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厌学?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稳暖而立】的最佳回答:
朋友作为高中老师,说了很客观的一种现象:
高一的孩子,进校时,朝气蓬勃,眼睛里闪着光,有种对未来的好奇和向往~[可爱][耶]
不用一年,就会发现这种光很快就没了。
不用根据校牌,你从神情就能区分出新生老生来。[捂脸]
她说,她们学校这还不算太卷的,晚 10 点熄灯,早 6 点起床 ,中午有 55 分钟午睡,晚自习老师不上课 ,学生尚且累成这个样子。
更别说那些著名的鸡娃学校????了。[笑哭]
我曾认为,儿子高中虽也很累,也有压力,但相比较而言,算是没吃太多苦,因为不熬夜,也不补课,高考省排名,两万多点,我们也觉得很好。
但,这都是表象。[泪奔]
因为,当我建议已上大三的他,争取保研或考研时,他面露难色,但还是笑说:
先不说,这数量一年比一年暴涨的考研大军会卷成啥样。真去读研究生,不拿出点成果,不好毕业。但专业又太难,想拿有点价值的成果,以他目前的水平很难说。另外,想象一下,这批研究生大军,将来再一起就业,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他自己已做好多方准备,考教师资格证,参加校招,能工作就工作。[奸笑]
我理解他,尊重他的安排,让他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努力就行,别有太大的压力和焦虑。[碰拳]
他爹很难理解这个事。他从孩子高中时,就认为:
“怎么能打怵学习呢?持之以恒地认真学,我就不信得不了高分?”[如花]
目前,他还孜孜不倦的自学日语,确实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认真努力。还准备考日语三级。
这,也成了他跟儿子不能共鸣、甚至产生矛盾的重要一点。[狗头]
我和儿子挖掘过其中根源:
我和儿子都念过高中和大学,深知这个过程中随着知识深度难度增加,自己有过的使不上劲的困惑和无能为力,在一次次模考中被洗礼打击的难过。[做鬼脸]
把学业当成一件任务,想早早毕业。这是因学业压力而厌学,自然而然产生的想法之一吧![ok]
他爹呢,上的是中专,虽然那个年代也算是十里八乡的尖子了。但是进了中专,学了一门技能,很快就业了。没有被鸡娃过,毕业分配工作也很顺利,不曾卷过。他的总体求学生涯中,学得很轻松快乐。[憨笑]
属于儿子说的:
“没念够书的那一类型。所以,毕业 30 年了,仍然热爱学习~”[憨笑]
儿子也若有所思补充:“老爹的遗憾,可能就是没机会上高中和大学。真希望,他也能有机会去念一遍。不知道念完后,他还愿不愿意自学日语了~”[如花]
我逗他:“要不,你俩换一换,试试?你挣钱,供他念书?”
他笑了。[呲牙]
陈佩斯在圆桌派里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大致如下:
“我说儿子,你要考 100 分我就揍你!
因为我觉得,孩子还是要让他多去玩,去大自然,田野,山泉,多好~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
当时的一个嘉宾就插了一句:“不及格揍不揍?”[尬笑]
底下评论也激烈得很:
如,有人说:明星的孩子不及格也行。
【2】、来自网友【文辉书写堂】的最佳回答:
厌学
学习是人的本性,从模仿到求知,通过学习,掌握生活必须的技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厌学情绪。作为一名有着近 20 年教龄,带过 6 轮高三毕业班的高中语文班主任,从日常教学工作中总结出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以下原因:
一、 自身原因
1、 目的不明。学而不思则罔。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问,学习语数外理化生这些科目,有什么用?将来有多少能用到?引发“知识无用论”,进而产生学习的懈怠情绪,让自己困惑于“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
2、 兴趣不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是成绩百般挑剔,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甚至迁怒于学习,导致学生不做作业,视学习为负担,被动地应付学习。
3、 动力不强。家庭物质条件较好的家庭,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家庭物质较差的家庭,觉得父母也就这样,自己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破罐子破摔,想早点出社会赚钱,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
二、 外部原因
1、 家庭氛围不强。有些学生家庭父母感情不和,经常被一些吵架、打架、冷战等过激行为刺激。有些学生家庭物质条件较好,家长自己觉得没什么文化也能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只要平安长大就行,以后可以用钱替孩子安排出路等等。
2、 学校关爱不够。部分老师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一味让学生追求高分,才能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于是一味地布置作业,导致作业向学生铺天盖地而来。而对学生其他的长处视而不见,得不到老师肯定,学生的弱项又经常成为老师的“靶子”。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随之产生。
3、 舆论导向不正。“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当老板的只有小学文化,手下管的都是研究生和博士生”等等舆论导线和某些片面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看到没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读不读书无所谓。