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什么是羊群效应?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曼心怡】的最佳回答:
你和同事两人一起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出差。一下火车,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你问同事中午吃什么?她说她也不懂。这个时候映入你们眼帘的有几家餐饮店。
这个时候的你,选择困难症又犯了,于是同事便提出,看看哪家人多就去哪家吃,你欣然同意。
于是你们便走进了那家人最多的餐厅,发现还要排队等待。
你们就觉得这里的菜肯定很好吃,不然怎么还需要排队呢?而旁边不需要等待用餐的店应该味道一般。
大概等了 20 分钟,终于叫到你们的排号了,服务员便领着你们进来坐二人桌。你翻开菜单一看,妈呀,这价格属实有些贵。但是看着菜单上的菜品图片卖相不错。
所以你们便点了三个菜,满心期待接下来的美食。当服务员把菜端上来的时候,你们傻了眼,菜单上看起来很大一份的菜,实际就一巴掌大。
你们顾不上这么多了,连忙动筷子填肚子。刚一入口,你的同事就吐了出来,还说了一句:“真难吃”!
你也试了一口,确实不好吃。无奈人生地不熟,这次就当买个教训。你们饭也没吃几口,就匆匆结账走人了。
你的同事来了一句,早知道去隔壁店吃了,又不用排队又便宜。后来来接你们的当地人过来了,便问你们吃过东西没有?
你便一五一十地把刚才的经历跟他说了一遍。当地人笑了笑对你们说:“早干嘛去了呀,怎么不问我呢?你们去那家店不好吃又贵,隔壁家的好吃多了”!
你跟当地人说,那为什么这么多人排队呢?当地人说道,那是餐厅老板请人过来排队的,因为在车站附近外地人多嘛,他们会以为排队人多的店,就是好。
这你才恍然大悟。从那以后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车站附近不要轻易去一家人多排队的餐厅吃饭,最好先问过当地人。
这就是羊群效应。
再来举一个例子:
你是公司的老板,手底下管着几十号人。你们公司有一个小食堂,平时中餐晚餐你都是和员工一起用餐。
这天你由于赶时间,贪图方便,把吃不完的剩菜剩饭倒进了身旁的垃圾桶,而不是远处的潲水桶,你也没多大在意。
而你的这个举动,在场用餐的员工都看见了。
到了第二天,你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垃圾桶里装满了剩菜剩饭,而远处的潲水桶却显得异常孤单失宠。
你觉得你的员工们这是怎么了?于是便开会提出了这件事。员工们说他们也冤枉呀!毕竟他们也是看到你这样做,他们才这样做的。
毕竟在公司里,你就是权威,你做的他们就会跟风。只要有你和几个员工开了这个头,那么剩下的员工也都会跟着一起做。
你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你当着众多员工的面,跟他们表达了你的歉意,并表示自己以后不会再犯,也希望大家不要学你的坏习惯。
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你的员工们对你就更敬佩了,觉得你是一个好老板,该认错还是会认错。
你开了这个好头后,以后你们公司的员工不管是谁犯了错误,都会在会上当众检讨自己,并要求其他同事给予监督。
所以你们公司的工作氛围越来越好,生意也越做越大。
你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公司的领头羊,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的行为。
你做得好的,他们也会学你,你做得不好的,他们也会跟着。所以你作为管理者,就应该以身作则,正所谓上梁不正就下梁歪,做好领头羊的角色,做好公司的掌舵者,才能把公司驶往成功的彼岸。
这就是羊群效应。
【2】、来自网友【一杯菠萝啤】的最佳回答:
1. 什么是羊群效应
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其他人行为影响从而做出一致行为的现象,就像羊群中头羊走哪后面的羊群跟哪,全然不顾边上有没有狼也不管是不是有更好的草地的道理一样。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1952 年的阿西实验最早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
“羊群效应”比喻人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2. 羊群效应实验
为了测试羊群效应,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参加实验的学生会拿到两张卡片,一张卡片画着一条竖线,另一张卡片画着三条差异非常明显的竖线分别是 ABC,他们要测试的是判断第一张卡片的竖线和第二张卡片上哪条竖线的长度一样。虽然是 ABC 三条竖线差的异非常明显,但六个学生中有五个是“托”,实验进行过程中他们会同时地说出同一个错误答案,多次重复实验之后发现,好多人都是“盲从的羊”,跟随了其他人的选择,也没管究竟是对是错。
2003 年非典全民疯抢板蓝根,全民大炒学区房,都是羊群效应的体现。
3. 心理学解释
人是具有群性的动物,只有合作,才可以战胜丛林中的豺狼虎豹。一群原始人,就算选择错误,但只要抱团儿,也要比独自选择正确的方向更为有利。身处集体当中的优势能够战胜孤军奋战的劣势。
人们骨子里需要一种非理性,需要“随大流”。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他就会感受到一种压力,担心被群体边缘化,没有归属感、安全感,进而产生一种怕被孤立的恐惧,这促使他放弃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趋向于与群体一致, 也就是“从众”。
有时候特立独行是没有价值的。所以,自负的疯子常常能够吸引追随者,内省的智者缺乏吸引力。
4. 金融市场上的羊群效应
投机客的信条是:宁与人共醉,不要我独醒,但一定在音乐结束前离场。而投资客的信条应是:宁与人共醒,不要我独醉。
4.1 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
人们随波逐流,是为了避免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定而后悔。正所谓“天塌砸大家”,许多投资者认为,买一只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较容易,因为大家都看好它并且买了它,即使股价下跌也没什么。大家都错了,所以我错了也没什么!
基金经理人和股评家对名气大的上市公司股票情有独钟,主要原因也基于此,因为如果这些股票下跌,他们因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雇的可能性较小。
4.2. 板块轮动与概念股炒作
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叫“板块轮动”。它类似于行业轮动,包括但不限于行业的轮动。行业轮动是指,随着经济从繁荣到萧条再到繁荣等的周期性往复变化。在特定的经济时期,有特定的行业受益,投资者会根据经济情况配置不同的行业,形成行业的轮动现象,这在所有国家的市场中都存在。
中国的股票市场除了行业具有轮动性,还具有“板块轮动”的现象。板块包括地区、热点话题、热点事件等,例如新能源板块、P2P 板块等。板块的轮动与经济周期或基本面并没有太多关系,更多的是投资者行为聚集而形成的,也就是我上面讲的“羊群效应”。
陆蓉教授的研究团队在 2017 年做了一个监管者委托的研究项目“概念股炒作中的羊群效应识别”。他们用真实的投资者交易数据,分析了概念股炒作的一般规律,从里面识别出了“领头羊”的特征、“羊群”的特征及交易行为、股价突破压力位前后羊群行为的变化。
研究发现,“领头羊”一般是持仓市值超过 1000 万元的超级大户,而“羊群”为持仓在 50 万元以下的小户和 10 万元以下的散户。多数炒作模式是,“头羊”(超大户)直接入场——拉抬股价——“羊群”(其他投资者)跟进(占 60%-70%账户)。
在概念股的炒作中,超级大户与中小散户的净买卖行为相反,“头羊”提前建仓,炒作期间净卖出,建仓过程较慢,但是清仓过程很快。而“羊群”的表现刚好相反,他们慢于“头羊”,一般进场时头羊已经建仓完毕。并且小散户离场不果断,炒作结束后未完全出货,被套住的比例高。
4.3 追逐热点的投资行为错在哪里?
通过对这种概念股炒作中的羊群行为分析可见,投资者追逐热点投资是不理性的。
你需要意识到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概念股炒作很多是没有基本面支撑的。
一些热点问题完全是制造出来的,部分理性的投资者或者上市公司仅仅依靠投资者形成羊群效应,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你要知道,发达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 90%,而中国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呈现典型的“二八”现象,即个人投资者数量超过总数的 80%,但资金量并不大,也就是散户为主,但是,能够控制市场的却是数量占比不足 20%的机构,这样的投资者结构有利于形成“羊群效应”。
第二,“羊群效应”产生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分析师、媒体、机构投资者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诱使投资者成为“羊群”。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诱使羊群效应产生能给公司带来短期利益。上市公司甚至仅通过更换一个名字就能成为热点。上市公司高管还可能单独,或者与机构联合,通过制造市场热点,产生群体反应。“羊群效应”将推高短期股价,对高管减持、公司资本运作有利。
而分析师本应提供第三方客观的投资评价,但受激励方式的影响,他们会通过羊群效应推高股价,使自己的业内评价上升,这对分析师自身有利,最终造成分析师的投资推荐并不一定客观。
媒体虽然不是“利益攸关者”,但报道客观上起到了信息传播和信息强化的作用。
第三,投资者会被所谓的市场热点所吸引,从而成为“羊群”之一,其心理原因是被高收益但低概率的事件所吸引。
一个个的市场热点,会造成相关股票的投资收益比其他股票好,如同买彩票一样,如果中奖,会有巨大的收益。投资者看到很多把握住热点且踩准市场节奏的人发家致富了,觉得自己也有这样的运气。但是他们看中了极端收益,但忽视了小概率。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应该了解到,识别概念股非常重要。在概念股的炒作中,真正能获利的只有那些有目的的“头羊”。不少个人投资者喜欢看技术分析指标,并据此行动。如果你觉得观察到了某种信号,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抓住了机会,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有人想让你看到这个结果,从而让你有可能成为“羊群效应”的牺牲者。
所以,不轻易跟随所谓的市场热点,不要仅凭技术分析指标操作,减少交易频率,可以有效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