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农村老人常说的“羊不姜,牛不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上山说】的最佳回答:
自古及今,古人通过不断实践留下了很多美食方面的技巧,这无疑是前人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为我们烹饪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农村有一句俗语“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这几句话有没有道理?从字体意义上来说,能大致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做鱼时不放大蒜,做牛肉时不放韭菜,炒肉时不放姜,万物相生相克,美食亦是如此,调料放对,既能入味,还能互补,调料放错,会导致整锅肉菜失败,我们的祖祖辈辈,总结出来的这几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说明烹饪时,要掌握“禁忌”。
关于烹饪方法,就流传下来不少的俗语,比如“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这一句,就被我们常常挂在嘴边,成为我们日常烹饪的口头禅。那么,“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其一,“鱼不蒜”。字面意思也就是在做鱼的时候,不能放大蒜。众所周知,我们吃鱼主要在于尝鲜,所以一般我们买鱼时总会问——鱼新鲜吗?就是这个道理。新鲜的鱼,吃起来味道会更好,更能饱口腹之欲。如果鱼死去了一段时间,会失去鲜味,这种鱼肉吃起来味道会很差。而生大蒜有清香味和较重的辛辣味,这样大蒜的香味会与鱼香味相互干扰,影响鲜鱼口味,所以不适合在做鱼的时候放大蒜。
其二,“牛不韭”。即是做牛肉的时候不宜放韭菜,因为韭菜和牛肉二者均属于发物,容易引起上火。此外,韭菜易熟,而牛肉需要长点时间进行煎制,所以这二种食材非常不搭。再者,从口感上看,牛肉和韭菜搭配会影响到口感,一个吃起来软绵绵,一个吃起来硬而有韧性,差距太大。再就是,韭菜香气会影响到牛肉本身的肉香味,从食材上讲二者相冲。
其三,“肉不姜”。就是做肉菜之时不能放生姜,肉一般指猪肉。原因呢,生姜主要是用来提升食物的辣味和香味的,同时兼及除腥作用,如果放多了生姜,生姜的味道容易掩盖猪肉味道。
其实,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是按照这个规矩来做的。据讨教资深厨师,这句话“鱼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并不完全符合现在实际情况。比如说“鱼不蒜,肉不姜”,很多人包括厨师也在做鱼做肉时放点蒜、放些姜,因为不管是蒜还是姜即有提鲜的作用,还有去腥的作用,可以说是做鱼的必备调味品。
我在做鱼汤、炒肉片时,都喜欢放点蒜和姜,放点姜煎鱼时可以避免鱼沾锅,用热油炸一下蒜和姜什么的调料,能够瞬间激发鱼肉的香味和鲜味,烹制出来的鱼肉,特香特鲜,味道也是非常好。实际上在做菜时,每个人不必拘泥于某个规定,应根据个人的喜好搭配不同的调料和食材,以达到自己最喜欢的口味。
【2】、来自网友【花腰妹】的最佳回答:
说到农村俗语“羊不姜,牛不韭”,我以前没听说过,只听说过“鸡不姜,鸭不蒜”的说法,这也许和地方及个人的口味不同而形成不一样的饮食习惯吧。
在我的家乡,“葱、姜、蒜、椒、辣”这五大调料可谓是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息息相关,我们的菜系和川菜一样,无辣不香,无椒不欢,其他的葱、姜、蒜更是蘸水佐料必不可少的。
说“羊不姜”我还有点不太理解,因为“葱、姜、蒜、椒、辣”这几种佐料共同的特点就是辛温、开胃和解腻。我们山区人喜欢养殖黑山羊和黄牛,所以饮食中除了猪肉以外,吃的最多的就是牛羊肉,我们比较喜欢吃“汤锅牛羊肉”,煮的时候为了去除腥膻味,所以喜欢加入姜片一起熬煮。
吃的时候也是喜欢打蘸水吃,而蘸水的佐料就是由“葱、姜、蒜、椒、辣”切碎加入热汤、面酱和香菜配制而成。老人说,葱能通阳、发散,姜能暖胃、除腥,蒜能消毒杀菌,而花椒、辣椒能提味,有温中气的作用,这些佐料做成蘸水吃牛羊肉,最适合我们冷凉山区的人群食用,有驱寒除湿的功效。
所以,在我们家乡,没有“羊不姜”的说法,只听说过“鸡不姜,鸭不蒜”,意思就是鸡的蘸水不放生姜,鸭子的蘸水不放大蒜,这也许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吧,并没有绝对的要求。
另外“牛不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牛肉不能配韭菜吃。从菜品上来说,牛肉甘温,能补气助火,而韭菜属辛温之物,如果把牛肉和韭菜放在一起烹调食用,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容易助热生火,引发口腔炎症、牙根肿痛和口疮等,所以就有了“牛不韭”的说法,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食物是相克的,不宜同食,譬如我们常说的“猪肉加菱角肚子痛”“牛肉加栗子会呕吐”“羊肉加习惯伤元气”“螃蟹加柿子易腹泻”等很多。
而 “羊不姜,牛不韭”和“鸡不姜,鸭不蒜”的俗语并不是食物相克,而是各地饮食习惯和口味不同,所以选择的佐料也就不同,就像北方人喜欢清淡的口味,而南方人喜欢吃麻辣的口味。
其实,大家发现没有,羊不吃新鲜的姜叶,牛再饿也不吃韭菜哦!
你是怎么理解羊不姜,牛不韭”的?欢迎关注花腰妹一起话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