧不如吗?曹操有那么谦虚吗?当然不是,而是曹操在夏侯渊屡立大功之后,感慨万千,激动得语无伦次才如此感慨的。那么,夏侯渊建立了哪些功劳,值得曹操如此地推崇备至?
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昌狶造反,于禁平叛不力,夏侯渊出马,马到成功,昌狶立即提出投降。
于禁和夏侯渊收编了昌狶的军马。
大破山东黄巾军,并擒杀其首领。
济南、乐安一带的黄巾军在徐和、司马俱的率领下攻城略地,杀死地方官吏。夏侯渊统领泰山和平原诸郡兵马联合出击,大破黄巾军,斩杀了徐和,平定了诸县。
平定庐江叛贼,并斩杀贼首雷绪。
带领徐晃等将平定太原。
攻下了二十多座营寨,斩杀贼首商曜,捣毁叛贼老巢。
督帅大将朱灵平定了俞糜判乱,迫使杨秋投降。
督领朱灵、路昭等将屯兵长安,击破了南山贼寇刘雄;并包围韩遂的余部梁兴,斩杀了梁兴。
公元 214 年,命令张郃渡过渭水,两下夹击,大败马超,逼得马超走投无路,只好投降了张鲁。
大败韩遂和羌人的联军,杀得对方望风而逃。
平定凉州羌王宋建。
千里奔袭,历时一个月,杀了宋建和他手下的丞相等官吏。夏侯渊又派遣张郃,一鼓作气,扫平了河关,河西的羌族全部望风而降,彻底平定了陇右。
宋建判乱三十多年,被一举平定。
夏侯渊是这样的位高权重,可是当他死后,张郃在米仓山搬运粮草,诸葛亮欲派人去烧掉其粮草,夺取其辎重,以挫其锐气的时候,黄忠又自告奋勇,前去执行任务。刘备却说了一句似乎有些不三不四的话。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玄德曰:“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忠奋然曰:“吾愿往斩之。”
这样,诸葛亮又派张著为副将同去,赵云也另带一军前去。那么,刘备为什么对夏侯渊和张郃的评价如此悬殊,甚至丝毫不顾历史现实?其实这是刘备的谋略,其原因就是:
第一、刘备要用激将法,激发老将黄忠的全部潜力。
上一次黄忠斩了夏侯渊不假,但毕竟有点侥幸成分,不是黄忠实打实地单挑夏侯渊。而是夏侯渊当时,突然头脑发热,参加了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地劳动,结果黄忠突然发动攻击。夏侯渊连盔甲都来不及穿戴,就身首异处了。
张郃则是曹魏集团最著名的大滑头,一贯作风就是小心谨慎,绝对不会犯低级错误。黄忠这次怕是无机可乘了,将会面临着一场恶战。
事实证明:刘备的担忧不无道理。黄忠被徐晃和张郃包围,吊打了一番,多亏赵云及时赶到,大显身手,救了黄忠。
第二、夏侯渊和张郃的关系是帅与将的关系。具体冲锋陷阵,张郃的确占有一定的优势。刘备也不是信口开河的。
我们知道:夏侯渊在打败马超和韩遂的两场战役中,都是以总指挥的身份参加的;而前线作战的则是张郃。所以刘备对张郃了解更多一些,觉得张郃十分棘手,也是人之常情。
刘备在此时抬高张郃,也是为了让黄忠不要过于陶醉于斩杀夏侯渊的胜利喜悦之中;让黄忠觉得张郃更加厉害,以佩韦自缓,不至于产生轻敌的情绪。
第三、作者的整体布局。
为了以后张郃成为曹魏军队鹤立鸡群的首席大将,埋下了伏笔;也为了诸葛亮北伐,遭到张郃的阻力而做好了铺垫;也同时体现了刘备的识人之明。侧面衬托:
刘备不但对自己手下的大将做到了知人善任,而且还能对敌方的大将了如指掌。
第四、张郃曾大战张飞将近百合,是一场恶战,令刘备记忆尤深。
张飞当时大战张郃并不是轻松自如的,而是颇为吃力;最后还是在魏延的帮助下,打败了张郃。
总的来说,张郃虽然是夏侯渊的部下,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和武功修为的确不在夏侯渊之下。不过,说夏侯渊的作用不及张郃,也非不刊之论。
再怎么说,夏侯渊的战绩摆在那,是不可抹杀的辉煌成就。刘备当时所指的应该是侧重于张郃的武功修为和军事能力,而不是指他的政治地位和在军中的威望。若是论起这两点,和刘备的说法恰恰相反,夏侯渊能甩出张郃十条街。
【2】、来自网友【不沉的经远】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刘备并没有认为张郃胜过了夏侯渊。
在《三国演义》里黄忠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以后,刘备加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设宴庆祝。此时牙将张著前来报告,曹操亲自率二十万大军前来为夏侯渊报仇,还命张郃把粮草从米仓山运到汉水边的北山脚下。
诸葛亮向刘备建议派人突袭北山,去烧了曹操的粮草,以挫曹军锐气。刚刚立功的黄忠立刻站出来请命去北山劫粮,刘备这个时候说了一句夏侯渊不如张郃,如果能斩张郃,胜过夏侯渊十倍。
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
罗贯中这么写倒不是随意编造,在《魏略》中也确实提到夏侯渊虽然是都督,但是刘备却忌惮张郃而轻视夏侯渊。黄忠杀死夏侯渊以后,刘备说杀夏侯渊有什么用。
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不过演义里刘备这么说仅仅是为了用激将法而已,因为就在此前定军山之战前,黄忠在葭萌关、天荡山两战中连续两次击败了张郃。再加上之前张飞也屡次在阆中、宕渠、瓦口关击败张郃,还被杀了一个全军覆没,丝毫看不出张郃比夏侯渊强在哪里。
而且黄忠请命去攻打定军山时,诸葛亮还说夏侯渊“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曹操依为臂膀,颇有将才,先后镇守长安和汉中,不是张郃可以比的,担心黄忠不是他的对手。
今将军虽胜张郃,未卜能胜夏侯渊。
夏侯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深通韬略,善晓兵机”的将才变成了“一勇夫耳”,前后评价的差距变化这么大,显然不可能是他真的在短时间内就有这么大的退步。所以这话纯粹是刘备和诸葛亮为了激一激黄忠,故意这么说的,并非真的认为张郃比夏侯渊强。
正史上刘备同样更看重夏侯渊
实际上在正史上,刘备也并不像《魏略》说的那样忌惮张郃。他亲征汉中时,第一战就选择进攻张郃驻守的广石。
而在定军山之战中,夏侯渊和张郃分别守南围和东围,刘备再次选择张郃为突破口,首先攻击东围。张郃难以支撑,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分兵一半赶来救援。刘备趁机派黄忠突击夏侯渊,将他斩杀。
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刘备两次作战都首选张郃作为攻击目标,很明显是把张郃当成了软柿子。如果真的忌惮张郃,不可能如此。所以《魏略》说刘备“惮郃而易渊”并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